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死在日軍的戰俘營裏。安格斯則跟隨母親移居愛爾蘭。麥克吉在香港的財產
被悉數變賣,公司徹底銷聲匿跡。變賣得來的錢隻夠母子倆清貧度日。
徐老繼續在生意上發展,現在完全是自己幹,時常也與麥克吉家小通幾封信保
持聯繫。五十年代初,他寫信給安格斯,請他來香港。此時安格斯已成為一個不安
分守己、放蕩不羈的小夥子。接到徐老的信後,安格斯於一九五六年八月二十九日
抵達殖民地香港,在那裏他父親的老朋友張開雙臂熱烈歡迎他,還給了他大筆錢花。
他到香港的那天正是良辰吉日,恰好是徐老的長子、也是唯一的兒子出生的日子。
這個兒子,當然就是阿來。
盡管受到徐老的盛情相留,但麥克吉卻沒有在香港落戶安家。在以後二十年的
大部分時間裏,他離開徐老遠走高飛,混跡新加坡、達爾文、檀香山、格拉斯哥、
台北、倫敦和馬尼拉。在這些年裏,小阿來學習、工作,成長為一個聰明過人的青
年,他心中滿是嫉恨。他嫉恨的是查爾斯·麥克吉對父親的影響,嫉恨父親將報恩
之情傾注在安格斯·麥克吉的身上。
一九八四年,安格斯在香港露麵。早幾年他在馬尼拉經營一家妓院酒吧。
五十六歲的他油嘴滑舌、狂妄自大、嗜酒如命。在整個亞洲他都臭名遠揚,因
為他好賭博、拉皮條、走私象牙、小偷小摸,最糟糕的是他一事無成。盡管阿來嚴
厲反對,徐老仍堅持把麥克吉安排在拉德隆偵探社工作,阿來就是這個家族公司的
總經理。
安格斯得了這個機會,確實努力痛改前非,酒也喝得少了。這一點即使是阿來
也不得不承認。很快安格斯就成了公司舉足輕重的人物。他擅長扮演“亞洲老手”
的專家角色與西方客商打交道。盡管阿來擁有劍橋大學的學位,但許多西方客商還
是寧願與一個蘇格蘭人而不是中國人打交道。
另外,隨著拉德隆公司在阿來的積極領導下不斷拓展,麥克吉對立洲一些最大、
發展最快的城市的黑社會的廣泛了解,對公司的發展也十分重要。
因此,當徐老堅持要求讓安格斯擔任拉德隆公司的副總經理時,徐來沒有提出
反對。對此,老人感到很有麵子。
徐老年事已高。阿來雖然很愛父親,但又指望老人遲早過世後能擺脫安格斯。
為此他深感內疚,自然而然地把這種內疚之情歸咎於安格斯。安格斯經常忘事,被
酒精麻痹的大腦越來越不中用。有時他連簡單的話都聽不明白,有時該閉嘴收聲卻
又說個沒完。這給拉德隆公司添了不少亂子。切諾普斯計劃的出現使得事情更為錯
綜複雜。
拉德隆公司初次與切諾普斯打交道就是通過麥克吉。在此前一年他回“老家”
蘇格蘭。盡管是度假,他也沒閑著,順便找些生意做。攬到的生意就是替當地一家
雙重承保公司追查一個叫格拉斯哥盜賊的行蹤。有消息說,那大盜在放手大幹一番
後已經“退隱”遠東安度晚年。拉德隆公司占有天時地利,正好可以追查大盜。這
工作本不是什麽大生意,沒多少利益可圖。但麥克吉急欲向在蘇格蘭的老友故交表
現自己的能耐,故在返回香港後他便把這差使當作頭等大事來抓。他通過正常渠道
發出了正常調查函。
調查函發出後不久就馬上有了出乎意料的結果。徐來——而非安格斯——收到
了一封彬彬有禮的邀請信,請他到香港一家高級夜總會去見一位地位極高的人物。
那位大人物(隱去姓名)仍然彬彬有禮地建議拉德隆公司放棄對蘇格蘭盜竊案的追
查。他既沒有恐嚇也沒有賄賂。徐來回答說要考慮一下。
阿來同父親討論一番後,一致同意放棄追查 格拉斯哥盜竊案。
麥克吉可不幹。他當下乘第一班飛機飛回格拉斯哥,想從那家要追查大盜的公
司裏弄到更多的情報。故事十分有趣,原來格拉斯哥郊外的巴雷爾藝術品收藏館遭
到了盜賊的光顧,而且盜賊的行竊方式十分巧妙。麥克吉的一位朋友叫艾利斯特·
布朗,是當地雙重承保公司的代理人。巴雷爾館投保的保險公司就是靠了那家大公
司才減輕了很大的風險。所以,發生盜竊案後,布朗被請去現場。十分明顯,盜竊
案事先經過精心策劃,做得天衣無縫,盜賊沒有觸發報警係統便破門而入。入館後,
盜賊拆除了防盜係統,將保安人員五花大綁並堵上了嘴。又把保安攝像機裏的監視
錄像帶取出,然後盜走了五幅油畫——科拉納赫、科洛、德加、塞尚和多米埃所繪
油畫各一幅——外加六幅日本版畫。不管是誰策劃了這次盜竊案,布朗非常清楚,
藝術品收藏館的防盜係統,足以令一向養尊處優的保險行業驚慌失措。更使人迷惑
不解和煩惱焦慮的是:盜賊就是沖那幾幅精選的油畫來的,其他東西碰都沒碰,盡
管盜賊有整夜的時間可以將全部藝術品偷得一幹二淨。
為了找出破案辦法,就得請高明的專家來對付高明的盜賊。賈森·福布斯,他
是國際藝術品盜賣和歐洲油畫地下市場方麵的權威。他在巡迴講學途中被倉促召到
被悉數變賣,公司徹底銷聲匿跡。變賣得來的錢隻夠母子倆清貧度日。
徐老繼續在生意上發展,現在完全是自己幹,時常也與麥克吉家小通幾封信保
持聯繫。五十年代初,他寫信給安格斯,請他來香港。此時安格斯已成為一個不安
分守己、放蕩不羈的小夥子。接到徐老的信後,安格斯於一九五六年八月二十九日
抵達殖民地香港,在那裏他父親的老朋友張開雙臂熱烈歡迎他,還給了他大筆錢花。
他到香港的那天正是良辰吉日,恰好是徐老的長子、也是唯一的兒子出生的日子。
這個兒子,當然就是阿來。
盡管受到徐老的盛情相留,但麥克吉卻沒有在香港落戶安家。在以後二十年的
大部分時間裏,他離開徐老遠走高飛,混跡新加坡、達爾文、檀香山、格拉斯哥、
台北、倫敦和馬尼拉。在這些年裏,小阿來學習、工作,成長為一個聰明過人的青
年,他心中滿是嫉恨。他嫉恨的是查爾斯·麥克吉對父親的影響,嫉恨父親將報恩
之情傾注在安格斯·麥克吉的身上。
一九八四年,安格斯在香港露麵。早幾年他在馬尼拉經營一家妓院酒吧。
五十六歲的他油嘴滑舌、狂妄自大、嗜酒如命。在整個亞洲他都臭名遠揚,因
為他好賭博、拉皮條、走私象牙、小偷小摸,最糟糕的是他一事無成。盡管阿來嚴
厲反對,徐老仍堅持把麥克吉安排在拉德隆偵探社工作,阿來就是這個家族公司的
總經理。
安格斯得了這個機會,確實努力痛改前非,酒也喝得少了。這一點即使是阿來
也不得不承認。很快安格斯就成了公司舉足輕重的人物。他擅長扮演“亞洲老手”
的專家角色與西方客商打交道。盡管阿來擁有劍橋大學的學位,但許多西方客商還
是寧願與一個蘇格蘭人而不是中國人打交道。
另外,隨著拉德隆公司在阿來的積極領導下不斷拓展,麥克吉對立洲一些最大、
發展最快的城市的黑社會的廣泛了解,對公司的發展也十分重要。
因此,當徐老堅持要求讓安格斯擔任拉德隆公司的副總經理時,徐來沒有提出
反對。對此,老人感到很有麵子。
徐老年事已高。阿來雖然很愛父親,但又指望老人遲早過世後能擺脫安格斯。
為此他深感內疚,自然而然地把這種內疚之情歸咎於安格斯。安格斯經常忘事,被
酒精麻痹的大腦越來越不中用。有時他連簡單的話都聽不明白,有時該閉嘴收聲卻
又說個沒完。這給拉德隆公司添了不少亂子。切諾普斯計劃的出現使得事情更為錯
綜複雜。
拉德隆公司初次與切諾普斯打交道就是通過麥克吉。在此前一年他回“老家”
蘇格蘭。盡管是度假,他也沒閑著,順便找些生意做。攬到的生意就是替當地一家
雙重承保公司追查一個叫格拉斯哥盜賊的行蹤。有消息說,那大盜在放手大幹一番
後已經“退隱”遠東安度晚年。拉德隆公司占有天時地利,正好可以追查大盜。這
工作本不是什麽大生意,沒多少利益可圖。但麥克吉急欲向在蘇格蘭的老友故交表
現自己的能耐,故在返回香港後他便把這差使當作頭等大事來抓。他通過正常渠道
發出了正常調查函。
調查函發出後不久就馬上有了出乎意料的結果。徐來——而非安格斯——收到
了一封彬彬有禮的邀請信,請他到香港一家高級夜總會去見一位地位極高的人物。
那位大人物(隱去姓名)仍然彬彬有禮地建議拉德隆公司放棄對蘇格蘭盜竊案的追
查。他既沒有恐嚇也沒有賄賂。徐來回答說要考慮一下。
阿來同父親討論一番後,一致同意放棄追查 格拉斯哥盜竊案。
麥克吉可不幹。他當下乘第一班飛機飛回格拉斯哥,想從那家要追查大盜的公
司裏弄到更多的情報。故事十分有趣,原來格拉斯哥郊外的巴雷爾藝術品收藏館遭
到了盜賊的光顧,而且盜賊的行竊方式十分巧妙。麥克吉的一位朋友叫艾利斯特·
布朗,是當地雙重承保公司的代理人。巴雷爾館投保的保險公司就是靠了那家大公
司才減輕了很大的風險。所以,發生盜竊案後,布朗被請去現場。十分明顯,盜竊
案事先經過精心策劃,做得天衣無縫,盜賊沒有觸發報警係統便破門而入。入館後,
盜賊拆除了防盜係統,將保安人員五花大綁並堵上了嘴。又把保安攝像機裏的監視
錄像帶取出,然後盜走了五幅油畫——科拉納赫、科洛、德加、塞尚和多米埃所繪
油畫各一幅——外加六幅日本版畫。不管是誰策劃了這次盜竊案,布朗非常清楚,
藝術品收藏館的防盜係統,足以令一向養尊處優的保險行業驚慌失措。更使人迷惑
不解和煩惱焦慮的是:盜賊就是沖那幾幅精選的油畫來的,其他東西碰都沒碰,盡
管盜賊有整夜的時間可以將全部藝術品偷得一幹二淨。
為了找出破案辦法,就得請高明的專家來對付高明的盜賊。賈森·福布斯,他
是國際藝術品盜賣和歐洲油畫地下市場方麵的權威。他在巡迴講學途中被倉促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