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曆史上這三大家族後來幾乎消失,到了後來的楚漢爭霸時期已經不見蹤影。


    秦長青深思了片刻。


    恐怕曆史上三大家族便是因此遭遇不幸,導致徹底滅絕。


    無論怎樣,始皇都不容忍他們的叛亂意圖。


    不過,秦長青心中清楚,


    即使秦滅掉了屈、昭、景三大家族,仍未能徹底解決根本問題。因為這三家族已經喪失了過去的勢力,再也無法複興。


    他們是極其保守的力量。


    客觀地說,


    秦長青不願如此早鏟除三大家族,當初是他主張讓這些楚國大家族返回家鄉,為的就是挑起內部紛爭。但是殷通的上奏似乎反而在幫助楚地殘黨。


    秦長青微微閉眼,冷冷地看著殷通,眸中寒芒一閃。


    他低聲道:“殷通?”


    “名字好像有些耳熟。”


    秦長青低聲嘀咕了一會兒,然後猛然想起殷通的身份。


    他冷笑了一下。


    按照曆史記載,殷通並未升任禦史大夫,而是擔任會稽郡守,在戰亂時期並沒有效忠大秦,反而第一時間反叛。


    然而,令殷通意想不到的是,表麵上答應他的項梁等人在他真正倒戈後將其斬殺,以此安定民心,並招募士卒。


    殷通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目前來看,


    殷通與項氏仍有往來,否則不可能如此草率地提出打擊三大姓氏的提議,而這對自己無任何好處。


    甚至可


    秦長青深知土地兼並的危害之大。但目前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時機。如果朝廷追究楚地三大宗族的責任,隻有兩個選擇:一是將宗族的田地充公,二是分配給無地的百姓。然而,這兩種做法一旦發酵,都將引發廣泛的社會動蕩,甚至加劇六國舊貴族的聯合對抗。


    無論如何處理殷通掀起的這個局麵都是棘手之極。秦長青假裝毫無所知,靜靜地等待著發展。此刻,蒙毅挺身而出:


    “皇上。”


    “臣認為對楚地殘餘勢力必須有所警惕。”蒙毅說道,“時下,謠傳頻發,其中必定另有意圖。早在一統之前,民間就有秦或楚統一的說法。這讓楚地的一些世族對大秦統一隻能口服而心不服,並一直尋找機會複興。”


    “他們的意圖仍未改變——複楚之心不死!近年來楚地不安定因素眾多,諸如民間亂祭、地主吞田和 ** 勾結等問題比六地中其他任何地方都嚴重。這可能就是那些楚國殘餘者的作為。”


    “如今知道楚屈、昭、景三家的存在,應迅速行動,把所有叛逆一並抓獲,以警示眾人。”


    “唯有嚴厲處罰才能安撫百姓的心聲。”


    “唯有嚴厲處罰才能修複民心之傷痕。”


    “唯有嚴厲處罰才能保持國家尊嚴。”


    “唯有嚴厲處罰方能使那些違法亂紀之人知恥後勇。”


    “唯有嚴厲懲罰才能強化法紀權威。”


    “請求陛下派遣官員深入追查壽春,並依法懲辦所有叛逆分子及暗中助紂為虐的官員!”


    “臣蒙毅願擔當重任!”


    語氣堅定而強烈,朝中諸位大臣紛紛讚同:


    “我讚成。”


    “我也支持。”


    ……


    看到這樣的反應,嬴政微笑著點了點頭:“確實如你們所言,我們必須警惕楚地那些不肯降服的世家。既然各位一致同意蒙大人處理。”


    轉向蒙毅,“奉旨!”


    蒙毅恭敬站了出來,回答道:“蒙毅領命。”


    嬴政接著宣布:“從今日起由廷尉府左監蒙大人帶領去壽春處理這件事。必須徹底查明情況,緝捕到屈、昭、景三家的相關人物,並嚴懲當地 ** 官員,不得手軟。”


    蒙毅應諾:“臣明白。”


    “蒙某絕不會辜負陛下的信任!”


    眾文武齊呼:“聖上有明斷。”


    秦長青同樣應和著。在他一旁,殷通則低頭掩藏心中的狡猾笑意——他的算盤已然成功。事實上,從始至終他都不願親自介入這場旋渦;事情是他揭發的,如果楚三大世家得知實情很可能對自己不利。其次,參與其中可能招致更多麻煩。最好隻是拋出議題,並讓別人來承擔後續。


    而最重要的是……作為關中人,蒙毅對南方不熟悉,因此不可能在那裏中飽私囊。據他所了解的情況判斷,盡管蒙毅會公事公辦,但考慮到與長公子的關係問題,在楚地上仍會選擇適當限度內行事——如此一來地契契約仍然能回到自己手上。


    利益唾手可得!


    他滿意計算起來,如何確保自身得到最大收益,既然跟當地官員並無關係即使被追究責任也沒有任何遺憾。


    此時嬴政環顧四周,目光停留在秦長青身上:


    “嬴斯年。”


    秦長青心中頓時升起一股不安,他出列:“兒臣聽令。”


    “鑒於這次關於楚地的傳言至關重要,為確認大秦對該地區的控製,你應當一同前去,代表朕考察楚地實況。”


    盡管不願,秦長青隻能答道:


    “可是父王,兒臣尚未成年並未深入過楚地域,恐怕對此地法律及情形缺乏充分理解……可能會妨礙蒙大人任務完成。”


    但是嬴政斬釘截鐵地拒絕:


    “一切聽命於父王決定!”


    秦長青滿臉陰鬱地低下頭,


    恭身說道:


    “遵旨。兒臣盡力協助。”


    “感激皇父恩寵栽培之德”。


    嬴政冷冷地看著秦長青,冰冷地說:“楚地曆來與大秦貌合神離,不滿之心甚眾,以致各種謠言四處流傳。你們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徹底肅清楚地的謠言,嚴懲所有散布謠言的不法之徒。”


    “從今以後,朕不希望再聽到任何有關 ** 大秦的言論。”


    秦長青連忙回答道:


    “兒臣


    “楚地殘 ** 複辟之心一直未停息,這次所流傳的讖言很可能是楚地殘 ** 宣示。微臣認為楚地的情況遠比看上去複雜,如果蒙左監清查了楚地三族,微臣擔心這些殘黨會鋌勇向險,對十公子下手,甚至楚地的官僚係統或許也存在問題。”


    “在如此複雜情況下,微臣並不建議讓十公子赴楚。”


    同一時間。


    沉倧、崔仲牟、韓成等也紛紛進言勸阻。


    一時之間,


    從關中的世族到六國係統的官員們,幾乎一致反對秦長青前去楚地。這是少見的和諧局麵。


    戚鰓等人確實不敢嚐試。


    楚地與朝廷的聯係極為緊密,若是秦長青在那裏出了意外或是發現了什麽不利之事,局麵很容易無法收拾。此外,十公子的存在一直是不穩定因素,他會給楚地帶去很大變數。假如秦長青堅持調查楚地的問題並炮製一些 ** ,那麽他們恐難以自辯。


    因此他們實在不願冒這個風險,讓秦長青進入楚地。


    更何況,


    楚國的舊貴族依舊存在。


    如果蒙毅采取鐵腕手段。


    當這些人走投無路時,難免會鋌而走險,萬一刺殺了秦長青還好說,倘若未能成功,將會帶來極大的負麵後果。


    他們無法承擔這樣的風險,故而隻好勸阻秦長青前往楚地。


    秦長青靜靜站在一邊,偷偷瞄了一眼始皇的臉色,心裏不由得萌生了幾絲希望。


    然而,


    他也清楚。


    眾大臣的意見無濟於事。


    如今廷議已經形同虛設,朝政早就是始皇一人決斷。無論大臣們如何力陳己見,隻要始皇做出決定,改變之艱難可想而知。


    李斯、頓弱等人則端坐不動,


    對於周圍的一切聲音充耳不聞。


    多年的宦海生涯讓他們清楚始皇的心思。以前始皇要詢問時,並不會明確表態,而是由大臣猜測其心意,逐個試探;而現在始皇點名派遣十公子前往楚地恐怕已經決定了事情的走向,不可更改。


    大臣們的進諫不過是白費力氣。


    李斯微閉雙眸,心中滿是疑雲:始皇為何偏偏讓這位身份特殊的十公子去楚地?


    盡管未曾明示,但朝臣皆明白,長公子與十公子之間的爭奪已然形成。始皇不會不了解這一點,既然如此,為何仍然將十公子派遣至如此危險的地方?


    畢竟,楚地不同於其他五國之地,楚人生性驕傲,一直不服於秦國,屢戰屢敗卻又不死心。因此統一天下後,楚人對秦政權尤為抵觸,這也是當初派遣嬴騰駐守南郡的目的——安撫民心,預防大規模叛亂。


    隨殷通進言的推進,楚地的局勢必將更加緊張。屈、昭、景三大族未必毫無反抗之力,一旦引發事端,後悔可就來不及了。


    李斯眉宇間透露出深深憂慮。


    一側,


    嬴騰麵色複雜。


    他仔細打量著楊端和等人,又看向崔意如這些禦醫。略一思考之後,他仿佛有所領悟。


    也許始皇沒有過多的深意,


    隻是一心錘煉十公子。


    玉石不琢不飾物,才士不曆不明理。盡管十公子已有所曆練,但卻多是在安全環境中的事務。相比之下,楚地的情況紛繁複雜,涉及諸多利益集團和官員網絡,是真正的考驗所在。如果在複雜的環境中仍能處理得宜,才真正彰顯他的能力。


    而且……


    始皇既然敢遣他赴楚,恐怕早已有完備計劃應對一切可能的情況。之前的魯縣之變就是一個警示,足以引起始皇的高度警惕,不會再讓類似的風險重現。


    但……


    盡管如此,嬴騰心中仍舊有些困惑。楚地的情勢太過複雜,任何一個細節牽動全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開局秦淮如送上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偉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偉棟並收藏四合院:開局秦淮如送上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