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不知在季氏欲使閔子為費宰之前後,然總是 略相同時事,相距必不遠。當時季氏選任一費宰,必 招之孔子之門,其尊信孔子可知。子羔少孔子三十歲, 與顏子同年。定公十二年,子羔年僅二十四。孔子欲 其繼續為學,不欲其早年出仕,說如此將要害了他。 子路雖隨口強辨,然亦終不果使。孔子當時雖為魯司 寇,獻身政治,然群弟子相隨,依然繼續其二十年來 所造成的一個學術團體精神,據此亦可想見。 子華使於齊, 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 :“ 與之 釜 。”請益,曰 :“與之瘐。”冉子與之粟五秉。子 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 子周急不繼富 。”原思為之間,與之粟九百,辭。子 曰:“毋!以與爾鄰裏鄉黨乎 !”(六) 此兩事並不同在一時,乃由弟子合記為一章。孔 子為魯司寇,其弟子相隨出仕者,自子路外,又見此 三人。子華,公西赤字,少孔子三十二歲。若以魯家 公十一年計,是年應二十一。冉求少孔子二十九歲, 是年應二十四。皆甚年少。子華長於外交禮儀,適以 有事,孔子試使之於齊。冉有長理財,孔子使之掌經 濟出納。子華之使齊乃暫職。冉有掌經濟,乃近在孔 子耳目之前。故二人雖年少,孔子因材試用,以資歷
練。子路不悟孔子之意,乃欲使子羔為費宰,此當獨 當一麵,故孔子說要害了他。原思少孔子二十六歲, 較冉有、子華年長,然亦不到三十歲。孔子使為家宰。 是孔子為魯司寇已引用了門下許多弟子。子路最年長, 薦為季長宰。原思、冉有、公西赤諸人則皆在身邊錄 用。而如閔子騫、冉伯牛、仲弓、顏淵,皆孔門傑出 人物,孔子並不汲汲使用。閔子騫拒為費宰孔子亦默 許之。孔子蓋欲留此輩作將來之大用。是孔子一麵從 事政治,一麵仍用心留意在教育上。政治責任可以隨 時離去,教育事業則終身以之。至於俸祿一節,孔子 或與多,或與少,皆有斟酌。其弟子或代友請益,或 自我請辭,亦皆不苟。師弟子之間既嚴且和,行政一 如講學,講學亦猶行政,亦所謂吾道一以貫之矣。 憲問恥。子曰 :“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 也 。”(十四) 憲即原思,以貧見稱,亦能高潔自守孔子使為宰, 與祿厚,原憲辭,若以為恥。故孔子告之,邦有道, 固當出身任事,食祿非可恥。若邦無道,不能退身引 避,仍然任事食祿,始可恥。此見孔門師弟子無一事 不是講學論道,而孔子之因人施教亦由此可見。
定公問 :“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 對曰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三) 定公之問,必在孔子為司寇時。是時三家擅權, 政不在公室。君使臣以禮,則對臣當加製裁,始可使 臣知有敬畏。臣事君以忠,則當對君有奉獻,自削其 私權益。孔子辭若和緩,但魯之君臣俱受責備。孔子 之主張墮三都,其措施亦即本此章之意。 定公問 :“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 孔子對 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 為君難,為 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 ?” 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 :“言不可以 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 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 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十三) 定公隻漫引人言為問,故孔子亦引人言為答。觀 定公兩問,知其非有精誌可成大業之君。當時用孔子 者亦為季氏,非定公。而孔子預聞魯政,乃欲抑私奉 公,即不啻欲抑季氏奉定公,則其難亦可知。
孔子去魯週遊 一、孔子去魯 公伯寮訴於路於季孫,子服景伯以告,曰 :“夫 子固有惑誌於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 。”子曰: “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 寮其如命何 ?”(十四) 公伯寮魯人, 亦孔子弟子, 後人謂其是孔門之 蟊。子路以墮三都進言於季孫,及孟氏守成弗墮,季 叔兩家漸萌內悔之意,公伯寮遂乘機譖子路,季孫惑 其言,則至是而季氏於孔子始生疑怠之心矣。子服景 伯乃孟孫之族,了公憤,欲言於季孫以置公伯寮於罪, 而孔子止之。蓋墮三都之主張不能貫徹放行,自定公 季孫以下皆有責,此乃一時之群業,時運使然,孔子 則謂之為命。孔子五十而知天命,非不知魯國當時情 勢之不可為,而終於挺身出仕,又盡力而為,是亦由 於知天命。蓋天命之在當時,有其不可為,而天命之 在吾躬,則有其必當為。外之當知天命之在斯世,內
之當知天命之在吾躬。至於公伯寮之進讒,此僅小小 末節,大非孔子所欲計較也。 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十八) 孟子曰: 孔子為魯司寇,不用。從而祭,燔肉不至,不稅 冕而行。不知者以為為肉也,其知者以為為無禮也。 乃孔子則欲以微罪行,不欲為苟去。君子之所為,小 人固不識也。 史記孔子世家: 齊人聞而懼,曰 :“孔子為政必霸,霸則吾地近 焉,我之為先並矣 。”犁□曰 :“請先嚐沮之。”於 是選齊國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舞無康樂,文 馬三十駟,遺魯君,陳女樂文馬於魯城南高門外。季 桓子微服往觀再三。將受。乃語魯君為周道遊。往觀 終日,怠於政事。子路曰 :“夫子可以行矣。”孔子
練。子路不悟孔子之意,乃欲使子羔為費宰,此當獨 當一麵,故孔子說要害了他。原思少孔子二十六歲, 較冉有、子華年長,然亦不到三十歲。孔子使為家宰。 是孔子為魯司寇已引用了門下許多弟子。子路最年長, 薦為季長宰。原思、冉有、公西赤諸人則皆在身邊錄 用。而如閔子騫、冉伯牛、仲弓、顏淵,皆孔門傑出 人物,孔子並不汲汲使用。閔子騫拒為費宰孔子亦默 許之。孔子蓋欲留此輩作將來之大用。是孔子一麵從 事政治,一麵仍用心留意在教育上。政治責任可以隨 時離去,教育事業則終身以之。至於俸祿一節,孔子 或與多,或與少,皆有斟酌。其弟子或代友請益,或 自我請辭,亦皆不苟。師弟子之間既嚴且和,行政一 如講學,講學亦猶行政,亦所謂吾道一以貫之矣。 憲問恥。子曰 :“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 也 。”(十四) 憲即原思,以貧見稱,亦能高潔自守孔子使為宰, 與祿厚,原憲辭,若以為恥。故孔子告之,邦有道, 固當出身任事,食祿非可恥。若邦無道,不能退身引 避,仍然任事食祿,始可恥。此見孔門師弟子無一事 不是講學論道,而孔子之因人施教亦由此可見。
定公問 :“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 對曰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三) 定公之問,必在孔子為司寇時。是時三家擅權, 政不在公室。君使臣以禮,則對臣當加製裁,始可使 臣知有敬畏。臣事君以忠,則當對君有奉獻,自削其 私權益。孔子辭若和緩,但魯之君臣俱受責備。孔子 之主張墮三都,其措施亦即本此章之意。 定公問 :“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 孔子對 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 為君難,為 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 ?” 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 :“言不可以 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 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 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十三) 定公隻漫引人言為問,故孔子亦引人言為答。觀 定公兩問,知其非有精誌可成大業之君。當時用孔子 者亦為季氏,非定公。而孔子預聞魯政,乃欲抑私奉 公,即不啻欲抑季氏奉定公,則其難亦可知。
孔子去魯週遊 一、孔子去魯 公伯寮訴於路於季孫,子服景伯以告,曰 :“夫 子固有惑誌於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 。”子曰: “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 寮其如命何 ?”(十四) 公伯寮魯人, 亦孔子弟子, 後人謂其是孔門之 蟊。子路以墮三都進言於季孫,及孟氏守成弗墮,季 叔兩家漸萌內悔之意,公伯寮遂乘機譖子路,季孫惑 其言,則至是而季氏於孔子始生疑怠之心矣。子服景 伯乃孟孫之族,了公憤,欲言於季孫以置公伯寮於罪, 而孔子止之。蓋墮三都之主張不能貫徹放行,自定公 季孫以下皆有責,此乃一時之群業,時運使然,孔子 則謂之為命。孔子五十而知天命,非不知魯國當時情 勢之不可為,而終於挺身出仕,又盡力而為,是亦由 於知天命。蓋天命之在當時,有其不可為,而天命之 在吾躬,則有其必當為。外之當知天命之在斯世,內
之當知天命之在吾躬。至於公伯寮之進讒,此僅小小 末節,大非孔子所欲計較也。 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十八) 孟子曰: 孔子為魯司寇,不用。從而祭,燔肉不至,不稅 冕而行。不知者以為為肉也,其知者以為為無禮也。 乃孔子則欲以微罪行,不欲為苟去。君子之所為,小 人固不識也。 史記孔子世家: 齊人聞而懼,曰 :“孔子為政必霸,霸則吾地近 焉,我之為先並矣 。”犁□曰 :“請先嚐沮之。”於 是選齊國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舞無康樂,文 馬三十駟,遺魯君,陳女樂文馬於魯城南高門外。季 桓子微服往觀再三。將受。乃語魯君為周道遊。往觀 終日,怠於政事。子路曰 :“夫子可以行矣。”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