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聽贊瑪提歐聲淚俱下的頌揚亞裏士多德,忍不住發問:「你有沒有想過,你讀到的那些署名為亞裏士多德的作品,是否一定就是出自於他的手筆?」


    贊瑪提歐一呆,不知道她為什麽要問這個問題。


    汪舜華也覺得有點魯莽,沒有十足的證據就這樣問,實在很不地道,但是話已經出口,隻得解釋:「我剛才聽你說亞裏士多德學貫天人,著述宏富,寫了一百多種作品,僅目前能看到的,就有二三十種,上百萬字,覺得很不可思議。」


    贊瑪提歐道:「這有什麽不可思議的?這些作品原來是寫在羊皮紙或者莎草紙上的,很多作品傳抄多年,也有一部分是十字軍東征以後發現帶回歐洲,還有一部分是近年來新近發現的。」


    果然如此。


    汪舜華道:「我隻是一個推測。你剛才說,他的很多作品是寫在羊皮上流傳下來的。我想問,一張羊皮能寫多少字,而一部作品需要傳抄多少遍,才能躲過各種天災人禍才能流傳下去?」


    贊瑪提歐愣住了:「也不全是羊皮紙,還有莎草紙。」


    汪舜華道:「我不知道莎草紙是什麽。但是據我所知,紙張要保存下來,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紙張在土裏埋存千年,依舊完整如初,實在難得;更何況,既然已經產生了草紙,想必造紙技術已經相當發達,為什麽還要用羊皮——寫書是為了記錄和流傳,而不是炫耀身份和地位。所以朝廷的圖書館,用的都是當代的刊刻本,而不是什麽宋元珍本。你也說,一部羊皮《聖經》的價值超過一座城堡。亞裏士多德到底有多少財富,可以使用這樣多的羊皮?」


    「紙筆是最重要的文化載體。中國從結繩記事到龜甲刻畫,再至刀刻竹簡,直到毛筆產生,造紙改良,都是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過程。既然能夠用植物造紙,為什麽還要大量使用羊皮;甚至造紙術突然失傳,直到幾百年後學習中國的造紙術?——難道沒有莎草,其他的植物不能替代嗎?還是說古羅馬滅亡以後,新政權為了徹底消除前代的影響,不惜徹底摧毀一切,絲毫不注意吸取先進的技術?——如果連造紙術也不屑一顧,那未免太極端了。改良造紙術的蔡倫,是並不討士大夫喜歡的宦官,人品也說不上好,但這項發明卻一直流傳下來,沿用至今,沒有人因為蔡倫拒絕使用紙張。」


    這話一出,所有人都皺起眉頭。


    汪舜華接著說:「你說亞裏士多德寫了上百種書,幾百萬字,囊括天文地理、醫學歷算、哲學宗教等各種學問。你知道,這不是寫小說,下筆千言,洋洋灑灑;而是實實在在的做學問,需要仔仔細細的研究。他的人生不過短短幾十年,何以有如此旺盛的精力,寫出如此多的作品——就算不需要深入研究,隻把自己直觀的感受寫下來,也不是容易的事。他所處的,大致是中國的戰國時期,當時諸子蜂起,百家爭鳴,是歷史上思想最活躍,學術大發展的黃金時期。當時的先賢,利用竹簡和毛筆書寫出大量傳世之作,奠定了華夏文明的基礎。但是,這些思想深邃的作品篇幅卻並不長,《道德經》不過5000字,《孫子兵法》不過十三篇,儒家的四書五經是多少字,你可以問我身邊的這些學者,應該加起來不過幾十萬字。——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寫就了《史記》,記敘從三皇五帝到漢武帝之間3000多年的歷史,所得也不過53萬字,這是以漢朝皇家藏書以及三代家藏為基礎,以漢朝強大的國力為支撐,成就的一部皇皇巨著,並非一人之功;直到司馬光主持編撰了《資治通鑑》,有300多萬字,但也是以歷朝典籍為基礎,匯集了當時最頂尖的學者,用了18年的時間才完成,平均到每個人頭上,估計不到十萬字。——你不能因為這幾年朝廷編修的都是卷帙浩繁的巨著,就認為兩千多年前的人也能做到。首先,這些是抄書,不是原創;其次,他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有朝廷的堅強支撐,匯聚上萬最頂尖的學者。可以說是以舉國之力在做這件事。」


    贊瑪提歐瞠目結舌:「太後的意思是,有人在造假,假借亞裏士多德的名義宣揚自己的學說?」


    汪舜華笑道:「我隻是一種猜想,不足為憑證。孟夫子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今人陳白沙先生也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你倒是可以好好考證一下——我知道,亞裏士多德在西方影響甚巨,既然著述等身,肯定不會全部湮滅。那些一直流傳下來的作品應該會被不斷的傳抄,因為沒有成熟的印刷術,隻靠手工傳抄,必然有訛誤,加上抄書人的主觀思想,難免有所取捨,自然會有不同的版本,甚至形成不同的流派。儒釋道三家互相之間的論爭不去說,光是各家內部又有多少分支、多少觀點,北京城匯聚了三家最頂尖的學者,你可以問問。就是你們自己,不也有那麽多派別,互相攻擊對方為異端嗎?」


    眾人都皺著眉頭。


    贊瑪提歐回去修煉了,京城人民尤其讀書人卻開始熱切的議論起來——跟孟夫子差不多同時代的蠻夷,居然號稱寫了100多種書,上百萬字,而且是寫在羊皮上,欺負大家沒見過羊皮嗎?


    督察院上下自然怒不可遏——居然敢拿偽書來騙咱們?


    督察院右都禦史王恕質問:「那個什麽《幾何原理》是不是也是偽書?居然勞師動眾的翻譯出版,豈不是謬種流傳?堂堂天朝上國,居然讓蠻夷耍了,簡直奇恥大辱!」


    榮親王不好意思說話,翰林院侍讀學士李東陽淡然的看著他:「第一,選擇《幾何原理》並不是因為它是哪位名家所著,而是因為此書重視數學基本理論,邏輯推理方法謹嚴,敘述清楚簡練,可以去掉浮誇之氣,練就精思的習慣,而且和天朝傳統的數學理論互相補充印證;第二,四夷館確實收到了不少託名亞裏士多德的作品,但是考慮到規模過於宏大、而且距離具體的應用較遠,還沒有進行翻譯,自然也就說不上被人耍了;第三,人以文傳,文以人傳,不管是古代典籍還是當代著述或是外國文獻,看重的都是其本身的學術價值,這是翰林院編纂書目一以貫之的原則。」


    這是汪舜華經常說的,看來他是聽進去了。


    王恕哼了一聲:「難道泱泱中華,就沒有好的書目,非要採用蠻夷偽造的書籍?」


    李東陽道:「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天朝文明博大精深,但並不能因此閉關自守,坐井觀天。和外邦文獻相互對照,相互借鑑,方能取長補短。」


    王恕別過頭。


    汪舜華打住了兩人的口舌之爭:「你不覺得,這些書籍是偽造的,反而比是原作,更令人害怕甚至恐懼?」


    王恕懵了,百官也麵麵相覷:「這話怎麽說?」


    汪舜華道:「如果這些作品全部都是兩千多年前的亞裏士多德所著,隻是因為戰亂全部失傳,直到十字軍東徵才被發現阿拉伯人的翻譯本甚至原本,那除了說明這些先賢擁有匹敵孔孟的智慧,還體現歐洲千年來文明湮滅、文化斷層。一個不知道繼承和發揚自己偉大歷史和文化,不知道增強道德和法治約束,隻一味畏懼神靈的種族,是沒有希望和未來的。但如果這些作品多係偽作,那就說明西方人從來沒有停止探索世界的腳步——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作品卷帙浩繁,僅託名在亞裏士多德名下,就囊括了幾乎一切學科;而且有相當高的學術價值,堪稱文明的瑰寶。這顯然不是一人一時之功。不管他們背後有沒有組織,這樣數量眾多,而且持續不斷地作偽,顯然是為了規避教廷的責難。因此可以說,現在的歐洲人在物理、數學和哲學等各個方麵已經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一旦他們衝破教廷的文化藩籬,又會取得何等的成就?因此,對於這些化外之邦,對於這些託名古人的偽作,絕不可等閑視之;必須抓緊時間翻譯刊行。我敢說,將來能和中華文明一爭長短的,不是北方的韃子,而是西方人,既包括贊瑪提歐的基督教,也包括回回人。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敵人再往前奔跑,我們不能坐而論道。」


    丘浚反應過來:「太後所言極是。這樣規模宏大的巨著,以兩千年前的技術水平,以一人之功來完成,確係天方夜譚;歐洲神權高於皇權,而且教廷對各國橫徵暴斂,極力壓製學術,下麵暗流湧動,托古人之名闡述己說,甚至藉以對抗教廷,確係情理之中。一旦成功,勢必改弦易轍,到那時候,歐洲將是天朝極難纏的對手。」


    倪嶽也站出來:「書的作者是誰,沒那麽重要;關鍵是這些典籍的學術價值是否真的已經達到了和天朝分庭抗禮的地步?如果是這樣,真的不能視而不見!」


    當然楊守陳、劉健、周洪謨、羅倫、章懋等大儒紛紛站出來,各執一端,吵鬧不休。


    汪舜華下了論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孔夫子的偉大,不僅拜訪老子,甚至向小兒項橐請教。聖賢尚且虛心勤學若此,卿等何必故步自封、目空一切?——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卿等宜守聖賢之道,深察吾意,以保大明金甌永固。」


    借著孔夫子的言行,群臣真不好意思再說什麽——孔夫子還向毛孩子請教,誰敢說自己的學識修養超過孔聖人?


    事情就這樣定下來。為了供明朝士大夫批判性學習,翻譯館還要繼續加大翻譯和對歐洲的研究力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