第9頁
想像力世界──浪漫主義文學 作者:鄒純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誰的禱告也最靈。
因為慈心的上帝愛我們,
愛他造的萬物和人。
這首詩的著名之處除了這一主題外,還有詩人精巧的語言和鏗鏘的音
調。詩中通篇洋溢著真實、自然狀態下的大海的氣息,呈現了大海那喜怒無
常的脾氣和令人心驚膽顫的浩瀚無垠。如:
忽前忽後,不停地轉,
----------------------- 頁麵 18-----------------------
死亡之火狂舞在夜晚。
海水燃燒如女巫之油,
綠色、白色、又一片藍。
海上那清涼的微風,那翻騰的泡沫,那可怕的濃霧,尤其那血紅的夕陽映照
下的酷熱的、古銅色的天空以及那些顛簸在大海之上的人們的苦難、饑渴,
他那麽蒼白的麵容,臨死前發生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咆哮等等通過詩人的想像
力,真實地再現在讀者麵前。難怪有人評價柯爾律治說他是用自然主義的手
法來寫超自然的題材。
除了上麵分析的幾部作品外,柯爾律治還寫下了其它優秀的詩篇,如《青
春與暮年》、《沮喪》、《寂寞中的恐懼》、《霜夜》、《無希望的工作》,
但大多傷感、陰鬱,也不太為人所知。
1789年,柯爾律治與華茲華斯結伴去了一趟德國,在那兒,他拜訪了一
些名流。其中就有奧·威·施萊格爾。隨後,他翻譯了席勒的《華倫斯坦》
一劇。1817年,他發表了著名的《文學傳記》。在這一書中,柯爾律治探討
了詩的性質。而想像力就是他關於詩的理論的中心。他說:「……詩的天才
以良知為驅體,幻想為外衣,運動為生命,想像力為靈魂——而這個靈魂到
處可見,深入事物,並將一切合為優美而機智的整體。」柯爾律治的這一理
論引起了後來許多人對這同一問題的探討。如雪萊、濟慈。
1818年,柯爾律治做了一係列關於莎士比亞的講演。後來收集為《關於
莎士比亞講演集》一書。晚年,柯爾律治沉溺於吸食鴉片之中,同時又伴隨
著無盡的悔恨和自責,但作為皈依了正教的教徒,也越來越虔誠。最後所寫
的東西無非是些夢幻和清淡以及宣揚教化的文章,晚年,這個以想像力而著
稱的英國湖畔派詩人已經成了一個「固執的老朽」了。
----------------------- 頁麵 19-----------------------
眾心之心——雪萊
1820年,如果你問一個體麵有教養的英國人「雪萊是誰?」他一定會用
「淺薄、傲慢、冷酷、自私、殘忍、怯懦」等一係列難聽的形容詞來給你形
容這位英國年青詩人。誰也想不到他後來以「冬天已經來臨,難道春天還需
久等?」的預言性詩句著稱於世。
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出生於蘇塞克斯郡菲爾德莊園。這是一
個淵源久遠的名門望族之家。雪萊的父親是個頗有家財的地主。據說,反叛
的精神和放蕩粗暴的性情在這一家族中具有遺傳性。因而天生具有極其靈敏
的感受能力和敏感氣質的雪萊對一切不公正都要進行公然的反抗。他對一切
卑劣、愚蠢、腐朽的事物懷有先天的反感。正是這種家族的反叛精神使他從
不屈服於惡勢力。
6歲時,雪萊開始學拉丁文。10歲和12歲又學了天文、地理、法文和算
學。1804年他進入伊頓公學,繼續學習法文和德文。1801年他進入牛津大學。
當時才18歲的雪萊身材修長、體質纖弱、胸部狹窄、頭的輪廓略小,但有著
一張迷人的嘴和一雙天使般的眼睛。麵部時而呈現出懇切、歡快的表情,時
而又哀怨悽惻,百無聊賴。這樣一個溫柔像婦人、羞怯如少女的雪萊還在大
學時就寫了一篇名叫《無神論的必然性》的哲學論文。出於要對時代精神施
加一種改造性影響的天真願望,他把這一小冊子送給了主教會議。結果,書
被燒毀,雪萊被開除學籍,又由於拒不認錯,他被父親趕出了家門,暫時寄
身於倫敦。
雪萊雖不信奉宗教,但卻視博愛精神如宗教。他一生慷慨好施,住在馬
洛時,自己的生活雖不富裕,卻定期救濟鄰近的窮人。並時常去探望鄰人。
有一天,人們看見他赤著兩腳來到一鄰人家,因為在路上,他把自己的鞋子
送給了一位窮苦婦女。就在他剛被牛津開除時,他自願地放棄了父親應給予
他的一大份權利,使其妹妹們受惠。他每年所得的1000鎊生活費也大多用來
幫助別人。自己雖過著清苦的生活,卻常替窮苦的文人清償債務。正是這種
同情心的作用,使得19歲的雪萊與其妹妹的朋友赫麗艾特·韋斯特布魯克一
起出走蘇格蘭,並和她在愛丁堡舉行了婚禮。這遭致了公眾的譴責。但這次
傖促的結合後來證明是不幸的,到1814年這場婚姻就告瓦解。
就在這一年,雪萊結識了瑪麗·沃斯頓克拉夫特·葛德文。瑪麗的父親
就是雪萊從小就熟讀其作品的英國自由政治家威廉·葛德文。其母親是婦女
因為慈心的上帝愛我們,
愛他造的萬物和人。
這首詩的著名之處除了這一主題外,還有詩人精巧的語言和鏗鏘的音
調。詩中通篇洋溢著真實、自然狀態下的大海的氣息,呈現了大海那喜怒無
常的脾氣和令人心驚膽顫的浩瀚無垠。如:
忽前忽後,不停地轉,
----------------------- 頁麵 18-----------------------
死亡之火狂舞在夜晚。
海水燃燒如女巫之油,
綠色、白色、又一片藍。
海上那清涼的微風,那翻騰的泡沫,那可怕的濃霧,尤其那血紅的夕陽映照
下的酷熱的、古銅色的天空以及那些顛簸在大海之上的人們的苦難、饑渴,
他那麽蒼白的麵容,臨死前發生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咆哮等等通過詩人的想像
力,真實地再現在讀者麵前。難怪有人評價柯爾律治說他是用自然主義的手
法來寫超自然的題材。
除了上麵分析的幾部作品外,柯爾律治還寫下了其它優秀的詩篇,如《青
春與暮年》、《沮喪》、《寂寞中的恐懼》、《霜夜》、《無希望的工作》,
但大多傷感、陰鬱,也不太為人所知。
1789年,柯爾律治與華茲華斯結伴去了一趟德國,在那兒,他拜訪了一
些名流。其中就有奧·威·施萊格爾。隨後,他翻譯了席勒的《華倫斯坦》
一劇。1817年,他發表了著名的《文學傳記》。在這一書中,柯爾律治探討
了詩的性質。而想像力就是他關於詩的理論的中心。他說:「……詩的天才
以良知為驅體,幻想為外衣,運動為生命,想像力為靈魂——而這個靈魂到
處可見,深入事物,並將一切合為優美而機智的整體。」柯爾律治的這一理
論引起了後來許多人對這同一問題的探討。如雪萊、濟慈。
1818年,柯爾律治做了一係列關於莎士比亞的講演。後來收集為《關於
莎士比亞講演集》一書。晚年,柯爾律治沉溺於吸食鴉片之中,同時又伴隨
著無盡的悔恨和自責,但作為皈依了正教的教徒,也越來越虔誠。最後所寫
的東西無非是些夢幻和清淡以及宣揚教化的文章,晚年,這個以想像力而著
稱的英國湖畔派詩人已經成了一個「固執的老朽」了。
----------------------- 頁麵 19-----------------------
眾心之心——雪萊
1820年,如果你問一個體麵有教養的英國人「雪萊是誰?」他一定會用
「淺薄、傲慢、冷酷、自私、殘忍、怯懦」等一係列難聽的形容詞來給你形
容這位英國年青詩人。誰也想不到他後來以「冬天已經來臨,難道春天還需
久等?」的預言性詩句著稱於世。
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出生於蘇塞克斯郡菲爾德莊園。這是一
個淵源久遠的名門望族之家。雪萊的父親是個頗有家財的地主。據說,反叛
的精神和放蕩粗暴的性情在這一家族中具有遺傳性。因而天生具有極其靈敏
的感受能力和敏感氣質的雪萊對一切不公正都要進行公然的反抗。他對一切
卑劣、愚蠢、腐朽的事物懷有先天的反感。正是這種家族的反叛精神使他從
不屈服於惡勢力。
6歲時,雪萊開始學拉丁文。10歲和12歲又學了天文、地理、法文和算
學。1804年他進入伊頓公學,繼續學習法文和德文。1801年他進入牛津大學。
當時才18歲的雪萊身材修長、體質纖弱、胸部狹窄、頭的輪廓略小,但有著
一張迷人的嘴和一雙天使般的眼睛。麵部時而呈現出懇切、歡快的表情,時
而又哀怨悽惻,百無聊賴。這樣一個溫柔像婦人、羞怯如少女的雪萊還在大
學時就寫了一篇名叫《無神論的必然性》的哲學論文。出於要對時代精神施
加一種改造性影響的天真願望,他把這一小冊子送給了主教會議。結果,書
被燒毀,雪萊被開除學籍,又由於拒不認錯,他被父親趕出了家門,暫時寄
身於倫敦。
雪萊雖不信奉宗教,但卻視博愛精神如宗教。他一生慷慨好施,住在馬
洛時,自己的生活雖不富裕,卻定期救濟鄰近的窮人。並時常去探望鄰人。
有一天,人們看見他赤著兩腳來到一鄰人家,因為在路上,他把自己的鞋子
送給了一位窮苦婦女。就在他剛被牛津開除時,他自願地放棄了父親應給予
他的一大份權利,使其妹妹們受惠。他每年所得的1000鎊生活費也大多用來
幫助別人。自己雖過著清苦的生活,卻常替窮苦的文人清償債務。正是這種
同情心的作用,使得19歲的雪萊與其妹妹的朋友赫麗艾特·韋斯特布魯克一
起出走蘇格蘭,並和她在愛丁堡舉行了婚禮。這遭致了公眾的譴責。但這次
傖促的結合後來證明是不幸的,到1814年這場婚姻就告瓦解。
就在這一年,雪萊結識了瑪麗·沃斯頓克拉夫特·葛德文。瑪麗的父親
就是雪萊從小就熟讀其作品的英國自由政治家威廉·葛德文。其母親是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