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度夕陽紅(中)
過了一個月,到了天津,碼頭上到處都是等著招呼的搬運工和馬車夫,船一到岸就湧上來找生意。
翊錐真的覺得,這一個月的見聞,比前世一輩子都多。
重陽節前,翊錐終於來到魂繞夢牽的北京城,眼前的北京城明顯比他記憶中的巍峨壯麗、繁華富庶許多。
找了家上等的客棧安置下來,洗漱更衣,休息一夜,卻是翻來覆去睡不著。
第二天一早,叫了輛馬車,首要的不是到處閑逛,而是前往大興。
鄭氏就在那裏。
但願你還在那裏。
大興並不遠,很快就到了。
打聽著鄭承憲,都沒聽說過這個人;聽老人說,建極年間京城擴建,很多人家搬走了,如今這裏住的非富即貴。
翊錐慌了,按照老人的指點來到城外,找到了鄭家莊,倒真有個鄭承憲。
他如今倒還是一個普通的小商人,家裏修著磚瓦房,有個小院子,幾個孩子在院子裏玩鬧。翊錐在門外癡癡望了半天,不見有人出來;跟鄰居打探,說他家確實有個天仙般的姑娘,不過前些年選入宮去了。
翊錐隻覺得心中如碎,但還是安慰自己:「鄭氏才十六歲,應該還未許配。若是我來年能夠金榜題名,或許可以求皇帝賜婚。」
隻是這個「求」,還是刺痛了他。
如果還是皇帝,該有多好。
隻是到底心事重重地。回到城裏,已經日落時分。
還有個地方是必須要去的。
張居正府。
對於這個老師,翊錐說不清是愛多一些,還是恨多一些。
隻是恩恩怨怨,都是上輩子的事了;畢竟來了,再過兩年他就要去世,還是要看看的。
一路隻覺得桂香浮動,月季奼紫嫣紅,菊花爭奇鬥豔。
在張府投帖拜訪,聽門房說:「老爺近來忙,難得回家;何況會試在即,他向來不見客。」
翊錐聽明白了。雖然這回程敏政沒有沾惹上科場官司,但還是有人因為在會試前接見考生被彈劾,因此朝廷屢次敕令官員遵規守紀。張居正已經是首輔,估計明年會試是他主考,自當避嫌。
果然等到天黑,也不見張居正回來,翊錐嘆了口氣,走了。
休息一夜,正好四處逛逛。武宗年間四處用兵,百姓不安;經過十幾年的休養生息,頗有些百廢俱興的味道。
翊錐很快被街市吸引住了:千門萬戶,朱翠交輝;三市六街,衣冠聚集。珠寶店、古玩店、脂粉店、綢緞莊,各式各樣,令人目不暇接;有說書的、唱曲的、演雜技的、吹彈的、相撲的;便是說書,有說史的,從盤古開天闢地到本朝的都有,有說小說的,什麽《西遊記》,說唐僧西行取經的,滿天神佛,外加一路妖魔鬼怪;《東遊記》,紹治年間商人跑美洲經商順便殺歐洲盜匪拯救土司撈取功名的;《南遊記》,孝懿皇後的親大姐自吹自擂寫書生到景泰省宣傳聖學,一路拳打土司腳踢山賊解救無辜百姓的;《北遊記》,建極年間景泰省的婆羅門和尚莫迪奉永寧長公主之命前來北京取經,感受中華文明然後皈依正道的;《環球遊記》,寫當年禮親王等出海環球航行的;永寧長公主還讓人寫過一部《地府遊記》,把景泰省的世家大族都扔到十八層地獄折騰了個遍,後麵有樣學樣,把土司山賊土匪惡霸海盜甚至對頭都扔到地獄裏受苦;唱曲的,不獨有越劇、徽劇、川劇、豫劇、崑曲,還有武宗時代新生的京劇;跳舞的,漢昌省的胡旋舞,景泰省的天魔舞,建極省的南旺舞,甘肅省的飛天舞,整個兒群魔亂舞,偏偏京城閑人多,到處都是人山人海地看。
這麽多人,不但有中原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還有新省的行商坐賈、文人墨客、才子佳人。這麽些年來,盡管都穿著漢服,說著漢語甚至地道的官話,外形上還是能明顯的看出來;有跑外海的商人回來朝覲的,穿著剛從禮部拿到的官服,得意洋洋的騎著高頭大馬綁著個大紅花顯擺;高鼻子藍眼睛的洋人,不能出門傳教,但是出門吃喝玩樂誰也管不了,嘰裏咕嚕的說著誰也聽不懂的洋文;也有洋人說著蹩腳的中文,似乎在比較中國和歐洲,得出大明是人類燈塔的結論。
紹治年間國家富裕,公私倉廩糧食堆滿到腐敗沒法吃,府庫錢財連串錢的繩子都斷了,各大城市人滿為患,於是冒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規定,比如洋人隻能單日出門,女人隻能雙日出門;騎公馬的可以上大街,騎母馬的不許上大街,騾子驢子不許進城等等。
如今倒還好,滿目的驢子驢子各種良馬,還有西域的駱駝,都小心翼翼的在街上走——這要一撒手,鬧不好出人命官司;還有當年從北方引進的哈士奇,伸著長舌頭到處跑;有種比它稍晚一點的,外形差不多,結實有力,性格也沉靜一些;最時興的是前些年北方剛剛向朝廷進貢的一種雪橇犬,和哈士奇大小差不多,全身白毛,非常漂亮,性格也乖巧,吐著舌頭嘴角上翹,像是在笑的樣子,很得貴人們喜歡。如今出門散步,牽著這三種狗,那一定是頭等人家。
翊錐觀看不盡,又累又渴,找了酒樓用飯,沒想到店裏也供奉著汪太後,顯然是求財的。
翊錐笑笑,一邊慢慢的喝酒吃菜。炒花生、青椒肉絲、清炒紅薯藤、酸辣土豆絲,煨的玉米排骨湯,如今都算家常菜了,上輩子哪知道有這好東西。
夾起一筷子肉,自建極以後,以豬肉為貴,但凡想走仕途經濟的,都以愛豬肉自詡,否則便是「隻可利用,不可重用」了。
弘治年間,倒是有人提出「民間養豕宰豬,固尋常通事;但與聖上姓字異音同,況食之隨生瘡疾,深為未便;可省諭地方,除牛羊等不禁外,即將豕牲不許餵養,及易賣宰殺,知若故違,本犯並當房家小,發極邊永遠充軍。」
翰林院學士楊廷和進言:「民間豢養牲豕,上而郊廟朝廷祭祀、宴享膳羞之供,下而百官百姓日用飲食之資給。皆在於此,不可一日缺者。孟子曰:雞豕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五十者可以食肉矣。古先哲王之治天下,所以製民之產,其道如此。且人年五十非肉不飽,則豚豕之畜,正養生之具,而非所以致疾也。人生瘡痍,乃血氣內傷,風濕外感所致,是食豕肉而致然乎?況小民畜養貿易,以此為生理之資,正宜教之孳息蕃育,是可禁乎?若曰國姓字音相同,古者嫌名不諱。蓋以文字之間雖當諱者,尚且不諱嫌名,今乃因其字之音,而且諱其物之同者,其可乎?又況民間日用牲豕,比之他畜獨多。牛以代耕,亦非可常用之物。私自宰殺,律有明禁,不可縱也。此事行之雖若甚微,而事體關係甚大。如此傳之天下後世,亦非細故,誠不可不慮也。」
孝宗然其說,顧謂群臣:「昔日母後與朕言,不食豕肉,不可重用,恐其心誌難測。今日果不其然。」
於是提拔楊廷和為禮部右侍郎,而將提議的遠貶景泰省。
翊錐心裏有點感嘆,看來正德皇帝不孤單吶;一邊豎起耳朵聽旁邊的議論。天南地北的人聚在一起,自然什麽口音都有,有的說著過兩天洋和尚們又要到論道論壇論道,要不瞧瞧去;隔壁兩個明顯是女扮男裝的小丫頭,嘰喳喳的說著話,好像是想去考鄉試,家裏不同意,要她趕緊成婚。小丫頭強嘴的很,說著反正還有三年,先拖著再說,要是他們不同意,索性上船,到南邊去!
還有幾個說著官話的,像是讀書人,議論著先帝崩逝,皇帝年幼,恐怕又要太後垂簾聽政;一個說如果徐太後有汪太後的本事,垂簾聽政有什麽不可以?反正女人都能考試做官,還有什麽是不能發生的?
翊錐笑笑,問堂倌京城可有什麽好去處。那夥計把帕子往肩上一搭:「客官可算是問對了人,小的在京城做工十幾年了,凡什麽好吃的好玩的,就沒有不知道的。」
他上下打量了一眼,笑道:「公子是讀書人吧?京城有幾個地方是不能不去的:旌功祠,原先是祭祀京城保衛戰功臣的,後來祭祀歷朝賢良功臣;國子監,天下的才子都匯聚在那裏,還有孝宗年間的十三經石刻;國家圖書館,天下的書都在那裏了,什麽《永樂大典》、歷代詩文集、《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您要呆一輩子都成吶;科學院,那有三個好去處,一個是論道論壇,每天都有人在那裏吵嚷嚷,男的女的,中國的外國的,儒家的道家的佛家的還有洋和尚,什麽人都有,話題也是五花八門,古代的如今的天上地下,就沒有不說的,尤其每次休沐,人山人海,擠都擠不進去;二是展覽館,天南地北四海列國各種珍奇,每三個月換一回,那都是價值連城的好東西;還有天文望遠鏡,晚上去可以看到好多星星,不過要早點去排隊,否則入夜了宵禁就走不了。」
他嘆息了一聲:「可惜客官來遲了,早幾年,那還有個好東西:蒸汽機車,地上鋪上鐵軌,鋼鐵機車就在上麵跑,比馬車都快。我還去坐過呢,可好玩了,就是那聲音太大,吵得耳朵都快聾了。」
他似乎有點遺憾:「可惜那鐵路修成沒幾年,武宗爺和穆宗爺先後崩逝,都道是壞了龍脈風水,拆了,如今是看不見了。」
翊錐尋思著上輩子沒聽利瑪竇提起過這玩意,突然想起來,蒸汽機是汪太後一力提倡的,還拿出了親王和國公爵位作為賞格;所以那些年朝野上下為這東西瘋魔的不是一個兩個;前後八十來年,總算造了出來。
這個汪太後,真是個看不透的人。
堂倌還在叨叨:「還有陶然亭,那裏三麵臨湖,風景絕美;馬上就要重陽節啦,那邊又是以菊花出名的,公子一定要去看看;還有安定苑的牡丹,朝陽園的月季,木樨地的桂花,紫竹院荷花都是上好的去處,如今去隻能見到月季桂花菊花之類的,可每天都有戲班子唱曲子,從早到晚,保管三個月都不重複;另外,香山的楓葉,盧溝橋的月亮那都是天下聞名。」
吃完飯,又買了些生活用品和文房四寶,即便回房休息,然後開始讀書。
直到元宵節,翊錐才又出來走走。
上輩子被鎖在宮牆裏,難得出來走動;如今那堵朱紅的牆,卻仿佛天塹,難以逾越。
老天爺真會開玩笑。
承德改元,二月裏的會試如期開考,主考官果然是新任建極殿大學士張居正和禮部尚書徐學謨。
過了這麽些年,再一次見到活著的張居正。他正當盛年,相貌英偉,目光炯炯,步伐矯健,翊錐心頭百感交集。
半個月後發榜,意料之中的,名落孫山。
武宗以後放寬了考試名額,今年朝廷總共取士五百人,其中中原地區三百五十人。
而參加考試的,總共一萬九千六百餘人。
不是不可以參加吏部銓選,但是畢竟年少,還有希望。
翊錐收拾行囊去國子監。
作為最高學府,國子監匯聚了普天下的精英。隻是翊錐明顯能夠感到,中原士子尤其是江浙士子對於宣省、承省士子的蔑視。
直到聽說他是興獻王的曾孫,有輔國將軍的爵位,這些人才換上了一副笑臉。
但笑臉中,仍然夾雜著敷衍。
是啊,北京城有的是親王郡王,公侯伯駙馬,要人家對「興獻王之後,世宗皇帝閣下玄孫」另眼相看,那是癡人說夢。
那就好好念書,爭取三年後一鳴驚人吧。
翊錐握緊了拳頭:我不相信,我會不如你們!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是有眼無珠。
太學生張懋修愛惜翊錐的才華,肯和他結交。
他還有個身份:建極殿大學士張居正的第三子,他和五個兄弟嗣修、懋修、簡修、慎修、道修都算有才名,三個大的都在國子監,幾個小的也在府學進學。
翊錐有點奇怪,上輩子這時候張敬修、嗣修、懋修已經考上了進士。其中懋修是本科狀元、敬修是進士,嗣修則早在三年前就高中榜眼。據說為了他們兄弟能考中進士,還找了湯顯祖、沈懋學等有名的才子作陪襯。沈懋學等答應了,果然中第;但湯顯祖一無所動,因此屢次名落孫山。
後來呢?
萬曆十年,張居正去世後不久被抄家,張敬修自殺,嗣修發配雷陽,懋修投井自殺未遂,絕食又不死,遂發配邊疆,戍煙瘴地而死;三個小的也淪為百姓。
怎麽他們現在都還在這裏呢?倒是湯顯祖、沈懋學三年前金榜題名,還是一甲前兩名,到底發生了什麽?
想了想,上一次張居正此時已經官拜首輔近十年,自然獨斷專行,無所顧忌;這一回前麵有武宗穆宗,現在頭上還有個徐太後,怕也不敢過於招搖吧?
因為張懋修的喜歡,翊錐倒是能夠常常出入張府,甚至拜見了張居正的夫人徐氏,魏國公徐璧奎的孫女。璧奎是徐俌和永康公主長子,夫人李氏,建極殿大學士李東陽之女。
翊錐記得張居正前後兩位夫人,如今夫人換了,倒還是六子一女。
徐夫人顯然很喜歡翊錐,小夥子是皇室宗親,人長得好,才學也好,長輩自然會喜歡。
看得出來徐夫人很愛慕張居正,出口就是「我家先生」;不過左右的使女都是容貌平平,舉止老成,想來這位徐夫人對老公看得緊,否則不至於連個庶出都沒有。
徐夫人隱隱的提到女兒尚未成婚,但是翊錐沒有接口。
沒記錯的話,這個女子有傾城傾國之貌,卻不知怎麽不愛紅塵,潛心向道。張居正把她嫁給當時著名的大才子也是美男子劉勘之,結果成婚之後,這個女孩兒居然不許丈夫碰自己,到死都還是處子之身,在朝野上下傳為奇談。
記得前世,這個女孩兒是在張居正生前去世的,如今到還沒有結婚,應該是要遵守朝廷不許早婚的禁令。
翊錐對這個女孩不是沒有好奇心,但所求的不過鄭氏。
徐夫人見翊錐沒有接茬,也就不說了。自家女兒才貌雙全,憑藉老爺的權勢,做後妃都是可以的;隻是丈夫搖頭說「高處不勝寒」,想到寵冠六宮卻連喪兩子活活氣死的武宗楊皇後,被公公壓製得喘不過氣來憋屈死的穆宗李皇後,也就放棄了。
於謙功蓋天下,孫女在宮裏就真好過嗎?於家可是連未成人的兒子都送到海上去了!
程皇後該是古往今來最幸福的皇後吧?那也是她爹提前退休換來的!
自家夫君已經位極人臣,幾個兒子也是前途看好,沒必要讓女兒受這個委屈,也屈了丈夫誌向。
何況先帝已經為皇帝指定了襄國公郭繼的孫女為皇後,即便女兒進宮,也隻有屈居人下,何苦呢?
不入後宮,但京城還有的是王公俊秀,真要把女兒打發到孤島上,徐夫人還真不捨得。
翊錐心裏別扭,也就不怎麽去張府了。
當然,閑暇的時候,他還是會到處走走看看,甚至受邀到各王府做客。
畢竟是宗室,而且這般年少有為,實在難得;當然那個搶了他名字的恪親王例外,這個世襲永替是爺爺讓叔父破例補償給他的;這些年他閉門讀書,向來不見客。
翊錐的心裏有一種難以名狀的痛快:你搶了我的名字,可到底無福消受我的位置!
鈞者,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所以稱量天下之重輕;運鈞,則是泥工圓轉之器。
聖王製馭天下,猶如製器之轉鈞。
前世自己出生時,兩個哥哥已經夭折,又因為祖父忌諱「二龍不得相見」,因此遲遲未得請名;直到隆慶元年,廷臣上疏請立皇太子,才拿到這個寶貴的名字。
過了一個月,到了天津,碼頭上到處都是等著招呼的搬運工和馬車夫,船一到岸就湧上來找生意。
翊錐真的覺得,這一個月的見聞,比前世一輩子都多。
重陽節前,翊錐終於來到魂繞夢牽的北京城,眼前的北京城明顯比他記憶中的巍峨壯麗、繁華富庶許多。
找了家上等的客棧安置下來,洗漱更衣,休息一夜,卻是翻來覆去睡不著。
第二天一早,叫了輛馬車,首要的不是到處閑逛,而是前往大興。
鄭氏就在那裏。
但願你還在那裏。
大興並不遠,很快就到了。
打聽著鄭承憲,都沒聽說過這個人;聽老人說,建極年間京城擴建,很多人家搬走了,如今這裏住的非富即貴。
翊錐慌了,按照老人的指點來到城外,找到了鄭家莊,倒真有個鄭承憲。
他如今倒還是一個普通的小商人,家裏修著磚瓦房,有個小院子,幾個孩子在院子裏玩鬧。翊錐在門外癡癡望了半天,不見有人出來;跟鄰居打探,說他家確實有個天仙般的姑娘,不過前些年選入宮去了。
翊錐隻覺得心中如碎,但還是安慰自己:「鄭氏才十六歲,應該還未許配。若是我來年能夠金榜題名,或許可以求皇帝賜婚。」
隻是這個「求」,還是刺痛了他。
如果還是皇帝,該有多好。
隻是到底心事重重地。回到城裏,已經日落時分。
還有個地方是必須要去的。
張居正府。
對於這個老師,翊錐說不清是愛多一些,還是恨多一些。
隻是恩恩怨怨,都是上輩子的事了;畢竟來了,再過兩年他就要去世,還是要看看的。
一路隻覺得桂香浮動,月季奼紫嫣紅,菊花爭奇鬥豔。
在張府投帖拜訪,聽門房說:「老爺近來忙,難得回家;何況會試在即,他向來不見客。」
翊錐聽明白了。雖然這回程敏政沒有沾惹上科場官司,但還是有人因為在會試前接見考生被彈劾,因此朝廷屢次敕令官員遵規守紀。張居正已經是首輔,估計明年會試是他主考,自當避嫌。
果然等到天黑,也不見張居正回來,翊錐嘆了口氣,走了。
休息一夜,正好四處逛逛。武宗年間四處用兵,百姓不安;經過十幾年的休養生息,頗有些百廢俱興的味道。
翊錐很快被街市吸引住了:千門萬戶,朱翠交輝;三市六街,衣冠聚集。珠寶店、古玩店、脂粉店、綢緞莊,各式各樣,令人目不暇接;有說書的、唱曲的、演雜技的、吹彈的、相撲的;便是說書,有說史的,從盤古開天闢地到本朝的都有,有說小說的,什麽《西遊記》,說唐僧西行取經的,滿天神佛,外加一路妖魔鬼怪;《東遊記》,紹治年間商人跑美洲經商順便殺歐洲盜匪拯救土司撈取功名的;《南遊記》,孝懿皇後的親大姐自吹自擂寫書生到景泰省宣傳聖學,一路拳打土司腳踢山賊解救無辜百姓的;《北遊記》,建極年間景泰省的婆羅門和尚莫迪奉永寧長公主之命前來北京取經,感受中華文明然後皈依正道的;《環球遊記》,寫當年禮親王等出海環球航行的;永寧長公主還讓人寫過一部《地府遊記》,把景泰省的世家大族都扔到十八層地獄折騰了個遍,後麵有樣學樣,把土司山賊土匪惡霸海盜甚至對頭都扔到地獄裏受苦;唱曲的,不獨有越劇、徽劇、川劇、豫劇、崑曲,還有武宗時代新生的京劇;跳舞的,漢昌省的胡旋舞,景泰省的天魔舞,建極省的南旺舞,甘肅省的飛天舞,整個兒群魔亂舞,偏偏京城閑人多,到處都是人山人海地看。
這麽多人,不但有中原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還有新省的行商坐賈、文人墨客、才子佳人。這麽些年來,盡管都穿著漢服,說著漢語甚至地道的官話,外形上還是能明顯的看出來;有跑外海的商人回來朝覲的,穿著剛從禮部拿到的官服,得意洋洋的騎著高頭大馬綁著個大紅花顯擺;高鼻子藍眼睛的洋人,不能出門傳教,但是出門吃喝玩樂誰也管不了,嘰裏咕嚕的說著誰也聽不懂的洋文;也有洋人說著蹩腳的中文,似乎在比較中國和歐洲,得出大明是人類燈塔的結論。
紹治年間國家富裕,公私倉廩糧食堆滿到腐敗沒法吃,府庫錢財連串錢的繩子都斷了,各大城市人滿為患,於是冒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規定,比如洋人隻能單日出門,女人隻能雙日出門;騎公馬的可以上大街,騎母馬的不許上大街,騾子驢子不許進城等等。
如今倒還好,滿目的驢子驢子各種良馬,還有西域的駱駝,都小心翼翼的在街上走——這要一撒手,鬧不好出人命官司;還有當年從北方引進的哈士奇,伸著長舌頭到處跑;有種比它稍晚一點的,外形差不多,結實有力,性格也沉靜一些;最時興的是前些年北方剛剛向朝廷進貢的一種雪橇犬,和哈士奇大小差不多,全身白毛,非常漂亮,性格也乖巧,吐著舌頭嘴角上翹,像是在笑的樣子,很得貴人們喜歡。如今出門散步,牽著這三種狗,那一定是頭等人家。
翊錐觀看不盡,又累又渴,找了酒樓用飯,沒想到店裏也供奉著汪太後,顯然是求財的。
翊錐笑笑,一邊慢慢的喝酒吃菜。炒花生、青椒肉絲、清炒紅薯藤、酸辣土豆絲,煨的玉米排骨湯,如今都算家常菜了,上輩子哪知道有這好東西。
夾起一筷子肉,自建極以後,以豬肉為貴,但凡想走仕途經濟的,都以愛豬肉自詡,否則便是「隻可利用,不可重用」了。
弘治年間,倒是有人提出「民間養豕宰豬,固尋常通事;但與聖上姓字異音同,況食之隨生瘡疾,深為未便;可省諭地方,除牛羊等不禁外,即將豕牲不許餵養,及易賣宰殺,知若故違,本犯並當房家小,發極邊永遠充軍。」
翰林院學士楊廷和進言:「民間豢養牲豕,上而郊廟朝廷祭祀、宴享膳羞之供,下而百官百姓日用飲食之資給。皆在於此,不可一日缺者。孟子曰:雞豕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五十者可以食肉矣。古先哲王之治天下,所以製民之產,其道如此。且人年五十非肉不飽,則豚豕之畜,正養生之具,而非所以致疾也。人生瘡痍,乃血氣內傷,風濕外感所致,是食豕肉而致然乎?況小民畜養貿易,以此為生理之資,正宜教之孳息蕃育,是可禁乎?若曰國姓字音相同,古者嫌名不諱。蓋以文字之間雖當諱者,尚且不諱嫌名,今乃因其字之音,而且諱其物之同者,其可乎?又況民間日用牲豕,比之他畜獨多。牛以代耕,亦非可常用之物。私自宰殺,律有明禁,不可縱也。此事行之雖若甚微,而事體關係甚大。如此傳之天下後世,亦非細故,誠不可不慮也。」
孝宗然其說,顧謂群臣:「昔日母後與朕言,不食豕肉,不可重用,恐其心誌難測。今日果不其然。」
於是提拔楊廷和為禮部右侍郎,而將提議的遠貶景泰省。
翊錐心裏有點感嘆,看來正德皇帝不孤單吶;一邊豎起耳朵聽旁邊的議論。天南地北的人聚在一起,自然什麽口音都有,有的說著過兩天洋和尚們又要到論道論壇論道,要不瞧瞧去;隔壁兩個明顯是女扮男裝的小丫頭,嘰喳喳的說著話,好像是想去考鄉試,家裏不同意,要她趕緊成婚。小丫頭強嘴的很,說著反正還有三年,先拖著再說,要是他們不同意,索性上船,到南邊去!
還有幾個說著官話的,像是讀書人,議論著先帝崩逝,皇帝年幼,恐怕又要太後垂簾聽政;一個說如果徐太後有汪太後的本事,垂簾聽政有什麽不可以?反正女人都能考試做官,還有什麽是不能發生的?
翊錐笑笑,問堂倌京城可有什麽好去處。那夥計把帕子往肩上一搭:「客官可算是問對了人,小的在京城做工十幾年了,凡什麽好吃的好玩的,就沒有不知道的。」
他上下打量了一眼,笑道:「公子是讀書人吧?京城有幾個地方是不能不去的:旌功祠,原先是祭祀京城保衛戰功臣的,後來祭祀歷朝賢良功臣;國子監,天下的才子都匯聚在那裏,還有孝宗年間的十三經石刻;國家圖書館,天下的書都在那裏了,什麽《永樂大典》、歷代詩文集、《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您要呆一輩子都成吶;科學院,那有三個好去處,一個是論道論壇,每天都有人在那裏吵嚷嚷,男的女的,中國的外國的,儒家的道家的佛家的還有洋和尚,什麽人都有,話題也是五花八門,古代的如今的天上地下,就沒有不說的,尤其每次休沐,人山人海,擠都擠不進去;二是展覽館,天南地北四海列國各種珍奇,每三個月換一回,那都是價值連城的好東西;還有天文望遠鏡,晚上去可以看到好多星星,不過要早點去排隊,否則入夜了宵禁就走不了。」
他嘆息了一聲:「可惜客官來遲了,早幾年,那還有個好東西:蒸汽機車,地上鋪上鐵軌,鋼鐵機車就在上麵跑,比馬車都快。我還去坐過呢,可好玩了,就是那聲音太大,吵得耳朵都快聾了。」
他似乎有點遺憾:「可惜那鐵路修成沒幾年,武宗爺和穆宗爺先後崩逝,都道是壞了龍脈風水,拆了,如今是看不見了。」
翊錐尋思著上輩子沒聽利瑪竇提起過這玩意,突然想起來,蒸汽機是汪太後一力提倡的,還拿出了親王和國公爵位作為賞格;所以那些年朝野上下為這東西瘋魔的不是一個兩個;前後八十來年,總算造了出來。
這個汪太後,真是個看不透的人。
堂倌還在叨叨:「還有陶然亭,那裏三麵臨湖,風景絕美;馬上就要重陽節啦,那邊又是以菊花出名的,公子一定要去看看;還有安定苑的牡丹,朝陽園的月季,木樨地的桂花,紫竹院荷花都是上好的去處,如今去隻能見到月季桂花菊花之類的,可每天都有戲班子唱曲子,從早到晚,保管三個月都不重複;另外,香山的楓葉,盧溝橋的月亮那都是天下聞名。」
吃完飯,又買了些生活用品和文房四寶,即便回房休息,然後開始讀書。
直到元宵節,翊錐才又出來走走。
上輩子被鎖在宮牆裏,難得出來走動;如今那堵朱紅的牆,卻仿佛天塹,難以逾越。
老天爺真會開玩笑。
承德改元,二月裏的會試如期開考,主考官果然是新任建極殿大學士張居正和禮部尚書徐學謨。
過了這麽些年,再一次見到活著的張居正。他正當盛年,相貌英偉,目光炯炯,步伐矯健,翊錐心頭百感交集。
半個月後發榜,意料之中的,名落孫山。
武宗以後放寬了考試名額,今年朝廷總共取士五百人,其中中原地區三百五十人。
而參加考試的,總共一萬九千六百餘人。
不是不可以參加吏部銓選,但是畢竟年少,還有希望。
翊錐收拾行囊去國子監。
作為最高學府,國子監匯聚了普天下的精英。隻是翊錐明顯能夠感到,中原士子尤其是江浙士子對於宣省、承省士子的蔑視。
直到聽說他是興獻王的曾孫,有輔國將軍的爵位,這些人才換上了一副笑臉。
但笑臉中,仍然夾雜著敷衍。
是啊,北京城有的是親王郡王,公侯伯駙馬,要人家對「興獻王之後,世宗皇帝閣下玄孫」另眼相看,那是癡人說夢。
那就好好念書,爭取三年後一鳴驚人吧。
翊錐握緊了拳頭:我不相信,我會不如你們!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是有眼無珠。
太學生張懋修愛惜翊錐的才華,肯和他結交。
他還有個身份:建極殿大學士張居正的第三子,他和五個兄弟嗣修、懋修、簡修、慎修、道修都算有才名,三個大的都在國子監,幾個小的也在府學進學。
翊錐有點奇怪,上輩子這時候張敬修、嗣修、懋修已經考上了進士。其中懋修是本科狀元、敬修是進士,嗣修則早在三年前就高中榜眼。據說為了他們兄弟能考中進士,還找了湯顯祖、沈懋學等有名的才子作陪襯。沈懋學等答應了,果然中第;但湯顯祖一無所動,因此屢次名落孫山。
後來呢?
萬曆十年,張居正去世後不久被抄家,張敬修自殺,嗣修發配雷陽,懋修投井自殺未遂,絕食又不死,遂發配邊疆,戍煙瘴地而死;三個小的也淪為百姓。
怎麽他們現在都還在這裏呢?倒是湯顯祖、沈懋學三年前金榜題名,還是一甲前兩名,到底發生了什麽?
想了想,上一次張居正此時已經官拜首輔近十年,自然獨斷專行,無所顧忌;這一回前麵有武宗穆宗,現在頭上還有個徐太後,怕也不敢過於招搖吧?
因為張懋修的喜歡,翊錐倒是能夠常常出入張府,甚至拜見了張居正的夫人徐氏,魏國公徐璧奎的孫女。璧奎是徐俌和永康公主長子,夫人李氏,建極殿大學士李東陽之女。
翊錐記得張居正前後兩位夫人,如今夫人換了,倒還是六子一女。
徐夫人顯然很喜歡翊錐,小夥子是皇室宗親,人長得好,才學也好,長輩自然會喜歡。
看得出來徐夫人很愛慕張居正,出口就是「我家先生」;不過左右的使女都是容貌平平,舉止老成,想來這位徐夫人對老公看得緊,否則不至於連個庶出都沒有。
徐夫人隱隱的提到女兒尚未成婚,但是翊錐沒有接口。
沒記錯的話,這個女子有傾城傾國之貌,卻不知怎麽不愛紅塵,潛心向道。張居正把她嫁給當時著名的大才子也是美男子劉勘之,結果成婚之後,這個女孩兒居然不許丈夫碰自己,到死都還是處子之身,在朝野上下傳為奇談。
記得前世,這個女孩兒是在張居正生前去世的,如今到還沒有結婚,應該是要遵守朝廷不許早婚的禁令。
翊錐對這個女孩不是沒有好奇心,但所求的不過鄭氏。
徐夫人見翊錐沒有接茬,也就不說了。自家女兒才貌雙全,憑藉老爺的權勢,做後妃都是可以的;隻是丈夫搖頭說「高處不勝寒」,想到寵冠六宮卻連喪兩子活活氣死的武宗楊皇後,被公公壓製得喘不過氣來憋屈死的穆宗李皇後,也就放棄了。
於謙功蓋天下,孫女在宮裏就真好過嗎?於家可是連未成人的兒子都送到海上去了!
程皇後該是古往今來最幸福的皇後吧?那也是她爹提前退休換來的!
自家夫君已經位極人臣,幾個兒子也是前途看好,沒必要讓女兒受這個委屈,也屈了丈夫誌向。
何況先帝已經為皇帝指定了襄國公郭繼的孫女為皇後,即便女兒進宮,也隻有屈居人下,何苦呢?
不入後宮,但京城還有的是王公俊秀,真要把女兒打發到孤島上,徐夫人還真不捨得。
翊錐心裏別扭,也就不怎麽去張府了。
當然,閑暇的時候,他還是會到處走走看看,甚至受邀到各王府做客。
畢竟是宗室,而且這般年少有為,實在難得;當然那個搶了他名字的恪親王例外,這個世襲永替是爺爺讓叔父破例補償給他的;這些年他閉門讀書,向來不見客。
翊錐的心裏有一種難以名狀的痛快:你搶了我的名字,可到底無福消受我的位置!
鈞者,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所以稱量天下之重輕;運鈞,則是泥工圓轉之器。
聖王製馭天下,猶如製器之轉鈞。
前世自己出生時,兩個哥哥已經夭折,又因為祖父忌諱「二龍不得相見」,因此遲遲未得請名;直到隆慶元年,廷臣上疏請立皇太子,才拿到這個寶貴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