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騎又往前走了二十多裏,果然見到大河攔麵而過,而渡口前豎立的旗子隨風擺蕩,二三艘隻能載人的小舟在河畔隨水波晃動,渡船上的老者見到數十騎驅馬下河堤,一時驚懼不已,躲進了船篷之中,不敢冒頭。
蘇午自不會去嚇唬一個老人家,他領著眾人沿河堤下的小路又走了數裏,臨近一片高崗,便在高崗上住馬,安營紮寨。
暮色四合。
晚霞如紗幔遮蓋在天野間,清澈大河仿似化作了一麵鏡子,映照出暈紅的天穹。
河風漫淹向昏黃土地,帶來濕潤的氣息。
先前一直躲在馬車之中的楊惠之,今下終於從馬車裏走了出來,他背著個書箱,自顧自地走到背風處,點起了一堆火,將背後書箱中插滿的一幅幅畫作盡皆投入火中。
蘇午在遠處看見了楊惠之的舉動,他未有攔阻對方。
當下焚去舊時畫稿,於楊惠之而言,未嚐不是踏破舊路,搗碎教條,照見前程的一個儀軌。
有些畫軸投入火中,在風與火的鼓動下,倏忽敞開來,顯出內裏描繪的綺麗山水、隱逸神人,楊惠之看著那些被風火扯開的畫稿,一時入神,渾然未有注意到就在大火舔舐畫稿之時,有十餘個或高或瘦的氅衣道士從遠處的河堤上緩步走下來,今下正臨近了他的身畔。
為首的那位麵目清秀的青年道人看著那些畫工不弱的畫稿被火吞噬,有些心疼地道:“這樣畫工,已經出神入化,有‘吳道子’八分神韻,就這樣投入火中,被烈火燒盡,莫非不心疼嗎?”
“正因為它近似道玄師兄所作,才不值得心疼。
而且,老朽蹉跎一生,而今終於望見前路,正是最高興的時候,焚去從前畫稿,也是為今下望見前路而賀喜,又有甚麽值得心疼的?”楊惠之麵露笑意,回了那出聲的青年道士幾句。
他把話說完,方才覺得當下氣氛不對,轉頭就看到了那幾個麵相陌生的道人。
楊惠之的神色又變得局促不安起來,一時不知該如何反應,不知該如何稱呼這群不速之客。
站在他身側的群道之中,除卻為首的青年道人麵色和善以外,其餘幾個道士多是神色低沉、眼神裏藏著莫大心事的模樣,他們這副作態,更叫楊惠之不敢接近。
老畫師正惴惴不安之際,蘇午與陶祖、洪仁坤緩行而來,站在了他的身後。他見到蘇午走近,頓時大鬆了一口氣,麵上又流露出放鬆而謙卑的笑意,側身向蘇午說道:“不良帥,這幾位高道……”
“我知道他們。
老丈,當下不是說話的地方,你往那邊去。魏洪煮了肉湯,你先喝一碗,暖和暖和身子。”蘇午笑著打斷了楊惠之的言語,向其點頭說道。
楊惠之趕忙應了幾聲,又側頭忌憚地瞥了那以青年道人為首的群道一眼,從這處火堆旁匆匆離去。
投入烈火中的畫軸已燒得差不多,隻剩殘餘灰燼了。
蘇午隔著那堆烈火,向對麵的青年道人稽首行禮:“李含光道友,貧道稽首了。”
那領一眾高矮胖瘦不同、唯有眉宇間同有重重心事的道士前來的青年道人,正是茅山掌教大宗師——含光子。
李含光饒有興致地看著對麵的蘇午,同樣躬身稽首還禮,而後笑著向蘇午問道:“尊駕可曾授得符籙,得道門真傳,有三師護道?
不然何以稽首行禮?”
“也曾授得真籙。”蘇午笑著回應,大道神韻自周身流轉,於身後隱約交織成一道昏黃符籙。
那符籙若隱若現,其上種種雲芨文字、祖師印記,終歸難以明晰。
隻是符籙道韻展現開來,便有‘另辟新天’之相——李含光陡見那道模糊不定的符籙,其麵色驚訝,開聲道:“似有太平道符籙之道韻,天下傳言道友係在山野間隱居百千載,逢盛世而出。
如今看來,傳言是真?”
蘇午故意未有直接展露黃天符籙,隻是外放幾縷黃天道韻,李含光卻也識出了這般與漢時太平道近似的道韻,其見識確是非凡。
含光子臨於蘇午眼前,更叫蘇午生出一種‘遠在天邊,捉摸不定’之感。
此般‘捉摸不定,遠在天邊’的感覺,蘇午隻在麵對展露陽神之時的陶祖身上,感應到過。
他因而猜測,這位‘含光子’、日後茅山複興三祖之中的‘興祖’,時下或已真正證就陽神,登臨此岸!
而李含光目視蘇午,亦覺得蘇午好似一個‘謎團’一般——他分明能從這位不良帥身上,揣摩到種種法門痕跡,然而那諸般法門相互勾連,彼此嵌套,彼此推轉,竟又好似變作了一種精密至極的‘道理’,在他目下徐徐運轉著,他縱能勘破其中一環,卻也無法借那一環,窺得秘密全貌!
以李含光如今修行,足可以‘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
但這般‘一葉知秋’的洞見,在這位不良帥身上,亦絲毫不起作用!
這樣‘謎團’,反倒叫含光子陡生‘求解’之心。
而蘇午對今下見到的第一位真正活著的‘陽神’,亦有頗濃厚的探究欲。不過,在此之前,還是需要先分出敵友,辨出內外。
蘇午未有回應含光子的疑問,他在火堆前盤腿坐下,含光子及其身後群道亦紛紛‘落座’。
雙方坐定以後,蘇午目光從含光子身後那些神色或忌憚、或凝重、或敵視的道人身上掠過,轉而向含光子問道:“道友並不似突然臨於此地,恰巧與貧道一行在此相遇,倒像是專程來尋貧道。
道友為何而來?
請明示。”
在含光子身後群道之中,蘇午亦看到有幾張熟麵孔。
譬如茅山宗葉法善,譬如眾妙宗神視。
前者見蘇午目光投來,眼神躲閃,不敢與他對視,後者則神色慚愧,想要與蘇午言語甚麽,終究在身旁尊長眼神壓迫之下,不敢出聲言語。
含光子身後群道,對蘇午分明懷有戒備與忌憚,甚至有些道人的神色堪稱敵視。
偏偏含光子本人是一副和風霽月的模樣,旁人見到這副情景,不免摸不著頭腦。
第1368章 、問鼎(二)
一位陽神當麵,蘇午也不再以元神映照群道心音,不去揣摩他們的心思,開門見山,直言相問。
含光子麵上笑意隱隱,聞聲揚起頭來,朗聲說道:“我欲為‘玄門都領袖’,領袖群倫。今聞欲為‘玄門都領袖’,首要在‘玄門榜’上爭得‘天下第一’的名次。
道友現下已是玄門榜第五,隱有直入前三,與貧道爭鋒之勢。
所以貧道特意前來,與道友在此間分個高低。”
當下,隨蘇午而來的諸不良人、僧人都在楊惠之暗使眼色之時,紛紛往蘇午身邊聚攏,他們聽得含光子所言,頓時麵色陡變,看向楊惠之的眼神裏,俱充滿了敵意。
而李含光身後群道皆垂眉不語,各懷心事。
兩方人馬以那一堆漸熄的烈火作界限,正是涇渭分明!
含光子言語之下,蘇午沉默片刻,麵孔上忽然有了笑容,他昂首與李含光相視,道:“長安禁中的聖人首先下詔,召集天下法脈能人異士,聚於長安,為聖人‘治天下詭’之事,出謀劃策。
然而天下法脈深懼那‘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聖人之詔,應者寥寥。
是以聖人又擬‘玄門榜’,令天下豪傑聚於榜上,爭奪玄門榜首,得玄門榜首者,可為‘玄門都領袖’。
此‘玄門都領袖’之職,說到底是為‘鎮天下詭’而存在的。
道友欲爭此位——未知道友是否有‘鎮天下惡詭,還太平人間’之誌?”
蘇午言語落下,眼中神光湛湛,直盯著李含光,他性意轉動,元神於腦後好似盤繞成了一輪大日,照徹著周天之下、日光所臨之地的一切幽微心思——這是直指本心之問,自性之中旦有任何陰私,都必在蘇午目下露出破綻!
李含光迎著蘇午寂靜深徹的性意,仍是一副和風霽月的模樣。
他向蘇午又一稽首,出聲說道:“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
蘇午展顏大笑:“我與令師確是舊識,那樣灑逸不羈的高道,確也教不出滿心鬼蜮伎倆的弟子。
你既言之,我亦信之!”
聞聽蘇午所言,李含光瞳孔陡顫了幾下。
他有心想與蘇午探問與尊師相關的情況,但更知自己當下的目的——令他自己來做‘玄門都領袖’,他自覺不能勝任,無法完成那‘鎮天下詭’的宏圖大業,他實沒有爭奪‘玄門榜首’之心,隻是來看一看這位不良帥,是否有承當大任的才能與品性!
含光子垂下眼簾,忽向蘇午問道:“道友今亦位列玄門榜第五,為榜上名次爭奪廝殺——道友以有‘鎮天下惡詭,還太平人間’之誌?”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蘇午一言落下,李含光眼中頓有異彩,他轉身看了眼身後群道。
群道之中,除卻與他一同前來的同門師弟葉法善以外,還有眾妙宗掌教真人尚庸、化龍派教主王據、武魁道教主白勝、明法宮宮主陳觀蟾等等,道門之下,宗派眾多,但其中成了氣候的,也不過二十七宗——如今就有二十四宗的掌教匯集在此,並且,他們俱帶來了本宗的掌教印信!
剩餘未至的三宗中,兩宗完全就是茅山別脈,皆尊含光子掌教大宗師。
隻餘‘天師道’掌教天師,今時尚未見得人影。
不過掌教天師‘張大洲’亦已應和了李含光的邀請,其不至於失約,隻是現下還未趕到而已。
如此,也即相當於道門二十七宗盡匯於此!
含光子目光所過之處,諸宗掌教無不垂眉低目,他回過頭去,與蘇午說道:“若我作玄門都領袖,可以聚攏天下群道,為鎮詭大計奔走獻策,扶救蒼生。
除此以外——
以我修行,可蓋壓此岸及下所有凶怖。”
他話語聲平平淡淡,但那句‘蓋壓此岸及下所有凶怖’言語聲落下,其身後群道的呼吸不禁都變得粗重了許多!
有些先前拒絕、反對含光子提議的小宗掌教,此時甚至麵色泛白,眼中失神!
場中一時寂靜,隻有清風掠過四下。
李含光看著蘇午,問道:“君又何如?”
蘇午麵上波瀾不生,他一手按住了旁邊的陶祖,一手點在身前漸熄的火堆之上,如金液流淌的薪火陡將那堆灰燼再次點燃,金色薪火之中,又有令厲詭顫栗、膽寒的洪爐火爆發彌生!
火焰熊熊不息。
蘇午道:“我以此火,可否令天下灶神弟子盡俯首?”
李含光仰頭望著那直衝霄漢的洪爐烈火,眼中異彩連連:“可矣!此般大火,已能鎮壓‘鬼王’。”
今時大唐將厲詭分作四個層次,即‘惡詭’、‘厲詭’、‘鬼王’、‘天詭’,其中鬼王層次,對應現實之中的荒級以上,乃至接近災級的厲詭,而所謂‘天詭’,有時指造成巨大災禍,可比天災般的厲詭,有時亦指神話傳說中的那些大神靈、大惡鬼。
“但灶神傳承遺於鄉野,聲勢不振,隻能聚攏灶神弟子,於治詭大事之推動,其實微弱。”含光子低下頭去,又言語道。
蘇午未置可否,他一勾動手指,那直衝天頂的洪爐大火便倏忽收攏,緊跟著——
轟烈而毒辣的某種神韻,陡地出現在李含光的神意感知中!
他陡然擰緊眉頭,就見蘇午腦後那片漸暗的虛空中,忽然浮現一顆‘火洞’,火洞真實存在於彼處虛空,就好似有人以火引將虛空燙出了一個窟窿一樣,那火洞一現,張牙舞爪的樹影就遍及了蘇午身後虛空!
十二道主支在天中蔓延,一道主幹直通天頂!
滾滾岩漿纏繞在那龐大的,仿佛包容覆蓋了這方天地的巨樹投影之上!
“以此儺神,可否令天下儺脈、端公法教低頭?”
李含光垂下眼簾,神色鄭重:“可矣。”
蘇午身後浮現的東王公儺神乍然回歸火洞,那顆火洞又消散於沉黯虛空中,他結跏趺坐,手掐‘智拳印’——他的自性驟然化作了熊熊火光,那般明亮火光,令此下已昏暗下去的天地,陡然間亮若白晝!
臨渭河而居的集鎮上,已經躺在床上歇息的百姓,陡見窗洞外漏來明亮日光,竟以為當下已經天亮——可他們方才躺到床上不久,於是一個個都披衣起身,往窗外探看。
高崗上。
蘇午自不會去嚇唬一個老人家,他領著眾人沿河堤下的小路又走了數裏,臨近一片高崗,便在高崗上住馬,安營紮寨。
暮色四合。
晚霞如紗幔遮蓋在天野間,清澈大河仿似化作了一麵鏡子,映照出暈紅的天穹。
河風漫淹向昏黃土地,帶來濕潤的氣息。
先前一直躲在馬車之中的楊惠之,今下終於從馬車裏走了出來,他背著個書箱,自顧自地走到背風處,點起了一堆火,將背後書箱中插滿的一幅幅畫作盡皆投入火中。
蘇午在遠處看見了楊惠之的舉動,他未有攔阻對方。
當下焚去舊時畫稿,於楊惠之而言,未嚐不是踏破舊路,搗碎教條,照見前程的一個儀軌。
有些畫軸投入火中,在風與火的鼓動下,倏忽敞開來,顯出內裏描繪的綺麗山水、隱逸神人,楊惠之看著那些被風火扯開的畫稿,一時入神,渾然未有注意到就在大火舔舐畫稿之時,有十餘個或高或瘦的氅衣道士從遠處的河堤上緩步走下來,今下正臨近了他的身畔。
為首的那位麵目清秀的青年道人看著那些畫工不弱的畫稿被火吞噬,有些心疼地道:“這樣畫工,已經出神入化,有‘吳道子’八分神韻,就這樣投入火中,被烈火燒盡,莫非不心疼嗎?”
“正因為它近似道玄師兄所作,才不值得心疼。
而且,老朽蹉跎一生,而今終於望見前路,正是最高興的時候,焚去從前畫稿,也是為今下望見前路而賀喜,又有甚麽值得心疼的?”楊惠之麵露笑意,回了那出聲的青年道士幾句。
他把話說完,方才覺得當下氣氛不對,轉頭就看到了那幾個麵相陌生的道人。
楊惠之的神色又變得局促不安起來,一時不知該如何反應,不知該如何稱呼這群不速之客。
站在他身側的群道之中,除卻為首的青年道人麵色和善以外,其餘幾個道士多是神色低沉、眼神裏藏著莫大心事的模樣,他們這副作態,更叫楊惠之不敢接近。
老畫師正惴惴不安之際,蘇午與陶祖、洪仁坤緩行而來,站在了他的身後。他見到蘇午走近,頓時大鬆了一口氣,麵上又流露出放鬆而謙卑的笑意,側身向蘇午說道:“不良帥,這幾位高道……”
“我知道他們。
老丈,當下不是說話的地方,你往那邊去。魏洪煮了肉湯,你先喝一碗,暖和暖和身子。”蘇午笑著打斷了楊惠之的言語,向其點頭說道。
楊惠之趕忙應了幾聲,又側頭忌憚地瞥了那以青年道人為首的群道一眼,從這處火堆旁匆匆離去。
投入烈火中的畫軸已燒得差不多,隻剩殘餘灰燼了。
蘇午隔著那堆烈火,向對麵的青年道人稽首行禮:“李含光道友,貧道稽首了。”
那領一眾高矮胖瘦不同、唯有眉宇間同有重重心事的道士前來的青年道人,正是茅山掌教大宗師——含光子。
李含光饒有興致地看著對麵的蘇午,同樣躬身稽首還禮,而後笑著向蘇午問道:“尊駕可曾授得符籙,得道門真傳,有三師護道?
不然何以稽首行禮?”
“也曾授得真籙。”蘇午笑著回應,大道神韻自周身流轉,於身後隱約交織成一道昏黃符籙。
那符籙若隱若現,其上種種雲芨文字、祖師印記,終歸難以明晰。
隻是符籙道韻展現開來,便有‘另辟新天’之相——李含光陡見那道模糊不定的符籙,其麵色驚訝,開聲道:“似有太平道符籙之道韻,天下傳言道友係在山野間隱居百千載,逢盛世而出。
如今看來,傳言是真?”
蘇午故意未有直接展露黃天符籙,隻是外放幾縷黃天道韻,李含光卻也識出了這般與漢時太平道近似的道韻,其見識確是非凡。
含光子臨於蘇午眼前,更叫蘇午生出一種‘遠在天邊,捉摸不定’之感。
此般‘捉摸不定,遠在天邊’的感覺,蘇午隻在麵對展露陽神之時的陶祖身上,感應到過。
他因而猜測,這位‘含光子’、日後茅山複興三祖之中的‘興祖’,時下或已真正證就陽神,登臨此岸!
而李含光目視蘇午,亦覺得蘇午好似一個‘謎團’一般——他分明能從這位不良帥身上,揣摩到種種法門痕跡,然而那諸般法門相互勾連,彼此嵌套,彼此推轉,竟又好似變作了一種精密至極的‘道理’,在他目下徐徐運轉著,他縱能勘破其中一環,卻也無法借那一環,窺得秘密全貌!
以李含光如今修行,足可以‘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
但這般‘一葉知秋’的洞見,在這位不良帥身上,亦絲毫不起作用!
這樣‘謎團’,反倒叫含光子陡生‘求解’之心。
而蘇午對今下見到的第一位真正活著的‘陽神’,亦有頗濃厚的探究欲。不過,在此之前,還是需要先分出敵友,辨出內外。
蘇午未有回應含光子的疑問,他在火堆前盤腿坐下,含光子及其身後群道亦紛紛‘落座’。
雙方坐定以後,蘇午目光從含光子身後那些神色或忌憚、或凝重、或敵視的道人身上掠過,轉而向含光子問道:“道友並不似突然臨於此地,恰巧與貧道一行在此相遇,倒像是專程來尋貧道。
道友為何而來?
請明示。”
在含光子身後群道之中,蘇午亦看到有幾張熟麵孔。
譬如茅山宗葉法善,譬如眾妙宗神視。
前者見蘇午目光投來,眼神躲閃,不敢與他對視,後者則神色慚愧,想要與蘇午言語甚麽,終究在身旁尊長眼神壓迫之下,不敢出聲言語。
含光子身後群道,對蘇午分明懷有戒備與忌憚,甚至有些道人的神色堪稱敵視。
偏偏含光子本人是一副和風霽月的模樣,旁人見到這副情景,不免摸不著頭腦。
第1368章 、問鼎(二)
一位陽神當麵,蘇午也不再以元神映照群道心音,不去揣摩他們的心思,開門見山,直言相問。
含光子麵上笑意隱隱,聞聲揚起頭來,朗聲說道:“我欲為‘玄門都領袖’,領袖群倫。今聞欲為‘玄門都領袖’,首要在‘玄門榜’上爭得‘天下第一’的名次。
道友現下已是玄門榜第五,隱有直入前三,與貧道爭鋒之勢。
所以貧道特意前來,與道友在此間分個高低。”
當下,隨蘇午而來的諸不良人、僧人都在楊惠之暗使眼色之時,紛紛往蘇午身邊聚攏,他們聽得含光子所言,頓時麵色陡變,看向楊惠之的眼神裏,俱充滿了敵意。
而李含光身後群道皆垂眉不語,各懷心事。
兩方人馬以那一堆漸熄的烈火作界限,正是涇渭分明!
含光子言語之下,蘇午沉默片刻,麵孔上忽然有了笑容,他昂首與李含光相視,道:“長安禁中的聖人首先下詔,召集天下法脈能人異士,聚於長安,為聖人‘治天下詭’之事,出謀劃策。
然而天下法脈深懼那‘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聖人之詔,應者寥寥。
是以聖人又擬‘玄門榜’,令天下豪傑聚於榜上,爭奪玄門榜首,得玄門榜首者,可為‘玄門都領袖’。
此‘玄門都領袖’之職,說到底是為‘鎮天下詭’而存在的。
道友欲爭此位——未知道友是否有‘鎮天下惡詭,還太平人間’之誌?”
蘇午言語落下,眼中神光湛湛,直盯著李含光,他性意轉動,元神於腦後好似盤繞成了一輪大日,照徹著周天之下、日光所臨之地的一切幽微心思——這是直指本心之問,自性之中旦有任何陰私,都必在蘇午目下露出破綻!
李含光迎著蘇午寂靜深徹的性意,仍是一副和風霽月的模樣。
他向蘇午又一稽首,出聲說道:“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
蘇午展顏大笑:“我與令師確是舊識,那樣灑逸不羈的高道,確也教不出滿心鬼蜮伎倆的弟子。
你既言之,我亦信之!”
聞聽蘇午所言,李含光瞳孔陡顫了幾下。
他有心想與蘇午探問與尊師相關的情況,但更知自己當下的目的——令他自己來做‘玄門都領袖’,他自覺不能勝任,無法完成那‘鎮天下詭’的宏圖大業,他實沒有爭奪‘玄門榜首’之心,隻是來看一看這位不良帥,是否有承當大任的才能與品性!
含光子垂下眼簾,忽向蘇午問道:“道友今亦位列玄門榜第五,為榜上名次爭奪廝殺——道友以有‘鎮天下惡詭,還太平人間’之誌?”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蘇午一言落下,李含光眼中頓有異彩,他轉身看了眼身後群道。
群道之中,除卻與他一同前來的同門師弟葉法善以外,還有眾妙宗掌教真人尚庸、化龍派教主王據、武魁道教主白勝、明法宮宮主陳觀蟾等等,道門之下,宗派眾多,但其中成了氣候的,也不過二十七宗——如今就有二十四宗的掌教匯集在此,並且,他們俱帶來了本宗的掌教印信!
剩餘未至的三宗中,兩宗完全就是茅山別脈,皆尊含光子掌教大宗師。
隻餘‘天師道’掌教天師,今時尚未見得人影。
不過掌教天師‘張大洲’亦已應和了李含光的邀請,其不至於失約,隻是現下還未趕到而已。
如此,也即相當於道門二十七宗盡匯於此!
含光子目光所過之處,諸宗掌教無不垂眉低目,他回過頭去,與蘇午說道:“若我作玄門都領袖,可以聚攏天下群道,為鎮詭大計奔走獻策,扶救蒼生。
除此以外——
以我修行,可蓋壓此岸及下所有凶怖。”
他話語聲平平淡淡,但那句‘蓋壓此岸及下所有凶怖’言語聲落下,其身後群道的呼吸不禁都變得粗重了許多!
有些先前拒絕、反對含光子提議的小宗掌教,此時甚至麵色泛白,眼中失神!
場中一時寂靜,隻有清風掠過四下。
李含光看著蘇午,問道:“君又何如?”
蘇午麵上波瀾不生,他一手按住了旁邊的陶祖,一手點在身前漸熄的火堆之上,如金液流淌的薪火陡將那堆灰燼再次點燃,金色薪火之中,又有令厲詭顫栗、膽寒的洪爐火爆發彌生!
火焰熊熊不息。
蘇午道:“我以此火,可否令天下灶神弟子盡俯首?”
李含光仰頭望著那直衝霄漢的洪爐烈火,眼中異彩連連:“可矣!此般大火,已能鎮壓‘鬼王’。”
今時大唐將厲詭分作四個層次,即‘惡詭’、‘厲詭’、‘鬼王’、‘天詭’,其中鬼王層次,對應現實之中的荒級以上,乃至接近災級的厲詭,而所謂‘天詭’,有時指造成巨大災禍,可比天災般的厲詭,有時亦指神話傳說中的那些大神靈、大惡鬼。
“但灶神傳承遺於鄉野,聲勢不振,隻能聚攏灶神弟子,於治詭大事之推動,其實微弱。”含光子低下頭去,又言語道。
蘇午未置可否,他一勾動手指,那直衝天頂的洪爐大火便倏忽收攏,緊跟著——
轟烈而毒辣的某種神韻,陡地出現在李含光的神意感知中!
他陡然擰緊眉頭,就見蘇午腦後那片漸暗的虛空中,忽然浮現一顆‘火洞’,火洞真實存在於彼處虛空,就好似有人以火引將虛空燙出了一個窟窿一樣,那火洞一現,張牙舞爪的樹影就遍及了蘇午身後虛空!
十二道主支在天中蔓延,一道主幹直通天頂!
滾滾岩漿纏繞在那龐大的,仿佛包容覆蓋了這方天地的巨樹投影之上!
“以此儺神,可否令天下儺脈、端公法教低頭?”
李含光垂下眼簾,神色鄭重:“可矣。”
蘇午身後浮現的東王公儺神乍然回歸火洞,那顆火洞又消散於沉黯虛空中,他結跏趺坐,手掐‘智拳印’——他的自性驟然化作了熊熊火光,那般明亮火光,令此下已昏暗下去的天地,陡然間亮若白晝!
臨渭河而居的集鎮上,已經躺在床上歇息的百姓,陡見窗洞外漏來明亮日光,竟以為當下已經天亮——可他們方才躺到床上不久,於是一個個都披衣起身,往窗外探看。
高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