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在建極十七年底得到了三宣六慰徹底平定的消息,次年正月初得到西部地區平定的消息;幾乎同時,印度臣服的消息傳到北京。
整個京城徹底沸騰了。
如果說對西北地區用兵,消息還基本上沒怎麽斷過;那麽南方地區的戰事,真的是有開頭有點消息,直到三宣六慰相繼平定,大軍在印度登陸,攻克德裏,這之後,就再也沒有消息。
很多人都在揣測,沐琮是不是已經深陷重圍,甚至已經全軍覆沒。汪舜華自然也很擔心,但鞭長莫及,隻能下詔給張能,命其親率南海巡檢司,配合李定拿下馬六甲海峽,恢復舊港,隨時策應沐琮;一邊命令雲南、貴州、廣西等省都司厲兵秣馬,隨時待命;同時安慰自己,當年王玄策能創造一人滅一國的奇蹟,60年代初邊防軍就能打到新德裏附近,所以對三哥的戰鬥力不必估計過高;如今沐琮身率三萬鐵騎,一定不會有事。
但直到告捷的文書連同地圖傳到北京,商輅等人反覆盤問,這才確信,那個曾經的天竺,已經被沐琮帥軍征服。
盡管此前已經取得了遼東、紅鹽池和延綏等多個大捷,但西北大捷和三宣六慰、印度大捷的分量仍然是不同的,尤其這三場仗幾乎是同時進行、勝利也是同時取得的。
這是對明朝軍事實力的最好肯定。
汪舜華立刻下旨犒賞三軍將士,同時大赦天下,免天下田賦一年。
自然大家都是各有滋味,包括皇帝。
前段時間不僅群臣紛紛上言,要求太後及早撤兵;甚至有人跑到德陵外伏地痛哭先帝;市井坊間更是流言紛紛,說皇帝跪在地上苦求太後,應以百姓蒼生為念,不要妄動刀兵,以免招致慘禍,結果太後大怒,拿著硯台砸皇帝腦袋,一時血流如注雲雲。
還有一種說法是,太後惱怒皇帝三番四次進言,說:「豎子不足與謀!」想廢除皇帝,自立為帝,是一班忠臣極力保護皇帝雲雲。
還有人說這裏江西水患、南京水患是朝廷失德,尤其九月初一發生日食,盡管欽天監提前已經準確預報,但朝野上下還是議論紛紛:「天狗吃日,要變天了!」
章綸更是慷慨陳詞:「日食乃陰侵陽。太陽是天子的象徵,月亮是代表後妃臣子的。日食象徵天子的權力被侵奪,此乃上天示警。如果陛下能親自處理朝政,這樣國家就能夠長治久安了。臣請太後早日還政,以答天誡。」
汪舜華冷冷的看著下麵,拂袖而去。
再不走,估計就走不了了。
如今捷報傳來,往日的流言全成了太後力排眾議,堅持征亂伐暴,克定海內的證明。
啪,真疼。
但百姓們是真的高興,外頭鑼鼓喧天,晝夜不息。
當然,喜悅過後,就該說怎麽整了。
沐琮的密奏汪舜華已經收到了。現在關稅是朝廷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群臣對他擅自許諾的行為很不滿,這意味著不僅是印度,還有其他從三宣六慰進口的貨物,都不能徵收關稅了。這是相當大的一筆損失。要不這些土地就不要併入版圖了,反正也是不毛之地;何況即便是併入版圖,朝廷也不能有效治理,還不是由著土司們管理,隔三差五上門打秋風,花錢買虛熱鬧,閑的。
汪舜華聽他們說完了,笑出聲來:「不毛之地?那每年進口那麽多糧食從哪裏來的?你們的眼皮子就這麽淺嗎?就隻看得到關稅?」
說完想起來,現在關稅對朝廷來說很重要,要是走閉關鎖國的老路,怕是下麵的群臣也不會答應吧。
不到二十年,換了人間。
但是,問題是要解決的。
汪舜華笑的爽脆:「和廣袤肥沃的土地比起來,幾百萬關稅算什麽?——有了土地人口,還怕沒有稅收?」
這話並不完全適用於當下,要想收稅,是要有人的——朝廷能派這麽多人前往治理?派去了就能治理?先把語言關過了再說?
也不是沒有辦法,多封眾建,以夷製夷。
這跟以前有什麽區別?
有區別。
以前除了兩京十三省之外,其他藩國的貨物進出口,都要交納高額關稅;如今隻要接受朝廷冊封,就和內地的土司一樣,繳納一點貢賦,就可以參與邊境茶馬貿易;當然,交易額和本部人口掛鉤,內地的人丁稅併入田稅了,城鎮居民的人丁稅也通過商業稅收取,那麽這些邊境的土民,朝廷每人每年收五十文錢,你們朝覲的時候帶過來;相對應的茶葉、食鹽、鐵器、銅錢可以賣多少,都有定額。
說白了,朝廷隻要一個名分。你仍當你的土皇帝,甚至在經濟上給你甜頭,但是王號、帝號不要拿出來說,以後你隻是大明的土司,要想有其地、管其民、統其兵、襲其職、治其所、入其流、受其封,都必須經過中央批準,哪怕隻是形式上的。
把自由貿易區強行扣上國家的名分,對方肯定會不願意,努力掙脫束縛,偏偏現在能控製邊疆的辦法太少了,戰略物資必須牢牢管控;等到明朝完成了技術革命,最好到時候有了機關槍、蒸汽船,還怕你作妖?幾個土司還想抗拒時代的潮流?
鄒幹等認為:「印度等地,與中原遠隔山嶽,難以控製;若派大將帥重兵前往鎮守,恐怕難以約束甚至為禍中原。」
他說的是事實,西北地區雖然遙遠,但通過河西走廊不算難走;南方地區雖然同樣山水相連,但關山重疊,實在難越;而且氣候炎熱,還有瘴氣,中原人很不適應;尤其印度,西藏雖然說由中央羈縻統治,然而山高路險,實在難以駐守大軍,往西繞過去還隔著阿富汗、巴基斯坦等一大片土地;隻能走海運。
近在咫尺而且體量不大的的朝鮮越南在群臣眼裏都是沉重的負擔,何況體量大出好幾倍的南方西北?
但汪舜華態度堅決:「我們的將士在前方浴血奮戰,九死一生,才打下了錦繡山河,可是朝廷卻要以路途遙遠放棄,我們怎麽對得起他們?難道要讓我們去告訴將士們『你們跑得太快,朝廷追不上你們的腳步,你們要緩一緩,停下來等一等你們的朝廷、等等你們的人民?』」
這話說得誅心,鄒幹低了頭,汪太後總是比他們更能找到道德製高點,往你心裏紮刀子。
汪舜華掃視了一眼下麵,這些日子以來的濁氣終於一掃而空。
真爽。
李秉奏道:「太後,這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當年,太宗皇帝將安南納入版圖,可惜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最後宣宗皇帝不得不忍痛放棄。今西北南方等地,何止十倍於安南,屆時朝廷何以能夠承受?朝鮮已經讓朝廷很是吃力了。」
汪舜華道:「放棄安南,是宣宗皇帝最大的錯,就別拿出來說了。」
李秉等怔了一下。
汪舜華語氣很是堅定:「西北南方和朝鮮不是一回事,朝鮮是邊境安寧問題,李瑈篡權奪位,又勾結瓦剌,犯我邊境,占我領土,若不及時剷除,恐怕會成為下一個高句麗;西北是文化問題,那裏是漢唐故土,自然也應該是我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何況與中原腹地隻隔著一個河西走廊,一旦勾結北方南下,將是北方防線不可承受之重;如果任其蔓延發展,必成燎原之勢,到時候想獨善其身,不過是癡心妄想。掃帚不到,灰塵不會自己跑掉,所以必須正本清源。」
鄒幹等垂下眼簾,耳聽為虛,他們不大相信西北地區有這樣的野望;但元朝留下的陰影太深,「九儒十丐」宣傳了這麽些年,總歸有些效果。
商輅開口:「西北地域廣袤,南方人口又多,如果同時納入版圖,隻怕鞭長莫及,一時難以管理,不如先拿下西北,南方仍然扶持當地土司,以夷製夷。」
下麵爭論紛紛,口氣明顯鬆動了一些。
汪舜華知道,商輅等人提議先拿下西北,不僅僅是因為西北由王越平定,更重要的是當前帝國最重要的敵人,仍然是北元殘餘勢力;西北地區從唐朝末年就脫離了中央的控製,國朝初年雖然一度來朝,但土木之變後又斷線了。這兩年關於李白的宣傳做的太好,大家都認同了這片土地自古以來就是天朝領土,還是太白兄的出生地。如果能把這片地區納進來,不僅將極大振奮士氣,而且北方防線也大大前推。
但是南方地區同樣不能放棄,三宣六慰已經讓她垂涎三尺,印度更讓是讓她做夢都不敢想的存在;而今居然被朝廷征服,簡直做夢都能笑醒。
吃進嘴裏的肥肉會吐出來嗎?別鬧。
汪舜華掃視了一眼吵得不可開交的群臣,又轉頭看了一眼寶座上的皇帝,他仍然是淡淡的,似乎眼前的一切跟他無關。
汪舜華知道,皇帝對她不滿意,隻是因為孝道,不能採取激進的措施;但是等到他有朝一日真正君臨天下,就是翻舊帳的時候了。
所以,她必須在生前,最好是還未老去之前,將一個錦繡江山交還給他,告訴他:「母親沒有私心,母親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
這樣,他才能心甘情願地繼承自己未竟也不可能竟的事業。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隻有如此,她才是大公無私的周公,不是謀朝篡位的王莽。
留給她的時間不多了。
隻是這樣的時間,這樣的場合,汪舜華還是希望能夠得到皇帝的認可,她問:「皇帝,你的意思呢?」
皇帝頓了一下,表情仍然是淡淡的:「這種事,母後做主了便好。」
臉上還疼呢,雖然那些謠言不是他造的。
汪舜華眼睛有點澀,到底沒有猶豫:「既然如此,那我就做主了。」
她轉過頭看著群臣:「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迎,反受其殃。不管是西北還是南方,都是地大物博,物華天寶,此乃上天賜予天朝之地,怎麽可能放棄?——如果眼下放棄了,後人會罵我們沒有眼光的。」
她看著商輅等人:「剛才鄒學士並非沒有道理,但是不能光這樣看,反過來說,關山阻隔,朝廷大軍過去不容易,但是那邊過來也難。即便有人想擁兵自重甚至自立為王,也不過割據一方,不足以威脅到中原。」
商輅小心翼翼的:「隻是這樣,朝廷忙乎一場,豈不是為他人做了嫁衣裳?」
汪舜華笑的有點苦:「我說的不過是最糟糕的結局。華夏從黃河流域到漢唐的遼闊疆域,再到大明兩京十三省,可不是買雞蛋送的。中原地區也不是一馬平川,怎麽就能守住?隻要堅定決心,用人得當,措施得力,這片新的土地從此後未嚐不能成為固有領土。」
襄親王還想試探一下:「太後是決定了?」
汪舜華的語氣有點悲涼:「我也想過了,就算朝廷實力有限,最終不能保住南方,那又如何?隻要我們的將士和百姓在那裏紮下了根,就跟天朝有了關係;一旦天災人禍,百姓流離失所,總還有個地方可去。倘若後人爭氣,還能再掙回來,還能守得住。所以,哪怕咬緊牙關,也要迎難而上,全力以赴。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不能讓後人罵我們。」
她嘆了一口氣:「有了這些地方,大明才真的可以稱為大,否則不過是夜郎自大而已。」
整個京城徹底沸騰了。
如果說對西北地區用兵,消息還基本上沒怎麽斷過;那麽南方地區的戰事,真的是有開頭有點消息,直到三宣六慰相繼平定,大軍在印度登陸,攻克德裏,這之後,就再也沒有消息。
很多人都在揣測,沐琮是不是已經深陷重圍,甚至已經全軍覆沒。汪舜華自然也很擔心,但鞭長莫及,隻能下詔給張能,命其親率南海巡檢司,配合李定拿下馬六甲海峽,恢復舊港,隨時策應沐琮;一邊命令雲南、貴州、廣西等省都司厲兵秣馬,隨時待命;同時安慰自己,當年王玄策能創造一人滅一國的奇蹟,60年代初邊防軍就能打到新德裏附近,所以對三哥的戰鬥力不必估計過高;如今沐琮身率三萬鐵騎,一定不會有事。
但直到告捷的文書連同地圖傳到北京,商輅等人反覆盤問,這才確信,那個曾經的天竺,已經被沐琮帥軍征服。
盡管此前已經取得了遼東、紅鹽池和延綏等多個大捷,但西北大捷和三宣六慰、印度大捷的分量仍然是不同的,尤其這三場仗幾乎是同時進行、勝利也是同時取得的。
這是對明朝軍事實力的最好肯定。
汪舜華立刻下旨犒賞三軍將士,同時大赦天下,免天下田賦一年。
自然大家都是各有滋味,包括皇帝。
前段時間不僅群臣紛紛上言,要求太後及早撤兵;甚至有人跑到德陵外伏地痛哭先帝;市井坊間更是流言紛紛,說皇帝跪在地上苦求太後,應以百姓蒼生為念,不要妄動刀兵,以免招致慘禍,結果太後大怒,拿著硯台砸皇帝腦袋,一時血流如注雲雲。
還有一種說法是,太後惱怒皇帝三番四次進言,說:「豎子不足與謀!」想廢除皇帝,自立為帝,是一班忠臣極力保護皇帝雲雲。
還有人說這裏江西水患、南京水患是朝廷失德,尤其九月初一發生日食,盡管欽天監提前已經準確預報,但朝野上下還是議論紛紛:「天狗吃日,要變天了!」
章綸更是慷慨陳詞:「日食乃陰侵陽。太陽是天子的象徵,月亮是代表後妃臣子的。日食象徵天子的權力被侵奪,此乃上天示警。如果陛下能親自處理朝政,這樣國家就能夠長治久安了。臣請太後早日還政,以答天誡。」
汪舜華冷冷的看著下麵,拂袖而去。
再不走,估計就走不了了。
如今捷報傳來,往日的流言全成了太後力排眾議,堅持征亂伐暴,克定海內的證明。
啪,真疼。
但百姓們是真的高興,外頭鑼鼓喧天,晝夜不息。
當然,喜悅過後,就該說怎麽整了。
沐琮的密奏汪舜華已經收到了。現在關稅是朝廷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群臣對他擅自許諾的行為很不滿,這意味著不僅是印度,還有其他從三宣六慰進口的貨物,都不能徵收關稅了。這是相當大的一筆損失。要不這些土地就不要併入版圖了,反正也是不毛之地;何況即便是併入版圖,朝廷也不能有效治理,還不是由著土司們管理,隔三差五上門打秋風,花錢買虛熱鬧,閑的。
汪舜華聽他們說完了,笑出聲來:「不毛之地?那每年進口那麽多糧食從哪裏來的?你們的眼皮子就這麽淺嗎?就隻看得到關稅?」
說完想起來,現在關稅對朝廷來說很重要,要是走閉關鎖國的老路,怕是下麵的群臣也不會答應吧。
不到二十年,換了人間。
但是,問題是要解決的。
汪舜華笑的爽脆:「和廣袤肥沃的土地比起來,幾百萬關稅算什麽?——有了土地人口,還怕沒有稅收?」
這話並不完全適用於當下,要想收稅,是要有人的——朝廷能派這麽多人前往治理?派去了就能治理?先把語言關過了再說?
也不是沒有辦法,多封眾建,以夷製夷。
這跟以前有什麽區別?
有區別。
以前除了兩京十三省之外,其他藩國的貨物進出口,都要交納高額關稅;如今隻要接受朝廷冊封,就和內地的土司一樣,繳納一點貢賦,就可以參與邊境茶馬貿易;當然,交易額和本部人口掛鉤,內地的人丁稅併入田稅了,城鎮居民的人丁稅也通過商業稅收取,那麽這些邊境的土民,朝廷每人每年收五十文錢,你們朝覲的時候帶過來;相對應的茶葉、食鹽、鐵器、銅錢可以賣多少,都有定額。
說白了,朝廷隻要一個名分。你仍當你的土皇帝,甚至在經濟上給你甜頭,但是王號、帝號不要拿出來說,以後你隻是大明的土司,要想有其地、管其民、統其兵、襲其職、治其所、入其流、受其封,都必須經過中央批準,哪怕隻是形式上的。
把自由貿易區強行扣上國家的名分,對方肯定會不願意,努力掙脫束縛,偏偏現在能控製邊疆的辦法太少了,戰略物資必須牢牢管控;等到明朝完成了技術革命,最好到時候有了機關槍、蒸汽船,還怕你作妖?幾個土司還想抗拒時代的潮流?
鄒幹等認為:「印度等地,與中原遠隔山嶽,難以控製;若派大將帥重兵前往鎮守,恐怕難以約束甚至為禍中原。」
他說的是事實,西北地區雖然遙遠,但通過河西走廊不算難走;南方地區雖然同樣山水相連,但關山重疊,實在難越;而且氣候炎熱,還有瘴氣,中原人很不適應;尤其印度,西藏雖然說由中央羈縻統治,然而山高路險,實在難以駐守大軍,往西繞過去還隔著阿富汗、巴基斯坦等一大片土地;隻能走海運。
近在咫尺而且體量不大的的朝鮮越南在群臣眼裏都是沉重的負擔,何況體量大出好幾倍的南方西北?
但汪舜華態度堅決:「我們的將士在前方浴血奮戰,九死一生,才打下了錦繡山河,可是朝廷卻要以路途遙遠放棄,我們怎麽對得起他們?難道要讓我們去告訴將士們『你們跑得太快,朝廷追不上你們的腳步,你們要緩一緩,停下來等一等你們的朝廷、等等你們的人民?』」
這話說得誅心,鄒幹低了頭,汪太後總是比他們更能找到道德製高點,往你心裏紮刀子。
汪舜華掃視了一眼下麵,這些日子以來的濁氣終於一掃而空。
真爽。
李秉奏道:「太後,這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當年,太宗皇帝將安南納入版圖,可惜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最後宣宗皇帝不得不忍痛放棄。今西北南方等地,何止十倍於安南,屆時朝廷何以能夠承受?朝鮮已經讓朝廷很是吃力了。」
汪舜華道:「放棄安南,是宣宗皇帝最大的錯,就別拿出來說了。」
李秉等怔了一下。
汪舜華語氣很是堅定:「西北南方和朝鮮不是一回事,朝鮮是邊境安寧問題,李瑈篡權奪位,又勾結瓦剌,犯我邊境,占我領土,若不及時剷除,恐怕會成為下一個高句麗;西北是文化問題,那裏是漢唐故土,自然也應該是我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何況與中原腹地隻隔著一個河西走廊,一旦勾結北方南下,將是北方防線不可承受之重;如果任其蔓延發展,必成燎原之勢,到時候想獨善其身,不過是癡心妄想。掃帚不到,灰塵不會自己跑掉,所以必須正本清源。」
鄒幹等垂下眼簾,耳聽為虛,他們不大相信西北地區有這樣的野望;但元朝留下的陰影太深,「九儒十丐」宣傳了這麽些年,總歸有些效果。
商輅開口:「西北地域廣袤,南方人口又多,如果同時納入版圖,隻怕鞭長莫及,一時難以管理,不如先拿下西北,南方仍然扶持當地土司,以夷製夷。」
下麵爭論紛紛,口氣明顯鬆動了一些。
汪舜華知道,商輅等人提議先拿下西北,不僅僅是因為西北由王越平定,更重要的是當前帝國最重要的敵人,仍然是北元殘餘勢力;西北地區從唐朝末年就脫離了中央的控製,國朝初年雖然一度來朝,但土木之變後又斷線了。這兩年關於李白的宣傳做的太好,大家都認同了這片土地自古以來就是天朝領土,還是太白兄的出生地。如果能把這片地區納進來,不僅將極大振奮士氣,而且北方防線也大大前推。
但是南方地區同樣不能放棄,三宣六慰已經讓她垂涎三尺,印度更讓是讓她做夢都不敢想的存在;而今居然被朝廷征服,簡直做夢都能笑醒。
吃進嘴裏的肥肉會吐出來嗎?別鬧。
汪舜華掃視了一眼吵得不可開交的群臣,又轉頭看了一眼寶座上的皇帝,他仍然是淡淡的,似乎眼前的一切跟他無關。
汪舜華知道,皇帝對她不滿意,隻是因為孝道,不能採取激進的措施;但是等到他有朝一日真正君臨天下,就是翻舊帳的時候了。
所以,她必須在生前,最好是還未老去之前,將一個錦繡江山交還給他,告訴他:「母親沒有私心,母親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
這樣,他才能心甘情願地繼承自己未竟也不可能竟的事業。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隻有如此,她才是大公無私的周公,不是謀朝篡位的王莽。
留給她的時間不多了。
隻是這樣的時間,這樣的場合,汪舜華還是希望能夠得到皇帝的認可,她問:「皇帝,你的意思呢?」
皇帝頓了一下,表情仍然是淡淡的:「這種事,母後做主了便好。」
臉上還疼呢,雖然那些謠言不是他造的。
汪舜華眼睛有點澀,到底沒有猶豫:「既然如此,那我就做主了。」
她轉過頭看著群臣:「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迎,反受其殃。不管是西北還是南方,都是地大物博,物華天寶,此乃上天賜予天朝之地,怎麽可能放棄?——如果眼下放棄了,後人會罵我們沒有眼光的。」
她看著商輅等人:「剛才鄒學士並非沒有道理,但是不能光這樣看,反過來說,關山阻隔,朝廷大軍過去不容易,但是那邊過來也難。即便有人想擁兵自重甚至自立為王,也不過割據一方,不足以威脅到中原。」
商輅小心翼翼的:「隻是這樣,朝廷忙乎一場,豈不是為他人做了嫁衣裳?」
汪舜華笑的有點苦:「我說的不過是最糟糕的結局。華夏從黃河流域到漢唐的遼闊疆域,再到大明兩京十三省,可不是買雞蛋送的。中原地區也不是一馬平川,怎麽就能守住?隻要堅定決心,用人得當,措施得力,這片新的土地從此後未嚐不能成為固有領土。」
襄親王還想試探一下:「太後是決定了?」
汪舜華的語氣有點悲涼:「我也想過了,就算朝廷實力有限,最終不能保住南方,那又如何?隻要我們的將士和百姓在那裏紮下了根,就跟天朝有了關係;一旦天災人禍,百姓流離失所,總還有個地方可去。倘若後人爭氣,還能再掙回來,還能守得住。所以,哪怕咬緊牙關,也要迎難而上,全力以赴。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不能讓後人罵我們。」
她嘆了一口氣:「有了這些地方,大明才真的可以稱為大,否則不過是夜郎自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