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援山東趁虛勤撿漏


    錢澄之、於時煌和張大經等人很快把野戰軍的組織方案上報,具體層級劃分為鎮(標)、協、營、汛、隊、什、伍。


    按照張鹿安的意見,在野戰軍中取消了副總兵、都司和守備的稱呼,並將之前的司改為汛,部改為營。


    副將變成總兵的副手,對各協有管轄權,變得層層相屬;


    每協固定額編3000人,協的最高武官為參將,營的最高武官為遊擊,汛的長官為千總。


    這種編製和軍官任職方式,在此時的大明朝屬於獨此一份,


    張鹿安便將在浮山的野戰軍,一部分留給了容令彰,作為地方機動精銳部隊;


    另外再組建了一個協,稱為浮山鎮第一協,協參將為陳利六,按照曆山整編的模式,(部改營)下轄一個騎兵營、一個炮兵營和四個步兵營。


    其中任命趙良棟為第一協第一騎兵營遊擊;


    由於浮山沒有太合適的炮兵人才,便將佛朗機人吳斯望任命為第一炮兵營遊擊,讓羅納多組建第二炮兵營,留守浮山,受容令彰管轄;


    以朱文進、陳其美為第一、第二步兵營遊擊;


    以表現良好的原羅汝才部降將朱養民和範鼎革分任為第三和第四步兵營遊擊。


    自從得知羅汝才被李自成殺死後,他們倆對於明軍的抗性沒有了,反而對李自成懷有巨大的仇恨心理,選擇徹底投靠了張鹿安。


    張鹿安見兩人心態轉變過來,並且確實具備帶兵之能,便有意提拔他們進入野戰軍效力。


    如此野戰軍的第一協暫時整編完畢,為了應對江麵的防衛和出兵的需求,張鹿安結合眾幕僚的意見,還對水師進行了擴充和整編,設立水師第一協,以牟國卿為協參將。


    但是牟國卿和牟國俊畢竟是在鳳陽才開始逐步轉為水師的,屬於半路出家,便以孟大江為之副,協助牟國卿進行管理。


    水師第一協共設立六個營,從安慶本地未走的水師之中以及湖廣造船工加入的軍官之中,提拔了一批基層將領,如黃玉龍、葛之綸、楊文科、王桂等,便以孟大廣、牟國俊、黃玉龍、葛之綸,楊文科、王桂分別為水師第一協第一到第六營遊擊。


    水師第一協共有內河大小戰船120艘。


    這樣的軍事改革大致完成,關於行政方麵的改革,暫時基本維持原樣,以劉廷桂為大元帥府長史,劉佐臨和於時煌為左右丞輔助,暫將劉濟寬調入軍中,與張大經、馬廷寶、徐起祚一起充當軍事參謀。


    就在浮山這邊剛剛有了些許眉目的時候,山東登萊的軍政主官令狐雲湘、賈名傑和王征分別給張鹿安來信,表明大明的登萊巡撫曾化龍已經逃跑,登萊群龍無首,而清國的山東總督王鼇永又在積極招撫,並且派兵攻占了青州和萊州。


    青州知府李鳴環、萊州知府韓雲不得不帶著家人逃入芝罘島,來尋求庇護。


    令狐雲湘的意思是郝為不具備整合大軍的能力,請求張鹿安去登萊把大軍整頓好;


    賈名傑和王征的意思是讓張鹿安趁著登萊政治空白的時機,占據膠東作為根據地,趁機擴大勢力範圍。


    最令張鹿安發愁的是沒有借口前往登萊。


    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機會很快就會從天上掉下來。


    崇禎十七年六月,弘光朝廷委任王燮(李自成攻打開封城時,其為祥符知縣)為山東巡撫,丘磊為山東總兵,八月改派從北方逃回來的王永吉為總督山東軍務,王瑢為登萊東江等處巡撫。


    但是四人實際恇怯不行,觀望淮上,滯留在淮安府城逍遙自在。


    此刻的南京朝廷正在忙於內鬥,根本無暇兼顧。


    孫有福把這種情況報告給張鹿安後,張鹿安立刻派遣張喜陪同於時煌去了趟南京進行聯絡,向朝廷正式主動請纓出兵登萊。


    南京朝廷無論是清流派史可法還是濁流派馬士英,兩人對待清人的態度是高度一致的,那就是對於清軍打擊大順軍是喜聞樂見的,全都主張“借師助剿”,不太想讓張鹿安去山東惹事。


    曆史上,也正是因為弘光政權的短視和無能,導致了山東百姓對大明的極度失望,使得弘光朝廷連半壁江山也沒有保住。


    張鹿安隻得通過個人的途徑,經過供養的太監劉若愚聯係到宮裏,直接向弘光皇帝發出請求,表達了要為朝廷分憂的強烈願望。


    弘光皇帝便同意了張鹿安的要求,但是要張鹿安把朝廷委派的登萊巡撫王瑢帶上。


    張鹿安自然不想帶著這個拖油瓶,當即按照朝廷的意思,帶領陸師第一協加上水師,來到了淮安,向王瑢說明了此行的艱難程度,表示待情況明朗了,再來帶他。


    王瑢本來就怕死,對於張鹿安的說法,自然是求之不得。


    隻是很快又有一個困難出現,那就是牟國卿和孟大江所部都是內河船隻,壓根就不能出海,否則這秋季,海上風浪太大,船隻容易傾覆。


    張鹿安便想派人從陸地通知顧國棟前來,卻從雲梯關孫有福處得到了一個確切的消息:


    大明登萊水師總兵黃蜚正在廟灣,麾下有三百多艘海船。


    孫有福又介紹了黃蜚原姓塗,為已故東江總兵黃龍的外甥,後來黃龍的全家被殺,將黃蜚過繼到黃家,成為黃龍的義子。


    黃蜚在東江之戰中,正好在登州運糧,僥幸逃過一劫。


    黃蜚後來又支持鬆錦作戰,並且想入京勤王,與副將馬登洪產生了口角,後來逐漸演化成嚴重的矛盾。


    不願意同室操戈的黃蜚,帶領部下來到了黃河出海口的廟灣(淮安府)。


    黃蜚此時正是無所事事的狀態之中,一直找不到自己的準確定位。


    雖然多次派人向南京的朝廷請令,但是朝廷也沒有給他一個明確的崗位和職責劃分。


    張鹿安覺得這真是一個天大的好機會,立刻派人向南京請令,請求朝廷能夠允許將黃蜚所部劃歸到自己的名下。


    隻是想撿漏的人,自然不止張鹿安一個人。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白衣天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石源中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石源中生並收藏明末之白衣天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