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朝廷很忙,各種意義上的。


    就在西北一片混戰的同時,南方地區也在進行一場戰爭。


    不同的是,戰爭本身其實不完全是明朝挑起來的。


    而這場戰爭帶來的後果,則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


    明朝在西南地區和中南半島設置了三宣六慰。三宣指南甸宣撫司、幹崖宣撫司、隴川宣撫司,六慰指車裏宣慰司、緬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養宣慰司、寮國宣慰司。


    汪舜華這種眼睛裏容不得沙子的人,自然是看著這麽些土司很膈應;但也僅隻如此。受科技水平和經濟社會發展製約,明朝沒有能力直接治理邊疆地區,能夠實現羈縻統治,在地圖上有這麽塊地方,就該謝先帝英明了。


    好在老天爺可能對把她踢到這裏有點不安,於是賜給她一個不亞於衛霍的天才將領沐琮,還嫌不夠,又賜給她李靖蘇定方級別的王越、韓雍等將領,甚至還有如同平陽昭公主、秦良玉一樣的女將齊如玉。


    建極七年,明朝三路大軍齊發,徹底平息了不服約束的土司,剩下的都不過是苟延殘喘。但這也僅僅是針對雲貴川的土司;傳統的三宣六慰,朝廷仍然無暇顧及。


    建極十四年,沐琮前來雲南鎮守。汲取了遼東朝鮮和安南屢犯邊境甚至滋擾百姓的教訓,他決心徹底肅清三宣六慰,將其正式納入版圖,變羈縻臣屬為府縣治理。


    為此,他向汪舜華奏表:「緬甸等地,元時版圖已入中國,國初置緬甸宣慰使司,並置古剌、底馬撒等宣慰使司,俱隸雲南都司。盡大金沙江內外,皆受朝命。中國自古視藩服之地,隻取羈縻臣屬之義,無利土地之心;有征服之武功,無建設之政治。迨乎衰季,則並武功而無之。」


    ——現在憑藉國力優勢還可以讓他們臣服,但一旦國力衰弱呢,他們還會甘心俯首稱臣,而不是反過來咬一口?


    沐琮的提議,自然得到了汪舜華的高度贊同。翻了地圖才知道,三宣六慰居然包括緬甸全境、泰國北部、寮國北部、印度東部,向西是印度,和越南也隔得不遠。


    雖然隻是臣屬,四捨五入也算領土了。


    這樣的寶地,一定要拽在手裏的。


    得到了汪太後的許可,沐琮就開始摩拳擦掌。


    他的目光首先鎖定了麓川。


    麓川其實就是傣族聯盟國家猛卯龍,是傣族先民在雲貴高原西南部、緬甸中北部建立的政權。後來歸順元朝,設為金齒宣撫司。六位傣族首領擔任六路的世襲總管,對傣族各部徵收重稅、與緬人在金齒展開多次激戰,傣族各部民不聊生。


    明軍占領雲南後,麓川首領思倫法被冊封為世襲宣慰使,成為屬國。他死後,其子思行法繼位,麓川勢力漸衰,各地傣族頭人紛紛脫麓川自立。明朝採取多封眾建、以夷製夷的方略,乘機冊封這些頭人,分割出木邦(緬甸撣邦北)、孟養(緬甸克欽邦)、孟定(臨滄耿馬)、大侯(臨滄雲縣)、南甸(德宏梁河)五土州府和潞江(保山潞江壩)、灣甸(保山昌寧)、孟連(臨滄孟連)、者樂甸(普洱鎮沅)五長官司,使其轄地僅剩猛卯、隴川等地。


    思行法讓位於其弟思任法,經過多年的養精蓄銳,欲恢復祖地。1440年,多次擊敗明軍的進攻,占領幹崖、南甸、騰越(騰衝)、潞江、永昌(保山)等地。於是有了明朝四次大規模的平叛。


    經過十多年的戰爭,明朝嚴重損耗了國力,尤其北方防線空虛,加上隱帝和王振這對豬隊友,給了瓦剌可趁之機,在土木堡留下了明朝永遠的傷痛;同時,麓川實力也受到了嚴重削弱。


    沐琮的曾祖沐英、祖父沐晟、父親沐斌,都曾經在征討麓川的戰役中立下了赫赫軍功;如今沐琮不僅要承襲祖輩的光榮,還要為土木之變的將士報仇雪恨。


    這場戰役肯定不會輕鬆。


    正統年間,朝廷派出了蔣貴、王驥等著名將領,前後出動數十萬大軍,仍未徹底平息叛亂,最終以盟約形式結束。


    但是沐琮不信邪。


    正統十三年,王驥率十三萬大軍征麓川。激戰中,思機法隻身脫逃潛入阿瓦,其子思陸法率部投降。明軍怕當地氣候炎熱難以久留。於是,準許思氏留居孟養。


    思氏占據孟養,以圖再次恢復麓川政權,趁著明廷忙著平息內亂和大力發展經濟,通過開發孟拱的翡翠,不斷積聚巨額財富,並招募漢人做謀士,招兵買馬、擴充實力。與此同時,他和木邦宣慰司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木邦西部是著名的玉石產地,盛產當代最受歡迎的翡翠。


    翡翠的暢銷帶來了滾滾財源,自然國內外的眼光也就聚集到這裏。建極十年,正式設立孟密宣撫司。但是孟密土司的腰包鼓起來,膽子也大起來,趁著明朝忙著北方邊患,大肆吞併鄰邦孟興威,搶奪了大片土地。


    於是,建極十六年初,沐琮親率兵馬八萬攻打孟密,孟養以協助明軍為名,派出軍隊渡過伊洛瓦底江,奪取了蠻莫等十三地。


    雲南是沐家的福地,也是根據地。


    90多年前,沐琮的曾祖身率三十萬大軍進入雲南,消滅了盤踞雲南的殘元梁王勢力和割據數百年的大理段氏,而後剿滅多個土司,平定了楊苴叛亂和麓川叛亂,讓雲南真正成為中國版圖上的一部分。


    孟密畢竟是個小地方,升格才幾年,實力不強;但畢竟蓄謀已久,加上有錢,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又大肆傳播消息說明朝要實行改土歸流——十幾年前就傳過,這裏沒有進行,但雲貴地區不少土司沒了。


    不管是真糊塗,還是裝糊塗,鄰近的緬甸宣慰司、底兀剌宣慰司、 大古剌宣慰司開始蠢蠢欲動。這三個宣慰司地處中南半島,占據了後代緬甸的大部分地區,實力相當雄厚。他們聯合起來,拚湊起一支三十萬人的部隊。


    緬甸宣慰司轄地即緬甸阿瓦王朝,東至木邦宣慰使司界,南至南海,西至戛裏界,北至隴川宣撫司界。自司治東北至布政司三十八程,轉達於京師。宣德五年,緬甸宣慰莽得刺貢方物,自是始以莽為姓。


    底兀剌宣慰司則已經從明朝官方文獻中消失了數十年。這個太宗在永樂二十二年三月設置的土司,在宣德五年五月朝貢後,就不見記載。但是這些年卻得到了明朝前所未有的關注——盛產稻米,不是一般的盛產。這裏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土地肥沃,雨量充沛,與泰國、越南,並稱世界三大稻穀產區,自然也是目前明朝大米進口的重要來源。海南台灣開發出來是需要時間的,甚至是需要拿人命往裏填,因此最初商人們就嗅到了這裏。


    而且這裏地理相當特殊,以前是雲南布政使司、交趾布政使司通往緬甸各司的中心。凡北往阿瓦,西至蒲甘,東赴景邁,南往白古,均以冬烏為交通要道,各地賈客雲集,商業繁盛。


    大古剌宣慰司也設立於永樂年間,在永樂初年頻頻入京朝貢,直到正德年間仍然存在;隻是後來因兄弟相爭損耗了元氣,被緬甸所滅。


    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然後,遇到了沐琮。


    聯軍十萬主力象兵在沐琮的滿天炮火下根本沒有還手之力——他挑選一萬輕騎前往援救,設置三行火炮勁弩。聯軍驅趕百象,身披甲衣,肩扛欄盾,左右挾著大竹筒,筒中裝設標槍,銳氣十足。


    沐琮將軍隊分成三路,即將開戰,下令:「今後退者死。」官軍乘風大呼,炮弩齊發,聲音震天動地,大象掉頭而跑。好歹聯軍也不全是酒囊飯袋,有個武將剌昔殊死決戰,左軍稍有退卻。


    沐琮登高望見,拔出佩劍,命令左右將左軍將領首級砍來。參將見一人握劍奔下,心中恐懼,奮力大呼,突入陣中。


    大軍乘機衝殺,斬首四萬餘人,生獲象四十頭;聯軍將帥各遭數十箭,伏在象背上死去;大象被大炮的強大火力震懾住,狼狽逃竄,一時人如潮湧,象似山崩,人象自相踐踏,死者不知凡幾。


    畢竟是主場,聯軍還想逃入工事,進行頑抗。然而明軍以火炮粉碎了工事的關鍵部位,攻破營寨,隨後放火焚燒,聯軍徹底崩潰奔逃。


    沐琮趁勢掩殺。


    不久,走投無路的孟密土司被部下割了腦袋邀功請罪;然而沐琮並沒有停止進軍的腳步,三路人馬分兵齊發,火炮當先,然後是騎兵衝殺,短短一個月,麓川、緬甸、底兀剌、大古剌相繼平定。


    也就是在底兀剌等地,讓沐琮堅定了要把這裏納入版圖的決心;跟著他的官軍同樣目眩神馳——以前隻說天朝上國,然而直到這裏,才真的是穀物堆積如山。


    一年三熟的大平原,雨熱豐沛,簡直是天然的大糧倉。至於颱風洪水?在糧食麵前,算什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