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這樣定下來,皇帝命群臣商量新的年號,同時給汪舜華上徽號。


    皇帝尊母後為皇太後,謂之「上尊號」;在尊號上再加褒美之詞,謂之「上徽號」。唐朝以後,上徽號之風大盛,唐玄宗先後曾加六次,從四字加至十四字;後來愈演愈烈,唐宣宗尊號十八字,宋神宗尊號為二十字,明太祖達二十一字,成為諡號。


    這已經是君臣第五次提出要為汪舜華上徽號了。


    建極十六年,皇帝大婚,群臣上言皇太後輔佐皇帝有功,當上尊號,不過是提醒太後,拿著尊號可以回宮養老了,汪舜華當然拒絕了,說:「吾德薄,配不上這樣的字號。」事情不了了之。


    次年,明朝大軍在西北、南方同時大捷,群臣再次提出上徽號:「今天下蕩平,皆賴太後功德所致。應加尊號,以彰功德。」


    汪舜華批覆:「所奏稱天下蕩平,皆吾一人功德所致,此言不實,所奏無益。如今取勝,乃荷上天眷佑,祖宗福庇,將士用力。若遂侈然以為功德,崇上尊稱,濫邀恩賚,實可恥也。」


    尤其北方平定,群臣上言:「今北方殄滅,後患盡除;海宇寧謐,天下乂安。當此盛世,太後功德巍巍,自古聖君所不逮,理宜恭上尊號。」


    這一回氣勢更加浩大,皇帝也欣然應允。


    汪舜華知道這一回出自真誠的多,但還是沒有接受:「自土木之變以來,將士疲勞,民生困苦,瘡痍未復,喘息未蘇。雖兵戈乍戢,疆宇初平,國家紀綱正宜整頓,地方元氣正宜培養,何敢宴然自處,以為太平無事,受納尊稱。」


    同時告誡群臣:「頃雖賊亂削平,地方底定,而民困未蘇,瘡痍未起。君臣之間,正宜各加修省,息兵養民,布宣教化,務以廉潔為本,用致太平。獨念數年之中,水旱頻仍,災異疊現。每一軫念,甚歉於懷。若大小臣工人人廉潔,俾生民得所,風俗淳厚,教化振興,天下共享太平之福,雖不上尊號,令名實多,如一切政治不能修舉,則上尊號何益?吾斷不受此虛名也!」


    這都是群臣往日最愛說的,如今被汪舜華拿來說了,不知道是什麽心情。


    去年誠泳等歸來,君臣一而再、再而三地奏請上徽號,汪舜華則回答得斬釘截鐵:「我意已定,決不允受。如受之,則前言為虛矣。其上尊號之事,斷不可行,此乃我實意,非粉飾之詞。自今以往,君臣各宜洗心滌慮,砥節勵行,休養蒼黎,培復元氣。爾等悉諭吾意,不必再行陳請。」


    此番又提,皇帝答應的很爽快:「母後神功聖德,超越千古,非加上尊號,無以慰朕及臣民仰戴之願。」


    汪舜華知道他說的誠心誠意,到底沒有答應:「我這人,凡事但求實際,不務虛名,因為我知道,做了這麽多事,要想在歷史書上留個好名字,太難了。加上尊號乃相沿陋習,不過將字麵上下轉換,以欺不學之君。治天下之道,但求平易宜民而已,何必矜張粉飾?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都沒有尊號,卻都是千古帝王;唐玄宗沒有上尊號的時候,頗稱英明,一旦上了尊號,反而不知道該怎樣做皇帝了。我希望你能以平易之道,圖久安長治,不要煩擾多事。」


    皇帝隻好稱讚:「母後再四拒絕尊號,謙讓彌堅,至德益廣。」


    汪舜華看兒子失落,不忍負他一片好心,但也要說:「我是覺得唐以後世風浮華不實。漢朝隻有寥寥數位君主有廟號,連漢景帝都沒有;諡號更是一加再加,長的估計隻有禮部官員才能記住,反而要用廟號來稱呼。玩這種文字遊戲,很沒有必要。什麽時候恢復了古風,祖有功宗有德,隻有有功於社稷才能享有廟號才好,也省得以後還要被遷出祖廟;甚至諡號也不要太長,記不住寫那麽長有什麽意思?把世上所有的好詞都堆砌到一起,就能證明這皇帝真是好皇帝了?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皇帝默默聽了,稱是:「臣就和群臣商量。」


    汪舜華沒有再聽政,皇帝反而愈加恭謹,陪著她去太廟祭祀先帝。


    皇帝很擔心汪舜華提個「要穿戴袞冕」之類的要求,好在她沒有。


    不僅沒有,甚至連禁軍和廠衛的權力都交出來了。


    既然要大局已定,必須交權,就徹底一點,免得下麵為難,皇帝自己也犯嘀咕,讓別有用心的說三道四。


    從太廟出來,母子倆去登八達嶺長城。


    不到長城非好漢。


    八達嶺自來山巒層疊,地勢險峻,素稱「京北第一屏障」;在這裏可以居高臨下,俯視居庸關。


    但此刻能見到的長城,遠沒有後代的巍峨壯麗。因為後代見到的八達嶺長城,是弘治十八年才開始大規模修築的。


    此時的八達嶺,除了戰國秦漢遺蹟,還有國初徐達築關製塞的遺存。


    仲春時節,長城內外,山巒疊嶂,萬物萌發,壯美可觀;看雄關漫道,懷古之幽思,油然而生。


    皇帝環顧四周,讚嘆之餘,不能不思考另外一個問題:北方雖然平定,也採取了一些管控措施,但還是遠遠不夠的。馬背上的民族總是如此,一茬沒一茬起,朝廷實力有限,雖然給北方冠了個「宣政司」的名頭,實際統治力量比南方各省都不如。


    可以想見,未來的歲月,北方即便烽燧不驚,也不是完全一片祥和,而是暗流湧動,等到新的勢力崛起或者朝廷勢弱,就是他們再次南下的時候。


    北京靠近前線,雖然外城建設已經完工,但京師的安全,北方地區的安穩,不能隻寄希望於北京外城。


    而這裏,就是天然的的關口。


    天色還早,山風很大,吹得旌旗招展、衣袖翻飛,汪舜華頭上的珠釵交纏在一起。


    站在隘口,看著風煙散盡,紅日初升,汪舜華問皇帝:「你說這風景美不美?」


    皇帝不知道母後的想法,但還是說:「美。」


    汪舜華笑:「是啊,江山大好。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她沒有看皇帝,嗓音清亮:「從你站立的地方往北,是草原、荒漠、雪地;往西,是黃土高原,是漫漫戈壁,是神山雪嶺;往南,是華北平原、是江南水鄉、是百越之地;往東,跨過浩渺的太平洋,是物華天寶地廣人稀的美洲。」


    「在你親政之前數年,大明鐵蹄東征西討、南下北上,終於橫掃天下,冠帶百蠻,車書萬裏;在你出生前三年,你的父皇為了保全社稷毅然決然和瓦剌軍馬決戰於京城九門之外;在你出生前二十年,大明正處於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的巔峰;在你出生前八十五年,徐達奉命北征,占領了元朝大都,時隔五百年,幽燕之地終於重歸華夏,北地百姓復見漢官威儀。在此之前,這片土地已經經歷了周秦漢唐不知道多少個朝代的盛衰更替。」


    「這就是今天的大明,是你的大明,你的帝國。一個疆域空前遼闊的帝國,一個人文底蘊無比深厚的帝國;一個無比強盛的帝國,一個麻煩不知其數的帝國。萬裏山河,億兆生靈,都歸於你。你怎麽樣,它便怎麽樣;你是什麽,它便是什麽。你磊落,它便光明正大;你奮發,它便朝氣蓬勃;你包容,它便兼收並蓄。你的氣質決定它的氣質,你的心態決定它的命運。」


    「當年我垂簾聽政的時候,提出了『三民問題』,這二十七年來,我兢兢業業、夙興夜寐的想要解決這些問題。解決了嗎?解決了,北方平定了,南方納入版圖了;百姓負擔減輕了,新的物種引進了;文化昌明了,科技發展了。」


    「但這就算大功告成了嗎?不見得。天下一統,但是生死對頭成為一家人,曾經的血海深仇就這麽容易彌合嗎?風俗習慣不同、語言不通就這麽容易教化嗎?疆域廣大、交通不便,地方就真的能夠輕而易舉治理嗎?有沒有更有效的控製方式?真以為關稅就能卡主各地土司的脖子?那是政治清明、軍事強盛的時候,他走不了後門,隻能走前門。」


    「賦稅是減輕了,但那是多少人的前程甚至生命強行壓下去的;一旦有所鬆動,有多少人就蠢蠢欲動的漲租子搞土地兼併!物種是引進了,但還要試種,還要推廣。以後人口增長了,糧食夠不夠吃,土地夠不夠耕種,多餘的人口能做什麽事才能養家餬口?」


    「文化是發展了,戲曲小說轟轟烈烈的,可那都是給自己看的,湊個熱鬧,圖個喜慶,真說教化萬方,浸潤人心,那是笑話呢;至於火器、紡織業等等,工具是改進了,但是離朝廷需要,還差得遠呢。」


    「我曾經說過,要把一個花團錦繡的太平江山交給你。如今,江山隻能算太平,還算不上錦繡;可即便再過二十年,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仍然不可懈怠。」


    「不要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沒有什麽是理所應當的,命運給你所有的饋贈,都已經標好了價碼,你在享受的同時,必然會為此付出代價。」


    「你看到了華戎同軌,卻也應該知道人心未附,土官勢力強大,目下隻是畏懼我軍威勢,貪圖免稅便利,不得以暫時稱臣。要想以夏變夷,改土歸流,任重道遠,其中甚至挫折,甚至會有反覆。」


    「你看到了烽燧不驚,卻也應該知道軍隊還有腐敗,軍中還有空餉,府庫也並不寬裕,若是刀兵不息,隻怕百姓難堪重負;倘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一旦戰事起,怕是重蹈五胡亂華安史之亂的覆轍。」


    「你看到了百姓日漸富足,卻也應該知道他們的富足也是建立在沙灘之上。一場水旱蝗災,就有可能斷送;甚至朝廷的一項政策、宗室勛貴、地方官員的一席話語就可以教他們頃刻顛覆。你指尖的一粒沙,落到他們身上,就是不可承受的一座山。」


    「你看到了男耕女織四方寧謐,卻也應該知道現在技術在發展。官辦的紡織廠織的物品又快又好,價格也便宜,當有一天農民在家裏織的布帛根本不可能與紡織廠裏的織物競爭,他們陷入破產,淪為流民,朝廷可有解決的辦法?」


    「你看到了禮親王世子帶回了大量高產的物種,又兼朝廷攤丁入畝,取消了人頭稅,所以未來人口勢必迅速飛漲,若仍留在故鄉,人越來越多,土地越來越少,他們將以何為生?北方、西北、南方還有太多的土地需要開發、需要教化,但怎麽讓他們去?」


    「你看到了朝廷人才濟濟,廟堂之上,無非經濟之才;表著之中,皆得論思之士。可知道天下最可靠的是人心,最不可靠的也是人心。倘若君心變了,人心也就跟著變了。千裏之堤,毀於蟻穴;山有朽壞,雖大必虧;木有蠹蟲,其榮易落。」


    「你應該看到這些,知道這些,知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知道『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才會居安思危、修身養性,戒奢以儉、體恤民力。秦始皇和隋文帝的遺產不可謂不豐厚,結果全都二世而亡;甚至開元盛世堪稱自古至今的巔峰,卻在同一個皇帝的治理下幾乎亡國滅種。創業艱難,守業更難,我希望你能明白。」


    皇帝看著母親:「兒臣明白。」


    我就調個皮:


    你爹當年執掌大明,半道就掛了,如今國內還麵臨著民族、民生、民心三大問題。世界的燈塔我們是要當的,否則社會的和諧就要悲劇了;好在咱家的軟實力還是很得勁的,出去撐場子的兵將們也都是不要命的,這都是建立在我大萌是中央王朝的份上的,槍桿子一定不能忘了。


    兒子你要機靈點,別隻顧著找鹽商的茬。他們便被你薅禿了,也就那幾斤肉,反倒把心屈了;要分粥,也要把粥熬得多一些。


    你看咱們家大業大,有文有武、有親有疏,都是一起的,該批評的、該壓榨的,一碗水端平。國內有想敗壞朝綱的,交給廠衛,有想亂我法度的,交給刑部衙門;宣政司承政司,該讓他們出錢出力,叫聲爸爸的,這能說明你對大家都一樣,不要偏袒誰,讓誰覺得自己是親兒子。


    章綸已經老了,第一個要讓他捲鋪蓋的是楊守陳,王恕也老和我作對;李定齊良玉韓雍都在外頭,就不說了;你身邊的陳文偉辦事周全能打仗,要不就讓他宿衛京師吧;王越郭嶽劉顯都是能打的,怎麽用你看著辦;於家是皇後的娘家,朱誠泳又是你的兄弟,建立了這樣的大功,可以給他們找點事幹;程敏政李東陽倪嶽都是站改革這邊的,可以提拔一下;建極殿大學士丘浚也是個強硬派,我走了,要是他不幫你頂住,咱們娘倆就隻有回西苑挖土豆了。


    咱家之所以紅紅火火恍恍惚惚這麽多年,那都是因為你媽我對群臣賞罰分明、口惠實至:對合作的身前加官進爵死後享受冷豬肉;對不合作的要麽送去見先帝,要麽送去南方看浪花,要麽貓在家裏抄古文。我就怕我一還政,這些被鎮壓多年的牛鬼蛇神捲土重來,反攻倒算,壞了我的名聲沒什麽,壞了我的改革大計,才是死不瞑目!你還要記住,你媽我麵臨的幾次宮廷政變,都是你的那些兄弟叔伯和你奶奶的兄弟幹的,宗室外戚你用的時候要小心點,你伯父的墳、孫太後的墳可還在天壽山立著呢。


    最重要的還是錢,為啥你媽我能修書、修水利還能開疆拓土?還不是把原來掉進官僚地主富商兜裏的錢挖出來了?否則隻想著從農民手裏扣錢,早天下大亂了!你別讓他們「與民爭利」騙了,他們算民嗎?對你算,可跟農民比起來,他們是老爺,是土皇帝,保不齊吃的喝的穿的戴的比你這個皇帝還好,別那麽聖母心泛濫!出錢總是要讓有錢人來出,找錢就是他們的事了,隻要不越了你的紅線。


    你說我一個出身武官家庭、母親死得早、父親不靠譜的小女人怎麽就垂簾聽政二十七年呢?一開始我也是拒絕的,可是看到朝廷內憂外患這麽多問題,馬上就要亡國了,我也不能袖手旁觀,我要站出來,給你打造一個錦繡江山。


    朝堂上的大臣們個個精得跟個猴一樣。他們是煩我這麽些年擅改祖製一意孤行狂飆突進,所以不管是想往前的還是往後的,都把希望寄託給了你。自從你及冠以後,我天天睡不著,就怕你被他們帶跑了,一退退到建極初年,將三十年之功輕易葬送,所以我說大地是個球,又是搞落地實驗又是搞半球實驗又是讓朱誠泳等人搞環球航行,就是想證明我還沒有老糊塗,我的眼睛厲害著呢!雖然當時被罵得狗血淋頭,但我知道,早晚有一天歷史會還我公道。


    至於什麽事情該辦、什麽事情不該辦,你自己拿主意吧;什麽時候辦、到底怎麽辦,倒是可以和群臣商量一下。有些決定,臣子是不能替代你來拍板的,畢竟江山是你的。


    你記住,你是大明王朝真正的扛把子,隻要你穩得住,就不怕下麵的蝦兵蟹將敢搞事情,還不信丫們能翻了天了。你也要好好想想對我和祖宗們說的話。


    行了,我馬上也要從皇極殿滾蛋了,不說了。6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