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棄智道長
作者:梅弄影
備註:
cp:
母胎solo四體不勤富貴病x偽冰山真人♂妻
此文又名《風流道爺俏禿驢》,《北魏除妖記》。ps:“棄智”之名源於老子《道德經》:“絕聖棄智,民利百倍”之句。棄智道長真的不智障,真的!
he,1v1,日更!
文案:
陶惜年是建康城裏有名的煞星,天生克人,尤其是女人。在剋死第三任未婚妻後,他上山修道,斷了塵緣。原以為自己會在青龍山上孤獨終老,卻於風雪夜裏救起一個俊朗的胡僧。那胡僧身份成謎,但絕不是壞人,重要的是,他!很!能!幹!陶惜年掐指一算,這人簡直跟既懶還窮講究的自己實在是太相配了。但日日相處後,他發覺,這和尚好像是個假的……
註:
本文主線劇情設定的發生時間主要為公元515年(南朝梁天監十四年、北魏延昌四年)至公元516年(南朝梁天監十五年、北魏熙平元年),當時南梁與北魏呈南北對峙的狀態。主人公們相遇在南梁,主線劇情發展在北魏,他們還會前往周邊的高昌和吐穀渾等國家做任務,文文會涉及很多風土人情,喜歡的話請收藏喲~
內容標籤: 強強 靈異神怪 仙俠修真
搜索關鍵字:主角:陶惜年(陶歲) ┃ 配角: ┃ 其它:
==================
【將分享完結好看的言情小說以及耽美小說等,http:///</a>】
☆、第001章 青龍道觀
建康城外青龍山上有個道觀,道觀以山為名,喚作“青龍道觀”。觀裏住著一個道士,年過半百,耳聰目明,頗善道術,人稱青雲道長。忽有一日電閃雷鳴,道長屍解而去,留下一個年輕的徒兒,道號棄智。
“棄智”之名乍一聽有幾分傻氣,但棄智並不傻,相反地,是個聰明人。老子《道德經》曰:“絕聖棄智,民利百倍。”正因其小聰明過多,青雲道長憂其終有一日會誤了大事,才以“棄智”為名。
棄智終日躲在山中,山下人極少得見其真容。然知曉內情之人一見便知,這棄智不是別人,正是方圓百裏內小有名氣的掃帚星陶歲。
陶歲,字惜年,上山修道前家住建康南郊,論家世勉強擠得進王孫公子的行列。其父陶賢為吳郡太守,是東晉名將陶侃之後,其母蕭氏為皇族遠親。如此算來,陶歲與當今皇族沾親帶故,稱得上皇親國戚。
陶賢與蕭氏夫妻恩愛,和和睦睦,未曾料蕭氏十月懷胎生下陶歲便血崩而亡。陶賢痛失愛妻,發誓不再另娶,悉心將唯一的兒子撫養成人。這日蕭氏還未下葬,府上來了個跛腳道士,稱陶賢剛出生的兒子是個掃帚星,且命中克女,不能娶妻,隻有上山修道方能換一世平安。陶賢大怒,命家僕將此人趕出門去,對這道人之言是半分不信。
陶歲長到三歲,那雙桃花眼像極了蕭氏,皮膚白皙,微微一笑左邊臉頰還有個小酒窩,真真是個粉雕玉琢的乖娃娃。陶賢看了心裏歡喜,對這唯一的兒子是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傾其所有,隻求兒子高興。
當此之時,陶歲命裏克女的流言隨著陶歲年歲漸長在陶府中不脛而走。
陶賢一心隻撲在兒子身上,對此毫不察覺,但陶歲長到三歲乳母換了四個,兩個得了失心瘋,一個摔斷了腿,還有一個不當心掉進河裏淹死了,陶家僕從都看在眼裏。府裏的幾個丫頭也時常磕磕碰碰,到了出嫁的年紀連忙請求老爺出府嫁人去了,不再為陶家做事。
陶賢後知後覺察覺此事,心下大怒。他唯一的兒子怎麽會是掃帚星?克女之說,更是無稽之談。陶府裏的女人出事,不過是巧合罷了。
為了證明陶歲不是掃帚星,陶賢找了王縣令結娃娃親。王縣令的女兒剛滿五歲,聰明乖巧,陶賢一見便十分喜歡。王縣令收了豐厚的結親聘禮,欣然應允,能與郡守家結親,自然再好不過。如此過了兩年,各自相安無事。陶賢大喜,認為謠言已經破除。然而就在陶歲五歲那年冬天,王縣令七歲的女兒染了風寒高燒不退,竟夭折了。
王縣令輾轉得知陶歲克妻一事,心中大怒,舉家鬧到陶府,要陶賢給個說法。陶賢心裏有愧,麵子上也掛不住,賠了王家一大筆錢了結此事,從此兩家結了怨。
陶歲的第一筆姻緣就這樣結束了。
陶賢左思右想,小娃娃養大原本就不是易事,普通人家四五個孩子隻養活兩三個的多了去了,憑什麽王縣令的女兒高燒夭折要算在我兒頭上?不過從此之後,陶賢謹言慎行,就怕有人說陶歲的不是。為了以防萬一,陶府裏不再聘請女僕,清一色全是男人,就連傭人的女眷也不能住到府裏來。陶賢更是斷了為陶歲尋娃娃親的念頭,打算多攢點錢,等陶歲長大再為他娶個良配。
時光荏苒白雲蒼狗,十年轉瞬而逝。南北征戰不斷,南邊也從蕭齊變成了蕭梁。
這一年陶歲十五,出落得十分俊俏,體態修長身姿瀟灑,頗有嵇、阮之風,走在街頭巷尾,就連賣菜的小販都要偷偷看他一眼。
陶歲是被陶賢寵大的,學了一身金陵王孫的習氣,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聖賢書也學得不勤,成天與金陵貴胄子弟鬥雞走狗吆五喝六,搞得他爹心裏七上八下十分不安。幸而陶歲隻是偶爾小賭,賭光了當日的零花便回府,也從不去青樓歌坊,這令陶賢稍稍安心。
這十年間他仿佛是有幾分信了那跛腳道士,自從陶歲出世後,陶家日漸衰落,別人的官越做越大,而他則越做越小。從蕭齊到蕭梁,王縣令高升成了郡守,而陶賢從郡守成了縣令,家裏的僕從也從四五十零落至不到二十。陶歲是個沒心沒肺的,家裏的事從來不管,今日的零花留不到明日,今朝有酒今朝醉。雖說家道中落,俸祿少了近半,陶賢依舊捨不得苦了他的乖兒子,該給的花用照常,銀錢不夠便想辦法掙,如此數年倒也給陶歲攢了不少家產,供他娶妻和仕途之用。
就在這一年,陶賢往孫縣令家送了二十兩金作為聘禮,想給陶歲娶個媳婦。孫家娘子早就聽說陶歲風流俊朗,心生愛慕,孫縣令得了這許多聘禮覺得也不辱沒女兒,欣然應了。為此陶歲與陶賢大鬧了一回,說沒見過孫娘子,不願娶她。陶賢不管,聘禮都成了,哪有反悔的道理?陶歲也隻好悶悶不樂地應了。誰料孫家娘子在偷偷見過陶歲後,因太高興吃飯噎了嗓子,竟在婚前半月氣絕身亡。
風言風語頓時湧了出來,孫家人也聽說陶歲克妻一事,如同王家人般在陶府大鬧了一回。陶賢仿佛一夜間老了十歲,賣了些良田,賠了孫家三十金,算是了結此事。陶歲傻了眼,孫家娘子吃飯噎死了也能怪他?對於自己克妻的謠言他是毫不在意,依舊沒心沒肺地跟一群王孫貴胄成天胡鬧。
如此又過了三年,眼看著陶歲就快十八了,不娶妻怎麽成?然而就算他聘禮給得再多,與之門當戶對的都不肯收。陶賢隻好四下物色無權無勢的平頭百姓裏有沒有合適的兒媳人選。不久,他相中了書商之女趙娘子。趙娘子長相清秀知書達理,再加上趙掌櫃書肆經營不善,即將關門大吉,陶賢心下一動,送了十金過去,並承諾若是二人成親會再送十金助趙掌櫃經營書肆。趙家正是缺錢的時候,雖聽說陶歲克妻,但看在錢的份上欣然允諾了。再說,趙家大郎還未成親,這些錢可以用來給趙家娶媳婦用。
作者:梅弄影
備註:
cp:
母胎solo四體不勤富貴病x偽冰山真人♂妻
此文又名《風流道爺俏禿驢》,《北魏除妖記》。ps:“棄智”之名源於老子《道德經》:“絕聖棄智,民利百倍”之句。棄智道長真的不智障,真的!
he,1v1,日更!
文案:
陶惜年是建康城裏有名的煞星,天生克人,尤其是女人。在剋死第三任未婚妻後,他上山修道,斷了塵緣。原以為自己會在青龍山上孤獨終老,卻於風雪夜裏救起一個俊朗的胡僧。那胡僧身份成謎,但絕不是壞人,重要的是,他!很!能!幹!陶惜年掐指一算,這人簡直跟既懶還窮講究的自己實在是太相配了。但日日相處後,他發覺,這和尚好像是個假的……
註:
本文主線劇情設定的發生時間主要為公元515年(南朝梁天監十四年、北魏延昌四年)至公元516年(南朝梁天監十五年、北魏熙平元年),當時南梁與北魏呈南北對峙的狀態。主人公們相遇在南梁,主線劇情發展在北魏,他們還會前往周邊的高昌和吐穀渾等國家做任務,文文會涉及很多風土人情,喜歡的話請收藏喲~
內容標籤: 強強 靈異神怪 仙俠修真
搜索關鍵字:主角:陶惜年(陶歲) ┃ 配角: ┃ 其它:
==================
【將分享完結好看的言情小說以及耽美小說等,http:///</a>】
☆、第001章 青龍道觀
建康城外青龍山上有個道觀,道觀以山為名,喚作“青龍道觀”。觀裏住著一個道士,年過半百,耳聰目明,頗善道術,人稱青雲道長。忽有一日電閃雷鳴,道長屍解而去,留下一個年輕的徒兒,道號棄智。
“棄智”之名乍一聽有幾分傻氣,但棄智並不傻,相反地,是個聰明人。老子《道德經》曰:“絕聖棄智,民利百倍。”正因其小聰明過多,青雲道長憂其終有一日會誤了大事,才以“棄智”為名。
棄智終日躲在山中,山下人極少得見其真容。然知曉內情之人一見便知,這棄智不是別人,正是方圓百裏內小有名氣的掃帚星陶歲。
陶歲,字惜年,上山修道前家住建康南郊,論家世勉強擠得進王孫公子的行列。其父陶賢為吳郡太守,是東晉名將陶侃之後,其母蕭氏為皇族遠親。如此算來,陶歲與當今皇族沾親帶故,稱得上皇親國戚。
陶賢與蕭氏夫妻恩愛,和和睦睦,未曾料蕭氏十月懷胎生下陶歲便血崩而亡。陶賢痛失愛妻,發誓不再另娶,悉心將唯一的兒子撫養成人。這日蕭氏還未下葬,府上來了個跛腳道士,稱陶賢剛出生的兒子是個掃帚星,且命中克女,不能娶妻,隻有上山修道方能換一世平安。陶賢大怒,命家僕將此人趕出門去,對這道人之言是半分不信。
陶歲長到三歲,那雙桃花眼像極了蕭氏,皮膚白皙,微微一笑左邊臉頰還有個小酒窩,真真是個粉雕玉琢的乖娃娃。陶賢看了心裏歡喜,對這唯一的兒子是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傾其所有,隻求兒子高興。
當此之時,陶歲命裏克女的流言隨著陶歲年歲漸長在陶府中不脛而走。
陶賢一心隻撲在兒子身上,對此毫不察覺,但陶歲長到三歲乳母換了四個,兩個得了失心瘋,一個摔斷了腿,還有一個不當心掉進河裏淹死了,陶家僕從都看在眼裏。府裏的幾個丫頭也時常磕磕碰碰,到了出嫁的年紀連忙請求老爺出府嫁人去了,不再為陶家做事。
陶賢後知後覺察覺此事,心下大怒。他唯一的兒子怎麽會是掃帚星?克女之說,更是無稽之談。陶府裏的女人出事,不過是巧合罷了。
為了證明陶歲不是掃帚星,陶賢找了王縣令結娃娃親。王縣令的女兒剛滿五歲,聰明乖巧,陶賢一見便十分喜歡。王縣令收了豐厚的結親聘禮,欣然應允,能與郡守家結親,自然再好不過。如此過了兩年,各自相安無事。陶賢大喜,認為謠言已經破除。然而就在陶歲五歲那年冬天,王縣令七歲的女兒染了風寒高燒不退,竟夭折了。
王縣令輾轉得知陶歲克妻一事,心中大怒,舉家鬧到陶府,要陶賢給個說法。陶賢心裏有愧,麵子上也掛不住,賠了王家一大筆錢了結此事,從此兩家結了怨。
陶歲的第一筆姻緣就這樣結束了。
陶賢左思右想,小娃娃養大原本就不是易事,普通人家四五個孩子隻養活兩三個的多了去了,憑什麽王縣令的女兒高燒夭折要算在我兒頭上?不過從此之後,陶賢謹言慎行,就怕有人說陶歲的不是。為了以防萬一,陶府裏不再聘請女僕,清一色全是男人,就連傭人的女眷也不能住到府裏來。陶賢更是斷了為陶歲尋娃娃親的念頭,打算多攢點錢,等陶歲長大再為他娶個良配。
時光荏苒白雲蒼狗,十年轉瞬而逝。南北征戰不斷,南邊也從蕭齊變成了蕭梁。
這一年陶歲十五,出落得十分俊俏,體態修長身姿瀟灑,頗有嵇、阮之風,走在街頭巷尾,就連賣菜的小販都要偷偷看他一眼。
陶歲是被陶賢寵大的,學了一身金陵王孫的習氣,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聖賢書也學得不勤,成天與金陵貴胄子弟鬥雞走狗吆五喝六,搞得他爹心裏七上八下十分不安。幸而陶歲隻是偶爾小賭,賭光了當日的零花便回府,也從不去青樓歌坊,這令陶賢稍稍安心。
這十年間他仿佛是有幾分信了那跛腳道士,自從陶歲出世後,陶家日漸衰落,別人的官越做越大,而他則越做越小。從蕭齊到蕭梁,王縣令高升成了郡守,而陶賢從郡守成了縣令,家裏的僕從也從四五十零落至不到二十。陶歲是個沒心沒肺的,家裏的事從來不管,今日的零花留不到明日,今朝有酒今朝醉。雖說家道中落,俸祿少了近半,陶賢依舊捨不得苦了他的乖兒子,該給的花用照常,銀錢不夠便想辦法掙,如此數年倒也給陶歲攢了不少家產,供他娶妻和仕途之用。
就在這一年,陶賢往孫縣令家送了二十兩金作為聘禮,想給陶歲娶個媳婦。孫家娘子早就聽說陶歲風流俊朗,心生愛慕,孫縣令得了這許多聘禮覺得也不辱沒女兒,欣然應了。為此陶歲與陶賢大鬧了一回,說沒見過孫娘子,不願娶她。陶賢不管,聘禮都成了,哪有反悔的道理?陶歲也隻好悶悶不樂地應了。誰料孫家娘子在偷偷見過陶歲後,因太高興吃飯噎了嗓子,竟在婚前半月氣絕身亡。
風言風語頓時湧了出來,孫家人也聽說陶歲克妻一事,如同王家人般在陶府大鬧了一回。陶賢仿佛一夜間老了十歲,賣了些良田,賠了孫家三十金,算是了結此事。陶歲傻了眼,孫家娘子吃飯噎死了也能怪他?對於自己克妻的謠言他是毫不在意,依舊沒心沒肺地跟一群王孫貴胄成天胡鬧。
如此又過了三年,眼看著陶歲就快十八了,不娶妻怎麽成?然而就算他聘禮給得再多,與之門當戶對的都不肯收。陶賢隻好四下物色無權無勢的平頭百姓裏有沒有合適的兒媳人選。不久,他相中了書商之女趙娘子。趙娘子長相清秀知書達理,再加上趙掌櫃書肆經營不善,即將關門大吉,陶賢心下一動,送了十金過去,並承諾若是二人成親會再送十金助趙掌櫃經營書肆。趙家正是缺錢的時候,雖聽說陶歲克妻,但看在錢的份上欣然允諾了。再說,趙家大郎還未成親,這些錢可以用來給趙家娶媳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