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舜華得空召見了他們:「雖然你們剛來中國不久,但你們的宗教倒是很早以前就傳入中國了。早在唐朝貞觀九年,波斯僧阿羅本將經書獻給朝廷,取得傳教資格,在京師長安乃至地方府州建立寺院;還翻譯了不少經書。當時稱為景教,是取光明輝煌之義;後來武宗會昌廢佛,景教也被禁止;元朝再度傳入,元亡後,再次衰落。至今民間還有十字架教派信徒的傳說,估計就是你們的教友。」
贊瑪提歐馬上就來了興趣,說:「我倒是知道,以前看《馬可波羅遊記》,提到北京和大同、敦煌乃至揚州、杭州、鎮江等地都有景教徒和景教寺。」
——談得高興的贊瑪提歐其實不知道,汪太後有關景教是天主教分支的論斷來自於中學歷史知識;隻是也僅止於此。因為不是考試重點,對宗教也沒什麽興趣,了解也實在有限。
不過這隻小蝴蝶還是很有作用,因為朝廷要編《全唐文》,自然到處翻檢唐朝的文獻。幾個書生登終南山訪求唐人遺蹟時,發現一處破敗的唐朝的古廟,於是本來應該在天啟三年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提前一百多年重見天日。
事情很快被報到北京,汪舜華想了想,要求加以保護——畢竟是唐朝遺物,而且文章是一個叫景淨的傳教士所寫,但是寫字的卻是大名鼎鼎的呂洞賓,不管是文學還是書法,都堪稱一流。
聽到汪太後說起這個碑文,贊瑪提歐自然興高采烈。當下讓人取了拓本來看,果然裏麵講了人類的墮落、彌賽亞的降生、救世主的事跡等等,可以確定就是自己的前輩了。
贊瑪提歐喜不自勝,自然答應在翻譯《聖經》等經典文獻的同時,加大力度翻譯《幾何原本》,早日敬獻太後皇帝。
贊瑪提歐等一波兒傳教士高高興興的退下了,商輅等人確實在不明白:「太後對本土的佛道尚且不感興趣,為什麽要對這幫洋和尚這樣客氣?」
汪舜華嘆了口氣:「我之所以要求博採各國書籍,並不隻是彰顯天朝氣度,更不是為了裝潢門麵,而是真正想增進對世界各國的了解,一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二則給出國去找飯吃的人一個借鑑,讓他們知道入鄉隨俗,避免不必要的糾紛;三來朝廷也是要和外國人打交道的,多了解一點對手,不是壞事。」
商輅道:「隻是這些歪理邪說一旦傳播出去,隻怕蠱惑人心。」
他聽楊守陳吐槽過:「有不可言於人者也。」
汪舜華道:「正因為如此,朝廷更要了解,否則任由其傳播到民間,才真是不可收拾。你沒聽出來嗎?天主在歐洲的影響力不弱於在天朝的影響力。他們那裏是神權高於皇權,咱們這裏儒家雖然是正道,但三教合一也是主流。不讀四書五經尤其《論語》,就說了解中國,那是癡人說夢;想了解歐洲卻不讀《聖經》,那也不過是癡心妄想。」
群臣這才不說話了。
汪舜華皺緊了眉頭,她並不信仰儒教,卻是堅定的民族主義者。歐洲正在進行的文藝復興和隨後的工業革命將會帶來何其巨大的影響;但開放國門,也就意味著好的壞的都能進來。
現在還沒有經歷過宗教革命,宗教的包容性並不強。
中國是世俗國家,過去,現在,將來都是。
有景教的先例,如果傳教士們肯積極融入,她不介意網開一麵;否則,還需要另外想辦法。
當即吩咐翰林院學士楊守陳:「要好生向他們打聽那裏的歷史人文以及風俗民情,說不定什麽時候能用上——當然,也要好好約束他們,不許私自傳教,否則按律處置。」
楊守陳硬著頭皮答應了。
不管怎麽說,這些人就在北京安頓下來,楊學士不時找他們聊天;隨著時間的推移,相繼又有人加入這個隊伍。
他們來的時機實在很好,第二年明朝擊敗了朝鮮,將其作為行省;朝廷要學習諺文編製漢語拚音。汪舜華想到了他們,就召見他們詢問拉丁語的情況。
就這樣,他們認識了翰林院的幾位才子,一起探討拉丁文。
但也僅隻如此,汪舜華本來就是借個殼兒,很快就把人招過去說怎麽辦了。
他們還沒回過神來,字母表已經定下來。
幾位翰林回去編書,他們也隻好回館接著翻譯。
隻是楊守陳真的很頭疼,主要是對他們的神仙故事實在不感興趣;繼任的黎淳同樣頭疼。
好在有人主動接手了這個燙手山芋。
榮親王。
出了杭貴妃的孝,榮親王老實待在家讀書,努力和王妃生孩子;這時候京城的氣氛已經很微妙了,他是先帝的親兒子,卻不是太後的親兒子。
雖然太後對他還不錯,但這個時候,還是低調一些。
但是皇帝並不這麽想,經常召他去陪駕。
榮親王聽得出皇帝的不滿,但是也不敢說太後的不是,於是主動請旨:「臣願意為太後分憂,辦點差事。」
現在襄王管著宗人府,別的親王偶爾也辦差,尤其到各地宣旨啥的,朝臣們最初反對,現在也習慣了,主要是朝廷真的缺人;吃了那麽多俸祿,不幹點活,大家不痛快。
汪舜華能理解他的想法,不過他畢竟是先帝留下的不多的兒子之一,必須留在京城,以防萬一。
既然人家不想卷進來,隻想安安靜靜的過日子,斷沒有讓他為難的道理;正好現在朝廷事情多,到處都忙,翰林院也不例外。
於是建極十七年春,汪舜華就讓他去主持四譯館的日常工作。
涉及外夷的,不是什麽重要部門,交往的雖然是讀書人,但在士林影響不大,不存在製造聲勢的嫌疑;群臣沒有過多反對,甚至楊守陳、黎淳等都極為贊成。
當時,汪舜華剛剛拿到《幾何原本》的翻譯本——利瑪竇用了一年時間,以一己之力,用德國人克拉維烏斯校訂增補的拉丁文本為原本,翻譯完前6卷,不過這個版本的作者現在還沒有出生;贊瑪提歐帶著一大波助手,以當時歐洲通行的本子為基礎,翻譯了原本。
汪舜華非常關心這本書的翻譯工作,曾經親自過問了幾次,還交代吳敬等好好和這些人溝通。
吳敬確實高人,最開始不適應後,很快眼睛就亮了,開始認認真真和贊瑪提歐討論起來,甚至親自為書作序。
汪舜華翻了翻,驚訝的發現,這本書的內容極為豐富,第一卷講三角形全等的條件,三角形邊和角的大小關係,平行線理論,三角形和多角形等積(麵積相等)的條件;第二卷講如何把三角形變成等積的正方形;第三卷講圓;第四卷討論內接和外切多邊形;第六卷講相似多邊形理論;第五到十卷講述比例和算術的理論;最後講述立體幾何的內容。可以說,她在中小學數學課本裏學到的初等幾何的主要內容已經完全包含在其中了。
不僅如此,《幾何原本》的體係也極為嚴密,有四方麵主要內容,定義、公理、公設、命題(包括作圖和定理)。第一卷列有23個定義,5條公理,5條公設。
這些定義、公理、公設就是全書的基礎;歐幾裏得還提出了分析法、綜合法和歸謬法。
汪舜華真的驚嘆了,果然能進中學課本的都是神人!很自然的下旨刊行天下。
贊瑪提歐等人得到了賞賜,更加全身心的投入《聖經》的翻譯。
然而,他並不知道前麵等待他的是什麽。
今年初,《聖經》被呈了上去。
榮親王自然提前讀了這本書,平常還和贊瑪提歐等人商討過,當時就覺得腦子炸了。
他跑去跟汪舜華說:「這本書胡說八道,不值一駁;母後就當他們瘋言瘋語,萬不要放在心上。」
不錯,求生欲很強。
汪舜華笑笑,安慰他:「本就是蠻夷著述,加強了解罷了;他若真說得天花亂墜,置孔孟於何地?」
榮親王還是很擔心,撿著要緊的說了。
汪舜華沉默了很久,這才說:「天主教在歐洲影響非常大,不亞於儒家在天朝的影響,所以一定要原汁原味,防止他們避重就輕、文過飾非,騙取朝廷信任。」
榮親王這才退下了。
聽到皇帝召見了贊瑪提歐,贊瑪提歐出來吹噓說相談甚歡,皇帝非常感興趣。
榮親王驚呆了,想了想,趕緊來翰林院找黎淳等商議。
宗室留京甚至參與朝政,從某種程度來說,改變了明朝的政治氣候。畢竟都是姓朱的,萬一上麵有什麽,他們有機會上位。
因此,為了防止萬一,汪舜華重新對宗室行為進行了規定。凡承襲爵位或者有資格承襲爵位的宗室,必須從嚴恪守行為。宗室內部交往會適當放寬,但是嚴禁豢養門客,嚴禁交結朝臣,甚至對和僧人道士的交往,也要從嚴。
敏感時期,朝臣自然也很自覺,除了自家女兒嫁到王府,節日裏來往;一般人對宗室還是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
翰林院的幾位領導,除了剛升為翰林院學士的程敏政,妻妹嫁作了鄭王妃,偶爾來往,別人都扯不上關係;尤其榮親王,皇帝的親哥。
因此分管四譯館後,翰林院幾乎放棄了這個部門,從不過問,就怕沾惹上什麽關係。
但是親王上門,斷不敢把人往外趕。
榮親王很明白他們的顧慮,隻是說:「奉旨翻譯《聖經》,如今已經成功。隻是覺得這書很不妥當,孤才疏學淺,怕耽誤朝廷的大事,所以特來請教。」
說的這樣誠懇,程敏政皺著眉頭。
榮親王簡要介紹了下他們的教義,本來也沒覺得有什麽,宗教嘛,肯定都是吹噓自己厲害,騙你去信。隻是榮親王實在很有政治敏感性,介紹中國是世俗社會,皇權高於神權;那邊則是神權社會,神權高於皇權,世俗皇帝登基還需要教皇加冕,大家馬上就不舒服了。
然後也就沒有拒絕榮親王留下的《聖經》。
三天後,翰林院學士程敏政率領全院聯名上《奏禁天主傳播疏》:
我太祖掃清邪氛,混一寰宇,開大明於中天,四方莫不賓服,威令行於天下。然國中敦秉倫彝,獨尊孔孟之學,凡在攝化之區,無不建立素王之廟,誠萬世不易之教道也。贊瑪提歐輩自稱天主教者,從歐邏巴來,非向所臣屬之國,公然欲以彼國之邪教,移我華夏之民風,是敢以夷變夏者也。審察其教中有不可從者四。
據彼雲國中君主有二:一稱治世皇帝,一稱教化皇帝。治世者攝一國之政,教化者統萬國之權。治世則相繼傳位於子孫,而所治之國,屬教化君統,有輸納貢獻之款。教化者傳位,則舉國中之習天教之賢者而遜焉。是一天而二日,一國而二主也。無論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政教紀綱,一旦變易其經嚐。即如我皇上可亦為其所統禦,而輸貢獻。——此敢以彼國二主之夷風,亂我國一君之治統。
據彼雲:國中男女配偶,上自國君,下及黎元,止惟一夫一婦,無嬪妃姬妾之稱,不重無後為大之說。所以我國之聖人,如堯、舜、禹、湯、文、武等,亦皆雲不免於煉清之獄也。無論民庶,不得畜姬取妾,以犯彼二色之誡。即如周禮所載,國君之三宮九嬪、禦妻夫人之屬,寧亦悉令遣而出之。——此敢以彼國一色之夷風,亂我國至尊之大典。
據彼雲:國中惟尊崇一天主,不祀他神,不設他廟,隨方建立天主堂,而供安其像。受其教者,皆得家延戶祀。如別奉他廟他神,則犯天主之教誡。必先毀我宣尼之廟,以及山川保社之壇,並廢往古敕建忠孝節義之祠。一如夷說取,取其像而投諸荒野之中,然後檄令省郡州縣各建一天主堂,以奉安彼刑架之罪夫。——此敢以彼國獨祀之夷風,亂我國萬代之師表。
據彼雲:國中人父母死,不設祭祀,不立宗廟,惟認天主為我等之公父。薄所生之父母,而弟兄輩視之,不然則犯天主之教誡。將斬先王之血食,廢九廟之大饗,以詔民從之。——此敢以彼國忘親之夷風,亂我國如生之孝源。
假令我國中崇尚其教,勢必斥毀孔孟之經傳,斷滅堯舜之道統,廢經濟而尚觀占,壞祖宗之憲章可耶。
翰林院沒有密奏,這封奏疏通過通政司遞到內閣,層層轉手,自然大家都知道了。
內閣大臣們把黎淳等人找來,大致了解了一下情況。程敏政等人也是二把刀,好歹都是讀書人的尖子,基本過目成誦。程敏政就背誦了一些關鍵的章節,順便又把去年西域的見聞說了一通,閣臣們自然是麵麵相覷。
知道皇帝正在和這人交往,大家的臉色不好看了。
汪舜華靜靜地聽他們匯報完了,想了想,吩咐招贊瑪提歐等人覲見,同時通知皇帝參加;另外還宣了朝天宮主持大弟子周道寧和華嚴寺惠通法師等宗教界代表。
贊瑪提歐馬上就來了興趣,說:「我倒是知道,以前看《馬可波羅遊記》,提到北京和大同、敦煌乃至揚州、杭州、鎮江等地都有景教徒和景教寺。」
——談得高興的贊瑪提歐其實不知道,汪太後有關景教是天主教分支的論斷來自於中學歷史知識;隻是也僅止於此。因為不是考試重點,對宗教也沒什麽興趣,了解也實在有限。
不過這隻小蝴蝶還是很有作用,因為朝廷要編《全唐文》,自然到處翻檢唐朝的文獻。幾個書生登終南山訪求唐人遺蹟時,發現一處破敗的唐朝的古廟,於是本來應該在天啟三年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提前一百多年重見天日。
事情很快被報到北京,汪舜華想了想,要求加以保護——畢竟是唐朝遺物,而且文章是一個叫景淨的傳教士所寫,但是寫字的卻是大名鼎鼎的呂洞賓,不管是文學還是書法,都堪稱一流。
聽到汪太後說起這個碑文,贊瑪提歐自然興高采烈。當下讓人取了拓本來看,果然裏麵講了人類的墮落、彌賽亞的降生、救世主的事跡等等,可以確定就是自己的前輩了。
贊瑪提歐喜不自勝,自然答應在翻譯《聖經》等經典文獻的同時,加大力度翻譯《幾何原本》,早日敬獻太後皇帝。
贊瑪提歐等一波兒傳教士高高興興的退下了,商輅等人確實在不明白:「太後對本土的佛道尚且不感興趣,為什麽要對這幫洋和尚這樣客氣?」
汪舜華嘆了口氣:「我之所以要求博採各國書籍,並不隻是彰顯天朝氣度,更不是為了裝潢門麵,而是真正想增進對世界各國的了解,一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二則給出國去找飯吃的人一個借鑑,讓他們知道入鄉隨俗,避免不必要的糾紛;三來朝廷也是要和外國人打交道的,多了解一點對手,不是壞事。」
商輅道:「隻是這些歪理邪說一旦傳播出去,隻怕蠱惑人心。」
他聽楊守陳吐槽過:「有不可言於人者也。」
汪舜華道:「正因為如此,朝廷更要了解,否則任由其傳播到民間,才真是不可收拾。你沒聽出來嗎?天主在歐洲的影響力不弱於在天朝的影響力。他們那裏是神權高於皇權,咱們這裏儒家雖然是正道,但三教合一也是主流。不讀四書五經尤其《論語》,就說了解中國,那是癡人說夢;想了解歐洲卻不讀《聖經》,那也不過是癡心妄想。」
群臣這才不說話了。
汪舜華皺緊了眉頭,她並不信仰儒教,卻是堅定的民族主義者。歐洲正在進行的文藝復興和隨後的工業革命將會帶來何其巨大的影響;但開放國門,也就意味著好的壞的都能進來。
現在還沒有經歷過宗教革命,宗教的包容性並不強。
中國是世俗國家,過去,現在,將來都是。
有景教的先例,如果傳教士們肯積極融入,她不介意網開一麵;否則,還需要另外想辦法。
當即吩咐翰林院學士楊守陳:「要好生向他們打聽那裏的歷史人文以及風俗民情,說不定什麽時候能用上——當然,也要好好約束他們,不許私自傳教,否則按律處置。」
楊守陳硬著頭皮答應了。
不管怎麽說,這些人就在北京安頓下來,楊學士不時找他們聊天;隨著時間的推移,相繼又有人加入這個隊伍。
他們來的時機實在很好,第二年明朝擊敗了朝鮮,將其作為行省;朝廷要學習諺文編製漢語拚音。汪舜華想到了他們,就召見他們詢問拉丁語的情況。
就這樣,他們認識了翰林院的幾位才子,一起探討拉丁文。
但也僅隻如此,汪舜華本來就是借個殼兒,很快就把人招過去說怎麽辦了。
他們還沒回過神來,字母表已經定下來。
幾位翰林回去編書,他們也隻好回館接著翻譯。
隻是楊守陳真的很頭疼,主要是對他們的神仙故事實在不感興趣;繼任的黎淳同樣頭疼。
好在有人主動接手了這個燙手山芋。
榮親王。
出了杭貴妃的孝,榮親王老實待在家讀書,努力和王妃生孩子;這時候京城的氣氛已經很微妙了,他是先帝的親兒子,卻不是太後的親兒子。
雖然太後對他還不錯,但這個時候,還是低調一些。
但是皇帝並不這麽想,經常召他去陪駕。
榮親王聽得出皇帝的不滿,但是也不敢說太後的不是,於是主動請旨:「臣願意為太後分憂,辦點差事。」
現在襄王管著宗人府,別的親王偶爾也辦差,尤其到各地宣旨啥的,朝臣們最初反對,現在也習慣了,主要是朝廷真的缺人;吃了那麽多俸祿,不幹點活,大家不痛快。
汪舜華能理解他的想法,不過他畢竟是先帝留下的不多的兒子之一,必須留在京城,以防萬一。
既然人家不想卷進來,隻想安安靜靜的過日子,斷沒有讓他為難的道理;正好現在朝廷事情多,到處都忙,翰林院也不例外。
於是建極十七年春,汪舜華就讓他去主持四譯館的日常工作。
涉及外夷的,不是什麽重要部門,交往的雖然是讀書人,但在士林影響不大,不存在製造聲勢的嫌疑;群臣沒有過多反對,甚至楊守陳、黎淳等都極為贊成。
當時,汪舜華剛剛拿到《幾何原本》的翻譯本——利瑪竇用了一年時間,以一己之力,用德國人克拉維烏斯校訂增補的拉丁文本為原本,翻譯完前6卷,不過這個版本的作者現在還沒有出生;贊瑪提歐帶著一大波助手,以當時歐洲通行的本子為基礎,翻譯了原本。
汪舜華非常關心這本書的翻譯工作,曾經親自過問了幾次,還交代吳敬等好好和這些人溝通。
吳敬確實高人,最開始不適應後,很快眼睛就亮了,開始認認真真和贊瑪提歐討論起來,甚至親自為書作序。
汪舜華翻了翻,驚訝的發現,這本書的內容極為豐富,第一卷講三角形全等的條件,三角形邊和角的大小關係,平行線理論,三角形和多角形等積(麵積相等)的條件;第二卷講如何把三角形變成等積的正方形;第三卷講圓;第四卷討論內接和外切多邊形;第六卷講相似多邊形理論;第五到十卷講述比例和算術的理論;最後講述立體幾何的內容。可以說,她在中小學數學課本裏學到的初等幾何的主要內容已經完全包含在其中了。
不僅如此,《幾何原本》的體係也極為嚴密,有四方麵主要內容,定義、公理、公設、命題(包括作圖和定理)。第一卷列有23個定義,5條公理,5條公設。
這些定義、公理、公設就是全書的基礎;歐幾裏得還提出了分析法、綜合法和歸謬法。
汪舜華真的驚嘆了,果然能進中學課本的都是神人!很自然的下旨刊行天下。
贊瑪提歐等人得到了賞賜,更加全身心的投入《聖經》的翻譯。
然而,他並不知道前麵等待他的是什麽。
今年初,《聖經》被呈了上去。
榮親王自然提前讀了這本書,平常還和贊瑪提歐等人商討過,當時就覺得腦子炸了。
他跑去跟汪舜華說:「這本書胡說八道,不值一駁;母後就當他們瘋言瘋語,萬不要放在心上。」
不錯,求生欲很強。
汪舜華笑笑,安慰他:「本就是蠻夷著述,加強了解罷了;他若真說得天花亂墜,置孔孟於何地?」
榮親王還是很擔心,撿著要緊的說了。
汪舜華沉默了很久,這才說:「天主教在歐洲影響非常大,不亞於儒家在天朝的影響,所以一定要原汁原味,防止他們避重就輕、文過飾非,騙取朝廷信任。」
榮親王這才退下了。
聽到皇帝召見了贊瑪提歐,贊瑪提歐出來吹噓說相談甚歡,皇帝非常感興趣。
榮親王驚呆了,想了想,趕緊來翰林院找黎淳等商議。
宗室留京甚至參與朝政,從某種程度來說,改變了明朝的政治氣候。畢竟都是姓朱的,萬一上麵有什麽,他們有機會上位。
因此,為了防止萬一,汪舜華重新對宗室行為進行了規定。凡承襲爵位或者有資格承襲爵位的宗室,必須從嚴恪守行為。宗室內部交往會適當放寬,但是嚴禁豢養門客,嚴禁交結朝臣,甚至對和僧人道士的交往,也要從嚴。
敏感時期,朝臣自然也很自覺,除了自家女兒嫁到王府,節日裏來往;一般人對宗室還是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
翰林院的幾位領導,除了剛升為翰林院學士的程敏政,妻妹嫁作了鄭王妃,偶爾來往,別人都扯不上關係;尤其榮親王,皇帝的親哥。
因此分管四譯館後,翰林院幾乎放棄了這個部門,從不過問,就怕沾惹上什麽關係。
但是親王上門,斷不敢把人往外趕。
榮親王很明白他們的顧慮,隻是說:「奉旨翻譯《聖經》,如今已經成功。隻是覺得這書很不妥當,孤才疏學淺,怕耽誤朝廷的大事,所以特來請教。」
說的這樣誠懇,程敏政皺著眉頭。
榮親王簡要介紹了下他們的教義,本來也沒覺得有什麽,宗教嘛,肯定都是吹噓自己厲害,騙你去信。隻是榮親王實在很有政治敏感性,介紹中國是世俗社會,皇權高於神權;那邊則是神權社會,神權高於皇權,世俗皇帝登基還需要教皇加冕,大家馬上就不舒服了。
然後也就沒有拒絕榮親王留下的《聖經》。
三天後,翰林院學士程敏政率領全院聯名上《奏禁天主傳播疏》:
我太祖掃清邪氛,混一寰宇,開大明於中天,四方莫不賓服,威令行於天下。然國中敦秉倫彝,獨尊孔孟之學,凡在攝化之區,無不建立素王之廟,誠萬世不易之教道也。贊瑪提歐輩自稱天主教者,從歐邏巴來,非向所臣屬之國,公然欲以彼國之邪教,移我華夏之民風,是敢以夷變夏者也。審察其教中有不可從者四。
據彼雲國中君主有二:一稱治世皇帝,一稱教化皇帝。治世者攝一國之政,教化者統萬國之權。治世則相繼傳位於子孫,而所治之國,屬教化君統,有輸納貢獻之款。教化者傳位,則舉國中之習天教之賢者而遜焉。是一天而二日,一國而二主也。無論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政教紀綱,一旦變易其經嚐。即如我皇上可亦為其所統禦,而輸貢獻。——此敢以彼國二主之夷風,亂我國一君之治統。
據彼雲:國中男女配偶,上自國君,下及黎元,止惟一夫一婦,無嬪妃姬妾之稱,不重無後為大之說。所以我國之聖人,如堯、舜、禹、湯、文、武等,亦皆雲不免於煉清之獄也。無論民庶,不得畜姬取妾,以犯彼二色之誡。即如周禮所載,國君之三宮九嬪、禦妻夫人之屬,寧亦悉令遣而出之。——此敢以彼國一色之夷風,亂我國至尊之大典。
據彼雲:國中惟尊崇一天主,不祀他神,不設他廟,隨方建立天主堂,而供安其像。受其教者,皆得家延戶祀。如別奉他廟他神,則犯天主之教誡。必先毀我宣尼之廟,以及山川保社之壇,並廢往古敕建忠孝節義之祠。一如夷說取,取其像而投諸荒野之中,然後檄令省郡州縣各建一天主堂,以奉安彼刑架之罪夫。——此敢以彼國獨祀之夷風,亂我國萬代之師表。
據彼雲:國中人父母死,不設祭祀,不立宗廟,惟認天主為我等之公父。薄所生之父母,而弟兄輩視之,不然則犯天主之教誡。將斬先王之血食,廢九廟之大饗,以詔民從之。——此敢以彼國忘親之夷風,亂我國如生之孝源。
假令我國中崇尚其教,勢必斥毀孔孟之經傳,斷滅堯舜之道統,廢經濟而尚觀占,壞祖宗之憲章可耶。
翰林院沒有密奏,這封奏疏通過通政司遞到內閣,層層轉手,自然大家都知道了。
內閣大臣們把黎淳等人找來,大致了解了一下情況。程敏政等人也是二把刀,好歹都是讀書人的尖子,基本過目成誦。程敏政就背誦了一些關鍵的章節,順便又把去年西域的見聞說了一通,閣臣們自然是麵麵相覷。
知道皇帝正在和這人交往,大家的臉色不好看了。
汪舜華靜靜地聽他們匯報完了,想了想,吩咐招贊瑪提歐等人覲見,同時通知皇帝參加;另外還宣了朝天宮主持大弟子周道寧和華嚴寺惠通法師等宗教界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