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那邊打的熱火朝天,中南半島上同樣戰火瀰漫。


    沐琮帥師西進之後,副將李定和齊良玉帥兵繼續征討三宣六慰。首先跪的是寮國。寮國其實和明朝關係相當好。它和雲南接壤,語言相通,文化相同,地域相連,並經常入京朝見,進貢馴象、象牙、犀角、香料、金銀器等土特產品;明朝則回賜綿、芝、紗、羅各等物品。


    這樣的友好關係,因為改土歸流的傳說,不幸淪為塑料情。


    實事求是的說,朝廷還真的暫時沒有改土歸流的想法,時機不成熟。


    天地那麽廣大,為什麽要陷在西南的崇山峻嶺裏?


    如果說內地的土司是地頭蛇,三宣六慰的土司就是有實權的土皇帝;人家向你納貢稱臣,不過是走流程的事情而已。


    行省和羈縻統治,是有區別的,甚至可以說是本質區別。


    但這並不意味著朝廷對此沒有想法,恰好相反,要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時機甚至創造時機出手。


    即便不能徹底消除土司,將羈縻統治變成實打實的設立行省、派駐軍隊,然後磨時間,磨到徹底改土歸流為止。


    萬事開頭難,這最關鍵的一步,必須跨出去;否則以後皇帝和歷代嗣君會怎麽想,那可不敢保證。


    但是群臣是不可能同意朝廷主動發難的,化外蠻邦,不毛之地,勞師遠征,得不償失。


    幾千年來,這幾乎是不變的聲音;這些年來,朝廷從南洋進口了不少糧食,但是也相當有限,畢竟物流成本太高。


    如果說和平時期,南洋地區對朝廷的影響有限;那麽人口暴漲以後,重要性會日漸凸顯。


    因此,汪舜華同意沐琮派遣間諜前往三宣六慰製造謠言,說朝廷有意在三宣六慰推行改土歸流,目的就是要逼反土司們。


    亂了才好,亂而取之。


    麓川、緬甸、底兀剌、大古剌相繼平定後,沐琮帥兵前往印度,沐瓚帶著副將李定繼續平叛。


    李定原名李大力,是寧王府的侍衛,寧王造反,他帶著弟兄們參與平叛,因為表現突出,被帶回北京,授正七品把總,到禁軍當差。汪舜華檢閱禁軍,他騎射第一,知道他勤勉刻苦,甚至在月下畫荻習字,甚為感嘆,招其上前,問他的誌向,他自然說:「受太後感召,願效仿先賢,保家衛國、保境安民。」


    汪舜華自是歡喜,看著眼前的年輕人年輕英俊,仿佛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知道他叫李大力,笑道:「這個名字怎能配得上名將?」


    想了想:「唐朝有個名將李靖,是你的本家,南定荊吳,北平突厥,你要以他為榜樣。為君分憂,為民紓難。」


    於是賜名李定,看他身形提拔,脫口而出:「你沒有表字,我就賜個表字吧,保安。」


    汪舜華很想咬掉自己的舌頭,說不定就是未來的將星,居然取了這麽個蠢名字!


    李定卻慎重的磕頭:「太後隆恩,臣沒齒不忘。定盡心盡力,保境安民,保家衛國。」


    汪舜華笑的有點苦,回頭在當年放歸的宮女裏麵挑了一個極出色的賜給他,作為補償。


    李定到大同前線在郭登麾下效力,前後殺敵一百五,俘虜男婦牛馬過萬,授從五品武義將軍;又到軍校進修,而後跟隨張懋到西南改革,協助張懋破敵,擢升正三品明威將軍;此後到遼東趙輔麾下聽命,參與遼東犁庭,冒雪率先深入敵境,焚燒村寨,斬殺董山全家;隨後帥軍進入朝鮮,接應沐琮,斬首三千六百七十四人,虜獲人馬逾十萬。


    汪舜華得報大喜,提拔他為正一品都督。


    十年,從普通侍衛到一品大員,不能說空前絕後,也是罕有其匹。


    樹大招風,李定如此得到太後青眼,自然彈劾的人不少,隻是汪舜華絲毫不受影響,任用如故。


    汪舜華實在沒想到當天一席話,既然真的有這樣的收穫,實在很有點「我家有子」的成就感;況且李定剿除了心腹大患,又協助兩個寶貝女婿建立了功勞,怎麽提拔都不為過;隻是他畢竟是從基層摸爬滾打起來的,當先鋒殺敵立功的時候多,運籌帷幄、統帥三軍倒還沒有過。


    還需要一步步的打磨。


    此後李定繼續在北京禁軍任職,研究兵法戰陣火器,參與對北方的春夏攻勢,並替代王越為主將,斬獲頗豐;直到沐琮到雲南任職,因為馬上要對西南地區用兵,次年派他前來協助訓練兵士;齊良玉這些年在禁宮操練女兵,不過這畢竟隻是玩玩鬧鬧的,很快汪舜華派她到軍校進修,而後到禁軍操練軍士。


    齊良玉號令嚴明,即便禁軍士兵,也要聽從號令。


    考慮到沐琮年幼,建極十一年,汪舜華派她到雲南協助沐瓚鎮守,安撫土司,發展生產,順便偵查三宣六慰的相關情況。


    此時的寮國其實和明朝一樣,百廢待興;不同的是,明朝家大業大,其興也速;寮國國小民弱,要想興盛並不容易。


    1353年,法昂合併萬象、川壙、占巴塞等小國,建立寮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國家,稱南掌王朝,大致由後世越南奠邊府邊境起,沿湄公河直達柬埔寨北部邊境,西接清邁、暹羅,東鄰越南和占婆。


    但20年後,法昂被驅逐,客死難府。貴族擁立其子吳何安即位,號稱桑森泰;在位40年去世,其子蘭亨登即位,國中陷入混亂。直到1440年,攝政王太後摩訶黛維去世,國王刀板雅親政,結束了動盪的政局。然而好景不長,很快安南國就打了過來,而這一回,明朝比他們還要早五年。


    沐琮和李定分兵前,曾經商討平定寮國等地的方略。


    李定進言:「三宣六慰多山,林木茂盛,氣候炎熱,降水豐沛,而且風俗人情與中原大不相同,我等勞師遠征,地理並不熟悉,想要用騎兵火炮出奇製勝,恐怕很難。寮國首府琅勃拉邦就在兩江交匯之處,不如仿效當年李靖平定蕭銑之計,從水路先攻取此地,俘獲魁首,然後順江而下,掃平寮國。」


    沐琮同意了這個計劃。


    於是沐琮在海邊召集戰船時,李定也在瀾滄江邊徵召戰船。


    瀾滄江地區的戰船不是那麽好徵召的,雖然是亞洲第三長河,東南亞第一長河;但因為流經的都是偏遠地區,因此一直以來沒有進入官方士大夫的眼睛。


    但那是過去。


    建極三年以後,明朝施行改革開放,東南亞、南亞的糧食大量通過海運進入中國;然後通過長江、運河運送到各地。西南地區山高穀深,土地貧瘠,歷史上一直是缺糧地區,如何縮短運程把糧食直接運到這裏,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沐琮早晚是要到雲南鎮守的,汪舜華希望他能完成收納三宣六慰和安南的歷史使命,至少能加快雲南的發展。


    別人不知道瀾滄江,不確定能否通航;汪舜華是知道的,畢竟曾經那件事鬧得太大,難得提氣的事,這更堅定了拿下這片土地的決心——這樣的糧倉,可不能成為毒品的基地。


    但當時朝廷太忙,顧不上。


    沐琮從南方回來,這件事正式提上議事日程。


    汪舜華把三宣六慰外加西南地區的地圖拚接起來,問這條江能不能通航,能不能從雲南直接到安南?


    那就試試吧。


    建極七年八月,經過幾批水手的測試,瀾滄江試航成功,載著糧食的貨船溯江而上,來到雲南邊境景洪。


    隻能到這裏了。


    瀾滄江的航運不是那麽好發展的,雖然是屬國,但和自己家裏畢竟不是一樣;再說這條江流域麵積廣,地形也相當複雜。國內從青海發源,流經橫斷山脈,水流湍急,不可能通航;直到雲南省境內,先後匯集漾濞江、威遠江、補遠江等支流,依然河穀窄狹,地勢險峻。出了景洪縣,成為緬甸、寮國及泰國的界河,經柬埔寨與越南,注入南海。直到此時,河道方開闊平緩。


    在中國境內,水流落差實在太大,僅依靠人工,無法逆流而上,更何況大宗的貨物。


    這也難不住明朝,大不了在這裏換乘其他的交通工具。


    當時朝中大臣極力反對,主要是擔心安南借著這條航道上來,進犯雲南。


    汪舜華笑道:「這應該是安南擔心的事情。」


    事情就這樣定下來。


    建極八年,正式賜名瀾滄江,在景洪縣設立關隘,盤查來往商船。


    南方地區的糧食香料玉石珠寶由此流入,雲南地區的絲綢茶葉則由此運出。原本冷冷清清的邊境地區由此熱鬧起來,無數的商人帶著馬匹駱駝到這裏。雲南也在短短幾年間聚集了驚人的糧食儲備。


    緬甸已經基本平定,但是還有殘餘部隊和山賊土匪勾結,日夜襲擾。李定派人偵查,親率五百精兵襲擊其營壘,大破蠻兵;後又在險要處布下伏兵,一戰而殺死賊首,俘獲五千多人,徹底平息匪患。


    比沐琮稍晚,建極十七年四月,李定身率一萬大軍乘坐數百艘船隻一路南下。寮國屬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境雨量充沛,當時正值雨季,洪水暴漲,滔滔江水咆哮狂奔而下,響聲震撼著峽穀。部下大多望而生畏,請求待洪水退後再進兵。


    李定搖頭,說:「兵貴神速,機不可失。如今軍隊剛剛集結,刀板雅還不知道,如果我們乘江水猛漲出師,順流東下,突然出現在江陵城下,正是所說的『迅雷不及掩耳』,方為上策。縱然刀板雅得知我將出師的消息,倉促調集軍隊,也無法應戰,這樣擒獲刀板雅,定可一舉成功。」


    確實如他所料。這樣重大的軍事部署,根本就瞞不住。但刀板雅滿以為水勢洶湧,瀾滄江路險難行,明軍不能南下,遂休養士兵,不加防備。沒想到李定帥兵順流南下,一舉拿下重鎮會曬,並乘勝前進,不到三天,就到烏多姆塞省重鎮芒塞。


    當時大將李士弘率數萬精兵駐守在河對麵的沙耶武裏。明朝軍馬看他趕到,紛紛想進擊。李定說:「現在會曬失守,他把精銳兵力全都派出來迎戰,這是救敗的軍隊,恐怕銳不可擋。我們應當暫且把戰船停泊在江北,不與敵人交鋒,等到他們士氣衰落,然後出擊決戰,一定能攻破敵軍。」


    但由於官軍連戰告捷,紛紛要求出戰。李定於是命部將李濤率軍千人出戰。


    果然,雙方交戰,李濤軍大敗,即逃奔北岸。李士弘趁勝追擊,隊伍大亂,李定不失時機,迅即親率官軍出戰。李士弘軍一時難以收攏,措手不及,結果被明軍打得落花流水,被殺及溺水而死者將近萬人,獲得舟艦四百餘艘。


    攻下芒塞之後,李定馬不停蹄,直奔琅勃拉邦。李士弘戰敗以後,刀板雅非常恐懼,趕緊徵召士兵,結果徵召的士兵還沒到,李定先到了,相繼擊敗其大將楊茂、鄭秀,俘獲士卒三千多人,攻克外城,接著又占領水城,繳獲了大批舟艦,讓人全部散棄江中,順流漂下。諸將不解,認為繳獲敵船,正好充當軍艦,為何卻遺棄江中,以資敵用?


    李定道:「我們孤軍深入,如果攻城未拔,對方援軍四集,我們將表裏受敵,進退兩難。即便有舟楫,將如何使用呢?如今放棄舟艦,使其順流而下,援兵見到了,一定以為都城已經被攻破,不敢輕易進去,往來偵察,往返拖延間,我們一定能攻下。這是當年李靖平定江南的計策。」


    果然,下遊援兵見江中到處都是遺棄散落的舟艦,以為都城已破,都疑懼不前。


    在此期間,李定指揮士兵架設大炮,轟開了琅勃拉邦城門。刀板雅見大勢已去,於是率子弟出南門而去;餘部開門投降。李定遂率軍進入城內,號令嚴肅,秋毫無犯。諸將都以為刀板雅抗拒官軍,罪大惡極,建議籍沒其家財產,用以犒賞官軍將士。


    李定搖頭:「王者之師,應保持撫慰人民,討伐罪惡的節義。百姓已經飽受戰亂之苦,抵抗作戰難道是他們的願望?況且狗自然會對不是自己主人的人吠叫,為刀板雅戰死的人,死為其主,不能與叛逆者同等看待,這就是蒯通之所以在高祖麵前免除死罪的原因。現在剛平定琅勃拉邦,應當採取寬大的政策,來撫慰遠近的民心,投降了我們而還要沒收他們的家產,不是救焚拯溺的道義。隻怕從此其他城鎮的敵將,拚死抵抗都堅守不降。」


    由此沿途州縣紛紛納降。五萬援軍相繼趕到,聽說明朝的政策寬大,紛紛放下兵器不戰而降。


    不久,窮途末路的刀板雅在遭遇軍民圍困時,選擇拔刀自盡;他的兒子蘇瓦那班朗則被俘虜,押解到明軍大帳。


    此時,李定已經率軍來到萬象;而後一路順江而下,拿下北汕,甘蒙、沙灣拿吉、沙拉彎、巴色,到八月,寮國全境已經在明朝軍馬前俯首稱臣。5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