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八日,世宗嫡長女永安長公主下嫁英國公張懋。
婚禮極其盛大。
古代天子嫁女,不自己主婚,而以同姓諸侯主持,所以稱公主。宋朝開始,令掌婚者於內東門納表,天子親自主持。明朝延續了這個做法。
公主的婚禮,還是嚴格按照六禮而行。
除了禮儀特別隆重、禮物特別貴重,稍有不同的是,公主對於駙馬家族,首先是君,然後才是媳。所以公主拜見舅姑的時候,行四拜禮,舅姑答二拜;同時,駙馬見公主,行四拜禮,公主坐受二拜。更有甚者,崇禎初年,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萬曆年間永寧公主被騙婚的刺激,給準駙馬增加了體能測試。要黎明於府門外月台四拜,過三月,才能上堂、上門、上影壁,還要行四拜禮。這樣才能到公主身邊侍奉,公主坐著吃飯,駙馬在旁站著看,然後才能議婚。
以前其實沒什麽,駙馬作為平民子弟,跪了就跪了;但汪太後的三個女婿,都是公爵。如果慢待他們,別說駙馬自己不情願,勛貴心裏也會打鼓;而且公主和駙馬,外麵是君臣,回家還是夫妻,夫妻一體,強要爭個高下,也是在沒多少意思。
因此永安長公主的婚禮,基本遵守了太祖的規定,由安國公於謙掌婚;汪舜華帶著皇帝以及公主們親自送到奉先門,看她升輦。
張懋在鼓樂的引導下,騎馬入午門西,下馬入宮,拜見嶽母及小舅子,太皇太後年紀大了,就沒有送出門。
汪舜華牽著永安長公主:「等了這麽多年,終於等到了今天,不容易。從今天開始,你們結為夫妻,我希望你們能共同肩負起婚姻賦予的責任和義務:上孝父母,下教子女,互敬互愛,互信互勉,互諒互讓,相濡以沫,鍾愛一生。今後,無論順境還是逆境,無論健康還是疾病,無論青春還是年老,都能風雨同舟,肝膽相照,成為終生的伴侶!」
張懋夫婦叩頭。
而後秦王、周王、襄王、齊王身率親王宗室、勛貴文武親送新人到英國公府,場麵甚至超過當年寶慶公主出閣,皇太子送嫁。
跟在這群人身後的,是浩浩蕩蕩的送嫁人群和妝奩,遠遠超過三年前重慶公主的規格。
永安是嫡出的公主,本身嫁妝就要高出不少;何況這麽些年來一直拿著親王的工資。不僅如此,汪舜華管著內帑,這些年罰抄的東西實在很不少,如今又有幾個做奢侈品的皇店,堪稱日進鬥金。因此毫不吝嗇,拿出了十萬體己,置辦了桌椅櫥櫃、帳幔被褥、漆瓷木器、錦緞紗綢,加上珍珠、琉璃、玳瑁、珊瑚、翡翠、象牙、犀角、如意、宣德爐、景泰藍以及夜明珠、珍珠簾、石刻墨跡法帖等各色物品;又按照親王的標準,賜詞曲一千七百本,以及她父親修成的《續資治通鑑綱目》《寰宇通誌》等書籍;此外,太皇太後也從體己中拿出了一萬;加上太妃、王妃們的添妝,也是很不小的一筆——世宗的嬪禦們除了杭貴妃,都沒有生育。皇子們養在外頭,而且犯忌諱;但是三位長公主養在太皇太後身邊,和太妃們也時常照麵,都是聰明漂亮的小姑娘,兼之受了汪太後的恩惠,大家自然會愛屋及烏。
這些妝奩,除了古董,也有不少頗有時代特色的東西。
比如放在一堆藝術品中的一個白菜。
太皇太後正想說「怎麽弄了顆白菜?」走進一瞧,才發現是翡翠玉刻的。
汪舜華跟她解釋:「這用緬甸翡翠刻的。原料不值錢,雕工倒是不錯。」
太皇太後笑道:「豈止是不錯,簡直是巧奪天工,栩栩如生,和真的沒什麽兩樣——剛才我還真以為是棵白菜呢。」
確實是了得。雖然翡翠才傳進來沒幾十年,但玉工的手法相當高超。這顆翡翠白菜,菜身潔白、葉子翠綠,還有兩隻螽斯,並不比上輩子在網上裏看到台北故宮的差。
太皇太後牽著永安的手笑:「你娘真是用心了。白菜諧音『百財』,又有清清白白的意思,『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螽斯是多子多孫的意思。她是希望你們倆清清白白、恩恩愛愛,永享富貴、兒孫滿堂。」
汪舜華含笑:「母後說的極是,這也算咱們做長輩的一點心願。」
永安公主叩謝。
太皇太後的眼睛則放到另外一對酒杯上。那杯子侈口、淺腹、臥足,杯身描繪線雞啄早哺雛,姿態栩栩如生,輔以牡丹、蘭花、柱石紋:「窯彩?」
汪舜華笑道:「母後認得此物?」
太皇太後拿起來,看了很久,才嘆息:「宣德年間開始造的。在坯體上,先用青花描繪圖案輪廓,施透明釉,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以各種彩料填繪,經低溫彩爐烘烤,最後成型。這東西不好燒。當年宣宗皇帝得了兩件,一件呈給了張太後,一件賜給了孫貴妃。倒沒想到今天能再見,而且比宣德年間的還要精緻些。」
汪舜華看她感嘆,不知怎麽心裏有點酸澀。
宮裏的女人,有誰是容易的呢?
太皇太後看著孩子們,笑道:「孩子們都大了。」
她的笑容有點意味深長:「我們也老了。」
汪舜華轉移了話題,強笑道:「我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做鬥彩。」
太皇太後點頭:「釉下彩與釉上彩鬥妍鬥美之態,很好。」
跟在後麵的忻王看著似曾相識的雞缸杯,這就是自己理想的杯子啊!——可惜,隻能遠觀了。
除了這些有價的,還有無價的。按照規製,公主冠服,與親王妃同,惟不用圭;如今永安公主則頭戴九翟冠,捧著玉圭。除了規定的公主金印,汪太後還特賜了一方白玉印,方一寸二分,題雲:上善若水。
因為國庫支付的部分是嚴格按照標準來的,因此戶部尚書馬昂沒說話;倒是禮部尚書章綸出來說了幾句,汪舜華打了回去:「先帝早逝,我又忙著輔佐皇帝處理朝政,這些年永安長公主孝敬太皇太後,統攝六宮;況且英國公兩代忠良,張懋又是幼年亡父。無論如何,不能慢待。」
下麵也就不吱聲了。
可能剛漲了工資,心情好。
妝奩多,隨行人員自然也就多。
英國公府在城北敖忠坊鐵獅子胡同,距離皇宮不遠。早在重慶公主出閣時,汪舜華就和英國公太夫人吳氏和魏國公太夫人王氏談及,不會另建公主府;因此國公府興師動眾加以整飭。
永安長公主的鳳轎從東華門出來,經東長安街轉安定門大街,再轉入胡同,先頭部隊已經抵達國公府,後續的還在準備出發。
汪舜華登上角樓遙望公主出宮的方向,隻能看見一條長龍。
汪舜華的眼淚滑下來,下樓的時候,內心閃過一絲愧疚,平素都提倡節儉,獨今日太奢靡了。
然而今天,她隻想做一個母親。
汪舜華自然是等不到駙馬十日謝恩的,新人三天回門,看永安長公主神清氣爽,和英國公郎情妾意、含情脈脈的,也就把心放下來,當然免不得還要叮囑一番;同時吩咐張懋偕同公主前去德陵祭祀先帝,土木堡在居庸關外,雖然說這些年來關內比較太平,但邊境衝突不斷,汪舜華不敢讓心肝寶貝冒險,就做罷了。
永安長公主出閣,了卻了汪舜華心頭一樁大事。
太皇太後沒有說錯,她逐漸老去,然而孩子們漸漸長大。
而對於在土木堡幾乎遭遇滅頂之災的英國公府乃至勛貴集團來說,這是他們重新回到政治舞台的標誌。
雖然文官在土木堡同樣死傷慘重,但三年一科的考試註定了他們前赴後繼,綿綿不絕;而勛貴,真的是死一個就少一個,尤其那場戰役中,犧牲了很多功勳卓著、能征慣戰的名將。
官一代和官二代是不可以同日而語的,尤其在死人堆裏爬出來的絕代名將,不是那麽容易遇到的。
明年就是土木堡二十周年。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國家呢?
勾踐滅吳,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剛好二十年。
而如今的明朝,談報仇雪恥還早了一點,但是新的一代已經成長起來了,他們會接過父輩來不及交接的旗幟,扛起家國天下的重擔,繼續前行。
這應該是英國公和他的兩個伴郎魏國公徐俌、黔國公沐琮,以及跟在他們背後的勛貴,在漫長的迎親道路上共同的想法。
小劇場:
景帝:我女兒終於成人了,好感動,好高興,┭┮﹏┭┮
隱帝:奢侈,腐敗!
景帝:我高興!
太祖:永安出閣了?好啊,聽說皇帝就比永安小四歲,永安都成婚了,什麽時候皇帝大婚?
景帝:應該快了。
太祖:大婚了,就應該親政了。我可盼著這一天,別再出什麽差錯了。
景帝:…祖宗,不急。
太祖:怎麽不急?權柄是要握在自己手裏才踏實。
朱標:爹,也不用操之過急。皇帝如今已將弱冠之年,自然天人歸心;汪氏也越來越年老。她做了這麽多事,自然希望皇帝能延續下去,所以隻要皇帝循規蹈矩,自然相安無事,再過些年就可以順利親政;否則隻會適得其反,別忘了李顯的前車之鑑。
太祖:…你說的倒也不是沒有道理。
朱標:所以不用怕汪氏野心勃勃,皇帝雖然沒有親政,但天位早定,人心所向。隻要他自己不出岔子,就沒有人敢朝他動手;否則隻要他表現出不滿,那些幻想著立從龍之功的,或者介入太深怕被清算的,就要一條道走到黑,索性擁立了汪氏,等她年老體弱,再掉頭擁戴皇帝的兒子或者是齊王父子,用皇家的骨肉相殘來成就自己的烏紗帽。
太祖:隻恨祁鈺短命吶!
景帝:┓(′`)┏
婚禮極其盛大。
古代天子嫁女,不自己主婚,而以同姓諸侯主持,所以稱公主。宋朝開始,令掌婚者於內東門納表,天子親自主持。明朝延續了這個做法。
公主的婚禮,還是嚴格按照六禮而行。
除了禮儀特別隆重、禮物特別貴重,稍有不同的是,公主對於駙馬家族,首先是君,然後才是媳。所以公主拜見舅姑的時候,行四拜禮,舅姑答二拜;同時,駙馬見公主,行四拜禮,公主坐受二拜。更有甚者,崇禎初年,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萬曆年間永寧公主被騙婚的刺激,給準駙馬增加了體能測試。要黎明於府門外月台四拜,過三月,才能上堂、上門、上影壁,還要行四拜禮。這樣才能到公主身邊侍奉,公主坐著吃飯,駙馬在旁站著看,然後才能議婚。
以前其實沒什麽,駙馬作為平民子弟,跪了就跪了;但汪太後的三個女婿,都是公爵。如果慢待他們,別說駙馬自己不情願,勛貴心裏也會打鼓;而且公主和駙馬,外麵是君臣,回家還是夫妻,夫妻一體,強要爭個高下,也是在沒多少意思。
因此永安長公主的婚禮,基本遵守了太祖的規定,由安國公於謙掌婚;汪舜華帶著皇帝以及公主們親自送到奉先門,看她升輦。
張懋在鼓樂的引導下,騎馬入午門西,下馬入宮,拜見嶽母及小舅子,太皇太後年紀大了,就沒有送出門。
汪舜華牽著永安長公主:「等了這麽多年,終於等到了今天,不容易。從今天開始,你們結為夫妻,我希望你們能共同肩負起婚姻賦予的責任和義務:上孝父母,下教子女,互敬互愛,互信互勉,互諒互讓,相濡以沫,鍾愛一生。今後,無論順境還是逆境,無論健康還是疾病,無論青春還是年老,都能風雨同舟,肝膽相照,成為終生的伴侶!」
張懋夫婦叩頭。
而後秦王、周王、襄王、齊王身率親王宗室、勛貴文武親送新人到英國公府,場麵甚至超過當年寶慶公主出閣,皇太子送嫁。
跟在這群人身後的,是浩浩蕩蕩的送嫁人群和妝奩,遠遠超過三年前重慶公主的規格。
永安是嫡出的公主,本身嫁妝就要高出不少;何況這麽些年來一直拿著親王的工資。不僅如此,汪舜華管著內帑,這些年罰抄的東西實在很不少,如今又有幾個做奢侈品的皇店,堪稱日進鬥金。因此毫不吝嗇,拿出了十萬體己,置辦了桌椅櫥櫃、帳幔被褥、漆瓷木器、錦緞紗綢,加上珍珠、琉璃、玳瑁、珊瑚、翡翠、象牙、犀角、如意、宣德爐、景泰藍以及夜明珠、珍珠簾、石刻墨跡法帖等各色物品;又按照親王的標準,賜詞曲一千七百本,以及她父親修成的《續資治通鑑綱目》《寰宇通誌》等書籍;此外,太皇太後也從體己中拿出了一萬;加上太妃、王妃們的添妝,也是很不小的一筆——世宗的嬪禦們除了杭貴妃,都沒有生育。皇子們養在外頭,而且犯忌諱;但是三位長公主養在太皇太後身邊,和太妃們也時常照麵,都是聰明漂亮的小姑娘,兼之受了汪太後的恩惠,大家自然會愛屋及烏。
這些妝奩,除了古董,也有不少頗有時代特色的東西。
比如放在一堆藝術品中的一個白菜。
太皇太後正想說「怎麽弄了顆白菜?」走進一瞧,才發現是翡翠玉刻的。
汪舜華跟她解釋:「這用緬甸翡翠刻的。原料不值錢,雕工倒是不錯。」
太皇太後笑道:「豈止是不錯,簡直是巧奪天工,栩栩如生,和真的沒什麽兩樣——剛才我還真以為是棵白菜呢。」
確實是了得。雖然翡翠才傳進來沒幾十年,但玉工的手法相當高超。這顆翡翠白菜,菜身潔白、葉子翠綠,還有兩隻螽斯,並不比上輩子在網上裏看到台北故宮的差。
太皇太後牽著永安的手笑:「你娘真是用心了。白菜諧音『百財』,又有清清白白的意思,『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螽斯是多子多孫的意思。她是希望你們倆清清白白、恩恩愛愛,永享富貴、兒孫滿堂。」
汪舜華含笑:「母後說的極是,這也算咱們做長輩的一點心願。」
永安公主叩謝。
太皇太後的眼睛則放到另外一對酒杯上。那杯子侈口、淺腹、臥足,杯身描繪線雞啄早哺雛,姿態栩栩如生,輔以牡丹、蘭花、柱石紋:「窯彩?」
汪舜華笑道:「母後認得此物?」
太皇太後拿起來,看了很久,才嘆息:「宣德年間開始造的。在坯體上,先用青花描繪圖案輪廓,施透明釉,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以各種彩料填繪,經低溫彩爐烘烤,最後成型。這東西不好燒。當年宣宗皇帝得了兩件,一件呈給了張太後,一件賜給了孫貴妃。倒沒想到今天能再見,而且比宣德年間的還要精緻些。」
汪舜華看她感嘆,不知怎麽心裏有點酸澀。
宮裏的女人,有誰是容易的呢?
太皇太後看著孩子們,笑道:「孩子們都大了。」
她的笑容有點意味深長:「我們也老了。」
汪舜華轉移了話題,強笑道:「我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做鬥彩。」
太皇太後點頭:「釉下彩與釉上彩鬥妍鬥美之態,很好。」
跟在後麵的忻王看著似曾相識的雞缸杯,這就是自己理想的杯子啊!——可惜,隻能遠觀了。
除了這些有價的,還有無價的。按照規製,公主冠服,與親王妃同,惟不用圭;如今永安公主則頭戴九翟冠,捧著玉圭。除了規定的公主金印,汪太後還特賜了一方白玉印,方一寸二分,題雲:上善若水。
因為國庫支付的部分是嚴格按照標準來的,因此戶部尚書馬昂沒說話;倒是禮部尚書章綸出來說了幾句,汪舜華打了回去:「先帝早逝,我又忙著輔佐皇帝處理朝政,這些年永安長公主孝敬太皇太後,統攝六宮;況且英國公兩代忠良,張懋又是幼年亡父。無論如何,不能慢待。」
下麵也就不吱聲了。
可能剛漲了工資,心情好。
妝奩多,隨行人員自然也就多。
英國公府在城北敖忠坊鐵獅子胡同,距離皇宮不遠。早在重慶公主出閣時,汪舜華就和英國公太夫人吳氏和魏國公太夫人王氏談及,不會另建公主府;因此國公府興師動眾加以整飭。
永安長公主的鳳轎從東華門出來,經東長安街轉安定門大街,再轉入胡同,先頭部隊已經抵達國公府,後續的還在準備出發。
汪舜華登上角樓遙望公主出宮的方向,隻能看見一條長龍。
汪舜華的眼淚滑下來,下樓的時候,內心閃過一絲愧疚,平素都提倡節儉,獨今日太奢靡了。
然而今天,她隻想做一個母親。
汪舜華自然是等不到駙馬十日謝恩的,新人三天回門,看永安長公主神清氣爽,和英國公郎情妾意、含情脈脈的,也就把心放下來,當然免不得還要叮囑一番;同時吩咐張懋偕同公主前去德陵祭祀先帝,土木堡在居庸關外,雖然說這些年來關內比較太平,但邊境衝突不斷,汪舜華不敢讓心肝寶貝冒險,就做罷了。
永安長公主出閣,了卻了汪舜華心頭一樁大事。
太皇太後沒有說錯,她逐漸老去,然而孩子們漸漸長大。
而對於在土木堡幾乎遭遇滅頂之災的英國公府乃至勛貴集團來說,這是他們重新回到政治舞台的標誌。
雖然文官在土木堡同樣死傷慘重,但三年一科的考試註定了他們前赴後繼,綿綿不絕;而勛貴,真的是死一個就少一個,尤其那場戰役中,犧牲了很多功勳卓著、能征慣戰的名將。
官一代和官二代是不可以同日而語的,尤其在死人堆裏爬出來的絕代名將,不是那麽容易遇到的。
明年就是土木堡二十周年。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國家呢?
勾踐滅吳,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剛好二十年。
而如今的明朝,談報仇雪恥還早了一點,但是新的一代已經成長起來了,他們會接過父輩來不及交接的旗幟,扛起家國天下的重擔,繼續前行。
這應該是英國公和他的兩個伴郎魏國公徐俌、黔國公沐琮,以及跟在他們背後的勛貴,在漫長的迎親道路上共同的想法。
小劇場:
景帝:我女兒終於成人了,好感動,好高興,┭┮﹏┭┮
隱帝:奢侈,腐敗!
景帝:我高興!
太祖:永安出閣了?好啊,聽說皇帝就比永安小四歲,永安都成婚了,什麽時候皇帝大婚?
景帝:應該快了。
太祖:大婚了,就應該親政了。我可盼著這一天,別再出什麽差錯了。
景帝:…祖宗,不急。
太祖:怎麽不急?權柄是要握在自己手裏才踏實。
朱標:爹,也不用操之過急。皇帝如今已將弱冠之年,自然天人歸心;汪氏也越來越年老。她做了這麽多事,自然希望皇帝能延續下去,所以隻要皇帝循規蹈矩,自然相安無事,再過些年就可以順利親政;否則隻會適得其反,別忘了李顯的前車之鑑。
太祖:…你說的倒也不是沒有道理。
朱標:所以不用怕汪氏野心勃勃,皇帝雖然沒有親政,但天位早定,人心所向。隻要他自己不出岔子,就沒有人敢朝他動手;否則隻要他表現出不滿,那些幻想著立從龍之功的,或者介入太深怕被清算的,就要一條道走到黑,索性擁立了汪氏,等她年老體弱,再掉頭擁戴皇帝的兒子或者是齊王父子,用皇家的骨肉相殘來成就自己的烏紗帽。
太祖:隻恨祁鈺短命吶!
景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