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呢?”本·拉多問。
“以後,咱們將拖著船隻與行李行走半裏地,到達貝尼特湖的營地。在那裏,行程時間的長短仍要取決於氣溫,你們看見一天與另一天的溫度可能大不相同。”
“的確,”本·拉多接著說,“根據北風還是南風,可以相差20至25度。”
“總而言之,”比爾·斯特爾補充道,“咱們要麽需要冰融雪化以便船隻航行,要麽需要幹冷的氣候將雪凍硬、使船在上麵可以像雪橇一樣滑行。”
“咱們終於到達了貝尼特湖……”薩米·斯金說。
“它全長12裏,”偵察兵解釋,“穿越它至少要3天時間,因為有必要的停泊的時間。”
“過了湖之後,”薩米·斯金看著地圖說,“還用拖著船在陸地上走嗎?”
“不用,過了湖之後是長1裏的卡裏布河,它將貝尼特湖和塔吉什湖連接起來,塔吉什湖長約七八裏,並與和它差不多大小的馬爾什湖相連。離開馬樂什湖之後,要順著一條彎彎曲曲河流走10來裏,在這段行程中將遇到很難通過、有時十分危險的白馬急流。然後,就到達拉巴格湖頂部的塔吉納河與之匯合的地方。在這個過程中可能耽誤較長的時間,因為要穿越白馬急流。我就經歷過:在拉巴格湖的上流滯留了整整一個星期。”
“這個湖上能行船嗎?”本·拉多問。
“13裏湖麵上完全可以航行。”比爾·斯特爾回答。
“總而言之,”本·拉多注意到,“除去幾次拖著船走,咱們乘船一直可以抵達道森城囉?”
“直接到達,本先生,”比爾·斯特爾回答,“不管怎樣,走水路,旅行輕鬆多了。”
“不論走劉易斯河而是育空河,從拉巴格湖到克朗代克的距離是多少?”本·拉多問。
“算上彎道,大約150裏。”
“我明白了,”薩米·斯金宣布,“咱們還沒有到呢。”
“當然啦,”偵察兵回答,“當咱們到達拉巴格湖北端的劉易斯河時,剛好走了一半的路程。”
“那麽,”薩米·斯金得出結論,“為了準備好長途跋涉,咱們要養精蓄銳。既然有機會在林德曼湖的營地內過個好夜,咱們就去睡覺吧。”
的確,這是兩兄弟離開溫哥華之後度過的最好的夜晚之一。添滿幹柴的爐火在這個受到遮護、完全封閉的小房子裏保持著較高的溫度。
次日是5月1日,出發的信號發出時正是9點鍾。從斯卡圭跟著偵察兵來的人大部分一直跟著他到克朗代克。在把船當雪橇拉的時候,他們的作用就大了。隨著氣候轉暖,船就能在湖上行駛,然後順著劉易斯河和育空河而下。
狗是本地的品種。這些畜牲完全適應當地的氣候,它們的爪子上無毛,更方便在雪地上奔跑,沒有被纏絆的危險。然後,說它們適應本地的氣候,不要得出結論:它們失去野性了。實際上,它們和狼與狐狸一樣野性十足。因此,它門的主人正是用愛撫和糖塊來使它們聽話。
比爾·斯特爾手下的人中有一人負責掌握航行船隻的方向。這是一個名叫內魯托的印地安人,為偵察兵工作已經9年了。他精通本職工作,十分了解穿越湖泊、急流與河川會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困難,對他的技術完全可以信賴。在為偵察兵工作之前,他在哈得孫灣公司服務,他長期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做毛皮獵人們的嚮導。他很了解這個地區,他四麵八方全都跑遍了,甚至去道森城那邊一直到北極圈的邊上。
內魯托懂些英語,能聽明白,別人也懂他的話。何況,除了工作之內的事情,他很少交談;像人們常說的那樣:要把他的話從嗓子裏摳出來。不過,詢問這個非常了解克朗代克氣候的人,大概頗有益處。因此,本·拉多認為應該問問他對將來天氣的看法、他認不認為淌淩期很快就到了。
內魯托宣稱:照他的看法,15天之內雪不會融化,也不會淌淩,除非氣候有突然的變化,在這麽高的海拔上這種情況極少。
本·拉多琢磨這個有些模糊的信息有什麽令他高興的地方。不管怎樣,他放棄從這位決定下再開口的男人身上得到其他東西。
如果將來難以預料,那麽至少目前沒有什麽可猶豫的。在林德曼湖上不是航行而是像拉雪橇一樣拉船。這樣,簡和伊迪絲又可以坐在船裏,船的一側在冰上滑行,男人們走路跟隨。
天氣平和,昨天的大風風勢小了,有向南部移動的趨勢。不過,氣溫很低:零下12度,這樣的天氣與暴風雪相比有利於行走。
11時左右穿過了林德曼湖,用1個小時即可走過將其與貝尼特湖分開的兩公裏路程;正午時分,偵察兵及其隊伍就在貝尼特湖南端的營地內休息了。
這個營地內與奇爾庫特山穀的“羊營”一樣人滿為患。裏麵有幾千移民等待時機繼續趕路。到處都是立起來的帳篷,倘若向克朗代克的大移民再持續幾年,這些帳篷很快就會被木板房和正規房屋所替代。
這個近似村莊的地方將來可能變成鄉鎮和城市,一些客棧可以成為旅館,一些鋸木廠和造船廠分散在湖的沿岸,還有一個警察派出所,在這些自持力鬆懈的冒險者們中間,警察的工作不無危險。
“以後,咱們將拖著船隻與行李行走半裏地,到達貝尼特湖的營地。在那裏,行程時間的長短仍要取決於氣溫,你們看見一天與另一天的溫度可能大不相同。”
“的確,”本·拉多接著說,“根據北風還是南風,可以相差20至25度。”
“總而言之,”比爾·斯特爾補充道,“咱們要麽需要冰融雪化以便船隻航行,要麽需要幹冷的氣候將雪凍硬、使船在上麵可以像雪橇一樣滑行。”
“咱們終於到達了貝尼特湖……”薩米·斯金說。
“它全長12裏,”偵察兵解釋,“穿越它至少要3天時間,因為有必要的停泊的時間。”
“過了湖之後,”薩米·斯金看著地圖說,“還用拖著船在陸地上走嗎?”
“不用,過了湖之後是長1裏的卡裏布河,它將貝尼特湖和塔吉什湖連接起來,塔吉什湖長約七八裏,並與和它差不多大小的馬爾什湖相連。離開馬樂什湖之後,要順著一條彎彎曲曲河流走10來裏,在這段行程中將遇到很難通過、有時十分危險的白馬急流。然後,就到達拉巴格湖頂部的塔吉納河與之匯合的地方。在這個過程中可能耽誤較長的時間,因為要穿越白馬急流。我就經歷過:在拉巴格湖的上流滯留了整整一個星期。”
“這個湖上能行船嗎?”本·拉多問。
“13裏湖麵上完全可以航行。”比爾·斯特爾回答。
“總而言之,”本·拉多注意到,“除去幾次拖著船走,咱們乘船一直可以抵達道森城囉?”
“直接到達,本先生,”比爾·斯特爾回答,“不管怎樣,走水路,旅行輕鬆多了。”
“不論走劉易斯河而是育空河,從拉巴格湖到克朗代克的距離是多少?”本·拉多問。
“算上彎道,大約150裏。”
“我明白了,”薩米·斯金宣布,“咱們還沒有到呢。”
“當然啦,”偵察兵回答,“當咱們到達拉巴格湖北端的劉易斯河時,剛好走了一半的路程。”
“那麽,”薩米·斯金得出結論,“為了準備好長途跋涉,咱們要養精蓄銳。既然有機會在林德曼湖的營地內過個好夜,咱們就去睡覺吧。”
的確,這是兩兄弟離開溫哥華之後度過的最好的夜晚之一。添滿幹柴的爐火在這個受到遮護、完全封閉的小房子裏保持著較高的溫度。
次日是5月1日,出發的信號發出時正是9點鍾。從斯卡圭跟著偵察兵來的人大部分一直跟著他到克朗代克。在把船當雪橇拉的時候,他們的作用就大了。隨著氣候轉暖,船就能在湖上行駛,然後順著劉易斯河和育空河而下。
狗是本地的品種。這些畜牲完全適應當地的氣候,它們的爪子上無毛,更方便在雪地上奔跑,沒有被纏絆的危險。然後,說它們適應本地的氣候,不要得出結論:它們失去野性了。實際上,它們和狼與狐狸一樣野性十足。因此,它門的主人正是用愛撫和糖塊來使它們聽話。
比爾·斯特爾手下的人中有一人負責掌握航行船隻的方向。這是一個名叫內魯托的印地安人,為偵察兵工作已經9年了。他精通本職工作,十分了解穿越湖泊、急流與河川會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困難,對他的技術完全可以信賴。在為偵察兵工作之前,他在哈得孫灣公司服務,他長期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做毛皮獵人們的嚮導。他很了解這個地區,他四麵八方全都跑遍了,甚至去道森城那邊一直到北極圈的邊上。
內魯托懂些英語,能聽明白,別人也懂他的話。何況,除了工作之內的事情,他很少交談;像人們常說的那樣:要把他的話從嗓子裏摳出來。不過,詢問這個非常了解克朗代克氣候的人,大概頗有益處。因此,本·拉多認為應該問問他對將來天氣的看法、他認不認為淌淩期很快就到了。
內魯托宣稱:照他的看法,15天之內雪不會融化,也不會淌淩,除非氣候有突然的變化,在這麽高的海拔上這種情況極少。
本·拉多琢磨這個有些模糊的信息有什麽令他高興的地方。不管怎樣,他放棄從這位決定下再開口的男人身上得到其他東西。
如果將來難以預料,那麽至少目前沒有什麽可猶豫的。在林德曼湖上不是航行而是像拉雪橇一樣拉船。這樣,簡和伊迪絲又可以坐在船裏,船的一側在冰上滑行,男人們走路跟隨。
天氣平和,昨天的大風風勢小了,有向南部移動的趨勢。不過,氣溫很低:零下12度,這樣的天氣與暴風雪相比有利於行走。
11時左右穿過了林德曼湖,用1個小時即可走過將其與貝尼特湖分開的兩公裏路程;正午時分,偵察兵及其隊伍就在貝尼特湖南端的營地內休息了。
這個營地內與奇爾庫特山穀的“羊營”一樣人滿為患。裏麵有幾千移民等待時機繼續趕路。到處都是立起來的帳篷,倘若向克朗代克的大移民再持續幾年,這些帳篷很快就會被木板房和正規房屋所替代。
這個近似村莊的地方將來可能變成鄉鎮和城市,一些客棧可以成為旅館,一些鋸木廠和造船廠分散在湖的沿岸,還有一個警察派出所,在這些自持力鬆懈的冒險者們中間,警察的工作不無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