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50
開局女扮男裝,說好的都是兄弟呢 作者:可以但我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 五十
相比於那混亂而又危險的前線,京都城裏雖然因為那一封封宣告兵敗的塘報而有些惶惶不安,但到底還是要平靜許多。
年節之時,街道上還隨處可見出門添置新年新物的普通百姓,人雖比往年要少,但依舊熱鬧。
可這樣的熱鬧,如今的薛府是沾不上分毫的。
薛惟身死,陸氏離世,薛賀仍在西北,重傷未愈,就連薛忱也去了前線,生死不明。
滿府哀戚,下人們麵上瞧不見半分喜色,而府裏僅剩的兩個主子,盛瑛病倒,唐晚書終日以淚洗麵,也是沒一個能做主的。
盛瑛那邊姑且不說,唐晚書這邊。
她與薛惟的感情一向恩愛,眼下她剛剛生產,身體還虛弱著,情緒也敏感,本就是最受不得刺激的時候,卻偏偏在這時候得知了如此噩耗……
若非生母趙氏日日上門看她,勸慰她,還不知道她要做出什麽傻事來。
薛府如今的情況,唐家也顧不上什麽避嫌了,能幫襯的地方,便盡量幫襯。
可唐家能做的,實在有限。
就這麽又過了半月,正月十五元宵佳節之際,又有一封塘報從前線送了回來。
薛賀終究還是沒能熬過去。
薛府下人們身上為薛惟和陸氏所穿的喪服,甚至都還沒曾換下來。
盛瑛還在病中,沒人敢拿這消息去刺激她,可她又哪裏看不出來異樣。
她也是年過四十了,這不過短短數月的時間裏,先是喪子,又是喪夫,婆婆也因此離世,如此打擊之下,盛瑛再沒有了往日的精氣神。
她昏睡過去,一睡便是數日。
等到再醒來的時候,一頭悉心保養的黑發已然灰白,周身暮氣沉沉,儼然若一六七十歲的老媼。
薛府裏如今能做主的,就隻剩下了那還沒出月子的唐晚書。
可唐晚書又能做什麽?
她自己都快要撐不住了。
最後無奈之下,竟隻能由趙氏遣了幾個心腹嬤嬤去薛府,暫時幫著管家。
薛府裏一片淒涼,而朝堂上,也因為薛賀的離世,而陷入了憂懼之中。
先前薛賀還在的時候,就算邊夏的勢頭再猛,許多官員也還是覺得,總還會有機會的。
雖然這話不能明著說,但所有人都覺得,有薛家在,就永遠不必擔心戰場前線上的事。
但現在,那一顆定心丸也終究是碎了,成了幻影。
薛賀身死的消息傳回京城的那一刻起,朝中大半的官員們便開始紛紛上書,主張求和。
麵對這些如雪花般飛來的折子,皇帝除了憤怒,更多的也是無力。
開戰不到半年的功夫,夏軍就已經攻下了西北大半的城池,且至今還沒有一點要收手的跡象。
再這麽繼續下去,隻怕夏國的軍隊真要直取這京都城來了。
眼下,也隻能派使臣前去求和。
但這樣的情況下去求和,夏國接不接受是一回事,接受之後,商國隻怕是要耗盡國庫裏的所有物資,耗盡各州百姓未來至少十年的收成,將這輿圖上屬於商國的地界劃分出去一半——作為賠償。
才有可能讓夏軍止步了。
但若真的將這些東西給了出去,他日夏軍再度撕毀和約卷土重來,那時兵弱民窮的商國還能有反抗之力嗎?
求和,也隻是延緩國滅的時間。
他們眼下所做的一切,似乎都隻是困獸之鬥。
皇帝心裏清楚,朝中大半的官員心裏也清楚。
誰都沒有料想到,事情會發展到這步田地。
明明隻是失去了一個薛賀、一個薛惟而已,事情怎麽就變成了這樣呢?
相比於那混亂而又危險的前線,京都城裏雖然因為那一封封宣告兵敗的塘報而有些惶惶不安,但到底還是要平靜許多。
年節之時,街道上還隨處可見出門添置新年新物的普通百姓,人雖比往年要少,但依舊熱鬧。
可這樣的熱鬧,如今的薛府是沾不上分毫的。
薛惟身死,陸氏離世,薛賀仍在西北,重傷未愈,就連薛忱也去了前線,生死不明。
滿府哀戚,下人們麵上瞧不見半分喜色,而府裏僅剩的兩個主子,盛瑛病倒,唐晚書終日以淚洗麵,也是沒一個能做主的。
盛瑛那邊姑且不說,唐晚書這邊。
她與薛惟的感情一向恩愛,眼下她剛剛生產,身體還虛弱著,情緒也敏感,本就是最受不得刺激的時候,卻偏偏在這時候得知了如此噩耗……
若非生母趙氏日日上門看她,勸慰她,還不知道她要做出什麽傻事來。
薛府如今的情況,唐家也顧不上什麽避嫌了,能幫襯的地方,便盡量幫襯。
可唐家能做的,實在有限。
就這麽又過了半月,正月十五元宵佳節之際,又有一封塘報從前線送了回來。
薛賀終究還是沒能熬過去。
薛府下人們身上為薛惟和陸氏所穿的喪服,甚至都還沒曾換下來。
盛瑛還在病中,沒人敢拿這消息去刺激她,可她又哪裏看不出來異樣。
她也是年過四十了,這不過短短數月的時間裏,先是喪子,又是喪夫,婆婆也因此離世,如此打擊之下,盛瑛再沒有了往日的精氣神。
她昏睡過去,一睡便是數日。
等到再醒來的時候,一頭悉心保養的黑發已然灰白,周身暮氣沉沉,儼然若一六七十歲的老媼。
薛府裏如今能做主的,就隻剩下了那還沒出月子的唐晚書。
可唐晚書又能做什麽?
她自己都快要撐不住了。
最後無奈之下,竟隻能由趙氏遣了幾個心腹嬤嬤去薛府,暫時幫著管家。
薛府裏一片淒涼,而朝堂上,也因為薛賀的離世,而陷入了憂懼之中。
先前薛賀還在的時候,就算邊夏的勢頭再猛,許多官員也還是覺得,總還會有機會的。
雖然這話不能明著說,但所有人都覺得,有薛家在,就永遠不必擔心戰場前線上的事。
但現在,那一顆定心丸也終究是碎了,成了幻影。
薛賀身死的消息傳回京城的那一刻起,朝中大半的官員們便開始紛紛上書,主張求和。
麵對這些如雪花般飛來的折子,皇帝除了憤怒,更多的也是無力。
開戰不到半年的功夫,夏軍就已經攻下了西北大半的城池,且至今還沒有一點要收手的跡象。
再這麽繼續下去,隻怕夏國的軍隊真要直取這京都城來了。
眼下,也隻能派使臣前去求和。
但這樣的情況下去求和,夏國接不接受是一回事,接受之後,商國隻怕是要耗盡國庫裏的所有物資,耗盡各州百姓未來至少十年的收成,將這輿圖上屬於商國的地界劃分出去一半——作為賠償。
才有可能讓夏軍止步了。
但若真的將這些東西給了出去,他日夏軍再度撕毀和約卷土重來,那時兵弱民窮的商國還能有反抗之力嗎?
求和,也隻是延緩國滅的時間。
他們眼下所做的一切,似乎都隻是困獸之鬥。
皇帝心裏清楚,朝中大半的官員心裏也清楚。
誰都沒有料想到,事情會發展到這步田地。
明明隻是失去了一個薛賀、一個薛惟而已,事情怎麽就變成了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