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前方傳來好消息:青藏戰事平定!
李瑾和王越奉旨,晝夜兼程趕往青海,已經五月底,從陝甘各地調集精兵往前往青海。
出發前,兩人根據目前的形勢,商定了進軍辦法,先分兵於永昌隆吉河防守,以防止叛軍內犯;後駐兵於巴塘、裏塘、黃勝關等處,截斷叛軍回藏之路;又命肅州、安定等衛加強戒備,防止其西逃,禍亂漢昌,以此形成戰略包圍之勢。
大軍還在集結,陳襄匯報了目前戰事情況,總的來說,相當不容樂觀。官軍隻把守住西寧、石城等少數關隘,西寧城外十幾裏範圍,已經落入敵手;而叛軍久攻西寧不下,轉而荼毒其他地區,目前,幾乎整個青海淪陷。
就在此時,守軍來報,阿格旺布親率叛軍圍攻西寧,估計是得到了消息。
李瑾和王越相互看了一眼,明白整個青海,應該已經在叛軍鐵蹄蹂躪之下。
西寧守軍不多,但是城防堅固,陳襄建議兩人到城中暫避,王越笑道:「豈可讓鼠輩小覷我軍!」
當時兩人登上城樓對弈,左右數十人侍立兩側。
阿格旺布以為有詐,率軍引退。
當晚,王越令兵攻擊賊壘,敵軍認為王越兵少,不為防備;結果官軍大炮連發,叛軍死者無算。
王越等退回西寧,隨著大軍相繼集結,官軍對西寧附近地區的叛軍展開了猛烈的攻擊,同時開始了招降活動。叛軍大部分沒有經過什麽正式軍事訓練,一戰就土崩瓦解,據點和寺院逐個喪失。僧眾投降,被王越下令處死。官軍清軍繼續清除西寧附近的叛軍,很快收復了失地。
隻是沒想到,另外一支意想不到的軍馬居然趕到了。
鬆潘衛指揮使張顯親率六千精兵來到這裏。
當年,張顯在平定都掌蠻後榮升指揮僉事,考慮到西南地區形勢,仍然留他在四川,輾轉來到鬆潘。
鬆潘不僅是風景勝地,而且號稱「川西門戶」,是兵家必爭的邊陲重鎮,汪舜華當年去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時候就知道「定天下者必先定四川,治四川者必先定鬆潘」。
洪武十二年置鬆州、潘州二衛,後來並為鬆潘,幾年後改為鬆潘等處軍民指揮使司;考慮到鬆潘的特殊地位,尤其茶馬互市帶來的滾滾人流和財富,建極十年,正式恢復鬆潘衛的建製,同時設置鬆潘府。
四月初三日,張顯接到聖旨,親率六千精銳部隊從鬆藩出發,取道甘南直撲青海。沿途之上凡遇順從者招撫,抵抗者剿滅。五月初十日,駐紮歸德堡,部隊連夜出城,不到半天時間,攻破堡寨二十七處,殲敵數千人。附近土司在恐慌中糾集流散武裝,占據大石山堅守。張顯率部趕往大石山隘,叛軍群聲吶喊,阻擋官軍。張顯佯裝撤退,待到夜幕降臨,悄悄拔營出發,分左中右三路殺回大石山。左右兩翼攻取山頭寨堡,中路斷其退路。
二十六日,張顯六千鐵騎趕到西寧城外,見阿格旺布正在攻城,便指揮大軍沖向敵陣,直殺得對方暈頭轉向,丟盔卸甲。王越在城樓上見張顯率部殺到,便急命城中兵馬傾數殺出,將叛軍團團圍住,又是一陣兇猛衝殺。不到兩個時辰,官軍大勝,叛軍萬餘人馬全軍戰死或投降。阿格旺布僅率百十騎敗逃。
此時各部人馬相繼趕到,商量進兵。
李瑾認為:「盡管西征以來戰績不俗,但是前幾個月叛軍聲勢浩大,其主力尚存,沿途各關隘要寨都在其掌握,總兵力不下十萬。可先操練備戰,待四月青草發芽時出征,先拿下阿格旺布,再進兵西藏。」
張顯認為:「不妥,應當趁此時機,趁其不備,乘勝進兵。」
六月初八,官軍精兵八千,良馬一萬六,分三路悄然離開西寧城,向烏蘭進發。其中,王越出中路,張顯率出南路,李昶出北路,陳襄協助李瑾守城。
當時阿格旺布退居柴達木盆地以東的敖拉木胡盧,其部下分屯諸隘。張顯所部進至哈喇烏蘇,黎明,突襲其營,斬叛軍千餘人,餘部敗逃。官軍人不下鞍,馬不停蹄,晝夜兼行,追逐一晝夜,擒拿其大將紮西次仁;張顯繼續率部進軍,直逼烏蘭城下,用大炮轟開城門,阿格旺布聞報,趁夜向西遁走。
張顯乘勝追擊,在降軍小頭目達瓦紮西的引導下,晝夜馳行300裏,到達青海、西藏交界處的大營哈達河畔。當時阿格旺布集合各路叛軍,分散在水草邊,正在酣睡。官軍飛馬突襲,縱入敵營,殲滅了南岸叛軍。見河水並不太深,便命人馬囚渡哈達河,經過半日激戰,殲敵千餘,拿下北岸;餘部數萬人逃往烏蘭木呼兒,距此地一百五六十裏。張顯命令部隊待夜幕降臨,直撲烏蘭木呼兒,圍殲擊潰叛軍主力,活捉了諸土司。阿格旺布率少數殘騎兵西逃。
隨後,官軍進討西藏。從西寧至拉薩,全程四千六百裏,官軍晝夜兼程,以圖收復失地。此時藏區剛得到青海戰敗的消息,原本已經投降貢噶雷巴的各部土司得知明朝官軍到來,紛紛前來依附,向王越等奏告不得已委身的苦衷;王越也表示理解。
各路人馬到齊,即行進剿,在昌都大敗叛軍。貢噶雷巴自知不敵,退守後藏,王越大軍占領了拉薩。
張顯奉命繼續進剿,卻沒有想到貢噶雷巴還找了個幫手:馬拉王朝。
馬拉王朝是尼泊爾的重要時期,軍隊紀律嚴明、英勇善戰。經過幾代國王的治理,進入鼎盛。尤其幾年前明朝占領了印度,大量不願意投降或者不願意依附新政權的僧眾逃亡北部的馬拉王朝。
人多了,吃飯就是個大問題,然而境內多高山、少平原,必須拓展土地;沐琮的戰鬥力很強。國王亞克希曾經想碰碰運氣,結果大敗而歸,幸好景泰省仍然矛盾叢生,沒有追擊過來。南下受阻,於是亞克希看準了烏斯藏。
後藏也就是日喀則一帶物產豐富,加之山水相連,雙方貿易往來密切,自然成為後者覬覦的首要目標。此前貢噶雷巴擔心不敵明朝,邀請亞克希出兵相助。這正中亞克希下懷,於是出兵進攻後藏。大臣勸他明朝勢大,不可輕挑強敵。
但是亞克希頗有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味道:「如今南方已經是明朝的景泰省,如果任由明朝占據了西藏,那麽我就在明朝的包圍之中,哪有容身之地?除非能夠假借貢噶雷巴驅逐明朝,占領後藏,才有可喘息的機會。青藏地區地廣人稀,氣候高寒,明朝想來不會對這個地方感興趣;而且據說明朝當家的太後,和她的皇帝兒子關係不好,一個想親政,一個不交權。他們隻要前鋒受挫,就一定撤軍的。」
今年三月,馬拉王朝入藏,攻勢淩厲,先後經過聶木拉、濟嚨宗、宗喀宗等地,來到噶爾宗也就是定日縣和貢噶雷巴匯合。
二十七日,張顯由第哩浪古進兵,七月六日行至擦木,乘夜潛兵進攻,兵分五隊,兩路深入敵寨左右山樑堵截;二十八日,終於攻克防守堅固的碉寨,奪取擦木;直趨濟嚨。八月十日,分兵出擊,成功地占領敵寨,收復濟嚨。貢噶雷巴死於亂軍。至此,官軍六戰六捷,殺死四千敵軍,廓清邊境。
八月十三日,張顯又率軍由濟嚨出發,率軍南下,沿路攻打敵寨,連戰連捷,翻過喜馬拉雅山脈,兵鋒直指其國都陽布城。
馬拉王朝舉國震驚,此時沐琮已經得到消息,親自帥軍前來援助,南北夾擊,無路可逃,亞克希隻得投降,連同其三個兒子和嬪妃重臣被張顯送往北京。
沐琮和張顯會師,望著山感嘆:「我到景泰省已經五年,內肅綱紀,外驅蠻夷,又命人遍訪險隘,以為久長之計。此前隻知道北方有個山口,實乃咽喉之地。據說幾百年前,突厥人就是從那裏南下建立了王朝,更早之前,還有多個王朝的兵馬從那裏長驅直入,來到了這裏,數量多的連他們自己都記不得到底有多少個;可是,隻有唐使王玄策,曾經從吐蕃借兵,翻過這座山擊敗天竺。沒想到今天朝廷官軍居然能夠翻過神山,我軍不減唐軍威武。從此後景泰省和內地就真是密不可分了。」
提前了三百年,馬拉王朝和廓爾喀做出了同樣的選擇,但是這一回,明朝連藩國的機會都沒有給。
九月一日,第二期《永樂大典》十部抄錄完成。
循例賞了參與抄錄的全體官員,給了官假;命勛貴和言官為欽差,分送各地。
此前已經商定,這十部分藏於河南、福建、廣東、湖南、湖北、江西、山西、四川、貴州、廣西。至此,原兩京十三省的讀書人都能在本省看到大典;新設立的河北、江寧、寧夏、海南及新併入的各省隻有再等等。
李瑾和王越奉旨,晝夜兼程趕往青海,已經五月底,從陝甘各地調集精兵往前往青海。
出發前,兩人根據目前的形勢,商定了進軍辦法,先分兵於永昌隆吉河防守,以防止叛軍內犯;後駐兵於巴塘、裏塘、黃勝關等處,截斷叛軍回藏之路;又命肅州、安定等衛加強戒備,防止其西逃,禍亂漢昌,以此形成戰略包圍之勢。
大軍還在集結,陳襄匯報了目前戰事情況,總的來說,相當不容樂觀。官軍隻把守住西寧、石城等少數關隘,西寧城外十幾裏範圍,已經落入敵手;而叛軍久攻西寧不下,轉而荼毒其他地區,目前,幾乎整個青海淪陷。
就在此時,守軍來報,阿格旺布親率叛軍圍攻西寧,估計是得到了消息。
李瑾和王越相互看了一眼,明白整個青海,應該已經在叛軍鐵蹄蹂躪之下。
西寧守軍不多,但是城防堅固,陳襄建議兩人到城中暫避,王越笑道:「豈可讓鼠輩小覷我軍!」
當時兩人登上城樓對弈,左右數十人侍立兩側。
阿格旺布以為有詐,率軍引退。
當晚,王越令兵攻擊賊壘,敵軍認為王越兵少,不為防備;結果官軍大炮連發,叛軍死者無算。
王越等退回西寧,隨著大軍相繼集結,官軍對西寧附近地區的叛軍展開了猛烈的攻擊,同時開始了招降活動。叛軍大部分沒有經過什麽正式軍事訓練,一戰就土崩瓦解,據點和寺院逐個喪失。僧眾投降,被王越下令處死。官軍清軍繼續清除西寧附近的叛軍,很快收復了失地。
隻是沒想到,另外一支意想不到的軍馬居然趕到了。
鬆潘衛指揮使張顯親率六千精兵來到這裏。
當年,張顯在平定都掌蠻後榮升指揮僉事,考慮到西南地區形勢,仍然留他在四川,輾轉來到鬆潘。
鬆潘不僅是風景勝地,而且號稱「川西門戶」,是兵家必爭的邊陲重鎮,汪舜華當年去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時候就知道「定天下者必先定四川,治四川者必先定鬆潘」。
洪武十二年置鬆州、潘州二衛,後來並為鬆潘,幾年後改為鬆潘等處軍民指揮使司;考慮到鬆潘的特殊地位,尤其茶馬互市帶來的滾滾人流和財富,建極十年,正式恢復鬆潘衛的建製,同時設置鬆潘府。
四月初三日,張顯接到聖旨,親率六千精銳部隊從鬆藩出發,取道甘南直撲青海。沿途之上凡遇順從者招撫,抵抗者剿滅。五月初十日,駐紮歸德堡,部隊連夜出城,不到半天時間,攻破堡寨二十七處,殲敵數千人。附近土司在恐慌中糾集流散武裝,占據大石山堅守。張顯率部趕往大石山隘,叛軍群聲吶喊,阻擋官軍。張顯佯裝撤退,待到夜幕降臨,悄悄拔營出發,分左中右三路殺回大石山。左右兩翼攻取山頭寨堡,中路斷其退路。
二十六日,張顯六千鐵騎趕到西寧城外,見阿格旺布正在攻城,便指揮大軍沖向敵陣,直殺得對方暈頭轉向,丟盔卸甲。王越在城樓上見張顯率部殺到,便急命城中兵馬傾數殺出,將叛軍團團圍住,又是一陣兇猛衝殺。不到兩個時辰,官軍大勝,叛軍萬餘人馬全軍戰死或投降。阿格旺布僅率百十騎敗逃。
此時各部人馬相繼趕到,商量進兵。
李瑾認為:「盡管西征以來戰績不俗,但是前幾個月叛軍聲勢浩大,其主力尚存,沿途各關隘要寨都在其掌握,總兵力不下十萬。可先操練備戰,待四月青草發芽時出征,先拿下阿格旺布,再進兵西藏。」
張顯認為:「不妥,應當趁此時機,趁其不備,乘勝進兵。」
六月初八,官軍精兵八千,良馬一萬六,分三路悄然離開西寧城,向烏蘭進發。其中,王越出中路,張顯率出南路,李昶出北路,陳襄協助李瑾守城。
當時阿格旺布退居柴達木盆地以東的敖拉木胡盧,其部下分屯諸隘。張顯所部進至哈喇烏蘇,黎明,突襲其營,斬叛軍千餘人,餘部敗逃。官軍人不下鞍,馬不停蹄,晝夜兼行,追逐一晝夜,擒拿其大將紮西次仁;張顯繼續率部進軍,直逼烏蘭城下,用大炮轟開城門,阿格旺布聞報,趁夜向西遁走。
張顯乘勝追擊,在降軍小頭目達瓦紮西的引導下,晝夜馳行300裏,到達青海、西藏交界處的大營哈達河畔。當時阿格旺布集合各路叛軍,分散在水草邊,正在酣睡。官軍飛馬突襲,縱入敵營,殲滅了南岸叛軍。見河水並不太深,便命人馬囚渡哈達河,經過半日激戰,殲敵千餘,拿下北岸;餘部數萬人逃往烏蘭木呼兒,距此地一百五六十裏。張顯命令部隊待夜幕降臨,直撲烏蘭木呼兒,圍殲擊潰叛軍主力,活捉了諸土司。阿格旺布率少數殘騎兵西逃。
隨後,官軍進討西藏。從西寧至拉薩,全程四千六百裏,官軍晝夜兼程,以圖收復失地。此時藏區剛得到青海戰敗的消息,原本已經投降貢噶雷巴的各部土司得知明朝官軍到來,紛紛前來依附,向王越等奏告不得已委身的苦衷;王越也表示理解。
各路人馬到齊,即行進剿,在昌都大敗叛軍。貢噶雷巴自知不敵,退守後藏,王越大軍占領了拉薩。
張顯奉命繼續進剿,卻沒有想到貢噶雷巴還找了個幫手:馬拉王朝。
馬拉王朝是尼泊爾的重要時期,軍隊紀律嚴明、英勇善戰。經過幾代國王的治理,進入鼎盛。尤其幾年前明朝占領了印度,大量不願意投降或者不願意依附新政權的僧眾逃亡北部的馬拉王朝。
人多了,吃飯就是個大問題,然而境內多高山、少平原,必須拓展土地;沐琮的戰鬥力很強。國王亞克希曾經想碰碰運氣,結果大敗而歸,幸好景泰省仍然矛盾叢生,沒有追擊過來。南下受阻,於是亞克希看準了烏斯藏。
後藏也就是日喀則一帶物產豐富,加之山水相連,雙方貿易往來密切,自然成為後者覬覦的首要目標。此前貢噶雷巴擔心不敵明朝,邀請亞克希出兵相助。這正中亞克希下懷,於是出兵進攻後藏。大臣勸他明朝勢大,不可輕挑強敵。
但是亞克希頗有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味道:「如今南方已經是明朝的景泰省,如果任由明朝占據了西藏,那麽我就在明朝的包圍之中,哪有容身之地?除非能夠假借貢噶雷巴驅逐明朝,占領後藏,才有可喘息的機會。青藏地區地廣人稀,氣候高寒,明朝想來不會對這個地方感興趣;而且據說明朝當家的太後,和她的皇帝兒子關係不好,一個想親政,一個不交權。他們隻要前鋒受挫,就一定撤軍的。」
今年三月,馬拉王朝入藏,攻勢淩厲,先後經過聶木拉、濟嚨宗、宗喀宗等地,來到噶爾宗也就是定日縣和貢噶雷巴匯合。
二十七日,張顯由第哩浪古進兵,七月六日行至擦木,乘夜潛兵進攻,兵分五隊,兩路深入敵寨左右山樑堵截;二十八日,終於攻克防守堅固的碉寨,奪取擦木;直趨濟嚨。八月十日,分兵出擊,成功地占領敵寨,收復濟嚨。貢噶雷巴死於亂軍。至此,官軍六戰六捷,殺死四千敵軍,廓清邊境。
八月十三日,張顯又率軍由濟嚨出發,率軍南下,沿路攻打敵寨,連戰連捷,翻過喜馬拉雅山脈,兵鋒直指其國都陽布城。
馬拉王朝舉國震驚,此時沐琮已經得到消息,親自帥軍前來援助,南北夾擊,無路可逃,亞克希隻得投降,連同其三個兒子和嬪妃重臣被張顯送往北京。
沐琮和張顯會師,望著山感嘆:「我到景泰省已經五年,內肅綱紀,外驅蠻夷,又命人遍訪險隘,以為久長之計。此前隻知道北方有個山口,實乃咽喉之地。據說幾百年前,突厥人就是從那裏南下建立了王朝,更早之前,還有多個王朝的兵馬從那裏長驅直入,來到了這裏,數量多的連他們自己都記不得到底有多少個;可是,隻有唐使王玄策,曾經從吐蕃借兵,翻過這座山擊敗天竺。沒想到今天朝廷官軍居然能夠翻過神山,我軍不減唐軍威武。從此後景泰省和內地就真是密不可分了。」
提前了三百年,馬拉王朝和廓爾喀做出了同樣的選擇,但是這一回,明朝連藩國的機會都沒有給。
九月一日,第二期《永樂大典》十部抄錄完成。
循例賞了參與抄錄的全體官員,給了官假;命勛貴和言官為欽差,分送各地。
此前已經商定,這十部分藏於河南、福建、廣東、湖南、湖北、江西、山西、四川、貴州、廣西。至此,原兩京十三省的讀書人都能在本省看到大典;新設立的河北、江寧、寧夏、海南及新併入的各省隻有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