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前,祝貴人生下皇八女一秋。


    讓無數京城百姓熱切關注的並不是這個,而是一場盛大的把戲。


    這個把戲,後代隻要上過初中的人都聽說過。


    半球試驗。


    半球試驗不是好做的。


    要讓兩個半球嚴絲合縫形成真空,沒有橡皮圈,沒有抽氣機,怎麽辦?


    橡皮圈可以替代,子墟研究了多年的蒸汽機,機器沒有成功,高壓鍋倒是取得了一些進展。他借鑑了造船的密封技術,先將麻纖維剁碎塞入作筋,然後再用桐油-石灰製成膩子抹縫,膩子固化後在板縫中就形成了牢固的防水粘接密封層。


    抽氣這個比較麻煩,但是可以做個水閥放水。先灌進去,然後倒出來,放完了馬上關閥擰緊,順便檢驗一下密封性,應該差不多。


    吳璽按照汪舜華的吩咐,親自督促工匠辦理,送進宮前還試驗過,兩個壯漢都分不開。


    汪舜華聽了他的報告,讓人將繩索套進環內,讓兩個宮女從相反方向拉,果然怎麽都拉不開,又加了兩個人,還是拉不開。


    於是中秋節當天,京城百姓就在會極門外看著吳璽指揮人將直徑不過50厘米的銅球合在一起,倒水、排水、關閥,然後套上繩索。


    先從人群中招募大力士:「隻要能拉開,太後賞銀一百兩!」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馬上就有壯士報名。


    有已經得到小道消息的,怎麽也不敢相信;更多的人在議論:「太後是錢多的沒處使嗎?這麽小的球,一個丁壯就拉開了,還用得著一百兩銀子?」


    「是不是學商鞅立木為信的把戲?太後要拉開,誰都能拉開;要拉不開,誰都不敢拉開?」


    「很有可能啊!這樣大家知道太後賞罰分明,以後萬一情況有變,就都願意為太後效命。」


    一個不行兩個,兩個不行四個。


    還不行?


    那就上馬!


    四個壯士搖頭喪氣的退下了,他們已經用盡全力,那個銅球跟著了魔似的咬合在一起!


    吳璽一揮手,讓兩個馬夫牽著兩匹馬,向東西方向背道而拉。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即便馬夫已經揚鞭催馬,銅球卻紋絲不動。


    那就加馬。


    吳璽又添上兩匹馬,拉扯了半天,還是不動。


    還要加馬。


    圍觀群眾開始熱切起來:「這是耍什麽把戲?不應該啊?是不是馬沒有餵料,還是提前排練好的?」


    「剛才四個壯士都拉不開,別是真的吧?」


    吳璽很淡定,但馬夫開始冒汗。


    四匹馬不行,六匹、八匹,人馬都搞得渾身是汗,但銅球仍是原封不動。


    真他娘的邪門!


    這時候群眾也覺得不對頭:「不像是裝的啊?」


    「到底什麽原因?」


    「莫不是使了什麽法術?」


    力道不夠,還得再加,十匹,十二匹…


    好了,不用加了。


    十二匹駿馬分列兩邊,在馬夫的催促鞭撻中向前。


    終於,半球開始鬆動,隻聽「啪!」的一聲巨響,銅球分成兩半,駿馬各拉著一隻半球呼嘯而過,向前狂奔而去。


    盡管提前安排了侍衛衙役分開,不許堵住路口,但圍觀的人群多了,自然就擁擠起來,尤其前麵很久拉不開,大家都急迫的往前靠。


    這會兒看到馬過來,隻恨爹媽隻生了兩條腿,連滾帶爬哭爹喊娘的逃離,在後麵的免不得被踩了幾腳;虧得馬夫使勁跟著跑,拽住韁繩,沒有發生更大的踩踏事件。


    汪舜華和皇帝帶著宗室群臣在會極門城樓上觀看,汪舜華麵上很淡定,心裏有點小雀躍;皇帝則是目瞪口呆,宗室群臣也麵麵相覷。


    莫非汪太後真的有什麽法術?


    還是有什麽道理?


    皇帝忍不住問汪舜華:「兩個小小的半球,居然要十二匹馬才能拉開,實在聞所未聞。母後,這是什麽道理?」


    汪舜華笑道:「我也不過是猜測。按說兩個半球,即便緊密合攏,也不需要什麽壯士,一個成人就能分開;偏偏排盡了水,卻很難分開了。大抵是因為空氣也是有壓力的。原先球內球外都有大氣壓力的作用,所以相互抵消平衡了,好像沒有大氣作用似的。現在把水排幹淨形成真空,球內沒有向外的氣壓了,球外大氣反而緊緊地壓住這兩個半球。所以必須用大力才能拉開。」


    皇帝琢磨了半天,似乎有點明白,又有點不明白了:「母後是怎麽想到這些的?」


    汪舜華嘆道:「是潁川王故世之後,我想到了他的蒸汽鍋。按說燒水的壺、做飯的鍋,即便是大一些,炸了也便炸了,燙傷人是有的,可怎麽也不該…我就想起當年鎮安王問我,為什麽人在地球上,人卻感受不到。」


    皇帝道:「母後當時說是因為慣性,人和地球一起動了,所以感受不到。」


    汪舜華道:「不錯。人在地球上感受不到地球的運轉,我就在想,人在空氣中,是不是一般時候也感受不到空氣有壓力?子墟的鍋因為密封了,燉煮後鍋內氣溫升高,壓力增大,卻沒有排出的通道,所以壓力極大,一旦爆炸,這才造成慘重的傷亡。」


    皇帝沒有說話,他畢竟沒學過物理,什麽壓力、氣壓,聽不懂,剛聽覺得母後說的很有道理,但是細細一琢磨,又不知道說的是什麽,隻能皺著眉:「母後費心了,往者已矣,母後也不要過於憂傷。」


    宗室倒很是感激,本來覺得太後多事,沒想到對子墟的事如此念念不忘,苦心研究。


    隻是對群臣來說,太後很有點不務正業的跡象。


    皇帝也勸說她:「奇技淫巧,不足掛齒,母後不可沉溺於此。」


    汪舜華笑著對兒子說:「你也以為我真是不務正業嗎?」


    皇帝實在不明白:「母後,兒臣實在不明白,您為什麽要這樣做?難道您真的相信運用蒸汽就可以帶動車船?還是認為真的能弄出能帶人飛的東西直接對敵酋實行斬首?甚至能弄出什麽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滅國於萬裏之外?」


    汪舜華點頭:「我相信我們能做出來,也必須做出來。」


    她看著最新的明朝地圖,還沒有派人進行實地勘測,隻是將各地的地圖匯到一起:「這就是大明,前所未有的遼闊疆域,前所未有的眾多人口,前所未有的複雜形勢。」


    皇帝道:「就像母後說的,大有大的難處。」


    汪舜華道:「難,就要想辦法。如果隻想著蕭規曹隨,照貓畫虎,是絕對守不住這片河山的——這麽大的疆域,需要多少人口才能守住?這麽多的人口,吃穿是問題;餘下的語言、風俗、就業哪個不是問題?除了原來的兩京十三省,別的別說效忠朝廷,就是知道朝廷就不錯了,一旦有風吹草動,前朝餘孽當地土司一吆喝,割據一方都是小的,弄不好混戰一場,那就是生靈塗炭。還有朝廷派出去鎮守的,他們是否能夠鎮住局勢,鎮住了以後,會不會割據為王?」


    道理都懂,但是,皇帝一攤手:「母後,我隻怕太過天方夜譚,反而累及母後英名。」


    汪舜華看著兒子:「走到今天這一步,我是什麽也不怕了。隻希望你能明白我這一番苦心,也好早日擔負起你的責任。」


    皇帝一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