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庫姆蘭出土的《大馬士革文獻》確認了撒督和麥基洗德的職位是平等,而且職責相同。事實上,由於zadok是最高祭司,而melchi又代表王權,那麽合二為一的麥基洗德就是指國王祭司。這對耶穌來說意義極為重大,因為此前他並沒有任何神職。但在公元33年,他被任命為國王祭司,得以進入天國:“作先鋒的耶穌,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遠的大祭司”(《希伯來書》)
為了解釋這一事件的重大歷史意義,《希伯來書》在第7章中完全推翻了福音書鼓吹的處女生子說,這是為了肯定耶穌真正的父親是約瑟,他是猶大和他瑪的後代。書中說:“我們的主分明是從猶大出來的,但這支派,摩西並沒有提到祭司。”它還提到關於祭司的律法必須更改,以適應耶穌的新天使長頭銜(《希伯來書》)。
為什麽當時要改變律法來另立一位最高祭司?因為當時庫姆蘭最高祭司的職位出現了空缺。權傾1000多年的撒督家族走到了盡頭。由於耶穌是和撒督家族關係最近的人,他順理成章成為最佳人選。
從政治角度上講,耶穌和奮銳黨的西門已經建立起牢不可破的聯盟,和他們地位相當的是耶穌的表兄施洗者約翰。大衛王室的國王一直和撒督家族的大祭司在血統上有關聯。上一任撒督是撒迦利亞和伊莉莎白(耶穌的姨媽)的兒子施洗者約翰。約翰是在公元26年羅馬總督彼拉多到來時升任撒督的,但他是個目光狹窄固守猶太教義的人,而耶穌的觀念中有更多希臘化的西方自由觀點。耶穌的雄心是讓以色列和朱迪亞成為一個和諧完整的國度,但堅持希伯來律法的古板猶太人總是阻撓他的理想,其中就包括施洗者約翰。
耶穌的觀念非常簡單,他認為一個分裂的猶太王國不可能打敗強大的羅馬帝國。但他同時也意識到如果猶太人不聯合當地的非猶太人就無法達到目標。雖然約翰承認耶穌是合法的王位繼承人,並且在約旦給他行了浸禮,但約翰的宗教局限性使他無法接納非猶太人。
耶穌知道猶太教的教義預言將有一個救世主領導人們得救贖,人們迫切盼望救世主的到來。施洗者約翰隻是一個隱修者,不適合這個角色。但在決定耶穌和約翰誰是眾所期盼的救世主時必須慎重。畢竟,約翰是撒督家族的正統後代,但當被直接問及他是否救世主時,“他就明說,並不隱瞞;明說,我不是基督”(《約翰福音》)。
但是根據《死海古卷》的記載,猶太人同時盼望著兩位重要的救世主。一位是擁有祭司地位的,人們稱之為“正義之師”;另一位是大衛王室的君主,是一位帶領人們復國的勇士。約翰非常清楚地說明他不是王室的救世主:“我曾說,我不是基督,是奉差遣在他前麵的”(《約翰福音》)。
從未取得神職時候起,耶穌就開始了公眾活動。他在很短的時間裏收了大批門徒,並從中選出十二使徒,開創了自己的教派。《路加福音》第3章中記載那是公元29年,台比留皇帝在位第十五年。但是一年後,加利利小王希律-安提帕就下令把施洗者約翰逮捕入獄。因為安提帕娶了他的兄弟希律-腓力的前妻希羅底,約翰再三譴責了他的這一行為,稱這是有罪的。後來希羅底的女兒要求處死約翰,安提帕於公元31年9月下令處決了約翰(《馬太福音》)。福音書中沒有提到希羅底女兒的名字,但《猶太古卷》中提到希羅底有個女兒名叫莎樂美,因此一般認為要求處死約翰的是莎樂美。
顯然,莎樂美要求剝奪約翰的神職,把象徵撒督職位的“頭帶”給她。由於翻譯錯誤,人們誤以為她想要的是約翰的頭。因為約翰死時未婚無子,撒督家族後繼無人,這就為耶穌和他的繼任者成為救世主鋪平了道路。施洗者約翰生前也意識到這一點,曾對門使說:“他必興旺,我必衰微”(《約翰福音》)。
由於約翰是被處死的,名譽一落千丈,他的許多追隨者轉而成為耶穌的信徒。有些人原本以為約翰是眾所期盼的救世主,但他的許多預言都沒有實現,因此他的形象在許多方麵都大打折扣。一些聖殿長老支持耶穌的弟弟雅各,那時他已經是古猶太最高評議會的成員,但雅各對於競爭救世主的地位沒有絲毫興趣。
王室婚姻中的夫妻生活
王室後代都是在一個修道院長大並接受教育的,他們的母親也生活在裏麵。由於耶穌是在這樣一個封閉的修道院環境中長大的,福音書中一般沒有提到他童年時代的故事。這個修道院位於庫姆蘭的外圍地區,被稱為“朱迪亞的伯利恆”(以便和耶路撒冷南邊的市鎮伯利恆相區別)。《馬太福音》第2章中說耶穌出生於“朱迪亞的伯利恆”.這裏本是哈斯摩年王朝的皇宮,《死海古卷》中的《銅古卷》稱之為女王的住所。
耶穌三年的獨身生活於公元36年9月期滿,接下來是所謂的“恢復期”.在這一年12月,他又可以和妻子生活在一起了。《新約》的語言有一個明顯特點,具有隱含意義的詞、名字和頭銜自始至終都會表達同一個意義。不僅如此,而且每當需要表達這個意義時都會使用這個詞。毫無疑問,在這方麵研究最透徹的是芭芭拉·泰倫博士,雪梨大學神學研究會(1973-1991)的成員。她研究的基礎是《死海古卷》的注釋中所包含的信息,裏麵詳細說明了艾賽尼教派的書記員密碼。這些注釋指出了通向關鍵線索的路徑,是由前福音書時代庫姆蘭博學的書記員們創作的。
為了解釋這一事件的重大歷史意義,《希伯來書》在第7章中完全推翻了福音書鼓吹的處女生子說,這是為了肯定耶穌真正的父親是約瑟,他是猶大和他瑪的後代。書中說:“我們的主分明是從猶大出來的,但這支派,摩西並沒有提到祭司。”它還提到關於祭司的律法必須更改,以適應耶穌的新天使長頭銜(《希伯來書》)。
為什麽當時要改變律法來另立一位最高祭司?因為當時庫姆蘭最高祭司的職位出現了空缺。權傾1000多年的撒督家族走到了盡頭。由於耶穌是和撒督家族關係最近的人,他順理成章成為最佳人選。
從政治角度上講,耶穌和奮銳黨的西門已經建立起牢不可破的聯盟,和他們地位相當的是耶穌的表兄施洗者約翰。大衛王室的國王一直和撒督家族的大祭司在血統上有關聯。上一任撒督是撒迦利亞和伊莉莎白(耶穌的姨媽)的兒子施洗者約翰。約翰是在公元26年羅馬總督彼拉多到來時升任撒督的,但他是個目光狹窄固守猶太教義的人,而耶穌的觀念中有更多希臘化的西方自由觀點。耶穌的雄心是讓以色列和朱迪亞成為一個和諧完整的國度,但堅持希伯來律法的古板猶太人總是阻撓他的理想,其中就包括施洗者約翰。
耶穌的觀念非常簡單,他認為一個分裂的猶太王國不可能打敗強大的羅馬帝國。但他同時也意識到如果猶太人不聯合當地的非猶太人就無法達到目標。雖然約翰承認耶穌是合法的王位繼承人,並且在約旦給他行了浸禮,但約翰的宗教局限性使他無法接納非猶太人。
耶穌知道猶太教的教義預言將有一個救世主領導人們得救贖,人們迫切盼望救世主的到來。施洗者約翰隻是一個隱修者,不適合這個角色。但在決定耶穌和約翰誰是眾所期盼的救世主時必須慎重。畢竟,約翰是撒督家族的正統後代,但當被直接問及他是否救世主時,“他就明說,並不隱瞞;明說,我不是基督”(《約翰福音》)。
但是根據《死海古卷》的記載,猶太人同時盼望著兩位重要的救世主。一位是擁有祭司地位的,人們稱之為“正義之師”;另一位是大衛王室的君主,是一位帶領人們復國的勇士。約翰非常清楚地說明他不是王室的救世主:“我曾說,我不是基督,是奉差遣在他前麵的”(《約翰福音》)。
從未取得神職時候起,耶穌就開始了公眾活動。他在很短的時間裏收了大批門徒,並從中選出十二使徒,開創了自己的教派。《路加福音》第3章中記載那是公元29年,台比留皇帝在位第十五年。但是一年後,加利利小王希律-安提帕就下令把施洗者約翰逮捕入獄。因為安提帕娶了他的兄弟希律-腓力的前妻希羅底,約翰再三譴責了他的這一行為,稱這是有罪的。後來希羅底的女兒要求處死約翰,安提帕於公元31年9月下令處決了約翰(《馬太福音》)。福音書中沒有提到希羅底女兒的名字,但《猶太古卷》中提到希羅底有個女兒名叫莎樂美,因此一般認為要求處死約翰的是莎樂美。
顯然,莎樂美要求剝奪約翰的神職,把象徵撒督職位的“頭帶”給她。由於翻譯錯誤,人們誤以為她想要的是約翰的頭。因為約翰死時未婚無子,撒督家族後繼無人,這就為耶穌和他的繼任者成為救世主鋪平了道路。施洗者約翰生前也意識到這一點,曾對門使說:“他必興旺,我必衰微”(《約翰福音》)。
由於約翰是被處死的,名譽一落千丈,他的許多追隨者轉而成為耶穌的信徒。有些人原本以為約翰是眾所期盼的救世主,但他的許多預言都沒有實現,因此他的形象在許多方麵都大打折扣。一些聖殿長老支持耶穌的弟弟雅各,那時他已經是古猶太最高評議會的成員,但雅各對於競爭救世主的地位沒有絲毫興趣。
王室婚姻中的夫妻生活
王室後代都是在一個修道院長大並接受教育的,他們的母親也生活在裏麵。由於耶穌是在這樣一個封閉的修道院環境中長大的,福音書中一般沒有提到他童年時代的故事。這個修道院位於庫姆蘭的外圍地區,被稱為“朱迪亞的伯利恆”(以便和耶路撒冷南邊的市鎮伯利恆相區別)。《馬太福音》第2章中說耶穌出生於“朱迪亞的伯利恆”.這裏本是哈斯摩年王朝的皇宮,《死海古卷》中的《銅古卷》稱之為女王的住所。
耶穌三年的獨身生活於公元36年9月期滿,接下來是所謂的“恢復期”.在這一年12月,他又可以和妻子生活在一起了。《新約》的語言有一個明顯特點,具有隱含意義的詞、名字和頭銜自始至終都會表達同一個意義。不僅如此,而且每當需要表達這個意義時都會使用這個詞。毫無疑問,在這方麵研究最透徹的是芭芭拉·泰倫博士,雪梨大學神學研究會(1973-1991)的成員。她研究的基礎是《死海古卷》的注釋中所包含的信息,裏麵詳細說明了艾賽尼教派的書記員密碼。這些注釋指出了通向關鍵線索的路徑,是由前福音書時代庫姆蘭博學的書記員們創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