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省的形勢因為永寧長公主的雷霆出擊迅速穩定下來,盡管知道會砸中很多無辜的花花草草甚至無辜的比有辜的都多,但這無關緊要。


    隻要能穩住景泰省的局勢,死再多的人都不過是數字,甚至土著,連湊數的資格都沒有。


    汪舜華也沒有想到,當年那個乖巧伶俐、喜好詩文的女兒,居然這般果決。


    簡直不減古人風采!


    有了這樣的想法,汪舜華和皇帝商量,準備命永寧長公主為景泰省的總督。


    皇帝錯愕了一下:「這沒有先例啊。」


    汪舜華道:「如今下詔,就有先例了。」


    皇帝猶豫著:「姐姐畢竟是婦道人家——我不是懷疑她的才德,隻是姐夫剛剛去世,幾個孩子都小,她一個女人孤零零的在萬裏之外操持軍務,尤其當地語言不通,盜匪橫行,我實在為她擔心。不如早些讓她扶著姐夫的靈柩回來安葬,承歡母後膝下。」


    汪舜華道:「我何嚐不心疼她?可是國事為重,你姐姐的奏疏你也看到了。當時情況緊急,文武官員和三軍將士猶豫不定之時,你姐姐挺身而出,主動提出把你姐夫埋在景德府,還說將來她也要埋在這裏,這才穩住了軍心。雖然如今局勢漸漸平穩,但是景泰省上下,勢必以她為主心骨。如果她此時帶著你姐夫的靈柩和孩子們回來,那麽將士們會怎麽想?會不會認為朝廷有意放棄景泰省?」


    「你還記得懷德省嗎?說真的,懷德省這一戰原本是可以免除的,單說歷史,可比雲南根正苗紅的多!雲南在元朝才第一次真正被納入版圖,而安南,則在秦末就屬於中央王朝的實際管轄下,漢武帝開始更是正式設郡,不管名字如何變化,但建製一直穩定。」


    「可是前些年,雲南是朝廷行省,而安南卻成為藩屬,什麽原因?安南缺少一個沐國公!雲南人敬畏沐國公,安南人敬畏英國公。沐國公永鎮雲南,所以即便期間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叛亂,到底始終沒有分割出去;可是英國公雖然三次討平了安南,卻沒有留下來鎮守,他一走,叛亂又起,於是宣宗最終放棄。」


    「景泰省的情形比雲南和安南複雜得多,距離又遠得多,如果沒有強有力的世代鎮守,想要以夏變夷,那是癡人說夢!沐琮討平了景泰省,如今你姐姐又平息了叛亂。沐家是最好的世鎮人選,隻要她在,叛黨就不敢再輕舉妄動;否則,即便是你弟弟鎮守,也要重新再殺一遍、收一遍人頭,才能樹立威嚴——這些年他就在景泰省,如果不是不得已,鎮守大臣不會放棄他選擇你姐姐;可如果殺不過,就要重蹈當年懷德省的覆轍。懷德省可以失而復得,而景泰省,一旦失去,就很難再拿回來。」


    皇帝嘆了口氣:「母後所言極是。」


    汪舜華親自在任命永寧長公主為景泰行省總督的詔書上用印,同時賜下寶劍和印信,命她裁決景泰省一切軍政事宜,包括死刑犯的覆核等項,無需上報中央批準。


    當然,齊親王既然在景泰省,暫時也就不要離開,免得動搖人心。


    王恕大聲反對,擔心釀成新的藩鎮割據,汪舜華嘆息了一聲:「景泰省情況特殊,何況永寧是我的女兒,此事下不為例。」


    即便如此,汪舜華也不忘叮囑女兒:「萬一真的守不住,還得痛下決心,斷尾求生。」


    汪舜華很清楚,現在明朝的疆域,已經突破了古典文明時代的極限,放棄邊邊角角,即便不甘心,也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而如果朝廷一味的堅持,反而有可能失去更多;甚至將來如果出現一個唐玄宗一樣的君主,搞不好會重新上演藩鎮割據的悲劇。


    但如果割據勢力僅限於南方,朝廷也不是不能接受。


    說到底,疆域在大炮射程之內。


    回宮抱著出雲接著哭。這孩子自小和父母分離,但是聽著父親的故事長大,孺慕之情甚盛;自從得知父親訃告,終日哭泣,水米不進,皇後和公主們每天陪著。


    皇帝看在眼裏,又想到自己姐弟也是幼年喪父,傳旨:「冊封出雲為景德公主,以嫡親公主之禮相待。」


    群臣進言反對,皇帝拍板:「景國公自十五歲征戰沙場,建功無數,何惜天妒英才;如今兩位公子年少,朝廷厚待其女,以彰報功之意。」


    今年是大喜大悲的一年。


    沐琮的後事還在辦理,汪舜華則得到了一個更加爆炸式的消息:禮親王世子回來了!


    就在沐琮撒手人寰的不久,萬裏之外的呂宋外海,禮親王世子帶著船隊與明朝的商船不期而遇。


    本來是一艘普通的中國商船,在大洋上看到「明」字大旗迎風招展,出於習慣地向對方揮舞著旗幟。


    沒想到對方更加興奮地向他們揮舞著旗幟,一時紛紛攘攘,不多時候竟敲鑼打鼓、歡呼雀躍:「看,那是大明!我們回來了!」???


    等到靠近了,對方看他們都是黃皮膚黑頭髮的中國人,嚎啕大哭:「終於回來了啊。」


    跟著他們後麵的還有幾艘船,後麵還穩穩的出現一艘大得出奇的船,跟他一比,自己的千料大船連弟弟都說不上。


    好像是寶船?


    寶船上的人顯然已經得到消息,簇擁著一個氣質出眾的中年漢子下船,哭道:「真的是大明!沒想到我們真的回來了。」


    他們熱情的互相擁抱著,將同伴高高舉起摔上天,確認自己不是在做夢。


    商船上的人不知道他們是什麽人,隻是看他們一個個形容憔悴,鬍子拉碴,以為在海上遇到了風浪,好心提醒他們:「這裏不是大明,是呂宋,離大明還有萬裏之遙。」


    沒想到這群漢子又哭了:「到呂宋了啊!還有萬裏了。」


    船主張懷成也算見過世麵的,看這艘大船,肯定是有來歷的。一邊勸說,一邊吩咐下麵準備清水。這麽多人,自己的船小,洗澡怕是不行,喝點清水總還是可以的。


    喝了幾口清水,這些人再次哭了:「終於能喝到淡水了,真沒想到還能活著回來。」


    張懷成等人還有點發蒙,一個尖聲尖氣的青年人指著那中年漢子說:「這是禮親王世子。」


    知道是朝廷派去進行環球航行的船隊,張懷成難以置信,趕緊整頓衣冠磕頭:撞大運了,居然能碰到世襲的親王世子!


    誠泳顯然也沒有想到能夠碰到故鄉人。張懷成是廣州人,粵語說得順溜,但是官話說的實在很不標準,誠泳從前貓在學校讀書的時間多,和朝廷裏的南方官員也沒什麽接觸,雞同鴨講連蒙帶猜;好歹艦隊裏也有廣州人,這麽一番翻譯,總算知道對方在說什麽。


    茫茫大海上,沒想到竟然能夠萍水相逢。誠泳以下,莫不悵然淚湧,船工們則是歡呼雀躍:「我們成功了!我們回來了!」


    張懷成等人同樣痛哭流涕,他們知道禮親王世子出洋的事,都認為那是萬死無生,汪太後年老指鹿為馬,誰曾想居然在這裏碰上了!


    遇到這樣的貴人,張懷成生意也不做了,自告奮勇的給艦隊帶路。


    先在呂宋國靠岸修整,這才知道船隊已經在大海上飄了整整三個月!看不見陸地,遇不到島嶼,即便船上食品飲水充足,但心裏的恐懼卻揮之不去;後來淡水越來越少,又沒有雨水,隻能省著點了。澡不能洗了,衣服更別提;甚至每天的飲水也要限量了,即便如此,水看著就要見底了——而且水放久了,還要變色變味。


    已經有同伴熬不住要準備跳海了。


    如今,雖然距離家的路還很遙遠,但總算有希望了!


    船隊在呂宋停靠了一個半月,除了船員患病需要醫治、物資需要補充,船隻也需要修補;呂宋國王知道大明的親王世子駕到,趕緊前來迎接;附近的南海巡檢司聞報,也趕緊前來接駕,一麵派人回北京報信。


    中秋節過後,船隊由南海巡檢司護送,啟程北上。臨別時,無數的華人華僑湧到海邊送行;一路上遇到的中國商船也就越多。知道是朝廷的欽差、親王世子率領的船隊,所有人都興奮地揮舞著「明」字號大旗,高喊著「大明萬歲」。


    朝野震動。


    汪舜華接報,即命禮親王和安國公於冕率隊前往南京迎接。


    看到闊別四年的兒子,禮親王當即淚如泉湧,父子相擁痛哭失聲,身後將士莫不感泣。


    跟在誠泳背後的,還有世子妃宋寶林和兩歲的女兒星河,禮親王抱著孫女,泣不成聲。


    但於冕哭不出來,兒媳劉婉姝帶著兩歲的孫子行之回來了;可於承業沒有回來。


    是不是已經不在了?


    好在,誠泳安慰他:「沒有沒有,安國公且安心,是承業沒有和我們一起回來。我們在路上有了驚人的發現,必須馬上報告給朝廷,但是前途漫漫,實在不知道還要走多久;所以商定由我先回來報信。」


    於冕抱著孫子,木著腦子。


    禮親王卻很高興,帶著兒子前往孝陵拜祭太祖和懿文太子,稟告這個好消息。


    皇帝帶著宗室群臣前往天津港迎接,皇後有孕,沒有隨行。


    十月初三,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再一次來到天津港,看旌旗獵獵、長風浩蕩,看驚濤拍岸、汪洋恣肆,令人胸襟大開。


    船還在海上,禮親王和於冕帶著眾人遠遠地叩頭,口稱「吾皇萬歲」。


    等到船停穩了,眾人下船,皇帝忙快步上前扶起他:「快起來。」


    他仔細打量著誠泳:「回來就好,我和母後都盼著你們回來呢。」


    誠泳道:「勞太後聖上惦記,臣等幸不辱命。」


    皇帝說了聲好。隨誠泳等登船,看著此番帶回來的物件,聽著誠泳等此番所見所聞,實在暢快。


    當天晚上,皇帝賜宴,犒賞大小將士;休息一晚,明日啟程,次日抵京。


    汪舜華和皇後帶著留守的臣工出城迎接,後麵跟著數十萬看熱鬧的百姓,大家熱切的議論:「原來一直往東走真的能繞回來,大地真的是個球。」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看好,另外一種聲音在漸漸彌散:「這些年有多少人聲稱從大地的另外一端回來了,結果呢?說不定是太後等不及了,故意做的套,禮世子在外海轉了一圈,就偷偷去了南洋,算計著日子,就回來了。」


    便有人駁斥:「不會不會,幾百條船,上萬人呢,怎麽偷偷去?」


    「幾百條船在茫茫大海上算個屁啊!」


    「你怎能出如此粗鄙之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