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注意到,皇帝雖然還是頻繁光顧坤寧宮,但是很少留宿,笑聲明顯減少,哪怕抱著皇十子,也默然不語。
錦鸞默默地接過了兒子,送皇帝回幹清宮。
宮女紫煙問:「娘娘怎麽不留聖上歇息?」
錦鸞自失的一笑:「你們都退下吧。」
幔帳垂了下來,門也關上了,錦鸞看著蠟燭,淚也下來。
他是個多情天子,但首先是君臨天下的皇帝。後妃爭寵獻媚,隻要不越過了紅線,他也安然受之,甚至樂在其中。自己那些欲拒還迎、以妻為妾的把戲,哪裏瞞得過他,但是他也沒有揭穿,反而樂得配合。
從建極二十三年到弘治五年,接近十年,談不上三千寵愛在一身,也是恩寵日隆,和皇帝最寵愛的陸貴妃平分秋色,甚至還有過之。尤其皇子出生後,皇帝幾乎每天都要來坤寧宮坐坐,抱抱兒子,親自教他說話,教他走路。皇子第一次學會說「爹爹」的時候,皇帝高興地把他高高舉起,又親又啃。
不像是天家父子,倒像是尋常的父子。
但去年開始,情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承業平安歸來,又建立了這樣的大功,皇帝本是高興;但隨著高產的捷報一次次傳來,承業進封慶國公典禮的舉行,皇帝的笑意中開始夾雜著敷衍和防備。
也難怪,於家一門兩公,炙手可熱。如今誰不稱頌祖父的力挽狂瀾,誰不稱頌承業的少年英雄?
尤其承業三兄弟都在盛年,自己又掌管六宮,偏偏孩子還小,皇帝會怎麽想?——一旦我有個三長兩短,你扶持太子垂簾聽政,會不會像母後一樣遲遲不肯還政,甚至借著於家的勢力來個改朝換代?甚至就借著管理太監宮女的機會,給我來個什麽?
錦鸞嘆了口氣: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何況是天家夫妻。
春江水暖鴨先知,如今宮裏的氛圍已經和從前不一樣了。
昨晚在陸貴妃的長寧宮,皇帝進宮時,看到貴妃在看書,順口問:「看什麽書?」
貴妃目光躲閃:「隨便看看。」
皇帝也沒在意,隻是貴妃手抖,書落到地上,連忙撿起來,皇帝看了眼封皮,是《隋書》。
他把書拿了過來,目光停留在開篇的《帝紀第一》。
隋高祖文皇帝,楊堅。
皇帝看了眼貴妃:「怎麽想到看史書?」
貴妃笑靨如花:「古人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嘛。」
似乎剛回過神來:「妾是想著秦隋都是二世而亡,真是天意難測。」
皇帝淡淡的看了她一眼:「天色不晚,早些歇了吧。」
錦鸞握緊了拳頭:元後嫡子,若是不能繼立,反而讓嬪妃占了,恐怕自己母子和整個家族都難得善終。
如果自己沒兒子,皇帝也不介意來個夫和妻順,明君賢後;但是自己有兒子,問題就麻煩了。兒子年長,他該懷疑自己母子不安分,羽翼已豐,威脅帝位;兒子年幼,又該懷疑子幼母壯,想要仿效呂武,甚至懷疑於家想要學王莽楊堅了。
當他不喜歡你的時候,連呼吸都是錯的。
好在皇帝六十歲就要禪位,隻要兒子能熬過他,隻要自己母子不犯錯,就沒人能動搖自己母子的地位。
祖宗家法不允許,朝臣不允許。
剩下的就隻有一個字:忍。
明日宣母親張夫人入宮覲見。
來日見了皇帝,說:「妾近來身體不好,太醫說需要靜養,想請聖上恩準,讓陸貴妃協理六宮。」
皇帝深深的看了眼錦鸞,到底說了句:「讓朕想想。」
皇帝去了西苑。
汪舜華正在寫字,聽說皇帝到了,卻看他沉著臉,道:「好好的,怎麽陰著臉?誰惹你不高興了?」
皇帝唔了一聲:「有件事,正想討母後的示下。」
汪舜華一怔:「什麽事你不能自己做主?」
皇帝說起剛才坤寧宮的事,汪舜華沒有說話。
宮女續了水,戴荃便帶著他們退下了。
汪舜華問:「你是怎麽想的?」
皇帝道:「要不,就依皇後吧。」
他嘆了口氣:「今早安國公上書,說身體染恙,需要靜養,懇求辭了差事,我已經準了;承業想去南方測量地球的半徑,我也依了。」
前年朱驥也告病辭官休養。
於家勢盛,確實需要壓製,但是偏偏知道進退,主動示弱,願意放棄權力,緊守門戶,如果還不相容,就實在顯得小氣。
如果於承業早兩年回來,他未必願意要這個孩子;但畢竟是盼了這麽多年的嫡子,還是自帶祥瑞的天選之子,雖然說不上天賦異稟,但也十分聰明,現在都會念「人之初,性本善」了。
夢熊,不僅僅是生男的吉兆。周文王夢飛熊而得薑尚,開周朝八百年江山;如今母後夢熊貓而得皇子,誰能說不是另外一個大大的吉兆呢?
偏偏孩子還小,變數太多。
於家現在老實,誰又能指望以後也一樣老實呢?
汪舜華問:「長孫無忌是什麽人?」
皇帝道:「長孫皇後的哥哥,趙國公,淩煙閣第一功臣。」
汪舜華問:「高士廉是什麽人?」
皇帝道:「長孫皇後的舅父,許國公,淩煙閣功臣。」
汪舜華問:「長孫順德又是什麽人?」
皇帝道:「長孫皇後的叔父,薛國公,淩煙閣功臣。」
皇帝遲疑了一下:「隻是唐太宗畢竟是開國之君,與旁人不同。——徐家也是一門兩公,可是當時中山王已經薨逝,徐輝祖反對太宗被禁錮,徐增壽被建文帝所殺;況且,太宗皇帝三個兒子都是徐皇後所出,而且都已成人,比之今日,又有不同。」
汪舜華問:「那你打算怎麽辦呢?」
皇帝道:「我下不了決心,畢竟是我的親兒子,而且於家已經自甘讓權。」
汪舜華道:「既然如此,我看就不要太為難他們。隻要他們沒有軍權,料也出不了什麽事。」
她放下杯子:「我看就不要讓陸貴妃協理六宮了,傳揚出去,怕不好聽;何況,她也是有兒子的,別讓他們母子多想,更不要給小人可趁之機。既然皇後有病,就安心居宮休養。後宮和皇莊皇店的事,讓尚宮局多操心。」
皇帝點頭,卻欲言又止:「可是尚宮局?」
汪舜華道:「依我看,坤寧宮裏裏外外的事多,都要尚宮協助料理。偏偏尚宮是宮女,二十歲就要出宮,兩三年就得換人,實在耽誤工夫。不如你讓戴荃選個內官來管這事,這也是永樂以來的慣例。你說呢?」
皇帝沉吟了一下:「母後考慮的極是。」
汪舜華加了一句:「我知道你在想什麽。記住一句話:皇帝不與臣子爭功。於謙的功勞大,那是因為你父皇重用他,聽他的話;承業的功勞大,那是因為我讓他出海。你是你父皇和我的兒子,是大明的真正主宰,臣子的功勞就是你的政績;隻要你不出事,就沒人能翻天。」
皇帝稱是,卻又遲疑:「可是滾滾今年才三歲。」
汪舜華道:「你繼位的時候,不過四歲,照樣能坐穩江山。何況除了於家,北京還有宗室、有勛貴、有文臣武將,還有內官。就算軍權,調兵在兵部,統兵在五軍都督府;統領團營的建昌伯陳文偉,是你的心腹;至於廠衛,也多是當年在東宮陪你的;就算內閣,都是六個人。怎麽就確定一定是於家一手遮天?要是真像太祖皇帝為建文帝拔刺,把所有的都拔幹淨了,就能天下太平了?還不知道這刺是為誰拔的!——再說,你要是真不喜歡這孩子,他若年長幾歲,你更要焦慮了。」
這話說得誅心,皇帝臉色有點不好,到底說:「母後說的極是。」
汪舜華放軟了語氣:「滾滾還小,可你也還年輕,別把事情想的太嚴重。冊立太子還有幾年,如果他有這個福氣,那就是天命之子,何必逆天而行?如果他沒這個福氣,虎毒不食子,給他個好的去處,保他一世富貴。實在不行,趁著你還能做主,把滾滾過繼給你哥,或者直接封為親王,甚至過繼給忻王係,斷了他的念頭,鎮守南方,讓於家兄弟也過去。」
皇帝點頭:「就這麽辦吧。」
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一個叫汪直的內官負責掌管尚宮局。他是當年大藤峽瑤民的後代,自幼入宮,聰明伶俐,後來服侍皇帝,很得寵愛。
皇後身體不適,養在坤寧宮的勛貴重臣子女,父母在京的送回家;其他的,年滿六歲的送入學堂,餘下的到西苑陪著太後。
小劇場:
景帝:廷益,你怎麽一個人在這裏?在想什麽?
於謙:聖上?哎!
景帝:你的孫子立下了這樣的大功,你怎麽一點都不高興?
於謙:臣高興,臣高興得緊。
景帝:你這臉麵不像是高興的樣子,出什麽事了?
於謙:沒有。
景帝:你是在擔心?
於謙:臣隻怕水滿則溢,月滿則虧。
景帝:…德音賢惠,一定不會為難你家;再說,皇後已經有了皇子,你有什麽可擔心的。
於謙:就是因為皇後有子,才令臣不安。罷了,不說了,自滿則敗,自矜則愚,希望他們能明白。
景帝:(我該說什麽?我為什麽要說這個?我為什麽在這裏?(-@y@) )
於謙:(我覺得我應該去找衛青霍去病竇固長孫無忌,問一下他們當年的感受,提前做好心理準備。テ-デ )
景帝:廷益,有時間隨朕到處走走。朕真想知道景泰省是什麽樣兒的。兒孫自有兒孫福,咱們如今都是仙界中人了,就不要管人寰中事。
於謙:聖上所言極是。(兒孫們,我幫不了你們,你們自己要多保重啊。o(╥﹏╥)o)
錦鸞默默地接過了兒子,送皇帝回幹清宮。
宮女紫煙問:「娘娘怎麽不留聖上歇息?」
錦鸞自失的一笑:「你們都退下吧。」
幔帳垂了下來,門也關上了,錦鸞看著蠟燭,淚也下來。
他是個多情天子,但首先是君臨天下的皇帝。後妃爭寵獻媚,隻要不越過了紅線,他也安然受之,甚至樂在其中。自己那些欲拒還迎、以妻為妾的把戲,哪裏瞞得過他,但是他也沒有揭穿,反而樂得配合。
從建極二十三年到弘治五年,接近十年,談不上三千寵愛在一身,也是恩寵日隆,和皇帝最寵愛的陸貴妃平分秋色,甚至還有過之。尤其皇子出生後,皇帝幾乎每天都要來坤寧宮坐坐,抱抱兒子,親自教他說話,教他走路。皇子第一次學會說「爹爹」的時候,皇帝高興地把他高高舉起,又親又啃。
不像是天家父子,倒像是尋常的父子。
但去年開始,情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承業平安歸來,又建立了這樣的大功,皇帝本是高興;但隨著高產的捷報一次次傳來,承業進封慶國公典禮的舉行,皇帝的笑意中開始夾雜著敷衍和防備。
也難怪,於家一門兩公,炙手可熱。如今誰不稱頌祖父的力挽狂瀾,誰不稱頌承業的少年英雄?
尤其承業三兄弟都在盛年,自己又掌管六宮,偏偏孩子還小,皇帝會怎麽想?——一旦我有個三長兩短,你扶持太子垂簾聽政,會不會像母後一樣遲遲不肯還政,甚至借著於家的勢力來個改朝換代?甚至就借著管理太監宮女的機會,給我來個什麽?
錦鸞嘆了口氣: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何況是天家夫妻。
春江水暖鴨先知,如今宮裏的氛圍已經和從前不一樣了。
昨晚在陸貴妃的長寧宮,皇帝進宮時,看到貴妃在看書,順口問:「看什麽書?」
貴妃目光躲閃:「隨便看看。」
皇帝也沒在意,隻是貴妃手抖,書落到地上,連忙撿起來,皇帝看了眼封皮,是《隋書》。
他把書拿了過來,目光停留在開篇的《帝紀第一》。
隋高祖文皇帝,楊堅。
皇帝看了眼貴妃:「怎麽想到看史書?」
貴妃笑靨如花:「古人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嘛。」
似乎剛回過神來:「妾是想著秦隋都是二世而亡,真是天意難測。」
皇帝淡淡的看了她一眼:「天色不晚,早些歇了吧。」
錦鸞握緊了拳頭:元後嫡子,若是不能繼立,反而讓嬪妃占了,恐怕自己母子和整個家族都難得善終。
如果自己沒兒子,皇帝也不介意來個夫和妻順,明君賢後;但是自己有兒子,問題就麻煩了。兒子年長,他該懷疑自己母子不安分,羽翼已豐,威脅帝位;兒子年幼,又該懷疑子幼母壯,想要仿效呂武,甚至懷疑於家想要學王莽楊堅了。
當他不喜歡你的時候,連呼吸都是錯的。
好在皇帝六十歲就要禪位,隻要兒子能熬過他,隻要自己母子不犯錯,就沒人能動搖自己母子的地位。
祖宗家法不允許,朝臣不允許。
剩下的就隻有一個字:忍。
明日宣母親張夫人入宮覲見。
來日見了皇帝,說:「妾近來身體不好,太醫說需要靜養,想請聖上恩準,讓陸貴妃協理六宮。」
皇帝深深的看了眼錦鸞,到底說了句:「讓朕想想。」
皇帝去了西苑。
汪舜華正在寫字,聽說皇帝到了,卻看他沉著臉,道:「好好的,怎麽陰著臉?誰惹你不高興了?」
皇帝唔了一聲:「有件事,正想討母後的示下。」
汪舜華一怔:「什麽事你不能自己做主?」
皇帝說起剛才坤寧宮的事,汪舜華沒有說話。
宮女續了水,戴荃便帶著他們退下了。
汪舜華問:「你是怎麽想的?」
皇帝道:「要不,就依皇後吧。」
他嘆了口氣:「今早安國公上書,說身體染恙,需要靜養,懇求辭了差事,我已經準了;承業想去南方測量地球的半徑,我也依了。」
前年朱驥也告病辭官休養。
於家勢盛,確實需要壓製,但是偏偏知道進退,主動示弱,願意放棄權力,緊守門戶,如果還不相容,就實在顯得小氣。
如果於承業早兩年回來,他未必願意要這個孩子;但畢竟是盼了這麽多年的嫡子,還是自帶祥瑞的天選之子,雖然說不上天賦異稟,但也十分聰明,現在都會念「人之初,性本善」了。
夢熊,不僅僅是生男的吉兆。周文王夢飛熊而得薑尚,開周朝八百年江山;如今母後夢熊貓而得皇子,誰能說不是另外一個大大的吉兆呢?
偏偏孩子還小,變數太多。
於家現在老實,誰又能指望以後也一樣老實呢?
汪舜華問:「長孫無忌是什麽人?」
皇帝道:「長孫皇後的哥哥,趙國公,淩煙閣第一功臣。」
汪舜華問:「高士廉是什麽人?」
皇帝道:「長孫皇後的舅父,許國公,淩煙閣功臣。」
汪舜華問:「長孫順德又是什麽人?」
皇帝道:「長孫皇後的叔父,薛國公,淩煙閣功臣。」
皇帝遲疑了一下:「隻是唐太宗畢竟是開國之君,與旁人不同。——徐家也是一門兩公,可是當時中山王已經薨逝,徐輝祖反對太宗被禁錮,徐增壽被建文帝所殺;況且,太宗皇帝三個兒子都是徐皇後所出,而且都已成人,比之今日,又有不同。」
汪舜華問:「那你打算怎麽辦呢?」
皇帝道:「我下不了決心,畢竟是我的親兒子,而且於家已經自甘讓權。」
汪舜華道:「既然如此,我看就不要太為難他們。隻要他們沒有軍權,料也出不了什麽事。」
她放下杯子:「我看就不要讓陸貴妃協理六宮了,傳揚出去,怕不好聽;何況,她也是有兒子的,別讓他們母子多想,更不要給小人可趁之機。既然皇後有病,就安心居宮休養。後宮和皇莊皇店的事,讓尚宮局多操心。」
皇帝點頭,卻欲言又止:「可是尚宮局?」
汪舜華道:「依我看,坤寧宮裏裏外外的事多,都要尚宮協助料理。偏偏尚宮是宮女,二十歲就要出宮,兩三年就得換人,實在耽誤工夫。不如你讓戴荃選個內官來管這事,這也是永樂以來的慣例。你說呢?」
皇帝沉吟了一下:「母後考慮的極是。」
汪舜華加了一句:「我知道你在想什麽。記住一句話:皇帝不與臣子爭功。於謙的功勞大,那是因為你父皇重用他,聽他的話;承業的功勞大,那是因為我讓他出海。你是你父皇和我的兒子,是大明的真正主宰,臣子的功勞就是你的政績;隻要你不出事,就沒人能翻天。」
皇帝稱是,卻又遲疑:「可是滾滾今年才三歲。」
汪舜華道:「你繼位的時候,不過四歲,照樣能坐穩江山。何況除了於家,北京還有宗室、有勛貴、有文臣武將,還有內官。就算軍權,調兵在兵部,統兵在五軍都督府;統領團營的建昌伯陳文偉,是你的心腹;至於廠衛,也多是當年在東宮陪你的;就算內閣,都是六個人。怎麽就確定一定是於家一手遮天?要是真像太祖皇帝為建文帝拔刺,把所有的都拔幹淨了,就能天下太平了?還不知道這刺是為誰拔的!——再說,你要是真不喜歡這孩子,他若年長幾歲,你更要焦慮了。」
這話說得誅心,皇帝臉色有點不好,到底說:「母後說的極是。」
汪舜華放軟了語氣:「滾滾還小,可你也還年輕,別把事情想的太嚴重。冊立太子還有幾年,如果他有這個福氣,那就是天命之子,何必逆天而行?如果他沒這個福氣,虎毒不食子,給他個好的去處,保他一世富貴。實在不行,趁著你還能做主,把滾滾過繼給你哥,或者直接封為親王,甚至過繼給忻王係,斷了他的念頭,鎮守南方,讓於家兄弟也過去。」
皇帝點頭:「就這麽辦吧。」
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一個叫汪直的內官負責掌管尚宮局。他是當年大藤峽瑤民的後代,自幼入宮,聰明伶俐,後來服侍皇帝,很得寵愛。
皇後身體不適,養在坤寧宮的勛貴重臣子女,父母在京的送回家;其他的,年滿六歲的送入學堂,餘下的到西苑陪著太後。
小劇場:
景帝:廷益,你怎麽一個人在這裏?在想什麽?
於謙:聖上?哎!
景帝:你的孫子立下了這樣的大功,你怎麽一點都不高興?
於謙:臣高興,臣高興得緊。
景帝:你這臉麵不像是高興的樣子,出什麽事了?
於謙:沒有。
景帝:你是在擔心?
於謙:臣隻怕水滿則溢,月滿則虧。
景帝:…德音賢惠,一定不會為難你家;再說,皇後已經有了皇子,你有什麽可擔心的。
於謙:就是因為皇後有子,才令臣不安。罷了,不說了,自滿則敗,自矜則愚,希望他們能明白。
景帝:(我該說什麽?我為什麽要說這個?我為什麽在這裏?(-@y@) )
於謙:(我覺得我應該去找衛青霍去病竇固長孫無忌,問一下他們當年的感受,提前做好心理準備。テ-デ )
景帝:廷益,有時間隨朕到處走走。朕真想知道景泰省是什麽樣兒的。兒孫自有兒孫福,咱們如今都是仙界中人了,就不要管人寰中事。
於謙:聖上所言極是。(兒孫們,我幫不了你們,你們自己要多保重啊。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