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米·斯金的憐憫之情特別豐富嗎?可以肯定的是他感到痛心的、深深的憂傷,並且沒有加以分析。


    “當然!……當然!……”他不大肯定地結結巴巴地說,與此同時,兩位堂姐妹邁著堅定的步伐朝著道森醫院走去。


    第九章 克朗代克


    這是一個廣闊的地區,夾在兩個大洋之間:北冰洋和太平洋,北美洲的這個部分叫作阿拉斯加。這塊土地的麵積不少於150萬平方公裏,據說,俄國的皇帝出於對美國的好感,同樣出於對英國的反感而將它讓給了美國。從那一天起,向門羅的著名理論:整個美洲屬於美國的完全實現又邁近了一步。


    育空河流經的這個一半為加拿大、一半為阿拉斯加的地區,有一部分處在北極圈之內,因此不能種植任何作物;那麽除去豐富的金礦之外,從該地還能獲取較大的收益嗎?這種可能性不大。


    然而,請不要忘記:阿拉斯加(包括屬於它的巴拉諾夫島、海軍元帥島、德加爾王子島和阿留申群島)的沿海發展有巨大的潛力,有許多港口可供船隻停泊:從阿加斯加的首府錫特卡到位於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之一育空河入海口的聖—米歇爾。


    141度經線被隨意選作阿拉斯加與強大的多米尼翁的分界線。至於南部的界線,它傾斜並且彎曲,旨在包括岸邊的島嶼。這條分界線也許缺少所希望的精確度。


    看看阿拉斯加的地圖,可以注意到它的大部分地區是平原,山嶽形態係統隻在南部突出出來,從那裏開始了連綿起伏的大山一直到哥倫比亞省和加利福尼亞,名叫洛基山脈。


    給人印象特別深刻的是育空河的流程。這條可愛的大河向北滋潤了多米尼翁、並將密如蛛網的支流鋪滿它的大地之後,它進入阿拉斯加,轉了個彎到育空要塞,然後向下流向西南,最後在聖—米歇爾注入白令海。


    育空河優越於水之父河和密西西比河,它的流量每秒不少於2.3萬立方米,全長2290公裏,它流經的一個盆地的麵積是法國的兩倍。


    它流經的土地不適宜耕種,但是那裏的森林麵積相當可觀。主要是一些嚴嚴實實的黃雪鬆樹林,倘若容易進入的森林被砍伐光了之後,這些森林可以向全世界提供木材。至於野獸,這裏主要有黑熊、北美駝鹿、加拿大馴鹿、野山羊、白色長毛的岩羚羊;還有各種各樣的野禽:榛雞、沙錐、斑鳩、雪雞和數不清的野鴨子。


    沿海地區廣闊的水域內有著同樣豐富的海洋哺乳動物和魚類。值得特別提出的有一種,就是hatan,這種魚含有豐富的油脂,不用任何加工就可以點燃用於照明,因此,人們用它做火把。美國人稱其為“蠟燭魚”。


    這個地區1730年被俄國人發現,1741年開始探察,當時居民的總數不超過33000人,大部分是印地安人。近幾年以來,被金礦吸引到克朗代克的移民及勘探者大量擁入這個地區。


    1864年,人們頭一次聽說這些北方的金礦。那個時期,麥克·唐納德神父在育空要塞附近的一條小河裏發現金砂可以用勺子舀。


    1882年,原先在加利福尼亞的一群礦工,其中有博斯韋爾兄弟,穿越奇爾庫特山穀向前探索,並且經常開發新的金礦。


    1885年,劉易斯—育空的淘金者發現了四十裏河的金礦,在道森城稍微以南的地方,幾乎就是將來喬賽亞斯·拉科斯特要占據的129號地塊。兩年之後,當加拿大政府劃分省界時,他們已經淘出了價值60萬法郎的黃金。


    1892年,芝加哥的北美貿易與運輸公司在四十裏河與育空河的匯合處創建了庫達希鎮。在那個時期,13名警官、3名軍官和4名士官在道森城偏北的六十裏河地塊中得到了不少於150萬法郎的金子。


    衝刺開始了。勘探者從四麵八方擁來。1895年,不少於1000加拿大人(主要是法國人)越過了奇爾庫特山穀。


    不過,到1896年才傳出了振奮人心的消息:發現一條小河蘊藏著豐富的黃金,令人難以置信。這條河就是埃爾多拉多河,它是博南紮河的支流,博南紮河是克朗代克河的支流;後者是育空河的支流。淘金者們立刻蜂擁而至。在道森城,25法郎一塊的小塊土地很快就值15萬法郎。


    名為克朗代克的地區隻不過是多米尼翁的一個縣。美國阿拉斯加與英國的屬地的分界線:149度經線也是該縣西部邊界。


    育空河的支流克朗代克河是它的北部邊界,此河就是在道森城與育空河匯合,並將該城分為兩個大小不同的地區。


    多米尼翁的這個部分的東部邊界為洛基山脈最初的支脈,馬更些河從南向北穿過此山。


    這個縣的中部聳立著高山,主峰為多姆峰,1897年6月被發現。這是這塊基本上平坦的地區僅有的高地,該地區水係發達,匯於育空盆地。育空河的大部分支流都攜帶片狀金,支流的兩岸已經開發出成百上千的地塊。不過,含金量豐富的地區當屬從科馬克的多姆山流出的博南紮河流域,包括其眾多的支流:埃爾多拉多河、皇後河、布爾德河、美國人河、純金河、瘸子河、尾巴河等等。


    有人解釋說:在這個河流縱橫的地區,美好季節中有三四個月冰雪完全融化,這裏的金礦極多,並且極易開採,故勘探者成群結隊地擁來;盡管勞累、貧窮、旅途中倍受挫折,他們的人數逐年增加就不難理解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金火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法]儒勒·凡爾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法]儒勒·凡爾納並收藏金火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