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回到宮裏,錦鸞還有點恍惚。


    汪舜華安慰了她幾句,吩咐她早點回宮休息;又和皇帝商量起國家大事。


    船隊已經出發了,但是國內的事情還有很多。北方俘虜的安排、各省的人事安排;尤其皇帝,各省的土司不斷到京朝覲,要冊封、要賜宴,他是皇帝,又管著禮部,必須出麵。


    於錦鸞收了眼淚,提出馬上端午節要到了,應該把嬪妃們的份位提一下。


    汪舜華同意了,自從錦鸞入宮,她就把所有後宮還有皇莊皇店的事交給她處理。


    錦鸞是她一手教出來的,熟悉情況,雖然三年不在宮裏,但一旦接過來,很快就上手。這幾年來,她幾乎不為後宮的事抄心,包括永康的婚事和梅夫人的後事。這讓她對這個兒媳婦愈發滿意,自然也就看給她添堵的董婉君等人不高興。


    不是沒有看過宮鬥劇,但如今誰敢再後宮上演宮心計,陷害後妃,殘害皇嗣,她一定讓那人死的很難看!


    倒是皇帝心裏不安:「皇後有心了,隻是母後國事繁忙,哪裏顧得上這點小事?還是等年底吧。」


    汪舜華道:「這倒不妨事,不過是下旨的功夫。本來去年年底應該晉一批,隻是當時忙著國事,實在沒有時間。如今倒是可以樂一樂。」


    皇帝隻得稱是。


    汪舜華不想讓錦鸞為難,同意升賢嬪杜氏為賢妃,貴人賈氏為淑妃,郭貴人為惠嬪、陳貴人為恭嬪、孫貴人為德嬪,陳氏為選侍,她已經懷孕,預產期在秋後。


    皇帝本想說點什麽,到底住口了。


    倒是錦鸞開口:「母後,皇三子都快一歲了,他的母親還沒有份位,似乎不大妥當。」


    汪舜華哼了一聲:「不是封了貴人,人家看不上嘛。」


    皇帝站起來:「母後,婉君她不敢。」


    汪舜華冷笑:「是嗎?」


    皇帝低著頭:「是臣的錯,請母後不要怪罪婉君。」


    汪舜華笑道:「她是你的貴妃,我哪裏敢怪她?」


    皇帝低著頭不說話。


    汪舜華轉頭看著錦鸞:「既然皇帝一心要立董氏為貴妃,就依了他。」


    錦鸞愕然,似乎沒想到汪舜華這樣讓步,但看著汪舜華怒火中燒的樣子,隻得低頭稱是。


    皇帝同樣沒有反應過來:「母後?您說的是真的?」


    汪舜華沒有再看他,隻是看著錦鸞:「你是皇後,六宮之主,有什麽事,我隻拿你說話。」


    錦鸞低頭稱是。


    汪舜華意有所指:「宮裏是最講規矩的,不能讓外頭笑話咱們一點規矩都沒有。」


    錦鸞低頭稱是,偷偷看著皇帝,皇帝也在看她,似乎少了怨氣,多了不甘。


    等皇帝走了,錦鸞這才試探著問:「母後,妾鬥膽。」


    汪舜華道:「你是想問,為什麽要同意立董氏為貴妃?」


    錦鸞點頭:「不是妾嫉妒。聖上寵她愛她,她又生了皇子,理應封賞。隻是貴妃位尊,皇長子母親杜氏是妃,皇三子母親卻是貴妃,隻怕下麵會有議論。」


    錦鸞說的小心翼翼的,汪舜華很是憐惜的看著她,這孩子要在自己和皇帝間討生活,真的不容易。


    這回她的弟弟承業隨同出海,無非就是表明態度,希望太後皇帝看於家三代忠良的份上,不要為難於家;哪怕不喜歡不待見錦鸞,也不要牽連太廣。


    誰都沒有選擇。


    當然她也知道,錦鸞不是沒有私心。錦鸞自幼是被當成皇後培養的;加上皇帝沒有好臉色,於謙也提點過她,她還真沒指望夫唱婦隨琴瑟和鳴,不過就是相敬如賓而已。


    皇帝的所有孩子在禮法上都是她的孩子,除了善待嬪妃,撫育皇嗣。以目前皇帝和太後的關係,要想得到聖寵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便太後庇佑保住後位,也必須考慮退路:尤其皇三子出生以後,皇帝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父愛,親自跑到奉先殿祭告祖宗,還提出要大赦天下,汪舜華冷冷看了他一眼:「非嫡非長,當得起這樣的厚遇?」


    群臣也轉移了話題,說起北邊的戰事,皇帝這才癢癢的走了。


    甚至皇三子的滿月酒,太後也沒有出席;皇後倒是來了,還贈送了豐厚的禮物;隻是皇帝沒有好臉色,她也就默默走了;倒是稍後皇四子的滿月酒稍微熱鬧一點。


    皇帝會不會效仿他的爺爺宣宗皇帝來個寵妾滅妻,錦鸞不知道;但宮裏的氛圍開始愈發微妙。


    皇長子的母親賢嬪開始更加頻繁的出入坤寧宮。她入宮很早,原本是打算賜婚給宗室的,沒想到放歸的時候皇帝來了,不知道真是來看看有什麽遺珠,還是純心噁心母親和妻子,反正難得來一趟坤寧宮,而且點了杜氏。


    當天,皇帝寵幸了杜氏。


    錦鸞隻得請罪:「沒想到放歸的宮女中有聖上看中的。」


    汪舜華很是無語,二十好幾的人,玩這種小孩把戲。


    於是第二年,錦鸞提前請皇帝前來審閱;皇帝很是不屑:「朕是皇帝,怎麽這樣的小事也來煩擾朕?」


    錦鸞隻得做罷,哪知沒多久真正放歸的日子,皇帝又來了。


    這似乎也成了他的習慣,每年臘月初一皇後放歸宮女的日子,他就跑來了,而且絕不空手而歸,總要帶回一兩個女人。


    錦鸞還想說什麽,汪舜華止住她:「由他去。」


    杜氏雖然得到了寵幸,甚至最開始一連三天侍寢,但之後就被扔在後宮沒有聲息;直到確認懷孕,宮裏上下也都關心皇後,她不過享受婕妤待遇而已。直到生下皇長子,皇帝身邊有的是內寵,已經完全沒有她的地方了。


    能夠在宮裏混下去的,大抵不笨。上麵兩尊大佛打架,除了皇後被迫捲入期間,其他人都低著頭裝死,何況皇帝太後都沒心思在後宮,皇後性情溫和,循規蹈矩,大家的日子也不算糟。


    皇後無子,身為庶長子的祐析是有機會上位的。因此,為了避免被皇帝遷怒,賢嬪此前都帶著兒子老老實實窩在宮裏。


    但是現在董氏生下了兒子,尤其緊接著賈貴人也生下了兒子,賢嬪徹底坐不住了。


    和皇後、董婉君都隻能得到一邊的寵愛不同,賈貴人是宮裏難得能得到太後皇帝同時喜歡至少不討厭的人。


    她也是自幼入宮的,因為相貌出眾,又兼資性過人,被派到女校進學,後來到尚宮局辦事。中秋節受命賦詩,皇帝見這女子才貌雙全,很自然的寵幸了她,後來生下了皇四女;雖然沒跟到東宮,但皇帝每次回宮,都要招幸她,很快又懷上了。


    不能在皇帝那裏邀寵,就隻有在太後皇後那裏得到支持。


    太後事情多,自皇後入宮,對後宮便已經放手;而且她整天在前朝,後宮嬪妃想要見她,也隻能是重大節日。


    於是賢嬪找到了皇後。


    皇長子已經快三周歲了,白白胖胖的,聰明可愛,錦鸞倒是喜歡;她知道賢嬪的心思,隻是自己膝下無子,祐析確實是禮法上最有可能上位的,因此也就特別關照祐析,甚至親教詩書——賢嬪雖然是宮女,略讀詩書,但和自幼受名師教誨的錦鸞相比,還是遠遠不及的。


    錦鸞提出進賢嬪為賢妃,固然是要拉攏賢嬪母子;進賈貴人為淑妃,也是為了給皇帝一個好印象,畢竟她也算僅次於董氏的寵妃。


    汪舜華知道錦鸞的心思,她對賢嬪母子也沒什麽看法——孩子太小,看不出什麽,這也不過是正常的自保之道而已;除了唏噓自己也成了封建社會大頭子,也沒怎麽管這事。


    現在見錦鸞發問,嘆了口氣:「我如何不知道這樣不妥當;隻是皇帝畢竟已經成人了,不能隻窩在我的翅膀底下,該出去見見風雨了。」


    錦鸞聽不大明白,汪舜華卻知道歷史上的萬曆寵愛鄭貴妃,為了立她的兒子福王為太子,鬧出了多少糟心事。


    汪舜華不可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但她必須要讓朝野上下包括皇帝自己意識到:皇帝還沒有成熟,現在不是親政的時候。


    朝廷還需要她。


    果然,即將冊封董氏為貴妃的消息在朝廷裏引發了軒然大波。


    皇帝和朝臣接觸很少,董氏更是深居簡出,絕少露麵;但有關他們的傳說卻一點都不少。


    畢竟越神秘才越容易引發聯想。


    隻是太後執政,皇帝被壓製的喘不過氣;大家一心想要幫著皇帝拿回權力,避免易姓亡國,其他的就全部靠後了。


    但是現在,大家不能不重視這個事情了。


    太後已經表明了自己對皇位沒有野心,不過是多掌權幾年而已。大家雖然不滿,但也隻能憋著,畢竟這年頭講究孝治天下,皇帝可以使使小性子,但真要和太後硬抗,他也沒有絕對的把握。


    如今太後還在當政,居然就已經壓製不住董氏了?萬一有一天太後還政,她是不是要上天?


    尤其皇後無寵,無子。


    前麵就有一個寵妾滅妻的。


    歷史驚人的相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