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春歸想得通透,勸著柴嬸:「不怪生哥哥,興許真是佛祖顯靈,施法困住生哥哥,由得我這一撞,把那寺廟的圍牆撞毀,卻並沒傷著性命,圍觀人群盡皆相信了我確有冤情,越發怨怒那鄭琿澹為非作歹。」
被逼得走投無路的時候,春歸原本也不相信什麽善惡有報,但這時她卻有了保留——多麽驚天動地的一撞呀,都和孟薑女哭毀長城足夠一拚了,非但沒有觸壁而亡不說,醒來後竟然還能身具異感,若不是神佛顯靈,又該如何解釋?許真應了那一句「休說天道無情,萬般皆有造化」。
但柴嬸又怎能安心?哭拜在李氏靈前:「想當年,一場大火,一家子隻有我和阿生逃出性命,孤寡無處安身,也斷了生計,要不是顧解元和太太心善,照庇我與阿生多年,早就沒了生路,顧解元又不嫌阿生呆笨,廢心教他識文斷字,望著他有朝一日興許能進學,考得功名,阿生是沒這等運數了,但顧解元和太太的大恩不能不報,隻恨我們,實在無能,眼睜睜看著太太和大姑娘被族人欺淩,些微不能幫襯。」
春歸也勸不住柴嬸,隻見她的阿娘不知何時已經到了靈堂外,瞅著柴生的眼神不無惋惜,儼然透出「哀哉悲哉,我兒憾失良婿」的內容,她也不由悶悶地一嘆。
父親在世時,不知打趣過多少次,稱讚柴生厚道上進,待他的春丫真心實意,說他們兩個,也算青梅竹馬之誼,便起了意思,要招柴生為婿。
春歸雖覺柴生對她的好,倒有八成是為了知恩圖報,言聽計從諸多維護之餘,其實一直仍存隔閡,那隔閡不是因為喜惡而生,更像是身份所限,少年是將自己放在極為低下的位置,把她的一切言行,視為金科玉律視為不能違拗。
這和她認知裏的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不無差距。
但春歸卻是不那麽在意的,她喜歡柴生,當作親哥哥一樣的喜歡和親近,她也相信她的生哥哥會一直真心實意毫無保留的相待,就像她的父母,性情其實也相差得遠,阿娘並不能完全理解阿爹的喜好和抱負,更多的是順從和敬崇,但她的父母,也從來相敬如賓恩愛和睦不是嗎?
若與柴生哥終成眷屬,她的一生,也必將如父母從前的安好美滿,曾經渴求的,如此而已。
然而終究這樣的安好,不能屬於自己。
阿爹突遇飛來劫難,客亡異鄉,阿娘和她都失了倚靠,命運豈由自己作主?內有族人逼迫外有權貴覷覦,倘若再提這樁婚事,無疑會給柴生帶來滅頂之災。
柴生從來不會退祛,春歸卻於心何忍?
就連她的阿娘,病重之時,雖念念不忘她的終生大事,卻也再未提過這段舊話了。
盆中炭火,吞噬白錢,靈柩裏未知遺容是否安祥,靈堂外那縷亡魂神色悽然,披麻戴孝的少女脊樑硬挺,沮喪羞愧的少年麵目低垂,是端陽已過,金烏燦爛的季候,但塵世之間,又那陰冥之下,誰也不知命運的輪盤如何推進,會把萬千的人,依然帶入浩劫抑或出路,就像春歸不知自己的日後,柴生更加茫然將來。
知州夫人沈氏卻在為了自己的意圖不泄努力著,她的丈夫趙江城也果然受不住枕頭風的威力,於是幕僚尹寄餘在奔波之餘,更添一樁糟心事,他唉聲嘆氣的寫下一封密信,令人馬不停蹄送往北平。
僅僅兩日之後,沈氏再次造訪清遠裏,先是和紀夫人一番長談,待喚來春歸,她表現得越發親近,竟像是答應春歸所求,前往顧氏宗家斡旋說和並非恩情,反倒是欠了春歸多大的人情一般。
春歸欣喜之餘,未免疑惑。
但她很快就從紀夫人口中聽聞了緣由。
------------
第7章 細說趙家
看著麵前的春歸,紀夫人暗暗惋惜。
她是當真喜歡這個孩子,不下一次想過,要若是早些年便熟識,定要為自己的獨子求娶,她的夫家雖因獲罪,落得族滅人亡,但有梁國公府在,當今聖上還念惜太皇太後也就是她的姑母情麵,不怕榮國公府橫行汾陽,也不敢囂張狂妄逼迫上門。
隻可惜,早在交熟之前,她已經為兒子定了親事,李氏母女來投時,兒媳都已經被娶了進門兒,說什麽都晚了。
簡氏到底還是太小家子氣,要不是孫寧不能入仕,姻緣一事上也實在諸多限製,她當時也不會草率定下這門親事。
遺憾歸遺憾,但春歸終生有靠,紀夫人仍然為她感到慶幸。
「沈夫人今日前來,一是為早前知會那一件事,另外……她想為長子,求娶你為妻室,但又不好直接沖你開口,她也知道你的處境,上頭再無長輩為你著想,便託了我,先問一問你的意思。」
因為李氏一直瞞著,春歸毫無意識,猛一聽這話,自然覺得驚諤:「兒有重孝在身,沈夫人怎會在此時,提說姻緣?」
「為父母守喪,雖是子女應盡孝道,但世事無常,總有例外,熱孝期內婚嫁,也是偶爾會有……沈夫人自言,那日求請隆靈寺方丈釋講解厄,方丈點撥,你為時運之人,故而她才有了這樣的心思,先不論她有什麽打算,春兒,我隻以為,你阿娘在世時,最掛念最憂愁一件,就是你的終生,倘若你終生有靠,你阿娘亦能瞑目,這才是你真正應當的孝道。」
一個父母雙亡,又無兄弟手足的孤女,在熱孝時成婚,夫婿便能盡半子之孝相隨送葬,從來也都是被世俗律法認可的事,不會引生誹議,擔當不孝的罪名。
被逼得走投無路的時候,春歸原本也不相信什麽善惡有報,但這時她卻有了保留——多麽驚天動地的一撞呀,都和孟薑女哭毀長城足夠一拚了,非但沒有觸壁而亡不說,醒來後竟然還能身具異感,若不是神佛顯靈,又該如何解釋?許真應了那一句「休說天道無情,萬般皆有造化」。
但柴嬸又怎能安心?哭拜在李氏靈前:「想當年,一場大火,一家子隻有我和阿生逃出性命,孤寡無處安身,也斷了生計,要不是顧解元和太太心善,照庇我與阿生多年,早就沒了生路,顧解元又不嫌阿生呆笨,廢心教他識文斷字,望著他有朝一日興許能進學,考得功名,阿生是沒這等運數了,但顧解元和太太的大恩不能不報,隻恨我們,實在無能,眼睜睜看著太太和大姑娘被族人欺淩,些微不能幫襯。」
春歸也勸不住柴嬸,隻見她的阿娘不知何時已經到了靈堂外,瞅著柴生的眼神不無惋惜,儼然透出「哀哉悲哉,我兒憾失良婿」的內容,她也不由悶悶地一嘆。
父親在世時,不知打趣過多少次,稱讚柴生厚道上進,待他的春丫真心實意,說他們兩個,也算青梅竹馬之誼,便起了意思,要招柴生為婿。
春歸雖覺柴生對她的好,倒有八成是為了知恩圖報,言聽計從諸多維護之餘,其實一直仍存隔閡,那隔閡不是因為喜惡而生,更像是身份所限,少年是將自己放在極為低下的位置,把她的一切言行,視為金科玉律視為不能違拗。
這和她認知裏的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不無差距。
但春歸卻是不那麽在意的,她喜歡柴生,當作親哥哥一樣的喜歡和親近,她也相信她的生哥哥會一直真心實意毫無保留的相待,就像她的父母,性情其實也相差得遠,阿娘並不能完全理解阿爹的喜好和抱負,更多的是順從和敬崇,但她的父母,也從來相敬如賓恩愛和睦不是嗎?
若與柴生哥終成眷屬,她的一生,也必將如父母從前的安好美滿,曾經渴求的,如此而已。
然而終究這樣的安好,不能屬於自己。
阿爹突遇飛來劫難,客亡異鄉,阿娘和她都失了倚靠,命運豈由自己作主?內有族人逼迫外有權貴覷覦,倘若再提這樁婚事,無疑會給柴生帶來滅頂之災。
柴生從來不會退祛,春歸卻於心何忍?
就連她的阿娘,病重之時,雖念念不忘她的終生大事,卻也再未提過這段舊話了。
盆中炭火,吞噬白錢,靈柩裏未知遺容是否安祥,靈堂外那縷亡魂神色悽然,披麻戴孝的少女脊樑硬挺,沮喪羞愧的少年麵目低垂,是端陽已過,金烏燦爛的季候,但塵世之間,又那陰冥之下,誰也不知命運的輪盤如何推進,會把萬千的人,依然帶入浩劫抑或出路,就像春歸不知自己的日後,柴生更加茫然將來。
知州夫人沈氏卻在為了自己的意圖不泄努力著,她的丈夫趙江城也果然受不住枕頭風的威力,於是幕僚尹寄餘在奔波之餘,更添一樁糟心事,他唉聲嘆氣的寫下一封密信,令人馬不停蹄送往北平。
僅僅兩日之後,沈氏再次造訪清遠裏,先是和紀夫人一番長談,待喚來春歸,她表現得越發親近,竟像是答應春歸所求,前往顧氏宗家斡旋說和並非恩情,反倒是欠了春歸多大的人情一般。
春歸欣喜之餘,未免疑惑。
但她很快就從紀夫人口中聽聞了緣由。
------------
第7章 細說趙家
看著麵前的春歸,紀夫人暗暗惋惜。
她是當真喜歡這個孩子,不下一次想過,要若是早些年便熟識,定要為自己的獨子求娶,她的夫家雖因獲罪,落得族滅人亡,但有梁國公府在,當今聖上還念惜太皇太後也就是她的姑母情麵,不怕榮國公府橫行汾陽,也不敢囂張狂妄逼迫上門。
隻可惜,早在交熟之前,她已經為兒子定了親事,李氏母女來投時,兒媳都已經被娶了進門兒,說什麽都晚了。
簡氏到底還是太小家子氣,要不是孫寧不能入仕,姻緣一事上也實在諸多限製,她當時也不會草率定下這門親事。
遺憾歸遺憾,但春歸終生有靠,紀夫人仍然為她感到慶幸。
「沈夫人今日前來,一是為早前知會那一件事,另外……她想為長子,求娶你為妻室,但又不好直接沖你開口,她也知道你的處境,上頭再無長輩為你著想,便託了我,先問一問你的意思。」
因為李氏一直瞞著,春歸毫無意識,猛一聽這話,自然覺得驚諤:「兒有重孝在身,沈夫人怎會在此時,提說姻緣?」
「為父母守喪,雖是子女應盡孝道,但世事無常,總有例外,熱孝期內婚嫁,也是偶爾會有……沈夫人自言,那日求請隆靈寺方丈釋講解厄,方丈點撥,你為時運之人,故而她才有了這樣的心思,先不論她有什麽打算,春兒,我隻以為,你阿娘在世時,最掛念最憂愁一件,就是你的終生,倘若你終生有靠,你阿娘亦能瞑目,這才是你真正應當的孝道。」
一個父母雙亡,又無兄弟手足的孤女,在熱孝時成婚,夫婿便能盡半子之孝相隨送葬,從來也都是被世俗律法認可的事,不會引生誹議,擔當不孝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