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上馬了,其他工程也要持續推進。今年是鄉試之年,接下來又要安排各省的考官;而朝野上下、街頭巷尾最關注的,其實是千裏之外。
比歷史上晚一年,明朝在東北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犁庭;隻是這一次,級別更高、規模更大。
想要報仇雪恥,必須要有足夠的馬匹,而且是好馬。
雖然這些年高度重視軍備研發,汪舜華還真不敢指望馬上就能造出高質量的長槍大炮,飛機飛彈之類的更是隻能在夢裏想想;怎麽辦?還是要良馬!
有於謙、郭登這些長城在,北方防線即便不能說固若金湯,也是銅牆鐵壁;當然還是處於守勢,不讓人打進來罷了;前幾年趁著清理土地,對河套地區的蒙古部落進行了清理,雖然還是沒能徹底剿除匪患,好歹清靜多了,畢竟她幹不出引狼入室的事情。
祁連山自然是養馬的理想之地,但是還不夠;河套地區水草豐美,但汪舜華捨不得拿來養馬,太奢侈了,塞上江南呢!現在東北還沒開發,真正適合農業生產的也就華北平原、江漢平原、成都平原還有長三角、珠三角,那就另外找地方。
汪舜華和於謙不約而同的把目光鎖定了東北:這裏土地肥沃,但日照不足、天寒地凍,目前用來種糧食還是言之過早,這裏的居民都是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用來養馬,再合適不過了。
內地的叛亂已經全部平定;練兵講武、厲兵秣馬這麽些年,即便不能收穫勝利,也該檢驗成果了。
何況還有一個大家心裏有數但是不能說出口的理由:皇帝已經大了,該考慮親政,但汪太後顯然是捨不得交出去的;那也應該及冠準備大婚。
文臣已經連篇累牘催了很多次,如今宗室也在北京,實在是推不掉,何況也是正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皇帝跟著那麽多名儒讀書這麽些年,也該接觸實際的政務,否則真以為「半部論語治天下」,那是在做夢。
但是如果允準言官所請,隻會讓皇帝和文官集團認為這是大家據理力爭的結果,並在以後的親政問題上給她施加更大的壓力;進而讓皇帝完全倒向文官集團。
仁宗為什麽如此信賴三楊,泰昌無限度欣賞東林黨,還不就是在父親那裏得不到支持,依靠文官集團上位,人家不信賴文官信賴誰?
——而此次改革的力度範圍如此巨大,汪舜華不可能認為她能夠得到所有文官的支持,江南那一片怨氣就沖天呢!等到他們得到皇帝的寵信,即便不搞宮廷政變把她當吉祥物供起來,而老老實實的熬到她老死,天下還不由著他們擺布?這些人明著不能徹底否定她,改弦易轍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人在政存、人亡政息,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所以,為了帝國的長治久安,為了自己苦心推進的改革能夠持續推進下去,就必須要得到皇帝的支持。
皇帝要及冠、要大婚、要親政,但不應該是在赤膽忠心的文官集團極力爭取下完成,而應該是由英明賢德的太後,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
而對於汪舜華來說,還有一個說不出口的理由:就算她歷史都忘得差不多,東北是滿清龍興之地總還記得;努爾哈赤就是建州女真出身。據說明憲宗被黑得慘,就是因為殺了努爾哈赤的祖先,叫什麽來著,而且差點把人滅了族,可惜還是有漏網之魚。
記不清楚名不要緊,姓總還記得住:愛新覺羅。
因此,這一次用不著差點。
既然汪舜華和於謙定了下來,就該說怎麽整了。理由也是現成的:建州女真董山不服王化,屢次興兵犯境,甚至在北京尋釁滋事,是可忍孰不可忍!
下麵還在說朝中百廢待興,不宜興兵的時候,汪舜華的指甲劃過建州女真首領董山的全名,愛新覺羅·董山,下定了最後的決心。
就是他了。
建州女真原居於牡丹江與鬆花江匯流地方,是胡裏改、斡脫憐二萬戶的部族族民。
宣德八年,董山的父親猛哥帖木兒被殺,他被擄,獲釋後向明朝政府求援,宣宗派兵護送進入中國,安置在遼東蘇克素滸河一帶,同已在那裏的建州衛李滿住合住。這時,其叔範察也已定居於這附近,併到京朝貢,被宣宗封為建州左衛都指揮使。因為舊印失落,朝廷重頒新印。但董山返回後,手中仍有舊印。一衛新舊兩印,叔侄紛爭不已。朝廷為此析分建州左衛,設置建州右衛。從此建州女真分為建州衛、建州左衛和建州右衛,合稱建州三衛。依照舊俗,各統其屬。
對於這些民族,明朝政府採取了極其寬大的方式接納安置,甚至遠遠高於對漢族百姓的待遇。後來又應董山的要求,開設馬市。在明朝的經濟扶助下,董山的部眾很快呈現出繁榮發展的態勢。
建州衛設立後,朝鮮認為是明朝扼製其向北發展,為了抵製女真人歸明,關閉慶源集市貿易,引起女真人憤怨。雙方摩擦不斷;但與此同時,又和朝鮮勾肩搭背,暗通曲款,同時頻頻南下,燒殺搶掠。
文臣幻想著以羈縻之策來籠絡董山;汪舜華對此當然沒有任何興趣,但當時內地改革如火如荼,隻能先忍著,現在就該秋後算總帳了。
去年,李古納哈、董山等人本想入京朝貢,汪舜華忙著軍屯清理,沒工夫搭理他們;今年趁著永安長公主出閣和太皇太後千秋,放他們前來。積累了一年的怨氣終於發泄出來,兩人出語不遜,指桑罵槐,搶廚人銅牌,並索要素蟒衣、玉帶、金帽之類,被汪舜華嚴詞拒絕,董山大怒而去,揚言要殺回明朝。
汪舜華大怒,不用李秉等提醒,下旨將其捉拿,扔進大牢。
七月初,下詔申討董山三條大罪:串聯蒙古,引其入寇;吃裏扒外,陰附朝鮮;頻頻入寇,殺掠不絕。
中元節後三天,斬殺董山、李古納哈等人於市;同時命武靖伯趙輔為總官兵,黔國公沐琮、永順伯薛輔、襄城侯李瑾、廣安伯範廣、兵部侍郎項忠帥軍十萬,兵分三路進剿。
歷史上朝廷派出了五萬大軍,並讓朝鮮出兵,全力配合進剿。但是汪舜華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朝鮮,自然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
臨行前,汪舜華舉行了隆重的送將出征儀式。看旌旗獵獵,甲冑鮮明,劉金宣旨:「祖宗以來,設立建州三衛,讓其在近邊居住,管領部屬,為我藩屏,授爵秩、賜冠帶,每次朝貢,屢加宴賞。朝廷對他們,可說是恩重如山!可是董山等人忘恩悖義,率領醜類,侵犯我邊,殺掠人財,不可勝計。吾體天地之量,不即加誅;遣使招諭,令還所虜人口,赴京謝罪,與其自新。他來的時候,朝廷賞賜甚厚,哪知他表麵順從,陰懷不軌,勾結黨羽,意圖內外應援,侵擾邊方,為惡愈甚!似此譎詐反覆,神人共怒,天地不容。吾不得已,遣汝等率師往正其罪。你等此去,當全力進剿,搗其巢穴,絕其種類,如此軍威遠振,邊境獲安,吾方可高枕無憂矣!」
汪舜華臉色嚴肅,語氣鏗鏘:「三百四十年前,女真人攻取宋朝首都開封。當時宋朝徽欽二帝一味苟安,結果皇帝被俘、王朝被滅、生靈塗炭,是為靖康之恥;後來宋室南渡,整個北方都飽受女真人的欺壓。嶽飛意圖復仇雪恥,怎奈遇到了趙構秦檜這對昏君奸臣,飲恨風波亭。如今的女真人,像他們的先輩一樣,忘恩負義、陽奉陰違、兇殘暴虐。多次侵我疆域,殺我子民;如果不剷除這個禍根,我隻怕靖康之恥的災害還會重演,我們的子孫後代還會蒙受更大的屈辱!今天,派你們去,不僅是要報仇雪恥,更是要消除禍根。你們要好好的打,認真的打,使勁的打,打出精氣神,打出赫赫天威!」
沐琮帶頭,拔劍高喊:「報仇雪恥,剷除禍根!」
趙輔以下,也紛紛振臂高呼。
這些年來,汪舜華練兵講武,全軍上下自然也迫切的想要建功立業,報效國家,蔭及子孫。因此,在最初的不適應之後,三軍將士學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普通兵士還在努力習字,傾聽古代名將殺敵的故事,高級將領和遴選出的後備將官則在係統學習軍事理論;此外每場戰役之後,參戰的將士都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剛開始都是總結經驗,汪舜華親自過問過幾次,下麵的冒汗之餘,倒是真的認真了,畢竟關乎身家性命和前程;與此同時,軍備也在不斷升級,至少就汪舜華看到的,京營的火炮配備有了相當的提升。
建極初年,京營大約12萬人;如今翻了將近一倍,達到20萬人,而且沒有了老弱病殘,都是三軍精銳,戰鬥力有了質的提升。
汪舜華相信,這支軍隊一定能完成她交付的使命。
然而,她低估了三軍將士的戰鬥力。
七月二十四日,大軍分左右哨五道各萬騎從撫順關出塞,半月抵達建州。女真人據險迎敵,官軍四麵夾攻,出動輕騎焚其巢穴。女真人大敗,按照要求,官軍趁勝追擊。
在這場大規模軍事行動中,整個建州三衛蒙受滅頂之災。不僅左衛的建州老營被付之一炬,蘆舍無存,部眾屍橫遍野;而且建州衛、右衛也被消滅殆盡,尤其董山的家屬和部族,清洗得幹幹淨淨,不留一點塵埃。
這時已經農曆十月。
已經入冬,東北應該已是嗬氣成冰的季節。
範廣等人卻絲毫不敢怠慢。臨行前,汪舜華的態度相當堅決、語氣相當強硬:「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似此等狼心狗肺之人,若不能誅殺殆盡,他年形成氣候,必是朝廷的心腹之患!」
她甚至對沐琮等人表態:「董山宗族,不論男女老幼,務必根除,寧可錯殺,不可放過!」
既然如此,那就除惡務盡、斬草除根吧。
汪舜華不知道歷史上將如何評價這一戰,但於她而言,寧可錯殺不可放過。即便歷史的周期律不可避免,明朝還是將最終走向滅亡,又或者有其他什麽遊牧民族出現,又或者清朝其實也還有她頗為推崇的皇帝,也不能阻止她把滿清消滅在萌芽的決心和意誌。
又換了一本奏疏,下旨河南醫生寇平到太醫院供職。寇平是著名的兒科醫師,今年刊刻了四卷《全幼心鑒》。
汪舜華其實不懂醫理,不過這書得到了周王和靈丘王的推崇,也就同下令對寇平進行表彰。
九月二十五日,得到了集賢院學士夏時的訃告。他改革鈔法的想法和汪舜華不謀而合,於是讓他坐鎮南京戶部,監督江南地區財政改革,直到建極十年底調回北京,因為年老體弱,前往集賢院任職。考慮到他的貢獻,命禮部商量諡號。
這一年,周王係遂平王子墌去世,追諡榮靖。他是父親悼恭王有熲庶長子,不過有嫡子同鐎;楚王係的永安莊惠王季塾去世,他的嫡長子去年去世,孫子榮澹是庶出;好在他的二兒子鎮國將軍均銛也是嫡子,三年前通過了考封,可以承襲王位;稍晚去世的叔叔江夏王孟炬沒那麽幸運,兒子庶出,隻能除國。
年底前,王妃公主們進宮朝賀,大家其樂融融的。重慶公主年初生下了長子薛勛,還不會說話。不過宮裏好些年沒見到新生嬰兒,都爭著抱來抱去的,連太皇太後也很是動容的說起重慶公主出生的情形,現在孩子都這麽大了,時間過得真快。
德王妃劉麗華跟著丈夫去守孝了;永安長公主、瑞王妃吳婉清都報了喜訊,汪舜華免不得要嘮叨幾句多加注意,好生休養之類的;轉頭叮囑沂王妃萬貞兒要多加調治。沂王妃去年初生下長子,可惜還未命名,就已經夭折;沂王夫婦很是痛心。
沂王妃領旨道謝。
太皇太後有點埋怨汪舜華又把沐琮和薛輔派出去,連年也不好過;倒是永順長公主和重慶公主都很識大體的說他們是朝廷大臣,就該為國家效命。
汪舜華摸摸女兒的腦袋,這次戰役之後,沐琮就應該回雲南鎮守了,那裏同樣需要他;而永順長公主今年已經十七歲,最多還能留三年,就要讓她出閣,到那時候,北京雲南,遠隔千裏,再想見一麵,並不容易。
比歷史上晚一年,明朝在東北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犁庭;隻是這一次,級別更高、規模更大。
想要報仇雪恥,必須要有足夠的馬匹,而且是好馬。
雖然這些年高度重視軍備研發,汪舜華還真不敢指望馬上就能造出高質量的長槍大炮,飛機飛彈之類的更是隻能在夢裏想想;怎麽辦?還是要良馬!
有於謙、郭登這些長城在,北方防線即便不能說固若金湯,也是銅牆鐵壁;當然還是處於守勢,不讓人打進來罷了;前幾年趁著清理土地,對河套地區的蒙古部落進行了清理,雖然還是沒能徹底剿除匪患,好歹清靜多了,畢竟她幹不出引狼入室的事情。
祁連山自然是養馬的理想之地,但是還不夠;河套地區水草豐美,但汪舜華捨不得拿來養馬,太奢侈了,塞上江南呢!現在東北還沒開發,真正適合農業生產的也就華北平原、江漢平原、成都平原還有長三角、珠三角,那就另外找地方。
汪舜華和於謙不約而同的把目光鎖定了東北:這裏土地肥沃,但日照不足、天寒地凍,目前用來種糧食還是言之過早,這裏的居民都是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用來養馬,再合適不過了。
內地的叛亂已經全部平定;練兵講武、厲兵秣馬這麽些年,即便不能收穫勝利,也該檢驗成果了。
何況還有一個大家心裏有數但是不能說出口的理由:皇帝已經大了,該考慮親政,但汪太後顯然是捨不得交出去的;那也應該及冠準備大婚。
文臣已經連篇累牘催了很多次,如今宗室也在北京,實在是推不掉,何況也是正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皇帝跟著那麽多名儒讀書這麽些年,也該接觸實際的政務,否則真以為「半部論語治天下」,那是在做夢。
但是如果允準言官所請,隻會讓皇帝和文官集團認為這是大家據理力爭的結果,並在以後的親政問題上給她施加更大的壓力;進而讓皇帝完全倒向文官集團。
仁宗為什麽如此信賴三楊,泰昌無限度欣賞東林黨,還不就是在父親那裏得不到支持,依靠文官集團上位,人家不信賴文官信賴誰?
——而此次改革的力度範圍如此巨大,汪舜華不可能認為她能夠得到所有文官的支持,江南那一片怨氣就沖天呢!等到他們得到皇帝的寵信,即便不搞宮廷政變把她當吉祥物供起來,而老老實實的熬到她老死,天下還不由著他們擺布?這些人明著不能徹底否定她,改弦易轍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人在政存、人亡政息,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所以,為了帝國的長治久安,為了自己苦心推進的改革能夠持續推進下去,就必須要得到皇帝的支持。
皇帝要及冠、要大婚、要親政,但不應該是在赤膽忠心的文官集團極力爭取下完成,而應該是由英明賢德的太後,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
而對於汪舜華來說,還有一個說不出口的理由:就算她歷史都忘得差不多,東北是滿清龍興之地總還記得;努爾哈赤就是建州女真出身。據說明憲宗被黑得慘,就是因為殺了努爾哈赤的祖先,叫什麽來著,而且差點把人滅了族,可惜還是有漏網之魚。
記不清楚名不要緊,姓總還記得住:愛新覺羅。
因此,這一次用不著差點。
既然汪舜華和於謙定了下來,就該說怎麽整了。理由也是現成的:建州女真董山不服王化,屢次興兵犯境,甚至在北京尋釁滋事,是可忍孰不可忍!
下麵還在說朝中百廢待興,不宜興兵的時候,汪舜華的指甲劃過建州女真首領董山的全名,愛新覺羅·董山,下定了最後的決心。
就是他了。
建州女真原居於牡丹江與鬆花江匯流地方,是胡裏改、斡脫憐二萬戶的部族族民。
宣德八年,董山的父親猛哥帖木兒被殺,他被擄,獲釋後向明朝政府求援,宣宗派兵護送進入中國,安置在遼東蘇克素滸河一帶,同已在那裏的建州衛李滿住合住。這時,其叔範察也已定居於這附近,併到京朝貢,被宣宗封為建州左衛都指揮使。因為舊印失落,朝廷重頒新印。但董山返回後,手中仍有舊印。一衛新舊兩印,叔侄紛爭不已。朝廷為此析分建州左衛,設置建州右衛。從此建州女真分為建州衛、建州左衛和建州右衛,合稱建州三衛。依照舊俗,各統其屬。
對於這些民族,明朝政府採取了極其寬大的方式接納安置,甚至遠遠高於對漢族百姓的待遇。後來又應董山的要求,開設馬市。在明朝的經濟扶助下,董山的部眾很快呈現出繁榮發展的態勢。
建州衛設立後,朝鮮認為是明朝扼製其向北發展,為了抵製女真人歸明,關閉慶源集市貿易,引起女真人憤怨。雙方摩擦不斷;但與此同時,又和朝鮮勾肩搭背,暗通曲款,同時頻頻南下,燒殺搶掠。
文臣幻想著以羈縻之策來籠絡董山;汪舜華對此當然沒有任何興趣,但當時內地改革如火如荼,隻能先忍著,現在就該秋後算總帳了。
去年,李古納哈、董山等人本想入京朝貢,汪舜華忙著軍屯清理,沒工夫搭理他們;今年趁著永安長公主出閣和太皇太後千秋,放他們前來。積累了一年的怨氣終於發泄出來,兩人出語不遜,指桑罵槐,搶廚人銅牌,並索要素蟒衣、玉帶、金帽之類,被汪舜華嚴詞拒絕,董山大怒而去,揚言要殺回明朝。
汪舜華大怒,不用李秉等提醒,下旨將其捉拿,扔進大牢。
七月初,下詔申討董山三條大罪:串聯蒙古,引其入寇;吃裏扒外,陰附朝鮮;頻頻入寇,殺掠不絕。
中元節後三天,斬殺董山、李古納哈等人於市;同時命武靖伯趙輔為總官兵,黔國公沐琮、永順伯薛輔、襄城侯李瑾、廣安伯範廣、兵部侍郎項忠帥軍十萬,兵分三路進剿。
歷史上朝廷派出了五萬大軍,並讓朝鮮出兵,全力配合進剿。但是汪舜華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朝鮮,自然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
臨行前,汪舜華舉行了隆重的送將出征儀式。看旌旗獵獵,甲冑鮮明,劉金宣旨:「祖宗以來,設立建州三衛,讓其在近邊居住,管領部屬,為我藩屏,授爵秩、賜冠帶,每次朝貢,屢加宴賞。朝廷對他們,可說是恩重如山!可是董山等人忘恩悖義,率領醜類,侵犯我邊,殺掠人財,不可勝計。吾體天地之量,不即加誅;遣使招諭,令還所虜人口,赴京謝罪,與其自新。他來的時候,朝廷賞賜甚厚,哪知他表麵順從,陰懷不軌,勾結黨羽,意圖內外應援,侵擾邊方,為惡愈甚!似此譎詐反覆,神人共怒,天地不容。吾不得已,遣汝等率師往正其罪。你等此去,當全力進剿,搗其巢穴,絕其種類,如此軍威遠振,邊境獲安,吾方可高枕無憂矣!」
汪舜華臉色嚴肅,語氣鏗鏘:「三百四十年前,女真人攻取宋朝首都開封。當時宋朝徽欽二帝一味苟安,結果皇帝被俘、王朝被滅、生靈塗炭,是為靖康之恥;後來宋室南渡,整個北方都飽受女真人的欺壓。嶽飛意圖復仇雪恥,怎奈遇到了趙構秦檜這對昏君奸臣,飲恨風波亭。如今的女真人,像他們的先輩一樣,忘恩負義、陽奉陰違、兇殘暴虐。多次侵我疆域,殺我子民;如果不剷除這個禍根,我隻怕靖康之恥的災害還會重演,我們的子孫後代還會蒙受更大的屈辱!今天,派你們去,不僅是要報仇雪恥,更是要消除禍根。你們要好好的打,認真的打,使勁的打,打出精氣神,打出赫赫天威!」
沐琮帶頭,拔劍高喊:「報仇雪恥,剷除禍根!」
趙輔以下,也紛紛振臂高呼。
這些年來,汪舜華練兵講武,全軍上下自然也迫切的想要建功立業,報效國家,蔭及子孫。因此,在最初的不適應之後,三軍將士學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普通兵士還在努力習字,傾聽古代名將殺敵的故事,高級將領和遴選出的後備將官則在係統學習軍事理論;此外每場戰役之後,參戰的將士都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剛開始都是總結經驗,汪舜華親自過問過幾次,下麵的冒汗之餘,倒是真的認真了,畢竟關乎身家性命和前程;與此同時,軍備也在不斷升級,至少就汪舜華看到的,京營的火炮配備有了相當的提升。
建極初年,京營大約12萬人;如今翻了將近一倍,達到20萬人,而且沒有了老弱病殘,都是三軍精銳,戰鬥力有了質的提升。
汪舜華相信,這支軍隊一定能完成她交付的使命。
然而,她低估了三軍將士的戰鬥力。
七月二十四日,大軍分左右哨五道各萬騎從撫順關出塞,半月抵達建州。女真人據險迎敵,官軍四麵夾攻,出動輕騎焚其巢穴。女真人大敗,按照要求,官軍趁勝追擊。
在這場大規模軍事行動中,整個建州三衛蒙受滅頂之災。不僅左衛的建州老營被付之一炬,蘆舍無存,部眾屍橫遍野;而且建州衛、右衛也被消滅殆盡,尤其董山的家屬和部族,清洗得幹幹淨淨,不留一點塵埃。
這時已經農曆十月。
已經入冬,東北應該已是嗬氣成冰的季節。
範廣等人卻絲毫不敢怠慢。臨行前,汪舜華的態度相當堅決、語氣相當強硬:「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似此等狼心狗肺之人,若不能誅殺殆盡,他年形成氣候,必是朝廷的心腹之患!」
她甚至對沐琮等人表態:「董山宗族,不論男女老幼,務必根除,寧可錯殺,不可放過!」
既然如此,那就除惡務盡、斬草除根吧。
汪舜華不知道歷史上將如何評價這一戰,但於她而言,寧可錯殺不可放過。即便歷史的周期律不可避免,明朝還是將最終走向滅亡,又或者有其他什麽遊牧民族出現,又或者清朝其實也還有她頗為推崇的皇帝,也不能阻止她把滿清消滅在萌芽的決心和意誌。
又換了一本奏疏,下旨河南醫生寇平到太醫院供職。寇平是著名的兒科醫師,今年刊刻了四卷《全幼心鑒》。
汪舜華其實不懂醫理,不過這書得到了周王和靈丘王的推崇,也就同下令對寇平進行表彰。
九月二十五日,得到了集賢院學士夏時的訃告。他改革鈔法的想法和汪舜華不謀而合,於是讓他坐鎮南京戶部,監督江南地區財政改革,直到建極十年底調回北京,因為年老體弱,前往集賢院任職。考慮到他的貢獻,命禮部商量諡號。
這一年,周王係遂平王子墌去世,追諡榮靖。他是父親悼恭王有熲庶長子,不過有嫡子同鐎;楚王係的永安莊惠王季塾去世,他的嫡長子去年去世,孫子榮澹是庶出;好在他的二兒子鎮國將軍均銛也是嫡子,三年前通過了考封,可以承襲王位;稍晚去世的叔叔江夏王孟炬沒那麽幸運,兒子庶出,隻能除國。
年底前,王妃公主們進宮朝賀,大家其樂融融的。重慶公主年初生下了長子薛勛,還不會說話。不過宮裏好些年沒見到新生嬰兒,都爭著抱來抱去的,連太皇太後也很是動容的說起重慶公主出生的情形,現在孩子都這麽大了,時間過得真快。
德王妃劉麗華跟著丈夫去守孝了;永安長公主、瑞王妃吳婉清都報了喜訊,汪舜華免不得要嘮叨幾句多加注意,好生休養之類的;轉頭叮囑沂王妃萬貞兒要多加調治。沂王妃去年初生下長子,可惜還未命名,就已經夭折;沂王夫婦很是痛心。
沂王妃領旨道謝。
太皇太後有點埋怨汪舜華又把沐琮和薛輔派出去,連年也不好過;倒是永順長公主和重慶公主都很識大體的說他們是朝廷大臣,就該為國家效命。
汪舜華摸摸女兒的腦袋,這次戰役之後,沐琮就應該回雲南鎮守了,那裏同樣需要他;而永順長公主今年已經十七歲,最多還能留三年,就要讓她出閣,到那時候,北京雲南,遠隔千裏,再想見一麵,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