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是班子隊伍。


    首先是內閣人選。現在文華殿大學士之類的,品級其實不高,都是正五品;所以閣臣都掛著各部尚書侍郎乃至三公三孤的虛職,汪舜華對此異常不適應,每次要看一長溜才能看到名字,簡直坑爹,那就改,殿閣大學士定為正一品,不再兼任各種職務。


    當然三公三孤,三師、三少不一定,這種職位崇高,無定員,無專責,實為虛銜。宣德以後,隻是作為加官或贈官,其中三公加公侯伯,三孤加文臣。


    現在明確:三公三孤均為正一品,太師少師為贈官,公侯伯加太保少保,文臣加太傅少傅,僅限閣臣,或者任滿正二品二十年以上者;三師三少為從一品,二品任滿六年以上,可以申請加給。加給之後,均支雙俸。


    當然,已經授予的就不再免了,都是跟著先帝過來的,算是特殊時候的補償。


    此外,內閣輔臣的人數為一人至七人不等,偏偏關於任用、權力大小、去留,均沒有明確規定,又由於首輔與次輔間權力懸殊,並沒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容易導致閣臣失和。


    首先是明確順序,雖然都是正一品輔臣,但總要有先後,就按華蓋殿、謹身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大學士排序,隻是要改四殿二閣為三殿三閣,不再保留華蓋殿,東閣也不用保留,本來就沒這麽個地方,何況比其他幾個都少了一個字,另設體仁閣、弘義閣大學士。以謹身殿大學士為首輔,總領百官。


    不出所料,這項提議遭到了堅決反對,理由是相當充分的:「你忘了太祖皇帝當年廢除丞相的初衷了嗎?」


    汪舜華也很堅持:「你們別忘了,正是太祖皇帝設立的殿閣大學士,如果真要按照祖製,那麽就不應該有內閣,或者說內閣學士隻能備天子顧問。如今,隻是把眾所周知的事實確定下來而已。」


    爭吵了幾天,到底是定了下來。品秩是一回事,關鍵是大家都不想受製於太監。自從王文以左都禦史進吏部尚書後進入內閣,誥敕房、製敕房俱設中書舍人,六部承奉意旨,內閣成為相當於唐朝中書省的存在。雖然沒有宰相的權力,但是也差不太遠。


    但即便如此,閣臣也是很憋屈的,從永樂開始,歷代皇帝都寄大政於內閣,但誰也不敢擔當違反祖製的罪名,誰也不願從已經取得徹底勝利的皇權中,又拿出一部分給閣臣分享,所以始終未能成為中央一級正式的行政機構;而且閣臣權力不穩定,他們的作用取決於票擬被皇帝採用了多少。而且內閣和皇帝之間,又夾著一個司禮監,當皇帝寵信司禮監時,司禮監盡奪內閣權力,如王振、劉瑾、魏忠賢時;否則就是權相出現,如嚴嵩、張居正時。但即便以嚴嵩、張居正之顯赫,還得討好司禮監。


    汪舜華想要利用太監不假,但更要依靠內閣,否則她獨自去承受群臣的炮火,肯定受不了;而太監們隻是在內書堂讀了幾年書,從才學上來說,確實沒法和文人的精英相提並論。


    所以,她必須抬舉內閣。內閣與六部這種職權界限不清,工作上彼此失調,大大影響了行政效率;在客觀上,則有利於司禮監的擅權亂政。


    這一點,汪舜華在過去實際接觸朝政的一年多時間裏已經深切地感受到了——她當然也擔心內閣獨大,畢竟她可以無限度的信任和支持於謙,但並不代表會這樣信任別人。但內閣和宰相還是不一樣的,屬於群輔,不必擔心一人獨大;而且雙數,這就意味著就算有一半人反對,她也會是最後裁判者;如果六個人都一致反對,那麽想必六部尚書和地方官員也不會欣然贊同,這時候就該考慮是換自己的方案還是換人了——有內閣這道屏障,總歸好施展一些。


    更重要的是,以前的丞相是要開府的,有獨立的官府,有獨立的屬官係統,可以自行任命屬官。不僅可以牽製皇權,甚至可以獨攬朝政,左右皇帝。


    但是內閣大臣卻不同,品級再高,也沒有自己獨立的官府和屬官係統,隻是皇帝的諮詢和秘書機構,隻有建議權,最終的決策在皇帝。內閣可以票擬,但隻有得到皇帝的披紅,才能執行。


    說到底,也就是辦公廳的設置,甚至連章都管不了,想假傳聖旨都沒希望。


    這也就是汪舜華能走出後宮垂簾聽政的原因:披紅權在她這裏,是否垂簾聽政,她都是最後的決策者,區別不大。


    其實內閣出頭,文臣們大多是歡迎的,當然六部並不這麽想。自撤中書省、提高六部品秩後,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職權完整,而且在閣臣之上。隻是閣臣有票擬權,比六部更接近皇帝,部權便在不同時候、不同程度上為內閣所侵。


    宰相門人七品官,何況天子的秘書。


    但是,內閣畢竟不同於中書省。從製度上說,六部不必聽命於內閣;但內閣要把文件落實,就非下六部不可。於是內閣借位尊勢崇而力圖控製六部,六部則鑽內閣沒有法定地位和權力的空子,力圖擺脫控製。因而閣部經常爭權,尤其是爭奪人事權。


    現在雖然提高了內閣大臣的品秩,但其他的沒有變化。內閣照樣隻給皇帝提供建議,不能直接對六部發號施令;甚至原先閣臣兼著各部的尚書、侍郎等官銜也免了,連直接插手部事的資格都沒有,徹底成為太後的秘書。


    而讓大家高興的是,現在掌權的雖然是太後,但她很信任文臣,什麽奏疏都是親自批覆,從不假手太監。


    規矩定下來,人員也就定下來了,當然,這裏有互為因果的關係。


    六月初一,在汪舜華臨朝聽政整整七個月後,第一次宣布了重大人事調整的名單:


    免去胡濙、王直、陳循、王文職務;


    授胡濙、王直集賢院大學士,陳循、王文學士;


    安國公於謙改謹身殿大學士,改高穀為文華殿大學士,蕭鎡為武英殿大學士,商輅為文淵閣大學士,李賢為弘義閣大學士,彭時為體仁閣大學士。除所授保傅職務外,其他所兼尚書侍郎學士等官銜均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