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極十七年在風雪中如約而至。
雖然去年因為太後不肯還政和是不是減免田賦鬧得不可開交,但很快,群臣就因為另外一個議題群情激憤:哈密。
意料中的,吐魯番拒絕歸還哈密。
這不是問題,問題是西域不遵王化、不奉孔孟。
這也不算問題,「春風不度玉門關」,大家都很淡定。
直到汪舜華開口:「我仿佛記得,泉州那個姓蒲的狗賊,祖上也是那邊的?」
程敏政稱是:「蒲壽庚。」
大家馬上就想起來了,南宋末年,深受皇恩的蒲壽庚通敵賣國,盡殺宗室,甚至追殺端宗和末帝的往事——大明立國後,太祖對蒲氏深惡痛絕,下令將已經死了近100年的蒲壽庚掘墳鞭屍,後裔均充入賤籍,男者為奴,女者為娼,永世不得開豁。
前幾年廢除賤籍,參與靖難之役的建文帝遺臣都被赦免,但仍然重申太祖的特別法令:「獨蒲氏餘孽不得赦免,世世無得登仕籍。」
好嘛!都聯繫起來了,果然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當然反對聲音更大:「那邊不過蠻荒之地,管他們做什麽?即便是打下來也是得不償失!」——呆子們還沒看明白嗎,汪太後真有心情為趙家報仇?閑的嗎?那是準備再開戰事!一個朝鮮一個琉球還不夠嗎?西域那地方可大了!還真想淩駕四海、震撼萬方,使風教遐被、德澤遠洽?都是賠錢的買賣!是覺得你們的工資太高了還是百姓的日子太安生了?
朝堂之上的爭論暫時影響不到民間,士紳們對汪太後到底是想當呂後還是武則天的興趣明顯高過對天邊蠻夷的興趣。
這時候就需要特事特辦了。
很快陝西傳來消息——西安府有人聚眾作亂!
其實事情起因很簡單,集市上一方想買東西,一方堅持不肯降價,雞同鴨講各說各話拉拉扯扯推推嚷嚷。西北地區民風彪悍,一言不合就動手,何況光天化日之下強搶,還有沒有王法了!沒想到對方打不過,吆喝來了一大家子的人。
賣東西的小販蒙了,這邊一個京城口音的大吼:「不許欺負漢人!」然後大家都看過來。
這邊還在竊竊私語怎麽回事,那個京城漢子已經開始動手,身後還有幾個幫手,不過對方也不是吃素的,馬上反擊;圍觀群眾喝彩的同時,也不忘幫忙。
出了這樣的事,自然驚動了官府。雖然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是這個時候,還是要阻止的。
但是人多了,又在群毆,肯定是聽不進去的;不但聽不進去,甚至還會一起打,然後徹底失控,上演大亂鬥。
大家都懂。
口角之爭變成了聚眾鬥毆,至此徹底成為武力攻擊朝廷命官——反叛朝廷,事情大條了。
坐在文華殿的寶座上,汪舜華靜靜地聽著劉金念著陝西守臣的奏疏,洋洋灑灑的,歸結起來:那些傢夥平時就不聽話、不服管束,現在更是膽大妄為,居然搶掠財物、打殺良民,襲擊朝廷命官(衙役),火燒衙門和倉庫,形勢很嚴峻!這裏很危險!
站在一邊的襄王和重臣臉色十分精彩。
不用她發話,商輅等人就出班:「太後,形勢嚴峻,您不能不痛下決心!」
既然是眾望所歸,太後當然是從善如流。
建極十七年元宵節剛過,朝廷下旨,儒家以外,唯有道教、佛教可以流傳,其他一切民間宗教,視為異端,不得傳播,已經建成的寺廟要拆毀,僧侶要還俗、書籍要銷毀。
與此同時,針對吐魯番,汪舜華和朝廷也不打算再容忍。
王越回京,商討進剿事宜。
清明節前,帝後還是啟程前往天壽山。
今年是考封之年,經過這麽些年的努力,宗室們的綜合素質確實有了相當的提升。一大批人順利接位。
今年的親蠶禮極為隆重,這是建極時代第一次由皇後主持的親蠶禮。
不管是對於皇帝還是朝廷,都格外重要,哪怕隻是表麵意義的。
於錦鸞在內宮多年,此前曾經多次跟隨三位公主參加親蠶,雖然是第一次主持,但輕車熟路,相當順利。
皇帝親耕,皇後親蠶,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
皇帝甚至頗有興致地帶著皇後到西苑內種植,這是他未及冠就有的習慣,開先是小麥和瓜果,去年甚至種了點水稻,收成還不錯。
日頭有點大,錦鸞有點心疼的給皇帝擦汗:「聖上不要太辛苦。」
皇帝很不在意:「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
他對錦鸞感嘆:「當年剛上學時,聽先生講:『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並不覺得有什麽;這幾年來在西苑耕種,要播種、澆水、除草,麥子還要收割、脫粒、晾曬,經過這麽多過程才能完成,其中任何時候出了岔子,就有可能顆粒無收。百姓生計所關,怎麽能夠不重視呢?」
汪舜華聞報,知道皇帝是說給自己聽的,但仍然很是高興:「唐太宗有言:『國以民為本,人以食為命。若禾黍不登,則兆庶非國家所有。』我兒能知稼穡之艱難,必能重農務本,輕徭薄賦、不奪其時,這樣百姓安才能天下安。」
今年的婚禮相當盛大,隱帝的六子崇王見洛、七子吉王見浚、五女廣德公主、六女宜興公主都差不多20歲,可以舉行婚禮;世宗的嫡三子、皇帝的同胞弟弟齊王見潤同樣虛歲20。
四月初,正式冊封餘氏為崇王妃,張氏為吉王妃。
餘氏是平民出生。父親餘信原是個軍餘,連正式的軍籍都沒有,後來朝廷清理軍隊。他嫌軍人地位低,又覺得汪太後是個窮兵黷武的主,於是告病回家種地;張氏的父親張通同樣出生市井,品行也說不上好,曾經向部下勒索財物下獄,交了筆錢才免了板子。
兩位王妃雖然出身不高,但容貌出眾,一直養在內宮。餘氏彈得一手好琵琶,張氏則文才不錯。春節期間王妃命婦入宮陪太後說話,她們就在旁邊伺候。
都知道考封之後就是賜婚,家裏有兒子的自然留心;何況尚宮女官也會介紹,這是某官之女。大家在心裏也會根據兒子的條件權衡,否則奉國將軍求娶閣臣之女,別說人家不願意,太後估計也就打個哈哈,到頭來丟的也是自家的臉。
也就是這個時候,汪舜華提到了崇王和吉王的婚事。問周貴妃對兒媳婦有什麽要求,她自然是說全憑太後安排;汪舜華笑道:「那也要有個標準,我才好挑人;崇王和吉王也是我看著長大的,與自己的兒子,也沒什麽區別。不給他們挑個才貌雙全的好媳婦,我這作嬸子的,心裏也不安吶。」
花燈亮起來了,崇王和吉王的婚事也就敲定了。
周貴妃一眼就相中太後身邊的兩個宮女,聽說雖是平民子女,但在女學進學多年,品貌端莊,因此求娶。
汪舜華自然滿口答應。
連下麵惴惴不安的重臣夫人也舒了口氣——有不少人的女兒養在太後身邊,萬一真賜給崇王吉王做王妃,敢不答應?
——說來是皇家的恩寵,但實際上,不就是被綁在破船上嗎?
——就算不在乎女兒,但萬一兩位親王不甘心,想搞點事情,說不定就被拖累了;隻要不嫁進隱帝家,即便是到郡王府,甚至賜金放還,大家都不排斥。
這一點,哪怕是曾經勸景帝善待太上皇的鍾同等人也不例外。
無他,現在大局已定,誰都不希望再生風波。
皆大歡喜,汪舜華也很高興,破例授餘信、張通為正五品錦衣衛千戶;此前沂王妃萬貞兒的父親萬貴也授了千戶。
這回真的是下不為例了。
周貴妃的磕頭也就很真心了。
與此同時,廣德公主下嫁會安伯錢雄,錢皇後的侄子,也是忠臣遺孤;宜興公主則下嫁科學院五級研究員胡世榮。
錢家是是非非不好說,但錢皇後於汪舜華有恩,不容不報。
宜興公主和胡世榮的婚姻很讓人議論了一番。
其實胡世榮還真是有來歷的人。先祖胡興逸在五代後梁時期,到安南當演州刺史,由此定居。後代胡廉當了宣慰黎訓的義子,改姓黎。1400年,黎季犛篡位,改國號大虞,宣布恢復胡姓。
身為長子,胡元澄本是理所應當的世子。但胡季犛寵愛幼子漢蒼,廢長立幼。
隻是胡季犛篡國並殺害陳朝宗室的行為,引起太宗的不滿。在明軍護送陳朝宗室回越途中,胡季犛派遣胡元澄在支棱關趁明軍不備,伏擊得手。
太宗大怒,命張輔等人率軍入越。次年,越南胡朝滅亡,胡季犛、胡元澄、胡漢蒼等被生擒,押回南京。
胡元澄本以為難逃一死,出人意料的是,太宗不但沒有追究胡元澄的罪責,反而網開一麵,命他督造兵使局銃箭、火藥。
原因就是當年張懋提到過的,張輔發現胡元澄在火器方麵的天賦,向太宗推薦了他;於是有了世界上首支成建製火器部隊神機營。
被改回黎澄的胡元澄也就被官軍奉為「火器之神」。
正統十一年七月,胡元澄以工部尚書的身份去世,年七十四。他的兒子胡叔林承襲了他的衣缽,繼續在南京兵器製造局督造工作。
汪舜華執政後,對火器給與了空前的關注和無保留的支持,胡叔林也就真正迎來事業的春天。
建極改元,因為英國公張懋的推薦,胡叔林就被調到北京,又恢復胡姓,很快升為工部右侍郎,他的兒子胡世榮跟著父親一起投入了火器研發,並很快取得了驚人的成績。
汪舜華看胡世榮年少有為,極是滿意;可惜自己的女兒都已經名花有主,正好宜興公主婚事還沒定下來,於是賜婚。
胡世榮叩謝聖恩。
隱帝的所有子女全部完成個人問題。雖然太後打壓的意思大家都能看出來,但好歹麵子上相當能看,大家都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四月底,正式冊封商輅之女妙媛為齊王妃。
三個兒子的婚事都辦成了,汪舜華重重的舒了一口氣。
當然,更讓她高興的是,於皇後懷孕了!
皇帝不能親政,倒是被她催促著早點延綿子嗣,於是很努力的造人,於皇後就這樣懷孕了;當然,不久就相繼接到宮女郭氏、杜氏懷孕的消息。
汪舜華很高興,下旨重賞皇後,郭氏、杜氏則享受婕妤待遇——主要是大婚不滿一年,就傳出嬪禦懷孕的消息,汪舜華並不覺得臉上光彩。
榮王結婚三年,基本都在守孝,好在王妃胡清妍年初傳來好消息,此次給他配了兩夫人;更早之前,永安長公主在建極十二年生下長女晚舟,建極十四年春生下長子張欽,如今又得了好消息,不怪英國公母子整天喜氣洋洋的;永寧長公主去年誕下長女,汪舜華很高興,隔著幾千裏賞了東西;重慶公主在建極十一年生下長子薛勛,而後又相繼生下兩個女兒;崇德公主則在去年生下了長子申紹。
遺憾的是,沂王妃至今未能再次生育,兩位夫人也都沒能生下一男半女。
汪舜華不知道萬貞兒有沒有動手腳,但是既然沒人到她麵前說,她也就當做不知道。
雖然去年因為太後不肯還政和是不是減免田賦鬧得不可開交,但很快,群臣就因為另外一個議題群情激憤:哈密。
意料中的,吐魯番拒絕歸還哈密。
這不是問題,問題是西域不遵王化、不奉孔孟。
這也不算問題,「春風不度玉門關」,大家都很淡定。
直到汪舜華開口:「我仿佛記得,泉州那個姓蒲的狗賊,祖上也是那邊的?」
程敏政稱是:「蒲壽庚。」
大家馬上就想起來了,南宋末年,深受皇恩的蒲壽庚通敵賣國,盡殺宗室,甚至追殺端宗和末帝的往事——大明立國後,太祖對蒲氏深惡痛絕,下令將已經死了近100年的蒲壽庚掘墳鞭屍,後裔均充入賤籍,男者為奴,女者為娼,永世不得開豁。
前幾年廢除賤籍,參與靖難之役的建文帝遺臣都被赦免,但仍然重申太祖的特別法令:「獨蒲氏餘孽不得赦免,世世無得登仕籍。」
好嘛!都聯繫起來了,果然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當然反對聲音更大:「那邊不過蠻荒之地,管他們做什麽?即便是打下來也是得不償失!」——呆子們還沒看明白嗎,汪太後真有心情為趙家報仇?閑的嗎?那是準備再開戰事!一個朝鮮一個琉球還不夠嗎?西域那地方可大了!還真想淩駕四海、震撼萬方,使風教遐被、德澤遠洽?都是賠錢的買賣!是覺得你們的工資太高了還是百姓的日子太安生了?
朝堂之上的爭論暫時影響不到民間,士紳們對汪太後到底是想當呂後還是武則天的興趣明顯高過對天邊蠻夷的興趣。
這時候就需要特事特辦了。
很快陝西傳來消息——西安府有人聚眾作亂!
其實事情起因很簡單,集市上一方想買東西,一方堅持不肯降價,雞同鴨講各說各話拉拉扯扯推推嚷嚷。西北地區民風彪悍,一言不合就動手,何況光天化日之下強搶,還有沒有王法了!沒想到對方打不過,吆喝來了一大家子的人。
賣東西的小販蒙了,這邊一個京城口音的大吼:「不許欺負漢人!」然後大家都看過來。
這邊還在竊竊私語怎麽回事,那個京城漢子已經開始動手,身後還有幾個幫手,不過對方也不是吃素的,馬上反擊;圍觀群眾喝彩的同時,也不忘幫忙。
出了這樣的事,自然驚動了官府。雖然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是這個時候,還是要阻止的。
但是人多了,又在群毆,肯定是聽不進去的;不但聽不進去,甚至還會一起打,然後徹底失控,上演大亂鬥。
大家都懂。
口角之爭變成了聚眾鬥毆,至此徹底成為武力攻擊朝廷命官——反叛朝廷,事情大條了。
坐在文華殿的寶座上,汪舜華靜靜地聽著劉金念著陝西守臣的奏疏,洋洋灑灑的,歸結起來:那些傢夥平時就不聽話、不服管束,現在更是膽大妄為,居然搶掠財物、打殺良民,襲擊朝廷命官(衙役),火燒衙門和倉庫,形勢很嚴峻!這裏很危險!
站在一邊的襄王和重臣臉色十分精彩。
不用她發話,商輅等人就出班:「太後,形勢嚴峻,您不能不痛下決心!」
既然是眾望所歸,太後當然是從善如流。
建極十七年元宵節剛過,朝廷下旨,儒家以外,唯有道教、佛教可以流傳,其他一切民間宗教,視為異端,不得傳播,已經建成的寺廟要拆毀,僧侶要還俗、書籍要銷毀。
與此同時,針對吐魯番,汪舜華和朝廷也不打算再容忍。
王越回京,商討進剿事宜。
清明節前,帝後還是啟程前往天壽山。
今年是考封之年,經過這麽些年的努力,宗室們的綜合素質確實有了相當的提升。一大批人順利接位。
今年的親蠶禮極為隆重,這是建極時代第一次由皇後主持的親蠶禮。
不管是對於皇帝還是朝廷,都格外重要,哪怕隻是表麵意義的。
於錦鸞在內宮多年,此前曾經多次跟隨三位公主參加親蠶,雖然是第一次主持,但輕車熟路,相當順利。
皇帝親耕,皇後親蠶,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
皇帝甚至頗有興致地帶著皇後到西苑內種植,這是他未及冠就有的習慣,開先是小麥和瓜果,去年甚至種了點水稻,收成還不錯。
日頭有點大,錦鸞有點心疼的給皇帝擦汗:「聖上不要太辛苦。」
皇帝很不在意:「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
他對錦鸞感嘆:「當年剛上學時,聽先生講:『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並不覺得有什麽;這幾年來在西苑耕種,要播種、澆水、除草,麥子還要收割、脫粒、晾曬,經過這麽多過程才能完成,其中任何時候出了岔子,就有可能顆粒無收。百姓生計所關,怎麽能夠不重視呢?」
汪舜華聞報,知道皇帝是說給自己聽的,但仍然很是高興:「唐太宗有言:『國以民為本,人以食為命。若禾黍不登,則兆庶非國家所有。』我兒能知稼穡之艱難,必能重農務本,輕徭薄賦、不奪其時,這樣百姓安才能天下安。」
今年的婚禮相當盛大,隱帝的六子崇王見洛、七子吉王見浚、五女廣德公主、六女宜興公主都差不多20歲,可以舉行婚禮;世宗的嫡三子、皇帝的同胞弟弟齊王見潤同樣虛歲20。
四月初,正式冊封餘氏為崇王妃,張氏為吉王妃。
餘氏是平民出生。父親餘信原是個軍餘,連正式的軍籍都沒有,後來朝廷清理軍隊。他嫌軍人地位低,又覺得汪太後是個窮兵黷武的主,於是告病回家種地;張氏的父親張通同樣出生市井,品行也說不上好,曾經向部下勒索財物下獄,交了筆錢才免了板子。
兩位王妃雖然出身不高,但容貌出眾,一直養在內宮。餘氏彈得一手好琵琶,張氏則文才不錯。春節期間王妃命婦入宮陪太後說話,她們就在旁邊伺候。
都知道考封之後就是賜婚,家裏有兒子的自然留心;何況尚宮女官也會介紹,這是某官之女。大家在心裏也會根據兒子的條件權衡,否則奉國將軍求娶閣臣之女,別說人家不願意,太後估計也就打個哈哈,到頭來丟的也是自家的臉。
也就是這個時候,汪舜華提到了崇王和吉王的婚事。問周貴妃對兒媳婦有什麽要求,她自然是說全憑太後安排;汪舜華笑道:「那也要有個標準,我才好挑人;崇王和吉王也是我看著長大的,與自己的兒子,也沒什麽區別。不給他們挑個才貌雙全的好媳婦,我這作嬸子的,心裏也不安吶。」
花燈亮起來了,崇王和吉王的婚事也就敲定了。
周貴妃一眼就相中太後身邊的兩個宮女,聽說雖是平民子女,但在女學進學多年,品貌端莊,因此求娶。
汪舜華自然滿口答應。
連下麵惴惴不安的重臣夫人也舒了口氣——有不少人的女兒養在太後身邊,萬一真賜給崇王吉王做王妃,敢不答應?
——說來是皇家的恩寵,但實際上,不就是被綁在破船上嗎?
——就算不在乎女兒,但萬一兩位親王不甘心,想搞點事情,說不定就被拖累了;隻要不嫁進隱帝家,即便是到郡王府,甚至賜金放還,大家都不排斥。
這一點,哪怕是曾經勸景帝善待太上皇的鍾同等人也不例外。
無他,現在大局已定,誰都不希望再生風波。
皆大歡喜,汪舜華也很高興,破例授餘信、張通為正五品錦衣衛千戶;此前沂王妃萬貞兒的父親萬貴也授了千戶。
這回真的是下不為例了。
周貴妃的磕頭也就很真心了。
與此同時,廣德公主下嫁會安伯錢雄,錢皇後的侄子,也是忠臣遺孤;宜興公主則下嫁科學院五級研究員胡世榮。
錢家是是非非不好說,但錢皇後於汪舜華有恩,不容不報。
宜興公主和胡世榮的婚姻很讓人議論了一番。
其實胡世榮還真是有來歷的人。先祖胡興逸在五代後梁時期,到安南當演州刺史,由此定居。後代胡廉當了宣慰黎訓的義子,改姓黎。1400年,黎季犛篡位,改國號大虞,宣布恢復胡姓。
身為長子,胡元澄本是理所應當的世子。但胡季犛寵愛幼子漢蒼,廢長立幼。
隻是胡季犛篡國並殺害陳朝宗室的行為,引起太宗的不滿。在明軍護送陳朝宗室回越途中,胡季犛派遣胡元澄在支棱關趁明軍不備,伏擊得手。
太宗大怒,命張輔等人率軍入越。次年,越南胡朝滅亡,胡季犛、胡元澄、胡漢蒼等被生擒,押回南京。
胡元澄本以為難逃一死,出人意料的是,太宗不但沒有追究胡元澄的罪責,反而網開一麵,命他督造兵使局銃箭、火藥。
原因就是當年張懋提到過的,張輔發現胡元澄在火器方麵的天賦,向太宗推薦了他;於是有了世界上首支成建製火器部隊神機營。
被改回黎澄的胡元澄也就被官軍奉為「火器之神」。
正統十一年七月,胡元澄以工部尚書的身份去世,年七十四。他的兒子胡叔林承襲了他的衣缽,繼續在南京兵器製造局督造工作。
汪舜華執政後,對火器給與了空前的關注和無保留的支持,胡叔林也就真正迎來事業的春天。
建極改元,因為英國公張懋的推薦,胡叔林就被調到北京,又恢復胡姓,很快升為工部右侍郎,他的兒子胡世榮跟著父親一起投入了火器研發,並很快取得了驚人的成績。
汪舜華看胡世榮年少有為,極是滿意;可惜自己的女兒都已經名花有主,正好宜興公主婚事還沒定下來,於是賜婚。
胡世榮叩謝聖恩。
隱帝的所有子女全部完成個人問題。雖然太後打壓的意思大家都能看出來,但好歹麵子上相當能看,大家都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四月底,正式冊封商輅之女妙媛為齊王妃。
三個兒子的婚事都辦成了,汪舜華重重的舒了一口氣。
當然,更讓她高興的是,於皇後懷孕了!
皇帝不能親政,倒是被她催促著早點延綿子嗣,於是很努力的造人,於皇後就這樣懷孕了;當然,不久就相繼接到宮女郭氏、杜氏懷孕的消息。
汪舜華很高興,下旨重賞皇後,郭氏、杜氏則享受婕妤待遇——主要是大婚不滿一年,就傳出嬪禦懷孕的消息,汪舜華並不覺得臉上光彩。
榮王結婚三年,基本都在守孝,好在王妃胡清妍年初傳來好消息,此次給他配了兩夫人;更早之前,永安長公主在建極十二年生下長女晚舟,建極十四年春生下長子張欽,如今又得了好消息,不怪英國公母子整天喜氣洋洋的;永寧長公主去年誕下長女,汪舜華很高興,隔著幾千裏賞了東西;重慶公主在建極十一年生下長子薛勛,而後又相繼生下兩個女兒;崇德公主則在去年生下了長子申紹。
遺憾的是,沂王妃至今未能再次生育,兩位夫人也都沒能生下一男半女。
汪舜華不知道萬貞兒有沒有動手腳,但是既然沒人到她麵前說,她也就當做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