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景帝心裏苦


    有道是「人生苦短」,而對陰間的群鬼來說,「鬼生苦長」。


    日子久了,初來之時那點新鮮好奇感早就在沒有止境的漫長等待中消磨殆盡。


    曾經的意氣風發揮斥方遒隻剩追憶,所有的豪情壯誌一腔熱血在現實麵前隻有無力。


    當然,對朱家人來說,有一點是可以告慰的:好歹江山還是自家的。


    可惜這一切的風雲變幻跟自己都沒有一點關係。


    景帝侍立在階下,默默聽著老爺子的咆哮。


    這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咆哮了,最近老頭子的脾氣特別暴躁。


    趙王祁鎡正在跟太祖匯報兒孫的情況。


    臨死前眼睜睜看著大臣來削藩,別院被拆了,土地被賣了,侍衛被打發,侍女也跟著跑了,銀子都快散盡了;甚至自己沒有嫡子,整個趙王係都沒有嫡子,必須除國,自然憋著一肚子的火,狠狠地告了一狀:「老祖宗您可得給我做主啊!這些年來我稱不上兢兢業業,也是謹慎小心,生怕逾矩;可誰能想到,臨了居然受到了這樣的侮辱!如今王府空空如也,幾個孩子又都還小,也不知道他們將來的日子怎麽過,會不會被趕出王府,流落街頭…」


    他說到動情處,忍不住痛哭失聲。


    趙王和隱帝景帝同輩,是太宗皇帝的曾孫。他一哭,太宗皇帝也火了:「這個汪氏,是不是要把所有宗室都趕緊殺絕不可?她跟誰學的?於謙嗎?」


    祖宗們的眼睛都看過來。


    景帝跪在地上,數地板。


    入耳就是太祖的怒吼、太宗的斥責,沒法說,說什麽?


    他的思緒回到了幾天前。


    寧夏那邊的土司滿俊,被汪太後剮了,用不流利的漢語控訴:「汪太後派了個奸臣來把慶王逼得家破人亡,土地賣了,侍衛奴婢也打發了,還不成;慶王讓我協助捉姦臣,到北京講理,結果被奸臣抓了。」


    不就是造反嗎?說得這麽清新脫俗?


    景帝馬上大罵,太宗也勸太祖:「慶王竟敢勾結土司造反,實在可惡!」


    太祖看了他一眼,太宗低下頭,不說話了。


    相繼有普通軍士百姓來到這裏,不過都是一般人,說不上好壞。


    有禁軍士兵出京當差殉職的,倒是極力稱讚太後:「真是菩薩心腸!還跟我們說話呢!要我們保家衛國、報仇雪恥。小的如今算是為誰而戰了。下輩子做了大明的兵,還要奮勇殺敵!」


    他說得慷慨激昂,幾個祖宗麵麵相覷。


    景帝還在稱讚汪氏有誌氣,人心可用,隻是馬上就笑不出來了。


    幾乎前後腳的功夫,鄭王瞻埈和秦王係的永壽王幾乎同時來到地府,見了祖宗們就大哭。


    尤其鄭王是仁宗皇帝的親兒子,抱住父皇大腿:「您老人家可要給我做主啊!」


    聽鄭王和永壽王一起控訴汪太後胡作非為,倒行逆施,縱容大臣欺淩宗室,太祖勃然大怒:「潑婦安敢如此!」


    隱帝馬上站出來:「我早就說了,汪氏野心勃勃,有她在,隻怕太祖您老人家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要換姓!」


    太祖狠狠地瞪了隱帝一眼:「你閉嘴!這裏哪有你說話的地方!」


    隱帝脖子一縮,躲到後麵去了。


    因為出事的是兒子,仁宗很不高興:「汪氏是怎麽想的?怎麽能欺淩宗室?看看今年都來了多少人?她難道不知道建文帝削藩的故事嗎?」


    宣宗道:「興許以為大權在握,可以為所欲為。」


    隱帝悄悄伸出頭來:「就是,日久見人心吶!」


    馬上費釗又來控訴汪太後殘害宗室、盤剝百姓,自己進言反而被他殺了。


    景帝覺得嗓子仿佛被堵住了,之前還感動於汪舜華帶著孩子親自去天壽山瞧他,還栽了三十棵樹,過些年應該就可以乘涼了。


    銀杏樹啊,這種樹必須雌雄同種,兩樹相望才會結果;如果僅有雌樹,可以鑽個孔,放入雄木一塊,以泥封起來,也會結實。「泥中有你,你中有我」,你儂我儂合二為一,相依相親,這才是神仙眷侶!


    舜華選擇栽種銀杏,可不就是為了寄託一片情誼嗎?


    如今,他不能不反思:是不是自己真的錯了?


    好在閣臣蕭鎡來了,小心翼翼的跟祖宗們解釋汪太後的苦衷。


    但太祖仍然不肯聽,怒罵蕭鎡:「你們這些奸臣,背棄祖製,離間骨肉,我今天就要好好收拾你們!」


    蕭鎡被盛怒的太祖賜了道「竹筍炒肉」,幾個祖宗都沒說話,景帝也隻能裝鵪鶉。上一個享受這個待遇的,還是王振。


    馬上另外一個倒黴蛋張鳳就來了。蕭鎡是老臣,信奉「敬天法祖」,祖宗們在他麵前站著叉腰罵,自己就覺得理虧不敢頂嘴。


    但張鳳作為戶部尚書,還是有很多可說道的。


    他詳細分析了這些年財政存在的困難和原因,其實這話之前蕭鎡等人或多或少的提到過,但當時的祖宗們根本聽不進去。如今聽張鳳說削藩已經順利完成,不僅宗室,勛貴的待遇也得到了規範,太祖還在運氣,太宗有點興趣了,問怎麽做到的,張鳳就老老實實回了。


    太宗皇帝覺得有點意思了:作為皇帝,他當然知道榮養宗室的弊病,畢竟太祖皇帝自己都改過規矩;而永樂盛世,因為自己是藩王起家,因此沒有降低宗室待遇,但削減過公務員的工資。遑論太平幾十年,又經歷了土木堡之變,國家財政困難,需要開源節流,他也知道。


    聽他這一說,太祖總算消停點。


    張鳳此前曾經給太後群臣上課,又全過程參加了討論,這時候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的全麵分析,太祖閉了眼一拍桌椅,雖然還是憤懣難平,賞了張鳳一頓板子,但總算沒有罵出聲來。


    景帝終於鬆了口氣:老婆總算有些手段,有驚無險就好,否則真讓人掀了桌子,北京城的朱家子弟翻天,估計就是自己難過;要是讓北方的韃子打過來,估計就是祖宗們一起問罪了。


    景帝現在真的盼著休息的時刻。雖然理論上說已經是鬼,沒有身體的勞累;但太祖是個勤奮的人,到這裏是個勤奮的鬼,隻有休息時間,他才不會見一個鬼審問一個,也就避免知道上麵發生什麽事;當然,也不用跟著出門,接受幾位大帝曖昧不明的目光。


    蜀王悅菼的到來,給沉悶的朱家帶來一絲清涼。


    悅菼繼承了蜀王府知書識禮的好傳統,雖然被削藩,心頭肯定不舒服;但是汪太後用了他的建議,臉上很有光彩,於是撿了些要緊的跟祖宗們匯報了。


    太祖本來還要斥責他「怎麽幫著汪氏出主意」,聽著悅菼稍微說了幾句,馬上讚揚起孫子聰明懂事起來。雖然悅菼也是28的人,從外貌上看不比他年輕幾歲。


    景帝在心裏嘀咕,太祖這樣震怒,既有被晚輩婦人打臉的不痛快,也有重蹈建文覆轍的擔憂——之前已經反覆跟他分析過,自己也是編過《紀非錄》,改過製度的人,要說看不出宗室製度的問題,那才叫見鬼!何況此前的製度跟太祖製定的製度已經有很大的不同,他要怪,也該怪太宗,拿後輩撒什麽氣。


    隻是這話是絕不肯說的。


    楚王季埱的到來,讓太祖剛剛好轉的臉色又開始陰雲密布——他沒有兒子,而且整個楚王係都沒有根正苗紅的接班人,必須除國。


    果然,前腳進門,後腳就接到朝廷的祭文,除了抱著爺爺的大腿痛哭一場,似乎也沒什麽好法子。


    好在接下來,太祖太宗的心情好轉了不少——宗室們進京了,一起前來祭祖。雖然在天壽山太祖看不到,但到了太廟,就可以好好瞧瞧了。


    不錯,濟濟一堂,我老朱家後繼有人啊!


    太祖太宗高興的鬍子翹起來,也就有心情出去和老冤家們喝茶了,不過這一回,沒帶景帝,當然也沒帶他哥。


    難得這麽清閑,景帝躺在床上,百無聊賴的看著燭火,想像著太祖太宗和大帝們談天說地,太祖說著「你們多心了,我家玄孫媳婦挺能幹,沒整出什麽七國之亂八王之亂」;大帝們肯定又要說「哎呀,老朱你高興的太早,江山吃棗藥丸」。


    不過很快消息傳來,景帝又得低頭了。


    低頭,但是…竊喜。


    因為汪舜華恢復了胡皇後的身份,還將她與宣宗合葬。


    正跟馬皇後徐皇後張皇後講經的胡皇後很是詫異,實在想不出這個晚輩跟自己有什麽淵源要為自己出頭;旋即想明白了:不是沖自己,是衝著孫貴妃。


    太祖太宗很難得的誇了一回汪舜華,稱讚她是有心的,當然同時又把孫貴妃母子拉出來罵了一頓,順便大罵宣宗沒事找事,逆天而行,如果當時不一心要扶孫氏上位,等待皇後誕下嫡子,怎麽輪到朱祁鎮這個混球!


    仁宗無所謂,宣宗靜靜地聽他們說完了,反正孫貴妃已經躺在他身邊了,多一個就多一個吧,如果不是胡氏搶了後座,他也不討厭這個溫柔漂亮的女人。


    如今每天替孫貴妃母子周全,自己覺得心累;偏偏胡氏生前出家,到了這裏也一身道姑打扮,終日陪著幾位老太太,親近不得,以後也算多個人說話。


    正聽著鎮國將軍哭訴著「終於見到了老祖宗,汪太後為難人」,後腳就知道一撥兒宗室勛貴通過考封襲爵結婚的事。


    太祖在家裏發脾氣說「怎麽隻有這麽幾個人過了?」出去卻跟幾位大帝神吹「這回好幾個宗室考得不錯,我老朱家後繼有人」;直到被李二鳳搶白一頓也不惱。


    景帝自己也很高興,未來的女婿張懋、沐琮、徐俌都考得不錯,沐琮尤其出色,當年沒選錯人!


    隱帝這回難得沒有嗆他,隻是說:「薛輔?就前些天表現不壞的那個是我女婿?不錯,將來掃穴犁庭,就看他了。」


    景帝正想罵「你做夢,有我女婿在,什麽時候輪到你女婿建功立業。」


    仁宗倒說了一句:「汪氏雖然偏心自己女兒,對侄女倒也還不錯。祁鎮,你以後少說她。」


    太祖一邊訓景帝:「當年說了駙馬王妃要從百姓家選,怎麽能許給勛貴!」好歹想起來如今孤兒寡母的,需要有人幫襯著,於是也不提了,出去說「幾個玄孫女婿都了不起,以後一定是霍去病一樣的天才!」


    漢武帝不樂意聽了:「你以為我家去病是什麽人都能比的?」


    老朱不服:「我家文英當年征吐蕃、平雲南,幾代為我戍邊,怎麽就不能比了?」


    漢武帝嗬嗬:「你的養子,跟著鄧愈、傅友德、藍玉一起去的,功勞有幾成是他的?」


    老朱很不服:「真要這麽說,你家小霍可是皇後大將軍的外甥,功勞又有幾成是他的?」


    得,又是人身攻擊。


    宗室們相繼離京,襄王留下了,景帝有點不安:「襄王是近枝宗室,德高望重,萬一他懷有二心,來個宮廷政變,可怎麽好?」


    但是太祖太宗仁宗都很高興:「好,有襄王留在北京,諒汪氏不敢胡作非為。」


    景帝心裏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