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一的大朝,皇帝意氣風發的去接受群臣朝賀,汪舜華這麽多年來第一次缺席朝會,感到有點失落,隻好提醒自己:這是個過渡,以後會越來越清閑,一定要適應這種生活,別真的患上老幹部退休綜合症,讓人家笑話。
好在中秋節後,後宮傳來捷報:皇後有喜了。
嫡子即將誕生的喜悅讓本就喜氣洋洋的朝野上下更加歡欣鼓舞,汪舜華和皇帝的賞賜流水一般送進了皇後的暢春院。
緊接著,陸華妃也傳來好消息。
這時候接到南方消息,蘇州吳江等地春夏不雨,地裂河涸,禾枯及根;七月又暴雨成災;接著傳來消息,六月十九日戍時,雲南多地地震,其中鶴慶、劍川等地大震,此後餘震不斷,直到二十四日。廨舍牆垣倒塌,壓死軍民囚犯皂隸二十餘人;鄉村民屋倒塌一半,壓死男婦不知其數。
這回到沒有人站出來說「太後秉政,有違天道」或者「皇帝失德,宜自反省」之類的話。汪舜華也就不必和皇帝爭論到底是誰犯的錯惹怒了老天爺。因為距離遙遠,地方官已經按照規定開倉賑濟,皇帝很是高興,下旨表彰;一麵下旨免除賦稅,派遣欽差前往安撫。
朝野上下一片讚譽。
偏偏這個時候,傳來噩耗:今年四月二十八日,景國公沐琮薨逝,周年三十二歲。
朝野震驚!
汪舜華半天沒有回過神來,幾乎跌倒,虧得錦鸞扶住了,聽景泰省前來報喪的官員尤施說:「景國公多年積勞成疾,舊傷未愈,又兼當地熱氣淳盛,於是發癰,遂至不起。」
汪舜華淚如泉湧,想到沐琮南征北戰多年,身上多處負傷,偏偏景泰省氣候炎熱,容易邪熱壅聚,化腐成膿。
我為什麽造不出來消炎藥!
還是錦鸞抹著眼淚:「永寧長公主可好?」
尤施掩麵而泣:「不大好。臣等都勸公主帶著兩位公子扶景國公靈柩回京,但是又擔心景泰省新定,人心未附,有人會趁機發難;於是秘不發喪,等待朝廷任命新的總督,再扶靈回京。」
汪舜華哭出聲來。
事關重大,汪舜華和皇帝火速召集宗室群臣,商討應對之策。
景泰省和別的省不一樣,別的省有鎮守的勛臣,也有坐鎮的宗室貴戚,比如隔壁的清寧省,有衛國公李定,也有魏國公徐俌和永康公主;偏偏景泰省都讓沐琮兼任了。
爭論相當激烈,周洪謨等人都認為:「景泰省太過偏遠,而且人口眾多,語言不通,難以治理;而且當地雖然盛產糧食,但是商賈礙於成本,皆不願運輸,反而不如當初,如此得不償失,不如退出,仍然經貿往來,庶幾無事。」
丘浚堅決反對:「今日棄景泰,明日棄清寧,若有什麽風吹草動就輕言放棄,那麽我大明還能剩下多少州郡?難道當日三軍將士碎首黃塵血染疆場,朝廷披肝瀝膽苦心經營,就是為了今天說放棄嗎?如今地方未亂,隻是因為景國公去世,便要放棄,莫非景泰省是景國公一人所有?」
丘浚說的慷慨激昂,甚至摔下帽子,指著反對派大罵:「今天的一字一句,都要寫進史書。你們就真不怕子孫後代罵你們鼠目寸光、誤國誤民?」
群臣看他如此,都不好說話。
王恕很是不滿:「金殿議事,也該講些體統。丘學士,請你自重。」
丘浚毫不動搖:「怎麽,我說這話不成體統,可不知道喪權辱國是哪家的體統?外頭還沒鬧騰,自己倒先亂起來了。景國公征服景泰省的時候,不過三十歲,我看如今朝堂上的,有多少人白活了幾個三十歲!」
項忠也頗為不平:「朝廷在景泰省經營六年,雖然人心尚未完全歸附,但境內總體太平無事。依照景國公身前所奏,景泰三關已成,當地易守難攻,正當撫恤軍民,不過六十年,自可以夏變夷。倘若放棄,將六年之功,毀於一旦;且其相鄰的清寧、永和、仁壽各省作何感想?萬一趁機作亂,南方糜亂,豈不是前功盡棄?」
下麵吵成一團,皇帝看著母親:「母後,您的意思呢?」
汪舜華覺得手在抖,到底微微平復了心情:「皇帝,你的意思呢?」
皇帝猶豫了一下:「要不,先任命新的總督,讓姐姐盡快扶姐夫的靈柩回南京安葬。」
汪舜華點頭,算是認了,加了一句:「齊親王就在景德府,讓他做總督吧。他在那裏這麽些年,風土人情、治國理政也都該了解了;何況,他是你的弟弟,讓他鎮守,自可彰顯朝廷的決心,讓宵小之徒不敢妄動;也給他一個施展抱負的機會。」
皇帝點頭。
齊親王被任命為新任景泰總督。皇帝賜了一口寶劍,親筆寫了詔書,交代他凡事小心,不可心急,多聽文武官員諫言,有什麽事,自可全權主斷。
這件事定下來,才能討論沐琮的哀榮:追封景德王,諡「忠武」,配享世宗廷廟。
然而天使尚未出京,又收到景泰省的加急快報:「消息走漏了。景德府大亂,公主坐鎮指揮,目下局勢已經逐漸平息。」
雖然說是秘不發喪,但畢竟在景泰省,明朝還算外來戶,哪怕在國公府,伺候的下人也多是當地人;沐琮甚至用了聾啞人,就是避免他們走漏消息。
但出了這樣的事,消息還是不可避免的傳出去了。
和尚們先是煽動百姓,要公主殉節,當然沒人理會;但是人越聚越多,其後縱火焚燒國公府,公主守著沐琮靈柩不肯離開,還是左右一邊救火,一邊拉扯他們母子離開。
好在沐琮去世後,三司衙門和駐軍就處於高度警備狀態,又兼天降大雨,雖然國公府損毀嚴重,好歹沒有造成大的死傷。
但此刻景德府大亂,暴徒四處縱火殺人,和尚們也趁機煽動百姓。
齊親王尋花問柳在景德府不是新聞,好在他去的都是明朝商人開的。當時正在青樓酣睡,群臣要找他主持大局,趕緊把他接了回來;沒給造反分子可趁之機。當下用冷水澆醒,齊親王這才知道出了大事,撲到姐夫靈前放聲大哭;這會兒急的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坐臥不安。
原傑等都勸:「此乃是非之地,不可久留。請殿下公主即刻啟程,前往別的地方暫避。」
齊親王點頭:「好好好。」
坐在珠簾之後的永寧公主沉默了很久,終於問:「去哪裏?」
原傑猶豫了一下:「目下景德府危如累卵,不如前往康德府暫避。」
永寧問:「然後呢?如果康德府也守不住,怎麽辦?」
原傑實在說不出口,秦紘替他說了:「康德府臨海,萬一情況有變,殿下公主可乘船前往永和等省避亂。」
永寧問:「我們走了,你們呢?」
原傑道:「臣等奉旨鎮守此地,唯以死守。」
永寧問:「死都不怕,還怕活著嗎?」
她站起身來:「我不會走。這是我丈夫在槍林彈雨中打下來的土地,這是以我父親年號命名的地方。臨走的時候,我向母親保證,日月在,景泰省就在。朝廷苦心經營這麽些年,不是為了今天說放棄就放棄的;朝廷派你們來為官,是讓你們保境安民,不是讓你們殺身成仁的。景泰省是大明的景泰省,不是沐琮一人的景泰省,怎可因一人而廢國家大事!」
群臣都是一愣。
齊親王道:「姐姐?」
永寧請出了劍信:「這是當年太後欽賜的尚方寶劍和總督大印。如今,景國公新逝,為免群龍無首,在新總督到來之前,我身為公主,保家衛國、責無旁貸。」
群臣看著她,說不出話來。
永寧也看著他們:「要走的,現在便走;要殺身成仁的,自可下去抹了脖子;餘下的,均要聽我號令。若是日後太後聖上責怪,由我一人承擔,與旁人無涉。」
她看著齊親王:「這件事與你沒有關係,你帶著弟媳婦和孩子們趕緊走。」
指揮同知蘇寧、杜長青等都是沐琮一手提拔的,其中杜長青原來是荊襄流民,作戰驍勇,屢屢重創官軍,甚至偽帝劉千斤被殺後,他還帶著兄弟們逃入深山,繼續遊擊作戰;後來原傑前來招安,看到當地確實漸漸太平,於是投降,被押送到北京。
朝廷對於招安的綠林,當然要給出路,但是路畢竟是人走出來的,不可能直接送上高速路。杜長青隨後跟隨官軍平亂,能勸降的勸降,勸不降動手打降,平定局勢有功,被白圭推薦給朝廷,授了正六品的百戶,到禁軍操練,而後隨沐琮遼東犁廷,斬殺甚重,於是脫穎而出,視為左膀右臂。
蘇寧的經歷跟他差不多,不過比他還好點。是雲南左衛的小兵,跟著沐琮到貴州去剿匪,作戰勇武,不怕生死,搶關奪隘,立下大功,於是被沐琮所用。
如今他兩人率先站出來:「願聽公主節製。」
沐琮這病來得急,臨終前,要永寧帶著孩子們回京;但他也知道,自己一死,永寧一走,齊親王紈絝子弟,景泰恐怕就不再是大明的宣省了,於是捶胸嘆息:「二十年,我還需要二十年。」
可以回到中原,官軍不能說不高興;但是這麽多年的辛苦全部放棄,誰又甘心?再說很多官軍都已經成家立室,一旦走,老婆孩子怎麽辦?這裏的風俗大家又不是不知道!更何況現在這亂局,即便想走,也未必能全身而退,這些年官軍在這裏拉的仇恨可是不少!——偏偏齊親王從前在北京還有些賢名,如今在景泰省三年,標準的紈絝做派,除了吃喝玩樂就沒幹過正經事!甚至沐琮臨終前,他還在外頭的妓館裏和一幫鶯鶯燕燕胡鬧,讓他來統領群臣,大家還不敢拚這個人品。
如今公主站出來,盡管不合祖製,但她是太後的親女兒,皇帝的親姐姐,天塌下來,她頂得住!
如今景泰山口的關隘已經築成,這裏相對封閉,收拾省內這幫隻會絕食的和尚還真不用太費力。
原傑等人的臉色也稍微輕快了一些,盡管將生死置之度外,但是有建功立業、保境安民的希望,為什麽偏要選擇殺身成仁?
楊繼宗還想說什麽,但是秦紘扯出了:「事急從權,就請公主發號施令。」
甚至齊親王也紅著眼睛站起來:「姐姐說什麽話?景泰省也是大明的國土,是以父皇年號命名的,怎說與我無關?姐姐不肯走,我便是死,也不會自己逃命!」
當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殺人。
永寧的眼睛裏閃過一絲決絕:「非常時期,必用非常之手段。」
抓是抓不過來的,他放火,你一邊救火,一邊抓人,怎麽行?
直接殺!不管是直接衝上來放火的,還是在旁邊圍觀的,或者靜坐示威的,隻要是在現場不幫忙的,就等同於亂黨同夥,先殺了再說。
然後是幾個重點寺廟的老和尚們,還有跳得高的前朝餘孽,想渾水摸魚,我就先把你變成砧板上的魚肉宰了再說!
永寧的語氣很是鏗鏘:「寧可錯殺,不可放過!」
她看著眾人:「景國公前一天還好好的,怎麽突然就病重不起?肯定是有人下毒,給我查,徹底的查,不管涉及到什麽人,敢加害大明的國公,罪在不赦!」
內官李琦馬上稟道:「小人這就去辦,一定要揪出幕後指使,為國公報仇雪恨!」
各官相互看了一眼,都握緊了拳頭。
再是安民。既然消息已經傳開,再捂著隻會適得其反,於是下令:「在景泰宮和觀音廟做法會,追薦亡靈;在景德府卜地,擇日安葬景國公。」
她態度很堅決:「他年我去世之後,和景國公合葬於此,不再回南京祖墓。」
此外,景泰三關的守備要加強;其他重點地方尤其糧倉、營房、衙門也要加強警戒;同時,通報附近清寧、仁和等省,要求協同守備,加強策應。
方案定下來,就該動手了。官軍早就高度警戒,也殺了抓了不少搗亂分子,隻是沒有上頭的命令,到底放不開手腳,如今沒有顧慮,自然動起手來格外利索。不僅搗蛋分子要殺,家人親族甚至鄰居,也會受到連累;至於涉嫌謀害景國公的幾大寺廟的僧侶和貴族,更是禍及滿門,一個不留。
永寧公主可管不了什麽「婆羅門神聖不可侵犯」,「我可管不得什麽貴族,如今景泰是大明的宣省,你們的梵天早已由我父皇接管!敢弒殺我丈夫,我要他百倍償還!」
所有人都知道,公主和駙馬青梅竹馬,恩愛不渝。
鎮守的官軍甚至屯田的官軍全部出動,殺殺殺,整個景德府乃至景泰省上空瀰漫著血腥的氣味,甚至超過當年沐琮懲治奸惡的力度。
緊接著,城中相繼有人患病,其實這也是常事,畢竟熱帶地區,瘧疾等疾病極常見,何況景泰省衛生惡劣,之前還發生了大的鼠疫,但永寧認定:「一定那些婆羅門餘孽,不滿朝廷,所以故意下毒!」
汪太後不許嚴刑逼供,這些年來錦衣衛辦案的水平有了相當的提升——讓你看不出來被逼供過,之前捉到的給景國公下毒的丫頭,從頭到腳沒有任何傷口,但是一拉出來就跪地求饒,李琦呈上了審訊的記錄,上麵清清楚楚的寫明她是受某寺廟大和尚的指使藏身國公府,伺機接近國公,在他的早膳中下毒,還按著手印。
雖然和尚們反駁這個丫頭根本不識字,但是永寧一拍椅子:「難道我會冤枉你們不成?如今人證俱在,可還有什麽話說?」
當場下令拿下。
如今又捉住了個小和尚,當眾審問,說是在恆河邊下毒的時候被官軍現場拿到了,招認是廟裏的大和尚指使的,還和哪些人有密謀。
齊親王當場帶人前去捉人,很快將事件的主謀、從犯和參與下毒的和尚以及當地貴族全部捉拿歸案,就地處決。
因為到處都在傳說是和尚們下毒,這回沒人敢出來求情——求情就是同黨,直接拿下。
因為殺人太多,怕引發了瘟疫,於是索性火葬,一把火燒幹淨。好在印度教和佛教都崇尚火葬,倒沒有引發新一輪的反抗熱潮,但是印度教徒火葬後骨灰撒入恆河的願望肯定不能實現——你都反抗朝廷了,還想著洗清罪孽、升入天堂?門也沒有!直接拉去做肥料!
甚至連在恆河洗浴和水葬都禁止了——景泰皇帝偶然出行,看到恆河裏沐浴的教徒甚至浮屍,大為惱怒,責備女兒:「這等有傷風化、傷風敗俗之人,如何入得天堂?一定要貶入九幽之地,永世不得超生!」
因為每天焚燒的屍首太多,景德城外一度每天黑煙滾滾。前往景泰宮焚香祈福的永寧,冷冷地看了一眼,便轉過了臉。
唯以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pv1讀友1563893925
好在中秋節後,後宮傳來捷報:皇後有喜了。
嫡子即將誕生的喜悅讓本就喜氣洋洋的朝野上下更加歡欣鼓舞,汪舜華和皇帝的賞賜流水一般送進了皇後的暢春院。
緊接著,陸華妃也傳來好消息。
這時候接到南方消息,蘇州吳江等地春夏不雨,地裂河涸,禾枯及根;七月又暴雨成災;接著傳來消息,六月十九日戍時,雲南多地地震,其中鶴慶、劍川等地大震,此後餘震不斷,直到二十四日。廨舍牆垣倒塌,壓死軍民囚犯皂隸二十餘人;鄉村民屋倒塌一半,壓死男婦不知其數。
這回到沒有人站出來說「太後秉政,有違天道」或者「皇帝失德,宜自反省」之類的話。汪舜華也就不必和皇帝爭論到底是誰犯的錯惹怒了老天爺。因為距離遙遠,地方官已經按照規定開倉賑濟,皇帝很是高興,下旨表彰;一麵下旨免除賦稅,派遣欽差前往安撫。
朝野上下一片讚譽。
偏偏這個時候,傳來噩耗:今年四月二十八日,景國公沐琮薨逝,周年三十二歲。
朝野震驚!
汪舜華半天沒有回過神來,幾乎跌倒,虧得錦鸞扶住了,聽景泰省前來報喪的官員尤施說:「景國公多年積勞成疾,舊傷未愈,又兼當地熱氣淳盛,於是發癰,遂至不起。」
汪舜華淚如泉湧,想到沐琮南征北戰多年,身上多處負傷,偏偏景泰省氣候炎熱,容易邪熱壅聚,化腐成膿。
我為什麽造不出來消炎藥!
還是錦鸞抹著眼淚:「永寧長公主可好?」
尤施掩麵而泣:「不大好。臣等都勸公主帶著兩位公子扶景國公靈柩回京,但是又擔心景泰省新定,人心未附,有人會趁機發難;於是秘不發喪,等待朝廷任命新的總督,再扶靈回京。」
汪舜華哭出聲來。
事關重大,汪舜華和皇帝火速召集宗室群臣,商討應對之策。
景泰省和別的省不一樣,別的省有鎮守的勛臣,也有坐鎮的宗室貴戚,比如隔壁的清寧省,有衛國公李定,也有魏國公徐俌和永康公主;偏偏景泰省都讓沐琮兼任了。
爭論相當激烈,周洪謨等人都認為:「景泰省太過偏遠,而且人口眾多,語言不通,難以治理;而且當地雖然盛產糧食,但是商賈礙於成本,皆不願運輸,反而不如當初,如此得不償失,不如退出,仍然經貿往來,庶幾無事。」
丘浚堅決反對:「今日棄景泰,明日棄清寧,若有什麽風吹草動就輕言放棄,那麽我大明還能剩下多少州郡?難道當日三軍將士碎首黃塵血染疆場,朝廷披肝瀝膽苦心經營,就是為了今天說放棄嗎?如今地方未亂,隻是因為景國公去世,便要放棄,莫非景泰省是景國公一人所有?」
丘浚說的慷慨激昂,甚至摔下帽子,指著反對派大罵:「今天的一字一句,都要寫進史書。你們就真不怕子孫後代罵你們鼠目寸光、誤國誤民?」
群臣看他如此,都不好說話。
王恕很是不滿:「金殿議事,也該講些體統。丘學士,請你自重。」
丘浚毫不動搖:「怎麽,我說這話不成體統,可不知道喪權辱國是哪家的體統?外頭還沒鬧騰,自己倒先亂起來了。景國公征服景泰省的時候,不過三十歲,我看如今朝堂上的,有多少人白活了幾個三十歲!」
項忠也頗為不平:「朝廷在景泰省經營六年,雖然人心尚未完全歸附,但境內總體太平無事。依照景國公身前所奏,景泰三關已成,當地易守難攻,正當撫恤軍民,不過六十年,自可以夏變夷。倘若放棄,將六年之功,毀於一旦;且其相鄰的清寧、永和、仁壽各省作何感想?萬一趁機作亂,南方糜亂,豈不是前功盡棄?」
下麵吵成一團,皇帝看著母親:「母後,您的意思呢?」
汪舜華覺得手在抖,到底微微平復了心情:「皇帝,你的意思呢?」
皇帝猶豫了一下:「要不,先任命新的總督,讓姐姐盡快扶姐夫的靈柩回南京安葬。」
汪舜華點頭,算是認了,加了一句:「齊親王就在景德府,讓他做總督吧。他在那裏這麽些年,風土人情、治國理政也都該了解了;何況,他是你的弟弟,讓他鎮守,自可彰顯朝廷的決心,讓宵小之徒不敢妄動;也給他一個施展抱負的機會。」
皇帝點頭。
齊親王被任命為新任景泰總督。皇帝賜了一口寶劍,親筆寫了詔書,交代他凡事小心,不可心急,多聽文武官員諫言,有什麽事,自可全權主斷。
這件事定下來,才能討論沐琮的哀榮:追封景德王,諡「忠武」,配享世宗廷廟。
然而天使尚未出京,又收到景泰省的加急快報:「消息走漏了。景德府大亂,公主坐鎮指揮,目下局勢已經逐漸平息。」
雖然說是秘不發喪,但畢竟在景泰省,明朝還算外來戶,哪怕在國公府,伺候的下人也多是當地人;沐琮甚至用了聾啞人,就是避免他們走漏消息。
但出了這樣的事,消息還是不可避免的傳出去了。
和尚們先是煽動百姓,要公主殉節,當然沒人理會;但是人越聚越多,其後縱火焚燒國公府,公主守著沐琮靈柩不肯離開,還是左右一邊救火,一邊拉扯他們母子離開。
好在沐琮去世後,三司衙門和駐軍就處於高度警備狀態,又兼天降大雨,雖然國公府損毀嚴重,好歹沒有造成大的死傷。
但此刻景德府大亂,暴徒四處縱火殺人,和尚們也趁機煽動百姓。
齊親王尋花問柳在景德府不是新聞,好在他去的都是明朝商人開的。當時正在青樓酣睡,群臣要找他主持大局,趕緊把他接了回來;沒給造反分子可趁之機。當下用冷水澆醒,齊親王這才知道出了大事,撲到姐夫靈前放聲大哭;這會兒急的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坐臥不安。
原傑等都勸:「此乃是非之地,不可久留。請殿下公主即刻啟程,前往別的地方暫避。」
齊親王點頭:「好好好。」
坐在珠簾之後的永寧公主沉默了很久,終於問:「去哪裏?」
原傑猶豫了一下:「目下景德府危如累卵,不如前往康德府暫避。」
永寧問:「然後呢?如果康德府也守不住,怎麽辦?」
原傑實在說不出口,秦紘替他說了:「康德府臨海,萬一情況有變,殿下公主可乘船前往永和等省避亂。」
永寧問:「我們走了,你們呢?」
原傑道:「臣等奉旨鎮守此地,唯以死守。」
永寧問:「死都不怕,還怕活著嗎?」
她站起身來:「我不會走。這是我丈夫在槍林彈雨中打下來的土地,這是以我父親年號命名的地方。臨走的時候,我向母親保證,日月在,景泰省就在。朝廷苦心經營這麽些年,不是為了今天說放棄就放棄的;朝廷派你們來為官,是讓你們保境安民,不是讓你們殺身成仁的。景泰省是大明的景泰省,不是沐琮一人的景泰省,怎可因一人而廢國家大事!」
群臣都是一愣。
齊親王道:「姐姐?」
永寧請出了劍信:「這是當年太後欽賜的尚方寶劍和總督大印。如今,景國公新逝,為免群龍無首,在新總督到來之前,我身為公主,保家衛國、責無旁貸。」
群臣看著她,說不出話來。
永寧也看著他們:「要走的,現在便走;要殺身成仁的,自可下去抹了脖子;餘下的,均要聽我號令。若是日後太後聖上責怪,由我一人承擔,與旁人無涉。」
她看著齊親王:「這件事與你沒有關係,你帶著弟媳婦和孩子們趕緊走。」
指揮同知蘇寧、杜長青等都是沐琮一手提拔的,其中杜長青原來是荊襄流民,作戰驍勇,屢屢重創官軍,甚至偽帝劉千斤被殺後,他還帶著兄弟們逃入深山,繼續遊擊作戰;後來原傑前來招安,看到當地確實漸漸太平,於是投降,被押送到北京。
朝廷對於招安的綠林,當然要給出路,但是路畢竟是人走出來的,不可能直接送上高速路。杜長青隨後跟隨官軍平亂,能勸降的勸降,勸不降動手打降,平定局勢有功,被白圭推薦給朝廷,授了正六品的百戶,到禁軍操練,而後隨沐琮遼東犁廷,斬殺甚重,於是脫穎而出,視為左膀右臂。
蘇寧的經歷跟他差不多,不過比他還好點。是雲南左衛的小兵,跟著沐琮到貴州去剿匪,作戰勇武,不怕生死,搶關奪隘,立下大功,於是被沐琮所用。
如今他兩人率先站出來:「願聽公主節製。」
沐琮這病來得急,臨終前,要永寧帶著孩子們回京;但他也知道,自己一死,永寧一走,齊親王紈絝子弟,景泰恐怕就不再是大明的宣省了,於是捶胸嘆息:「二十年,我還需要二十年。」
可以回到中原,官軍不能說不高興;但是這麽多年的辛苦全部放棄,誰又甘心?再說很多官軍都已經成家立室,一旦走,老婆孩子怎麽辦?這裏的風俗大家又不是不知道!更何況現在這亂局,即便想走,也未必能全身而退,這些年官軍在這裏拉的仇恨可是不少!——偏偏齊親王從前在北京還有些賢名,如今在景泰省三年,標準的紈絝做派,除了吃喝玩樂就沒幹過正經事!甚至沐琮臨終前,他還在外頭的妓館裏和一幫鶯鶯燕燕胡鬧,讓他來統領群臣,大家還不敢拚這個人品。
如今公主站出來,盡管不合祖製,但她是太後的親女兒,皇帝的親姐姐,天塌下來,她頂得住!
如今景泰山口的關隘已經築成,這裏相對封閉,收拾省內這幫隻會絕食的和尚還真不用太費力。
原傑等人的臉色也稍微輕快了一些,盡管將生死置之度外,但是有建功立業、保境安民的希望,為什麽偏要選擇殺身成仁?
楊繼宗還想說什麽,但是秦紘扯出了:「事急從權,就請公主發號施令。」
甚至齊親王也紅著眼睛站起來:「姐姐說什麽話?景泰省也是大明的國土,是以父皇年號命名的,怎說與我無關?姐姐不肯走,我便是死,也不會自己逃命!」
當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殺人。
永寧的眼睛裏閃過一絲決絕:「非常時期,必用非常之手段。」
抓是抓不過來的,他放火,你一邊救火,一邊抓人,怎麽行?
直接殺!不管是直接衝上來放火的,還是在旁邊圍觀的,或者靜坐示威的,隻要是在現場不幫忙的,就等同於亂黨同夥,先殺了再說。
然後是幾個重點寺廟的老和尚們,還有跳得高的前朝餘孽,想渾水摸魚,我就先把你變成砧板上的魚肉宰了再說!
永寧的語氣很是鏗鏘:「寧可錯殺,不可放過!」
她看著眾人:「景國公前一天還好好的,怎麽突然就病重不起?肯定是有人下毒,給我查,徹底的查,不管涉及到什麽人,敢加害大明的國公,罪在不赦!」
內官李琦馬上稟道:「小人這就去辦,一定要揪出幕後指使,為國公報仇雪恨!」
各官相互看了一眼,都握緊了拳頭。
再是安民。既然消息已經傳開,再捂著隻會適得其反,於是下令:「在景泰宮和觀音廟做法會,追薦亡靈;在景德府卜地,擇日安葬景國公。」
她態度很堅決:「他年我去世之後,和景國公合葬於此,不再回南京祖墓。」
此外,景泰三關的守備要加強;其他重點地方尤其糧倉、營房、衙門也要加強警戒;同時,通報附近清寧、仁和等省,要求協同守備,加強策應。
方案定下來,就該動手了。官軍早就高度警戒,也殺了抓了不少搗亂分子,隻是沒有上頭的命令,到底放不開手腳,如今沒有顧慮,自然動起手來格外利索。不僅搗蛋分子要殺,家人親族甚至鄰居,也會受到連累;至於涉嫌謀害景國公的幾大寺廟的僧侶和貴族,更是禍及滿門,一個不留。
永寧公主可管不了什麽「婆羅門神聖不可侵犯」,「我可管不得什麽貴族,如今景泰是大明的宣省,你們的梵天早已由我父皇接管!敢弒殺我丈夫,我要他百倍償還!」
所有人都知道,公主和駙馬青梅竹馬,恩愛不渝。
鎮守的官軍甚至屯田的官軍全部出動,殺殺殺,整個景德府乃至景泰省上空瀰漫著血腥的氣味,甚至超過當年沐琮懲治奸惡的力度。
緊接著,城中相繼有人患病,其實這也是常事,畢竟熱帶地區,瘧疾等疾病極常見,何況景泰省衛生惡劣,之前還發生了大的鼠疫,但永寧認定:「一定那些婆羅門餘孽,不滿朝廷,所以故意下毒!」
汪太後不許嚴刑逼供,這些年來錦衣衛辦案的水平有了相當的提升——讓你看不出來被逼供過,之前捉到的給景國公下毒的丫頭,從頭到腳沒有任何傷口,但是一拉出來就跪地求饒,李琦呈上了審訊的記錄,上麵清清楚楚的寫明她是受某寺廟大和尚的指使藏身國公府,伺機接近國公,在他的早膳中下毒,還按著手印。
雖然和尚們反駁這個丫頭根本不識字,但是永寧一拍椅子:「難道我會冤枉你們不成?如今人證俱在,可還有什麽話說?」
當場下令拿下。
如今又捉住了個小和尚,當眾審問,說是在恆河邊下毒的時候被官軍現場拿到了,招認是廟裏的大和尚指使的,還和哪些人有密謀。
齊親王當場帶人前去捉人,很快將事件的主謀、從犯和參與下毒的和尚以及當地貴族全部捉拿歸案,就地處決。
因為到處都在傳說是和尚們下毒,這回沒人敢出來求情——求情就是同黨,直接拿下。
因為殺人太多,怕引發了瘟疫,於是索性火葬,一把火燒幹淨。好在印度教和佛教都崇尚火葬,倒沒有引發新一輪的反抗熱潮,但是印度教徒火葬後骨灰撒入恆河的願望肯定不能實現——你都反抗朝廷了,還想著洗清罪孽、升入天堂?門也沒有!直接拉去做肥料!
甚至連在恆河洗浴和水葬都禁止了——景泰皇帝偶然出行,看到恆河裏沐浴的教徒甚至浮屍,大為惱怒,責備女兒:「這等有傷風化、傷風敗俗之人,如何入得天堂?一定要貶入九幽之地,永世不得超生!」
因為每天焚燒的屍首太多,景德城外一度每天黑煙滾滾。前往景泰宮焚香祈福的永寧,冷冷地看了一眼,便轉過了臉。
唯以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pv1讀友156389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