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賢稍稍放心,說服了陶歲,就等著他去迎娶媳婦。陶賢為了給兒子長臉,成親那日請了不少人馬,吹吹打打,好不熱鬧。然而趙娘子是個貞烈的個性,她早知陶歲剋死了兩個女人,而自家父母竟不顧她的反對收下聘禮,為的是給毫無出息的大哥娶妻。她心下煩悶,與家人爭吵數日,成親當日,竟在閨房中用剪刀割斷了自己的喉嚨,血濺三尺。
喜事變喪事,鬧得滿城沸沸揚揚。
陶賢賠了趙家二十金,自己也重病了一場。陶歲仿佛終於知曉了自己的命運,如同霜打的茄子,蔫了。
為了給陶歲解悶,狐朋狗友們決定邀他去歌坊一樂,不能娶妻難道還不能尋歡作樂了?
陶歲半推半就去了歌坊,誰料那日接待的歌女阿香患有隱疾,加上昨夜操勞過度,見了陶歲眼前一亮,突然就發了羊角風,兩眼一翻跌倒在地,口吐白沫四肢抽搐,一副快升天的模樣,嚇得陶歲立即叫了人,扔下幾兩銀子抬腳就跑。
這回就連青樓歌坊也恕不接待他了。
他的好友庾遠道出了歪個主意。既然不能跟女人在一起,可以跟男人試試,保不齊就喜歡了呢,有人陪總比單著強啊。
於是乎陶歲蔫頭巴腦地被庾遠道拖去了南館,他一見粉刷得比牆還厚的女裏女氣的小男孩就胃裏一陣翻滾。他覺著跟他們在一起,與自我摧殘也無多大區別,說不得要夭壽幾年,還是一個人得過且過吧。
陶賢的病來得急,服了幾個月藥,花去數金也不見好,氣若遊絲連話也說不清,眼著就要不行了。陶歲傷心得衣不解帶,終日裏紅著眼眶照顧他爹。
陶賢想起那道士所說之言,叫來陶歲,讓他在自己死後不要再去求功名,上山修道保平安最為重要。又心疼他連日來衣不解帶,眼都哭腫了,讓他不用守喪三年,該走就走,不要在紅塵裏多留戀了。
交代完身後事,陶賢閉上了眼。
陶歲哭嚎了幾日,在家僕的幫助下勉強辦好喪事。幾月後,為了節省家財他遣散家僕,隻留了一個無依無靠的老僕阿喜。又過了一年多,他嚎幹了眼淚,再也哭不出來了,聽說附近青龍山來了個道士,頗有幾分道術,便變賣田產換了百金,請了工匠,為那道士在青龍山上修了一座青龍道觀,並請求老道收他為徒。剩下的財產不多,藏在他爹臥室的暗格裏,以備不時之需。除此之外,他會定時下山給老僕一筆錢財,供他生活。
自古名師出高徒,但青雲道長道術並不高明,陶歲的道術也高明不到哪裏去。雖說他天資聰穎領悟力強,也隻學了些三腳貓的道術,少不得碰些旁門左道。青雲道長見他心思細膩,做事小心謹慎,料想也不會出什麽大事,再加上自身能力有限,隻交代他小心為上。
幾年後,青雲道長屍解而去,隻留了根青竹杖和幾件法寶給陶歲,自此陶歲就成了這青龍道觀的主人。陶歲原本可以去學習更高明的道術,然而他天性慵懶,四體不勤,根本就不願出遠門,便在這道觀中過起了養老般的日子。掐指一算,自從陶歲弱冠之年上了這青龍山,山上的桃花開過六回,鬥轉星移世事變幻,一切都仿佛與他無關。
然而,有兩件事是他一直堅持做的,其一是每隔一年為自己算一次姻緣,雖然每次都算得天煞孤星的命,他依舊樂此不疲,也不管命是否會越算越薄。大約是依舊不甘心孤獨終老吧。
其二是為善。葛仙公曰:“人慾地仙,當立三百善。”他不想做屍解仙,然而修天仙又太難,修個地仙最合適,修成了好在紅塵中自由來去,永葆青春,享有世間榮華。
作者有話要說: 葛仙公就是葛洪,東晉的著名道教學家,號抱樸子,著有《抱樸子》內外篇等書。
“人慾地仙,當立三百善”出自《抱樸子內篇·對俗》。
ps:親們知道如今南京青龍山上有啥嘛?(*^__^*) 嘻嘻……
☆、第002章 胡僧(一)
梁天監十四年,正月初七,黃昏中下起了大雪。大雪紛紛揚揚,鋪天蓋地,將山頭那抹紅霞迅速逼退。
建康城外青龍山上,陶惜年攏了攏身上的褐色披風,撐著一把油紙傘,趁著最後一抹光消失前,眺望大雪中的建康城。山下隱隱傳來狗吠,伴著徐徐而上的裊裊炊煙。他往前湊了湊,像是想聞聞人間的煙火味,然而鼻間充溢著冷冽的冰雪氣息,煙火味蕩然無存。幾瓣雪花落在他鼻尖上,他伸手摸了摸鼻子,打了個噴嚏。
“死妖道,吃飯了,不吃餓死你!”聲音稚嫩,如五六歲孩童,卻遒勁有力,雖從遠處傳來,卻仿佛在耳旁怒吼。
陶惜年轉過身,微微笑了一笑,左臉頰處浮現一個小小的酒窩。他緩緩走到門前,收了傘,優雅地撣去衣上的雪花。道觀門前生了兩株白梅,開得正盛,清香四溢。朱紅的大門上掛著一塊牌匾,上書“青龍道觀”四字,鬼畫桃符,就連文人墨客也未必認得。
穿過兩道門,來到他的住所。矮桌上擺了四個菜,爐子裏柴火正旺,上麵還煨著一鍋雞湯,香氣四溢。屋裏暖烘烘的,他脫下披風,隻穿月白色夾襦。在他對麵,跪坐著一叢長了手腳的菜……,不,一叢草。渾身碧綠,從葉子裏伸出四隻麻杆似的手腳,在葉子的正前方生了一隻綠豆般大小的眼睛,正骨碌碌轉著。
“年夜飯的菜還沒吃完,你就接著吃吧。死妖道,吃不完還非要我做那麽多,不知道妖怪也會累嗎?”碧綠的葉子上下翻動,露出一張血盆大口,正嘰嘰咕咕抱怨做年夜飯的艱辛。
陶惜年對於吃剩菜仿佛沒什麽意見,畢竟天寒地凍,山上的菜幾乎都凍死了,大雪封山,也懶得下山去買,湊合湊合算了,隻道:“過年是一定要有十八道菜的。”
“你都做了道士,還當自己是金陵王孫啊,好貴氣喲……”
陶惜年懶得聽他囉嗦,伸手在他身上捋下一大把葉子,扔進正在煨的雞湯裏,果不其然聽到了這隻妖怪標誌性的怒罵:“死妖道,幹你娘!老子辛辛苦苦幫你做這做那,還要被你欺負,喪盡天良啊……”
陶惜年不為所動,用勺子舀了一碗雞湯,慢吞吞地喝起來,笑嘻嘻道:“阿柏,食不言寢不語你知道嗎?再罵我可就吃完了。”
名叫阿柏的妖精連忙往嘴裏掃了幾口飯,小聲地嘰嘰咕咕繼續抱怨。趁著雞湯還沒被陶惜年喝完,連忙將自己身上的葉子舀起來,跟雞湯一起咕咚咕咚下了肚子。他不是普通的草,而是卷柏,江湖人稱九死還魂草,吃了包治百病。自從跟了這妖道,就時不時地被捋葉子,捋多了就得好一陣子才長起來了。
這就奇了,既然都被欺負成這樣了,為何不離開?
阿柏無數次想過離開,但始終沒走。自他有意識開始,就生長在這青龍山上,幻化後第一個見的便是這陶惜年,第二個人則是他師父青雲道長。
那年陶惜年才剛剛上山,白白淨淨的臉上生著一雙漂亮的桃花眼,笑起來左邊臉頰還有一個淺淺的酒窩,多美好。阿柏頭一次看到這麽漂亮的人,決定以後化為人形的目標就是他了,因此被拖著走了一路,根須都斷了幾根也沒回過神來。再後來麽,這妖道說要與他一同*修煉,助他早日完全修成人形,他便在這青龍道觀住了下來,成了雜役。
喜事變喪事,鬧得滿城沸沸揚揚。
陶賢賠了趙家二十金,自己也重病了一場。陶歲仿佛終於知曉了自己的命運,如同霜打的茄子,蔫了。
為了給陶歲解悶,狐朋狗友們決定邀他去歌坊一樂,不能娶妻難道還不能尋歡作樂了?
陶歲半推半就去了歌坊,誰料那日接待的歌女阿香患有隱疾,加上昨夜操勞過度,見了陶歲眼前一亮,突然就發了羊角風,兩眼一翻跌倒在地,口吐白沫四肢抽搐,一副快升天的模樣,嚇得陶歲立即叫了人,扔下幾兩銀子抬腳就跑。
這回就連青樓歌坊也恕不接待他了。
他的好友庾遠道出了歪個主意。既然不能跟女人在一起,可以跟男人試試,保不齊就喜歡了呢,有人陪總比單著強啊。
於是乎陶歲蔫頭巴腦地被庾遠道拖去了南館,他一見粉刷得比牆還厚的女裏女氣的小男孩就胃裏一陣翻滾。他覺著跟他們在一起,與自我摧殘也無多大區別,說不得要夭壽幾年,還是一個人得過且過吧。
陶賢的病來得急,服了幾個月藥,花去數金也不見好,氣若遊絲連話也說不清,眼著就要不行了。陶歲傷心得衣不解帶,終日裏紅著眼眶照顧他爹。
陶賢想起那道士所說之言,叫來陶歲,讓他在自己死後不要再去求功名,上山修道保平安最為重要。又心疼他連日來衣不解帶,眼都哭腫了,讓他不用守喪三年,該走就走,不要在紅塵裏多留戀了。
交代完身後事,陶賢閉上了眼。
陶歲哭嚎了幾日,在家僕的幫助下勉強辦好喪事。幾月後,為了節省家財他遣散家僕,隻留了一個無依無靠的老僕阿喜。又過了一年多,他嚎幹了眼淚,再也哭不出來了,聽說附近青龍山來了個道士,頗有幾分道術,便變賣田產換了百金,請了工匠,為那道士在青龍山上修了一座青龍道觀,並請求老道收他為徒。剩下的財產不多,藏在他爹臥室的暗格裏,以備不時之需。除此之外,他會定時下山給老僕一筆錢財,供他生活。
自古名師出高徒,但青雲道長道術並不高明,陶歲的道術也高明不到哪裏去。雖說他天資聰穎領悟力強,也隻學了些三腳貓的道術,少不得碰些旁門左道。青雲道長見他心思細膩,做事小心謹慎,料想也不會出什麽大事,再加上自身能力有限,隻交代他小心為上。
幾年後,青雲道長屍解而去,隻留了根青竹杖和幾件法寶給陶歲,自此陶歲就成了這青龍道觀的主人。陶歲原本可以去學習更高明的道術,然而他天性慵懶,四體不勤,根本就不願出遠門,便在這道觀中過起了養老般的日子。掐指一算,自從陶歲弱冠之年上了這青龍山,山上的桃花開過六回,鬥轉星移世事變幻,一切都仿佛與他無關。
然而,有兩件事是他一直堅持做的,其一是每隔一年為自己算一次姻緣,雖然每次都算得天煞孤星的命,他依舊樂此不疲,也不管命是否會越算越薄。大約是依舊不甘心孤獨終老吧。
其二是為善。葛仙公曰:“人慾地仙,當立三百善。”他不想做屍解仙,然而修天仙又太難,修個地仙最合適,修成了好在紅塵中自由來去,永葆青春,享有世間榮華。
作者有話要說: 葛仙公就是葛洪,東晉的著名道教學家,號抱樸子,著有《抱樸子》內外篇等書。
“人慾地仙,當立三百善”出自《抱樸子內篇·對俗》。
ps:親們知道如今南京青龍山上有啥嘛?(*^__^*) 嘻嘻……
☆、第002章 胡僧(一)
梁天監十四年,正月初七,黃昏中下起了大雪。大雪紛紛揚揚,鋪天蓋地,將山頭那抹紅霞迅速逼退。
建康城外青龍山上,陶惜年攏了攏身上的褐色披風,撐著一把油紙傘,趁著最後一抹光消失前,眺望大雪中的建康城。山下隱隱傳來狗吠,伴著徐徐而上的裊裊炊煙。他往前湊了湊,像是想聞聞人間的煙火味,然而鼻間充溢著冷冽的冰雪氣息,煙火味蕩然無存。幾瓣雪花落在他鼻尖上,他伸手摸了摸鼻子,打了個噴嚏。
“死妖道,吃飯了,不吃餓死你!”聲音稚嫩,如五六歲孩童,卻遒勁有力,雖從遠處傳來,卻仿佛在耳旁怒吼。
陶惜年轉過身,微微笑了一笑,左臉頰處浮現一個小小的酒窩。他緩緩走到門前,收了傘,優雅地撣去衣上的雪花。道觀門前生了兩株白梅,開得正盛,清香四溢。朱紅的大門上掛著一塊牌匾,上書“青龍道觀”四字,鬼畫桃符,就連文人墨客也未必認得。
穿過兩道門,來到他的住所。矮桌上擺了四個菜,爐子裏柴火正旺,上麵還煨著一鍋雞湯,香氣四溢。屋裏暖烘烘的,他脫下披風,隻穿月白色夾襦。在他對麵,跪坐著一叢長了手腳的菜……,不,一叢草。渾身碧綠,從葉子裏伸出四隻麻杆似的手腳,在葉子的正前方生了一隻綠豆般大小的眼睛,正骨碌碌轉著。
“年夜飯的菜還沒吃完,你就接著吃吧。死妖道,吃不完還非要我做那麽多,不知道妖怪也會累嗎?”碧綠的葉子上下翻動,露出一張血盆大口,正嘰嘰咕咕抱怨做年夜飯的艱辛。
陶惜年對於吃剩菜仿佛沒什麽意見,畢竟天寒地凍,山上的菜幾乎都凍死了,大雪封山,也懶得下山去買,湊合湊合算了,隻道:“過年是一定要有十八道菜的。”
“你都做了道士,還當自己是金陵王孫啊,好貴氣喲……”
陶惜年懶得聽他囉嗦,伸手在他身上捋下一大把葉子,扔進正在煨的雞湯裏,果不其然聽到了這隻妖怪標誌性的怒罵:“死妖道,幹你娘!老子辛辛苦苦幫你做這做那,還要被你欺負,喪盡天良啊……”
陶惜年不為所動,用勺子舀了一碗雞湯,慢吞吞地喝起來,笑嘻嘻道:“阿柏,食不言寢不語你知道嗎?再罵我可就吃完了。”
名叫阿柏的妖精連忙往嘴裏掃了幾口飯,小聲地嘰嘰咕咕繼續抱怨。趁著雞湯還沒被陶惜年喝完,連忙將自己身上的葉子舀起來,跟雞湯一起咕咚咕咚下了肚子。他不是普通的草,而是卷柏,江湖人稱九死還魂草,吃了包治百病。自從跟了這妖道,就時不時地被捋葉子,捋多了就得好一陣子才長起來了。
這就奇了,既然都被欺負成這樣了,為何不離開?
阿柏無數次想過離開,但始終沒走。自他有意識開始,就生長在這青龍山上,幻化後第一個見的便是這陶惜年,第二個人則是他師父青雲道長。
那年陶惜年才剛剛上山,白白淨淨的臉上生著一雙漂亮的桃花眼,笑起來左邊臉頰還有一個淺淺的酒窩,多美好。阿柏頭一次看到這麽漂亮的人,決定以後化為人形的目標就是他了,因此被拖著走了一路,根須都斷了幾根也沒回過神來。再後來麽,這妖道說要與他一同*修煉,助他早日完全修成人形,他便在這青龍道觀住了下來,成了雜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