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禪宗教人直接認識“我”是什麽?什麽是“我”?元、明以後的禪師,教人參“念佛是誰?”也便是這個意思。粱武帝被達摩大師迫得窘了,問到得道聖人們至高無上的真理,第一義諦的境界是什麽?大師便說那是空廓無相,也無聖道存在的境界。因此使粱武帝更窘,所以他便直截了當用責問的口吻說:“對(月+關)者是誰?”這等於說:既然沒有境界,也沒有聖道和聖人的存在,那麽,你不是得道的祖師嗎?得道的祖師豈不就是聖人嗎?那你此刻和我相對,你又是誰呢?這一句,真問到了關節上去了。大師就抓住這個機會說:“莫知”啊!這等於說:不要說我本非我,你粱武帝若能真正懂得我本非我,現在相對之你我,畢竟無“我”可得時,你便成了!可惜粱武帝真“莫知”啊!所以大師也隻好溜之大吉,偷偷地暗自渡江北去了!


    關於“廓然無聖”一語,解釋得最透徹的莫過於明末禪宗大師密雲圓悟的答問《中庸》“雖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的話了。密雲圓悟禪師說:“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具足聖人法,聖人不知。凡夫若知,即是聖人。聖人若知,既是凡夫。”《尚書》多方說:“唯狂克念作聖,唯聖罔念作狂。”皆作如是觀。麵壁而坐終日默然


    達摩大師渡過長江,到達少林寺後,便一天到晚默然不語,麵對石壁跏趺而坐(俗名打坐)。他本來是從印度過來的外國和尚,可能當時言語不太通。同時,那個時代的人們,除了講論佛學經典的義理以外,隻有極少數的人學習小乘禪定的法門,根本就不知道什麽是禪宗。因此,一般人對於大師的“終日默然,麵壁而坐”就莫名其所以然了。所以大家便替他取了一個代號,叫他“壁觀婆羅門”。當此之時,舉世滔滔,哪裏找到明眼人?哪裏找個知心人?又向哪裏找個“舉世非之而不加沮,舉世譽之而不加勸”,立誌以天下為己任的繼承人呢?所以他隻有獨坐孤峰,麵壁相對,沉潛在寂默無言的心境裏,慢慢地等待著後起之秀的來臨了!


    新語雲:後世學禪的人,有的“拿到雞毛當令箭”認為要學禪宗,便須麵對牆壁打坐,才是禪門的心法。而且這種情景,愈傳愈久,流入唐、宋以後的道家,修煉神仙丹法者的手裏,就變成“百日築基,三年哺乳,九年麵壁”的修道程序了。換言之:隻要花上十二、三年的修煉代價,便可“立地成仙”而“白日飛升”。比起六歲開始讀書求學,花上十二、三年的時間,才拿到一個學位,然後謀得一個職業,也僅得溫飽而已。如此兩相比較,學仙實在太劃得來。究竟是耶?非耶?或僅為夢寐求之的囈語耶?暫時保留意見,姑不具論。但把達摩大師初到中國,在少林寺“麵壁而坐”的故事,變成修道或學佛的刻板工夫,實在令人啞然失笑。因為在大師傳授的教法中,實在找不出要人們都去麵對牆壁而坐的指示啊!


    為求真理而出家的少年學僧--神光


    中國的文化思想,到了南北朝時代,承接魏、晉以來的“玄學”和“清談”之後,翻譯佛經與精思佛學的風氣,空前興盛。那種盛況,猶如現代追求科學的風氣一樣。於是,有一位傑出的青年,便在這個時代潮流中衝進了禪宗的傳統,打破了大師“終日默然,麵壁而坐”的岑(cen2:小而高的山)寂。這就是後來中國禪宗尊為第二代祖師的神光大師。


    神光大師,正式的法名叫慧可。他是河南武牢人,俗家姓姬。據說,他父親姬寂先生在沒有生他的時候,常常自己反省檢討,認為他的家庭,素來是積善之家,哪裏會沒有兒子呢?因此他開始祈禱求子。有一夜,他感覺到空中有一道特別的光明照到他們家,隨後他的妻子就懷孕而生了神光。因此就以光命名,紀念這段祥瑞的徵兆。這些都無關緊要,但照本直說,略一敘說而已。


    神光在幼童時代,他的誌氣就不同於一般兒童。長大以後,博覽詩書,尤其精通“玄學”。可是他對家人的生產事業並無興趣,而隻喜歡遊山玩水,過著適性的生活,因此他經常來往於伊川與洛陽一帶。這在古代的農業社會裏,也並不算是太奢侈的事。


    後來他對於“玄學”的道理,愈加深入了,結果反而感覺到空談“玄學”的乏味。並且常常感嘆地說:“孔子、老子的教義,隻是人文禮法的學術,樹立了人倫的風氣與規範。《莊子》、《易經》等書籍,也不能盡窮宇宙人生奧秘的真理。”由此可見他研究得愈加深入,對形而上道愈抱有更大的懷疑了。後來他讀佛經,覺得還可以超然自得,因此他便到洛陽龍門的香山,皈依寶靜禪師,出家做了和尚。又在永穆寺受了佛教所有戒律,於是便悠哉遊哉,往來於各處佛學的講座之間,遍學大乘與小乘所有的佛學。


    到了三十二歲的時候,他又倦遊歸來,回到香山。一天到晚,隻是靜坐。這樣經過了八年的苦行,有一天,在他默然靜坐到極寂靜的時候,忽然在定境中看見一個神人對他說:“你想求得成就的果位,何必停留在這裏呢?光明的大道並不太遠,你可以再向南去。”他聽了以後,知道這是神異的助力,因此,便自己改名叫神光。但到了第二天,便覺得頭部猶如刀刺一樣的疼痛。他的師父寶靜法師知道了,想要叫他去治病。但空中又忽然有一個聲音說:“這是脫胎換骨,並非普通的頭痛。”於是神光便把自己先後兩次奇異的經過告訴了師父。他師父一看他的頭頂,真的變了樣,長出了五個崢嶸的頭骨,猶如五個山峰挺立而出一樣。因此便說:“你的相的確改變了,這是吉祥的兆頭,是可以證果的證明。你聽到神奇的聲音,叫你再向南去,我想在少林寺住著的達摩大師,可能就是你的得法師父。你最好到少林寺探訪他,聽說他是一位得道的‘至人’呢!”神光聽了他剃度師寶靜法師的教導,便到少林寺去找達摩大師。


    新語雲:後世講解禪宗或禪學的人,一提到二祖神光悟道的公案,便將神光向達摩大師求乞“安心”法門一節,認為是禪的重心。殊不知“安心”法門的一段記載,隻是記述達摩大師在那個時候當機對境,藉此接引神光悟入心地境界,一時所用權巧方便的教授法,而並非禪宗的究竟,即止於如此。其次,大家除了追述神光因問取“安心”法門而悟道以外,完全忽略了二祖在未見達摩大師以前的個人經歷,和他修習佛學的用功,以及他未見達摩以前,曾經在香山“終日宴坐”修習禪定工夫達八年之久的經過。同時更忽略了達摩大師從“般若多羅”尊者處得法之後,以他的睿智賢達,還自依止其師執役服勤,侍奉了四十年之久。直到他師父逝世以後,他才展開宏法的任務。現在人習禪學道,不切實際,不肯腳踏實地去做工夫,而且隻以主觀的成見,作客觀的比較。自己不知慧力和慧根有多少,不明是非的究竟,而以極端傲慢自是之心,隻知誅求別人或禪人們的過錯,卻不肯反躬而誠,但在口頭上隨便談禪論道,在書本上求取皮毛的知識,便以此為禪,真使人油然生起“終日默然”之思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禪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懷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懷瑾並收藏禪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