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情況下,教皇卜尼法修拒絕了腓力四世保存抹大拉遺骨的申請,而且他另有安排。在當時,他的安排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但這一舉動直接導致了中世紀歐洲歷史上最殘忍黑暗的一幕。
第六章 是誰守護著抹大拉的遺骨?
法蘭西王室對抹大拉的尊敬
我們研究的關於瑪利亞·抹大拉遺骨的記錄都出自於宣道士弟兄多明我會。從1295年起,他們成立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在聖香山聖馬西摩修道院的舊址上建成宏偉的長方形大教堂,這是教皇卜尼法修八世的命令。抹大拉被封為多明我會的保護神,多明我會還負責修建德國的聖抹大拉女修道院.
現代的神學作品常常讓多明我會為天主教宗教裁判所的暴行承擔責任。最近,(尤其是和聖芳濟會一起),他們更成為教皇、樞機主教和主教們的替罪羊。其實這些人才應該為中世紀時駭人聽聞的迫害負責。從湧現出聖徒卡西尼、馬丁、本尼迪克特、科倫巴和派屈克的修道士早期起,修道士和正統教會神職人員就一直存在競爭,甚至可以說敵意。約翰·卡西尼曾說過,“修道士們應盡最大努力遠離主教。”
修道士的規定嚴格而苛刻,和正統教會人士奢侈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修道士有極端嚴格的紀律約束,這從他們日常的工作中可見一斑,其中包括收集和撰寫歷史資料。無論教會人士是否喜歡,修道士們還是盡可能地記錄歷史事件,而且不為出於政治目的的宣傳或者教會的教條所動。正因如此,都鐸王朝的亨利八世摧毀了英格蘭的所有修道院。他的目的就是摧毀修道院圖書館和裏麵的著作,以阻止人們了解真正的歷史,從而自己的觀念和主張強加給人民。這正是公元391年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使用過的辦法。當時他授意主教西奧菲勒斯洗劫並焚毀了亞歷山大古圖書館。
而修道士們竭力記錄歷史真相,他們對真相和教會宣傳之間的差別瞭然於心。本篤會的修道士克裏塞和凱爾特修道士吉爾達斯記錄下了早期使徒到不列顛、法蘭西和西班牙傳教的經歷。本篤會的修道士赫拉班記錄了抹大拉逃往法蘭西的經過。多明我會的修道士賴高德出版了宣道弟兄會關於聖香山的記錄。當教會的主教們忙著把抹大拉貶低為妓女,並盡力掩蓋她的遺物時,修道士們一直在讚揚她的美德,是她忠實的信徒。
這些例子都說明修道士學者和正統神職人員有極大區別。我在本書的引言中曾說過,幾年前,正是一位多明我會的修道士讓我對此事有了清晰的認識。
《天主教百科全書》把佩爾·讓-巴蒂斯特-亨利·多米尼克·賴高德定義為“19世紀最偉大的布道者”.在成為多明我會修道士之前,他學習了律師專業,並當了幾年成功的律師。後來被巴黎大主教任命為神父後,他成為一個著名的宗教自由擁護者和一名自由撰稿人。無論是非宗教人士還是傳教士,無論是保皇黨還是自由主義者,隻要被他發現有任何政治或者宗教上的欺騙,就無法逃脫他的口誅筆伐。
雖然如此,賴高德還是受到了廣泛尊敬。1835年,他被請去在巴黎聖母院的大講壇上布道。他在這裏主持了一係列驚世駭俗具有爭議的集會。他放棄了祈禱、唱讚美詩和頌讀聖經的環節,專講一些以前在教堂裏聞所未聞的話題。他尤其關心很少被提及的宗教歷史。隨後,他又在梅斯和土魯斯主辦了類似的集會,他開放風格的講演聞名天下。在這一過程中,他加入了宣道弟兄多明我會,並被邀加入文學界最著名的法蘭西學院。在1848年第二共和國革命後的一段時間裏,他成為新時代雜誌《新世紀》的編輯。但在他人生的最後階段,他寫出了一係列基於秘密教會記錄的著作。其中就有《聖瑪利亞·抹大拉》。在書中,他詳細敘述了13世紀在聖香山聖馬西摩修道院對抹大拉墳墓的發掘過程。
“中世紀的法國”
多明我會的編年史記載了許多貴族到聖香山朝拜的情況。路易十一世(1461-83)把抹大拉稱為“法蘭西王室的女兒”.他的繼任者查爾斯八世和路易十二世都繼續宣揚他的說法。布列塔尼的安妮(這兩任國王的妻子)有一個放在祈禱室裏的抹大拉小金像。弗朗西斯一世(1515-47)大規模擴建了聖香山的旅客招待所,他的繼任者查爾斯九世遺贈給這裏更多財產。1622年,路易十三世來到聖地朝拜。1660年2月4日,路易十四世和母親奧地利的安妮一起來到這裏。他們主持了把抹大拉的小銀棺放進斑晶棺的儀式。斑晶棺是宣道弟兄會總會特意在羅馬製造並送來的。
從來沒有一個聖地吸引了這麽多貴族的注意力。在長方形大教堂的建造過程中,有一天有5位歐洲國王4曾經聚集在這裏。一個世紀的時間裏,至少有8位教皇5來此地朝聖。
在法國大革命期間(1789-99),聖香山遭到了一些破壞。失去控製的人們想破壞掉法國以前被奉為神聖的一切。但抹大拉的遺骨被安全地保存下來,隻不過斑晶棺遺失了。
1822年聖靈降臨節的星期一,必要的修補工作已經完成。有四萬人聚集在這裏目睹艾克斯主教把金棺銀槨中的抹大拉遺骨送回屬於她的地方。此後不久,巴黎的塞納河邊於1842年落成了宏偉的抹大拉教堂。它俯視著協和廣場,著名的斷頭台“吉約坦夫人”在大革命期間就在這裏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抹大拉教堂是拿破崙時期著名的建築物,是由呂西安·波拿巴授權建造的,它證明抹大拉熱潮在當時已經席捲整個法國。教堂的建築風格摹仿早期的雅典神廟,麵對國民大會大廈,廣場另一端是埃及方尖碑。教堂裏有一小根抹大拉的遺骨,是應路易十六世的請求於1785年從斑晶棺中移出的。它本來是送給帕爾馬公爵的禮物,但由於後來斑晶棺的遺失,路易十六又在大革命中被處死,它於1810年被送回巴黎大主教的手中。
第六章 是誰守護著抹大拉的遺骨?
法蘭西王室對抹大拉的尊敬
我們研究的關於瑪利亞·抹大拉遺骨的記錄都出自於宣道士弟兄多明我會。從1295年起,他們成立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在聖香山聖馬西摩修道院的舊址上建成宏偉的長方形大教堂,這是教皇卜尼法修八世的命令。抹大拉被封為多明我會的保護神,多明我會還負責修建德國的聖抹大拉女修道院.
現代的神學作品常常讓多明我會為天主教宗教裁判所的暴行承擔責任。最近,(尤其是和聖芳濟會一起),他們更成為教皇、樞機主教和主教們的替罪羊。其實這些人才應該為中世紀時駭人聽聞的迫害負責。從湧現出聖徒卡西尼、馬丁、本尼迪克特、科倫巴和派屈克的修道士早期起,修道士和正統教會神職人員就一直存在競爭,甚至可以說敵意。約翰·卡西尼曾說過,“修道士們應盡最大努力遠離主教。”
修道士的規定嚴格而苛刻,和正統教會人士奢侈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修道士有極端嚴格的紀律約束,這從他們日常的工作中可見一斑,其中包括收集和撰寫歷史資料。無論教會人士是否喜歡,修道士們還是盡可能地記錄歷史事件,而且不為出於政治目的的宣傳或者教會的教條所動。正因如此,都鐸王朝的亨利八世摧毀了英格蘭的所有修道院。他的目的就是摧毀修道院圖書館和裏麵的著作,以阻止人們了解真正的歷史,從而自己的觀念和主張強加給人民。這正是公元391年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使用過的辦法。當時他授意主教西奧菲勒斯洗劫並焚毀了亞歷山大古圖書館。
而修道士們竭力記錄歷史真相,他們對真相和教會宣傳之間的差別瞭然於心。本篤會的修道士克裏塞和凱爾特修道士吉爾達斯記錄下了早期使徒到不列顛、法蘭西和西班牙傳教的經歷。本篤會的修道士赫拉班記錄了抹大拉逃往法蘭西的經過。多明我會的修道士賴高德出版了宣道弟兄會關於聖香山的記錄。當教會的主教們忙著把抹大拉貶低為妓女,並盡力掩蓋她的遺物時,修道士們一直在讚揚她的美德,是她忠實的信徒。
這些例子都說明修道士學者和正統神職人員有極大區別。我在本書的引言中曾說過,幾年前,正是一位多明我會的修道士讓我對此事有了清晰的認識。
《天主教百科全書》把佩爾·讓-巴蒂斯特-亨利·多米尼克·賴高德定義為“19世紀最偉大的布道者”.在成為多明我會修道士之前,他學習了律師專業,並當了幾年成功的律師。後來被巴黎大主教任命為神父後,他成為一個著名的宗教自由擁護者和一名自由撰稿人。無論是非宗教人士還是傳教士,無論是保皇黨還是自由主義者,隻要被他發現有任何政治或者宗教上的欺騙,就無法逃脫他的口誅筆伐。
雖然如此,賴高德還是受到了廣泛尊敬。1835年,他被請去在巴黎聖母院的大講壇上布道。他在這裏主持了一係列驚世駭俗具有爭議的集會。他放棄了祈禱、唱讚美詩和頌讀聖經的環節,專講一些以前在教堂裏聞所未聞的話題。他尤其關心很少被提及的宗教歷史。隨後,他又在梅斯和土魯斯主辦了類似的集會,他開放風格的講演聞名天下。在這一過程中,他加入了宣道弟兄多明我會,並被邀加入文學界最著名的法蘭西學院。在1848年第二共和國革命後的一段時間裏,他成為新時代雜誌《新世紀》的編輯。但在他人生的最後階段,他寫出了一係列基於秘密教會記錄的著作。其中就有《聖瑪利亞·抹大拉》。在書中,他詳細敘述了13世紀在聖香山聖馬西摩修道院對抹大拉墳墓的發掘過程。
“中世紀的法國”
多明我會的編年史記載了許多貴族到聖香山朝拜的情況。路易十一世(1461-83)把抹大拉稱為“法蘭西王室的女兒”.他的繼任者查爾斯八世和路易十二世都繼續宣揚他的說法。布列塔尼的安妮(這兩任國王的妻子)有一個放在祈禱室裏的抹大拉小金像。弗朗西斯一世(1515-47)大規模擴建了聖香山的旅客招待所,他的繼任者查爾斯九世遺贈給這裏更多財產。1622年,路易十三世來到聖地朝拜。1660年2月4日,路易十四世和母親奧地利的安妮一起來到這裏。他們主持了把抹大拉的小銀棺放進斑晶棺的儀式。斑晶棺是宣道弟兄會總會特意在羅馬製造並送來的。
從來沒有一個聖地吸引了這麽多貴族的注意力。在長方形大教堂的建造過程中,有一天有5位歐洲國王4曾經聚集在這裏。一個世紀的時間裏,至少有8位教皇5來此地朝聖。
在法國大革命期間(1789-99),聖香山遭到了一些破壞。失去控製的人們想破壞掉法國以前被奉為神聖的一切。但抹大拉的遺骨被安全地保存下來,隻不過斑晶棺遺失了。
1822年聖靈降臨節的星期一,必要的修補工作已經完成。有四萬人聚集在這裏目睹艾克斯主教把金棺銀槨中的抹大拉遺骨送回屬於她的地方。此後不久,巴黎的塞納河邊於1842年落成了宏偉的抹大拉教堂。它俯視著協和廣場,著名的斷頭台“吉約坦夫人”在大革命期間就在這裏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抹大拉教堂是拿破崙時期著名的建築物,是由呂西安·波拿巴授權建造的,它證明抹大拉熱潮在當時已經席捲整個法國。教堂的建築風格摹仿早期的雅典神廟,麵對國民大會大廈,廣場另一端是埃及方尖碑。教堂裏有一小根抹大拉的遺骨,是應路易十六世的請求於1785年從斑晶棺中移出的。它本來是送給帕爾馬公爵的禮物,但由於後來斑晶棺的遺失,路易十六又在大革命中被處死,它於1810年被送回巴黎大主教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