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二日,剛升職的右副都禦史林聰呈上了寶慶公主駙馬趙輝的犯罪報告;同時呈上來的還有鎮遠侯顧興祖的調查報告。他貪財好色,侵占民利,南京官員多有彈劾,這回林聰調查清楚,汪舜華對他沒有任何耐心和顧忌,直接下旨奪爵廢為庶民,發配海南;隨後成國公朱儀派人呈上了遼王府的問題報告。
遼肅王貴火受在史書上沒什麽表述,但從小和葩一起成長,很難不受到影響。宮室越製、欺負長史,強占民田、強搶民女還有放高利貸等等之類的。
汪太後在奉天門大發雷霆,不喘氣的罵了整整一刻鍾,意思很明確:這樣的人如果不處理,那麽大明江山能夠堅持幾年?
話都說到這個地步,下麵也很給力,主要是宗室真的很拉仇恨,本來財政緊張還要花大價錢養他們,還不知足經常惹事。最後滿朝廷議,一致決定按律治罪——當然宗室不能殺,那就奪爵押到鳳陽。整個遼王係,基本上被一鍋端。歷史上,遼王係因為得罪了張居正,被革除王爵,廢為庶人,現在提前了幾十年。
宗人令石璟就問:「處置遼王府是不是太過分了?」
汪舜華很沒有好氣:「誰讓他頂風上?欺負我們孤兒寡母嗎?」
下麵以為汪太後剛生完孩子老公沒了,又被群臣一番擠兌心裏憋得慌了,好不容易臨朝聽政又被人掃了麵子不痛快,這才痛下殺手,這才稍微安了點心: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都知道剛生完孩子的女人特別敏感,不好惹,過了這陣子就好。
遼王的事跡被編寫成警示教材,頒布給各地藩王。加上趙輝被幽禁、華陽王兄弟被奪爵為民,一時京城內外,空氣都緊張了不少,外省官員也緊張起來,大家警惕的看著周圍有沒有來自京城的陌生人,仿佛回到了洪武年間大興特務的年代。
鎮遠侯顧興祖和駙馬趙輝一起出了事,意味著南京那邊缺少強有力的勛貴鎮守。汪舜華和群臣商量,決定讓平江侯陳豫前往南京鎮守,慶都公主駙馬焦敬擔任孝陵祭祀官。
陳豫是平江伯陳瑄的孫子,安徽合肥人。字立卿,讀書修謹。
慶都公主朱圓通是仁宗第二女,正統五年去世。她貞淑天賦,孝敬夙成,但駙馬焦敬人品卻不怎麽樣,唯利是圖,經常敲詐、勒索、索賄,甚至放高利貸,按律當斬。皇帝看在公主的麵上,隻打了八十板子;後來他再次被彈劾。此時,公主已死數年,皇帝讓他扛著枷鎖在人來人往的地方丟人現眼三個月。此後焦敬收斂了不少。
汪舜華嘆了口氣,當年結婚的時候見到的八個駙馬四個公主,如今剩下的隻有一半:
公主隻剩下含山大長公主、常德大長公主兩人。
駙馬除了趙輝圈禁,則隻剩下慶都公主駙馬焦敬、順德公主駙馬石璟、常德公主駙馬薛桓三人。石璟管著宗人府,薛桓被她攆去讀書,所以隻能是焦敬了,當然要先去國子監讀一個月書,然後去內閣和督察院接受再教育,臨行前再叮囑一番,希望他別犯事吧。
六月二十二日,各宮殿的牌匾、對聯懸安,汪舜華帶著群臣看了一番,隨後到文華殿舉行典禮,要求大家嚴守官箴,立足崗位,克勤克儉,幹事創業;同時嚴格自律,管好家人雲雲。
都是說爛了的話,汪舜華覺得自己越來越像複讀機,如果在後世,估計會被弄個「汪學」進行惡搞;不過群臣聽得很認真,經過這麽小半年的反腐運動,加上這些天的幾個重量級反麵典型,再說沒有一點感觸,那也太沒有心肝了。
六月二十六日是皇帝的萬壽聖節,小皇帝出來接受了百官的朝賀,賞賜了酒宴。隻不過大夏天的,這味道估計有點酸爽。
閣臣們沒有計較這些,大家吃完飯,就匆忙回文淵閣辦事了。內閣大堂還在進行最後的施工,估計年底前就可以投入使用。
此前,閣臣的辦公場所不固定,說實在文淵閣,但文淵閣承擔著藏書的功能。這裏收藏著《永樂大典》等藏書,所以即便是重臣,也不能隨意出入,隻是凡入內閣,曰直文淵閣。
於是四月下旬,汪舜華下令在太和門東廡外東南也就是文華殿南建設了內閣大堂。大堂南向三間,東西兩廂各三間。大堂是票簽房,明間恭設孔聖暨四配像,左右次間為閣臣辦事之所。門上還高懸聖諭,嚴申規製:機密重地,一應官員閑雜人等,不許擅入,違者治罪不饒。廂房是檔案室和典籍廳,堂後為內閣大學士齋宿之所。
幾間房子花不了多久,但是彩繪要點時間,另外還要晾了一下,才能讓閣臣們搬了進去。
今年以來,大家算是真切的見識到了汪太後工作狂的屬性。不客氣的說,除了北京保衛戰那段時間,大家還沒有這麽忙過。以前聽說太祖皇帝勤政,每天要批閱100多封奏疏,多的時候達200多封,汪太後似乎有追步太祖的跡象,每天拿出來的沒有200封,也有120封。基本上除了旌表節婦和宗室請封請名之類的,都拿出來了。
更要命的是,宣德以後,尤其正統以後,因為皇帝幼沖或者怠政厭政,經常讓司禮監代為批紅;一般來說,禦筆批數本外,其餘皆眾太監分批,遵照閣中票擬的字樣,用硃筆楷書進行批閱。
但是汪舜華沒有這樣,現在通政司接到奏疏,交給司禮監登記編號,轉交內閣,票擬之後,再呈太後批閱,隨後交各部辦理。
當然,大家不知道,這僅僅隻是熱身。
官員調整到位了,另有些事也就開始做了。現在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啟動《隱帝實錄》《世宗實錄》的編撰工作。世宗皇帝崩逝已經將近一年,不能再拖了。兩朝皇帝二十三年的實錄要修,任務很重,不過這也不用太著急,隱帝的實錄編完接著編世宗實錄就行。
這樣的工程,肯定是勛貴掛帥,閣老掛名,下麵一堆翰林官辦事。汪舜華於是命於謙為監修,高穀、蕭鎡、商輅、李賢、彭時為總裁,薛瑄、章綸、姚夔為副總裁,其他纂修等官有差。
隻是動筆前,汪舜華把所有的纂修官叫到文華殿,提出:「編撰史書,要做到存史求真、資政育人,你們身為史官,對於歷史,要秉筆直書,不虛美、不隱惡,述往事,思來者。」
這話是不錯的,隻是從汪太後嘴裏出來,頗有點味道。
接下來是詹事府官員的配備。明年皇帝就要開經筵,說是元老重臣和翰林院的官員伺候,但是本身朝廷很忙,翰林院要編修實錄,皇帝年幼,沒必要叫那些深奧的治國理政的學問,也是一步步來;所以詹事府這個部門就要把人配齊,此前職務調整的時候考慮到了這一點。
高穀等人皺著眉頭,詹事府其實是伺候太子的,現在太後把詹事府的人配齊,是不是有壓製皇帝的嫌疑?
不過詹事府的編製空著確實不好,畢竟有一大波人等著升官。
那就商量吧。
詹事院是總部,下麵有左春坊、右春坊、司經局。機關領導有正三品詹事一人,正四品少詹事二人,下麵還有府丞、主簿、錄事、通事舍人等中層幹部。
左右春坊官員崗位設置一樣,五品的大學士、庶子、諭德,下麵還有中允、贊善、司直郎、清紀郎、司諫等官。
司經局有洗馬、校書、正字等職數。
三公三孤、三師三少都已經封了不少,現在有規定,就暫時不新設了。
禮部右侍郎鄒幹平調詹事府詹事,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講林文、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講李紹為少詹事,修撰劉珝為府丞,國子監學錄孔公禮為詹事府主簿,鴻臚寺序班王輻、崔嵩俱為通事舍人。
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編修黃諫進左春坊大學士,刑部郎中夏時正調左庶子,右春坊右中允李泰進左諭德,左春坊左贊善兼翰林院編修劉俊進左中允,編修牛綸為左贊善。
剛跟著成國公到荊州辦了差事的侍讀周洪謨呈上了一篇漂亮的調研文章,主要是探討宗室的管理問題,汪舜華很滿意,破格提拔為右春坊大學士;翰林院編修徐溥為右諭德。
兵部郎中沈敬調司經局洗馬。
當然他們以前的各種職務就免了,包括按照慣例可以保留的翰林院職務。
詹事府官員的配備是一件相當嚴肅認真的事情,必須考慮年齡、出身、經歷等各方麵的要求,還要考慮他們未來的發展空間,畢竟都是皇帝的老師,也是未來的肱骨棟樑。
汪舜華心裏很明白,雖然到時候要閣老和重臣掛名去知經筵,但恐怕到時候根本抽不出時間,所以必須把這些人配好。她反覆和內閣、吏部溝通,確保人崗相適。
此前李賢曾經極力推薦江西處士吳與弼,汪舜華倒是聽說過他的名字,派人去請,他拒絕了,也就罷了。她對這些大儒沒什麽特別的感覺。
遼肅王貴火受在史書上沒什麽表述,但從小和葩一起成長,很難不受到影響。宮室越製、欺負長史,強占民田、強搶民女還有放高利貸等等之類的。
汪太後在奉天門大發雷霆,不喘氣的罵了整整一刻鍾,意思很明確:這樣的人如果不處理,那麽大明江山能夠堅持幾年?
話都說到這個地步,下麵也很給力,主要是宗室真的很拉仇恨,本來財政緊張還要花大價錢養他們,還不知足經常惹事。最後滿朝廷議,一致決定按律治罪——當然宗室不能殺,那就奪爵押到鳳陽。整個遼王係,基本上被一鍋端。歷史上,遼王係因為得罪了張居正,被革除王爵,廢為庶人,現在提前了幾十年。
宗人令石璟就問:「處置遼王府是不是太過分了?」
汪舜華很沒有好氣:「誰讓他頂風上?欺負我們孤兒寡母嗎?」
下麵以為汪太後剛生完孩子老公沒了,又被群臣一番擠兌心裏憋得慌了,好不容易臨朝聽政又被人掃了麵子不痛快,這才痛下殺手,這才稍微安了點心: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都知道剛生完孩子的女人特別敏感,不好惹,過了這陣子就好。
遼王的事跡被編寫成警示教材,頒布給各地藩王。加上趙輝被幽禁、華陽王兄弟被奪爵為民,一時京城內外,空氣都緊張了不少,外省官員也緊張起來,大家警惕的看著周圍有沒有來自京城的陌生人,仿佛回到了洪武年間大興特務的年代。
鎮遠侯顧興祖和駙馬趙輝一起出了事,意味著南京那邊缺少強有力的勛貴鎮守。汪舜華和群臣商量,決定讓平江侯陳豫前往南京鎮守,慶都公主駙馬焦敬擔任孝陵祭祀官。
陳豫是平江伯陳瑄的孫子,安徽合肥人。字立卿,讀書修謹。
慶都公主朱圓通是仁宗第二女,正統五年去世。她貞淑天賦,孝敬夙成,但駙馬焦敬人品卻不怎麽樣,唯利是圖,經常敲詐、勒索、索賄,甚至放高利貸,按律當斬。皇帝看在公主的麵上,隻打了八十板子;後來他再次被彈劾。此時,公主已死數年,皇帝讓他扛著枷鎖在人來人往的地方丟人現眼三個月。此後焦敬收斂了不少。
汪舜華嘆了口氣,當年結婚的時候見到的八個駙馬四個公主,如今剩下的隻有一半:
公主隻剩下含山大長公主、常德大長公主兩人。
駙馬除了趙輝圈禁,則隻剩下慶都公主駙馬焦敬、順德公主駙馬石璟、常德公主駙馬薛桓三人。石璟管著宗人府,薛桓被她攆去讀書,所以隻能是焦敬了,當然要先去國子監讀一個月書,然後去內閣和督察院接受再教育,臨行前再叮囑一番,希望他別犯事吧。
六月二十二日,各宮殿的牌匾、對聯懸安,汪舜華帶著群臣看了一番,隨後到文華殿舉行典禮,要求大家嚴守官箴,立足崗位,克勤克儉,幹事創業;同時嚴格自律,管好家人雲雲。
都是說爛了的話,汪舜華覺得自己越來越像複讀機,如果在後世,估計會被弄個「汪學」進行惡搞;不過群臣聽得很認真,經過這麽小半年的反腐運動,加上這些天的幾個重量級反麵典型,再說沒有一點感觸,那也太沒有心肝了。
六月二十六日是皇帝的萬壽聖節,小皇帝出來接受了百官的朝賀,賞賜了酒宴。隻不過大夏天的,這味道估計有點酸爽。
閣臣們沒有計較這些,大家吃完飯,就匆忙回文淵閣辦事了。內閣大堂還在進行最後的施工,估計年底前就可以投入使用。
此前,閣臣的辦公場所不固定,說實在文淵閣,但文淵閣承擔著藏書的功能。這裏收藏著《永樂大典》等藏書,所以即便是重臣,也不能隨意出入,隻是凡入內閣,曰直文淵閣。
於是四月下旬,汪舜華下令在太和門東廡外東南也就是文華殿南建設了內閣大堂。大堂南向三間,東西兩廂各三間。大堂是票簽房,明間恭設孔聖暨四配像,左右次間為閣臣辦事之所。門上還高懸聖諭,嚴申規製:機密重地,一應官員閑雜人等,不許擅入,違者治罪不饒。廂房是檔案室和典籍廳,堂後為內閣大學士齋宿之所。
幾間房子花不了多久,但是彩繪要點時間,另外還要晾了一下,才能讓閣臣們搬了進去。
今年以來,大家算是真切的見識到了汪太後工作狂的屬性。不客氣的說,除了北京保衛戰那段時間,大家還沒有這麽忙過。以前聽說太祖皇帝勤政,每天要批閱100多封奏疏,多的時候達200多封,汪太後似乎有追步太祖的跡象,每天拿出來的沒有200封,也有120封。基本上除了旌表節婦和宗室請封請名之類的,都拿出來了。
更要命的是,宣德以後,尤其正統以後,因為皇帝幼沖或者怠政厭政,經常讓司禮監代為批紅;一般來說,禦筆批數本外,其餘皆眾太監分批,遵照閣中票擬的字樣,用硃筆楷書進行批閱。
但是汪舜華沒有這樣,現在通政司接到奏疏,交給司禮監登記編號,轉交內閣,票擬之後,再呈太後批閱,隨後交各部辦理。
當然,大家不知道,這僅僅隻是熱身。
官員調整到位了,另有些事也就開始做了。現在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啟動《隱帝實錄》《世宗實錄》的編撰工作。世宗皇帝崩逝已經將近一年,不能再拖了。兩朝皇帝二十三年的實錄要修,任務很重,不過這也不用太著急,隱帝的實錄編完接著編世宗實錄就行。
這樣的工程,肯定是勛貴掛帥,閣老掛名,下麵一堆翰林官辦事。汪舜華於是命於謙為監修,高穀、蕭鎡、商輅、李賢、彭時為總裁,薛瑄、章綸、姚夔為副總裁,其他纂修等官有差。
隻是動筆前,汪舜華把所有的纂修官叫到文華殿,提出:「編撰史書,要做到存史求真、資政育人,你們身為史官,對於歷史,要秉筆直書,不虛美、不隱惡,述往事,思來者。」
這話是不錯的,隻是從汪太後嘴裏出來,頗有點味道。
接下來是詹事府官員的配備。明年皇帝就要開經筵,說是元老重臣和翰林院的官員伺候,但是本身朝廷很忙,翰林院要編修實錄,皇帝年幼,沒必要叫那些深奧的治國理政的學問,也是一步步來;所以詹事府這個部門就要把人配齊,此前職務調整的時候考慮到了這一點。
高穀等人皺著眉頭,詹事府其實是伺候太子的,現在太後把詹事府的人配齊,是不是有壓製皇帝的嫌疑?
不過詹事府的編製空著確實不好,畢竟有一大波人等著升官。
那就商量吧。
詹事院是總部,下麵有左春坊、右春坊、司經局。機關領導有正三品詹事一人,正四品少詹事二人,下麵還有府丞、主簿、錄事、通事舍人等中層幹部。
左右春坊官員崗位設置一樣,五品的大學士、庶子、諭德,下麵還有中允、贊善、司直郎、清紀郎、司諫等官。
司經局有洗馬、校書、正字等職數。
三公三孤、三師三少都已經封了不少,現在有規定,就暫時不新設了。
禮部右侍郎鄒幹平調詹事府詹事,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講林文、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講李紹為少詹事,修撰劉珝為府丞,國子監學錄孔公禮為詹事府主簿,鴻臚寺序班王輻、崔嵩俱為通事舍人。
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編修黃諫進左春坊大學士,刑部郎中夏時正調左庶子,右春坊右中允李泰進左諭德,左春坊左贊善兼翰林院編修劉俊進左中允,編修牛綸為左贊善。
剛跟著成國公到荊州辦了差事的侍讀周洪謨呈上了一篇漂亮的調研文章,主要是探討宗室的管理問題,汪舜華很滿意,破格提拔為右春坊大學士;翰林院編修徐溥為右諭德。
兵部郎中沈敬調司經局洗馬。
當然他們以前的各種職務就免了,包括按照慣例可以保留的翰林院職務。
詹事府官員的配備是一件相當嚴肅認真的事情,必須考慮年齡、出身、經歷等各方麵的要求,還要考慮他們未來的發展空間,畢竟都是皇帝的老師,也是未來的肱骨棟樑。
汪舜華心裏很明白,雖然到時候要閣老和重臣掛名去知經筵,但恐怕到時候根本抽不出時間,所以必須把這些人配好。她反覆和內閣、吏部溝通,確保人崗相適。
此前李賢曾經極力推薦江西處士吳與弼,汪舜華倒是聽說過他的名字,派人去請,他拒絕了,也就罷了。她對這些大儒沒什麽特別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