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歲的皇太子厚照繼位,改年號隆慶,是為武宗,立妃楊氏為皇後。他自幼被祖父孝宗養在膝下,親授書課,過目成誦,騎射也相當出眾,甚得乃祖寵愛。


    武宗在位二十四年,有感於父親仁厚,失之於寬,頗有雄才大略:推行密摺奏事製度,大力加強中央集權;任用王守仁為首輔,持續推進經濟改革,懲治不法權貴,打壓地方豪強,南巡視察河工;任前軍都督府都督沐飛為兵部尚書,大刀闊斧的對軍事進行了改革,對各地叛亂和分離勢力更是不予餘力的鎮壓。


    隆慶元年,他命沐飛出征東北,將前些年死灰復燃、甚至曾經一路打到朝鮮、威逼山海關的女真人連根拔起。已經六十五歲的老頭英勇不減當年,率領五萬大軍出關,連戰連捷,在遼寧龍安將女真部族首領一舉擒獲,這裏就是當年嶽飛念念不忘的黃龍府。於是殺牛宰羊,犒賞三軍,又修了一座嶽王廟,這才班師。


    兩年後,沐飛、戚繼光、李青三路大軍齊出,會師和林,將北方想要再次興風作浪的部落一舉擊潰。命令他們除了一人守灶之外,其他的全部到佛祖麵前念經去!


    也就是那個時候,大家發現馬背上的民族除了能征善戰,還能歌善舞!


    隆慶八年,武宗派遣蒸汽戰船五艘西征,恢復西成;隨後和奧斯曼帝國在紅海展開決戰。在華商的支持下,明朝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恢復了宣慰使建製。


    當時臥病在床的太上皇聞報,興奮的從床上跳起來,連鞋都顧不上穿,並在稍後的慶功酒宴上親自鼓瑟為兒子慶功,並對太後說:「看爾曹整頓幹坤,任老子婆娑風月」。


    他嚴厲打擊海盜,根除了盤踞弘治省多年的海盜集團,並將自己的兒子分封到這裏;還鎮壓了南方不安分的土司和宗室;藉口鎮守宗室不尊法度,革除了宣德省十餘名郡王、將軍的爵位;以三司衙門輔佐不力,罷免屬官,由吏部統籌調用;同時在太學和會試單獨給名額。當時南方大小諸侯眾多,要朝覲、要貢賦,然而土地一代比一代少,收入也就銳減,入不敷出,甚至親王也叫苦不迭,屢次要求除藩,武宗就是不允。但誰都知道,朝廷對南方地區的控製力度正在不斷加強。


    從非洲東西海岸遍布中國的宣慰使,到地圖上美洲的洪武、懿文、宣德三省,號稱凡日月所照,都飄揚著「明」字大旗。


    京北的承德,山丘連綿,草原廣袤,水草豐茂,林木蔥鬱,動物繁多。武宗在這裏設立了方圓三百裏的萬歲圍場,並修建了規模龐大的避暑山莊。每年端午以後,他都帶著百官奉父母前往避暑,操練軍馬,並接見蒙古各部的王公貴族以及各地土司,以便加強對蒙古各部的管理,震懾遠方。


    隆慶十二年,華縣發生特大地震,天搖地動,四處塌陷,地麵湧水,房倒屋塌,有名者死80餘萬,未名者不可計數。武宗頂住各方麵壓力,發布罪己詔書,強力推進各項改革。


    當然各地的美女也沒有少收。楊皇後出身名門,麗質天成,才華橫溢。厚照時為太子,聞其貌美,見而悅之,求以為室,二十年間,專寵掖庭。及武宗繼位,皇後色衰,恩寵漸稀;其時四方佳麗貢獻不斷,多有得到寵幸的。楊皇後淡然處之,妃嬪宮人被幸得孕的,厚加體恤;有忤上意,從中調停;諸王公主,皆待之如己出。因此六宮稱頌,禮遇不衰。


    當時六宮佳麗來自天南海北,景泰省和漢昌省的尤其不少,這兩地都以盛產美女著名。尤其唐貴妃之後,這些頗具異域風情的美女不再隻停留於走中低端路線,搞第三產業或者給富商巨賈做妾、嫁給普通百姓軍士為妻,漸漸開始走高端路線,成為公侯士大夫的寵妾,甚至最優等的還能送進宮謀個前程,雖然概率極小。但在武宗後宮中,這些女子拿到份位的一隻手都數不過來,尤其晚年有位賜名江芙蓉的景泰美人深得武宗寵愛,給他生了三子四女,與楊皇後平分秋色,破格升為貴妃——唐貴妃是追封的,身前是太妃。


    考慮到當時貿易往來實在太繁重,帶著金銀銅交易太麻煩,商人們此前已經在印製紙幣;貨幣發行權怎麽能給商人呢?朝廷要收回來!自己發行,放心國庫裏有的是錢,再不濟還有米麵和布匹,有的是礦,金礦銀礦銅礦,單秦皇府每年就有一百多萬兩。當年明朝滅掉了石見國,隨後將其西部的長門國拿下,作為糧食生產和貿易基地。日本的大名們倒是想過來搶,但是看看手裏的燒火棍,覺得應對幕府,可能更加現實一點。


    與此同時,中西方的交流也在加快。因為奧斯曼帝國阻擋航路,要想刀兵相向不劃算,於是孝宗以來都著力在非洲海岸經營,冊封了不少宣慰使,確保航路通暢;尤其弘治末年以來,開羅成為兩國交手的最前沿,三十餘年間數易其手,死傷慘重,兩國使者往來不斷,談判桌上你來我往,互不相讓;隨著隆慶九年開羅的光復,明朝終於打通了通向地中海的最後一裏。


    蒸汽輪船和機關槍的推廣,讓明朝有了在遠方和奧斯曼對峙的底氣,但也僅僅如此,明朝沒有精力進一步開疆拓土,甚至沒有餘力挖掘運河,隻能和奧斯曼隔海相望;甚至隆慶末年,朝局混亂,奧斯曼帝國捲土重來,再次把明朝趕出了紅海。


    但即便如此,也讓整個西方為之戰慄。在「黃禍論」「中國威脅論」開始在歐洲瀰漫的同時,無數傳教士懷抱著傳播天主的誌向遠道而來,沒有達到目的,反而被朝廷留下來翻譯書籍、參與科技研發;中國的富庶讓歐洲人心馳神往,政治製度和文化也引發歐洲學者的興趣,引發陣陣漣漪。


    建極以來,如果不想支邊,宗室勛貴想要襲爵,要麽參加科考,要麽通過考封。隻是這兩樣都不容易,如果自己沒這技能蔭及子孫,就有人開始另外打主意:通過串通文人或者工匠,重金購買各類著述或者發現發明,謊稱是自己的成果;或者串通傳教士或者洋人,看看西方有什麽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自己翻譯過來稍微潤色,當成是自己的。後代家長能夠想到的一切,明朝的貴族們玩的也很溜。


    隻是紙包不住火:既然知道自己的成果被朝廷認可,可以做官,怎麽可能善罷甘休?於是威脅買方訛詐一筆,甚至幾次弄出了人命;這條路看是走不通了,於是又想到了新辦法:結親,把女兒嫁給你,總不好意思告發了?放心,你下次再出成果,我給你報上去,保證優先讓你做官。但麻煩在於,顯宗以來,沒有特殊貢獻的不能入籍,也就不能和中國人通婚,遑論和王公結親?考慮到自己的文化水平,萬一皇帝要當眾考試,就不太美妙了;於是這個時候,工匠反而成了優選項——隻要弄清楚原理和做法就行,皇帝不能要求你觸類旁通,還能出別的成果;再說,與這些發明家結姻也有好處——如果真有潛力的,自家就可以把生意做了,算是互利共贏。


    當然,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即便是結親,也不能保證高枕無憂。尤其封君的婚事也要皇帝來定,要結親就隻有沒有繼承權的庶出;可能與有繼承權的並非同母,人家還有同母弟弟,偏偏朝廷隻授一人。這個時候,分贓不均,內裏就容易先亂。


    武宗就抓住這一點,革除了一大批冒充人員的爵位,至於無辜有辜就不管了。


    隻是積威深重,又兼國家富庶,難免戀戰權位。楊皇後所生長子載垣,聰慧仁德,禮接士大夫,頗得群臣擁戴。太子異母弟象王載填走私茶葉火器,偷逃賦稅,皇帝要想削去爵位,太子懇求從寬發落,武宗大怒:「將來象王的哥哥犯罪,如何?」太子頓首謝罪;後來內官建言太子監國,頗貨法市恩,如今朝野都說太子寬仁,武宗惱怒,深責太子。太子患病,未幾而死,追諡莊敬。


    武宗頗懊惱,又見嫡次子慶王載堂哭喪之時,略無戚容,於是大怒:「汝與太子,乃同母兄弟。太子患病,你絲毫不憂心;太子亡故,亦無戚容。不孝不悌之人,若是繼位,必然會敗壞國家,荼毒生靈。祖宗的基業就得毀在你的手上!」


    載堂被父皇一嚇,臥床不起,不久去世;楊皇後憂憤,半年後崩逝。武宗本就煩悶,免不得又發作了一場群臣,朝野上下一時噤若寒蟬,風聲鶴唳。


    剛剛調到北京的給事中海瑞上書大罵:「天下之人,不直陛下矣!」


    武宗氣得破口大罵:「快給朕抓起來,別讓他跑了。」


    內官黃錦奏道:「此人向來迂執。聽說他上疏之前,自知死罪,連棺材都買好了,和妻子訣別,奴僕們也四處奔散,他是不會逃跑的。」


    武宗默默無言,將奏疏反覆讀了幾遍,說:「這個人可與比幹相比,但朕不是商紂王。」


    接著嘆息:「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喪妻亡子,朕豈不傷?」


    招群臣入宮商議:「朕老矣,當奉祖宗製度,禪讓於嗣君。」


    人死了倒顯出好來,如今回憶起莊敬太子,都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群臣推舉,天人歸心,不免悲從中來,準備冊立莊敬太子嫡長子翊鈞為皇太孫,但是武勛極力反對:「翊鈞不過六歲,聖上難道忘了建文帝嗎?」


    武宗看了眼莊敬太子妃王氏,昌國公王越的曾孫女,到底沒有冊立太孫,而是立嫡三子載垕為太子,改年號崇德。年滿六十退位,也就真的成了不可動搖的祖宗製度。


    隻是武宗雖然勉強禪讓,但不願意還政,連玉璽都不願交出;因為幹清宮安全吉祥,不願搬到西苑;宮中也依然使用隆慶紀年。


    載垕為人持重、度量豁達,對父親極為孝順。坐在父親旁邊,隻看父親的動靜,父親喜則亦喜,笑則亦笑。


    隻是天有兩日,上麵還在蓄力,下麵就受不了。在群臣規勸下,載垕大興土木,在西郊營建怡和園,每五日前往覲見父親;太上皇也退了一步,隻要求匯報軍國大事和用人事宜,其他的由皇帝自己料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