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淚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否則全天下的衙門都可以關門了。


    事實很清楚,大理寺卿馬上站出來援引國法定罪:「德親王聚眾造反,罪在不赦,理應株連滿門;忻親王妃殺害王嗣,同樣國法難容。」


    同時聲討忻親王治家不嚴之罪,其兄弟英親王見澈、崇親王見洛、吉親王見浚亦當問罪。


    刑部、督察院的領導也站出來附議。


    三法司剛表完態,以齊親王為首的宗室出班表示:「國法昭彰,此輩膽大妄為,理當正法。」


    勛貴文武同樣站出來表忠心。


    德王固然該死,但其他人確切的說他的幾個兄弟如何發落,朝臣意見也很一致。


    於冕等都認為:「德親王怙惡不悛,他的兄弟教導不嚴,理應一體治罪。」


    齊親王也表態:「此輩不忠不孝,合該問罪,以為天下不臣者戒。」


    汪舜華很明白大家的意思。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這樣的呼聲了,建極三年費釗等造反,牽扯到榮王和忻王,王文等就要求牽連忻王,永絕後患。


    大局已定,何況隱帝之死,大家或者出了點力、搭了把手也好,或者冷眼旁觀、坐待成敗也罷,終歸是在人家那裏掛了號;趁機徹底剷除後患,皇帝安穩,當事人也能睡得著。


    但當時朝廷一片火熱,汪舜華不想授人以柄,作罷了。


    前兩年宗室出鎮,忻王也懇求外放為朝廷戍邊,汪舜華沒有同意。


    不是怕忻王沒有能力,而是怕他太有能力,朝廷又沒有足夠可以牽製他的力量,結果放出去的風箏斷了線,收不回。


    南方五省集中連片,而且與本土山水相連,不能冒險。


    如今,是時候了。


    當年留著隱帝兒女是因為在朝的多是隱帝舊臣,而且深受宣宗恩遇,幾個孩子又小,不忍下手;但如今朝臣跟宣宗或隱帝可沒什麽關係,要效忠的也就是如今寶座上的天子,最多先帝;尤其這幾個人封了親王,又和皇帝走得近,難保以後得勢,報復當年北京保衛戰和平定奪門之變的功臣。


    當年隱帝臨死前,可捏著一份殺人榜單呢!


    雖然當事人很多早已作古,但他們的後人很多都在廟堂之上。


    天家沒有私事。


    所以,已經沒有吉祥物的價值,就不要養虎遺患了。


    汪舜華久久沒有說話。


    皇帝也沒有說話。


    事實上,早在被汪舜華通報消息的時候,皇帝是不相信的:「這是我的堂兄,一直隨侍左右,怎麽可能有反心呢?一定是下麵的挑撥離間!」


    他的手心有點冒汗:記得自己曾經多次在德王麵前流露對母後專權的不滿,萬一德王真的勤王,豈不是斷送了他,也斷送了自己!


    希望德王認清楚形勢吧。


    如今形勢明朗,皇帝很想說點什麽,到底沒說。


    汪舜華注意到兒子的欲言又止,起身更衣,卻招皇帝出來:「你想說什麽?」


    皇帝有點羞愧:「臣慚愧,識人不明,惹下這樣的禍事。」


    汪舜華道:「這不怪你。你心存仁厚,拿他當兄弟,哪裏會想到他包藏禍心?」


    她轉過身:「你有時候很像你父親。」


    提到早逝的父親,皇帝有點意外:「母後?父皇當年也曾經這樣…?」


    怎樣…?


    印象裏,父皇對母後極度寵愛信任,因此對汪家很是縱容,甚至臨終前將國家社稷託付給母後。難道他也曾經有讓母後失望的時候?


    他小心翼翼的問:「我父親,是個什麽樣的人?」


    汪舜華似乎在追憶往事:「你父親是個英雄,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卻能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他也是個至誠君子,想當一個好皇帝、一個好丈夫、一個好父親,也想當一個好弟弟,所以曾經一廂情願的認為你的伯父隻是受人蒙蔽,會老老實實的待在南宮,會甘心情願的放棄兒子的太子之位。」


    皇帝頓時明白:「所以母後很艱難的才說服了父皇引蛇出洞?」


    汪舜華道:「不是我說服了他,而是你說服了他。」


    皇帝一呆。


    汪舜華道:「你父親可以不為我著想,也可以不為大明社稷著想,卻不能不為你著想。你那個伯父,從來不是什麽寬容大度的人。一旦他下不了決心,你伯父就會代替他下決心;到那時候,我和你祖母,還有當時參加北京保衛戰的功臣恐怕都不能活了——幸好,有你,有你和你弟弟,我和你父親才能最終頂住你伯父的反撲。否則,我們都隻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奪門復辟、然後禍國殃民。」


    皇帝實在沒有想到其中還有這麽多曲折,但眼下不是撫今追昔的時候,他隻能低頭:「臣以後會當心的。」


    汪舜華點頭:「眼下該怎麽處理?」


    皇帝有點咬牙切齒:「人無害虎意,虎有傷人心。既如此,就不要養虎為患了。德王怙惡不悛,他的兄弟和同氣連枝,理當一體治罪。」


    汪舜華道:「你是說把他們全殺了?」


    皇帝到底點頭:「謀逆大罪,國法難容,必須明正典刑。」


    汪舜華點頭:「也好。你還沒有親政,手裏不能沾血,尤其不能沾骨肉兄弟的血,宗室都看著你盼著你。別讓他們失望。這件事,我來做。」


    皇帝一呆。


    當時出來,周貴妃已經預感到危機。她掙脫了侍衛,匍匐到汪舜華麵前,磕頭流血:「懇求太後網開一麵,妾甘願被貶為庶民,去給隱帝守墓。」


    看著史書上不可一世的周太後這樣,汪舜華百感交集,閉了眼睛。


    皇帝到底看不下去:「母後,要不就從輕發落了吧?」


    汪舜華點頭:「德王固然該死,但是別人就網開一麵吧。姚氏知情不報有罪,賜死;王妃和孩子們發鳳陽高牆,遇赦不赦;其家眷和屬官有功的賞,不知情的遣散。忻王治家不嚴,縱容犯罪,廢為庶民,看守懷陵;忻王妃殺害王嗣,罪無可赦,看在她多年服侍忻王的份上,賜白綾,留個全屍。英親王見澈、崇親王見洛、吉親王見浚降為郡王,皆守懷陵,不得離開;家眷留在北京,按例給俸,無詔不得入宮,亦不許同閑雜人等往來。」


    皇帝稱是,周貴妃並忻親王和吉親王痛哭失聲,萬貞兒和姚氏哭的昏天黑地,德親王先是大笑,後是大哭,繼而伏在地上痛哭流涕。


    亂成一團。


    汪舜華轉過身去,歷史的傳奇,到底在她手裏落幕,說不出是什麽感受。


    皇帝很不耐煩,他一揮手,早有錦衣衛衝上來把這些人押下去了。


    德親王被押下去之前,定定的看著汪舜華:「如果當年我父親沒有參與奪門,你會容得下他嗎?」


    汪舜華道:「你覺得以你父親的野心,他會甘心待在南宮做個富貴閑人嗎?」


    德親王看著汪舜華,突然哈哈笑出聲來:「原來你也沒那麽賢惠,原來不管我父親參不參與,留給他的都是死。」


    汪舜華閉了眼睛,沒有說話,算是默認。


    德親王放聲大笑,任由武士拖下去了。


    出了這樣的事,今天的酒宴氛圍多少有些尷尬。


    汪舜華心情也很複雜:明年的今天,就是土木之變三十周年。


    二十九年前的今天,她失去了最寶貴的長子。


    而今天,隱帝係的一大攤子爛事被扒拉出來,並被打入塵埃。


    該高興嗎?畢竟隱帝係早就被打入另冊了,不在乎再多這一件。


    該鬆氣嗎?也不見得,前麵還有無數的事情呢。


    汪舜華第一次真正感覺到累,雖然穿越過來以後她每天都很累,算計這個,算計那個,算計完家人算計外人,算計完皇位算計江山,就沒有消停的時候,但這一刻,她是真的感覺到了心累。


    可能真是更年期焦慮症吧。


    汪舜華閉了眼睛,還要再堅持幾年,希望誠泳等人能早點回來;她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計劃和步驟還政,而不是被朝臣逼著還政。


    三天後,皇帝身率宗室文武大臣前往太廟祭告祖宗,聲討德親王謀逆的罪行,表明自己不得不處死他的苦衷。


    而後正式下達詔書,廢德親王見清為庶人,賜自裁;忻親王貶為庶人,英親王見澈降為懷寧王,崇親王見洛降為汝寧王,吉親王見浚降為吉安王,前往天壽山看守祖宗墳塋。


    隱帝係的存亡已經無足掛齒;但發生了這樣的事,朝廷不可能再任由忻親王和他的弟弟們傳承下去了,所以他們的妻妾都要留在北京。郡王待遇不算高,隻這點銀子,朝廷還是捨得的。


    見清沒有遲疑,接過劍就自盡了,隻是臨終前,說了一句:「終於結束了,該結束了。」


    他旋即笑出聲來:「還不會結束。」


    與此同時,姚氏和萬貞兒也用白綾結束了生命。


    親王級別隻剩下禮親王公錫、和親王鍾鉉、端親王子埅、嘉親王見灂、襄親王世子祁鏞、齊親王見潤、恭親王見滋、莊親王幼、理親王音埑、裕親王成煉、瑞親王申鈘、榮親王見泓、睿親王陽鑄、順親王瓊炟14人。


    見清已經被廢為庶人,照例不能埋葬金山。汪舜華下旨,讓他去懷陵陪他父親。


    你們父子湊一堆就行,節省土地,也免得別人說我刻薄。


    汪舜華到底想多了。這樣的大事,民間自然是議論紛紛,但沒有人苛責她,倒是罵德王不知好歹恩將仇報的多一些,尤其是朝廷花大力氣開疆拓土,他居然要縱虎歸山允許敵人復國,簡直是賣國求榮!免不了又說起當年隱帝執迷不悟,都認為上樑不正下樑歪,父子倆一樣的德行——這時候就不說德王矯詔了,都知道德王頗得皇帝寵幸的,隻說德王向各國遺老私下承諾雲雲。


    同樣沒能逃脫口誅筆伐的還有忻王。萬貞兒的事已經傳開,不僅宗室們憤怒,朝臣和普通人同樣憤怒,甚至包括女人——能得到這樣的對待,居然不知道感恩反而想著讓老公絕後,在這個年代實在太石破天驚,突破了正常人的想像;而忻王在事發後居然還想包庇縱容他,實在讓信奉「不孝有三,無後五大」的明朝人民接受無能,認為他真是被狐狸精迷惑了,要麽就是漢成帝轉世;一邊說起當年還曾經被立為太子,慶倖幸好是先帝和太後贏了,否則這兩代父子,可是有大家受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