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用這種方式宣告了自己的政治存在感,初步統一了思想,汪舜華很高興,工作的勁頭也就完全被激發了。


    那些慷慨激昂的話,固然有冠冕堂皇振奮人心的味道,但真不能說都隻是場麵話。她是真心希望君臣能抓住時機乘風破浪開創真正的千秋偉業,而不是把精力耗費在勾心鬥角上。


    先帝大行不久,今年沒有舉行親蠶禮。


    四月二十五日,正式在武英殿舉行儀式,進於謙為安國公,與世券。這在以前是沒有的,就是念了詔書拉倒;但這回汪太後很重視,命禮部特別製定了禮儀標準。太後皇帝在武英殿接受了群臣朝賀,命於謙接旨。於謙出班,行五拜三叩頭禮;而後內官宣讀詔書,賜給寶劍、印信和丹書鐵券,於謙接過,交給隨從。太後作任職談話,於謙表態發言,而後太後皇帝起駕回宮,宣布賜宴,當然參加的隻有同為國公級別的勛貴和閣臣、六部等衙門負責人。


    詔書是翰林院起草的,與其說是表彰令,不如說是求賢詔,除了表彰於謙的功績,更重要的是彰顯太後賞罰分明的態度和求賢若渴的決心。稍後汪舜華親自談話,除了對於謙肯定成績、提出希望,也闡述了「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有非常之功」;要求群臣群策群力,報效朝廷。


    都是說老的話,但汪舜華說的認真、說的懇切。


    前所未有的隆重,昭示著朝廷對人才、對有能力有擔當有品行的高級人才的尊重和渴望。


    於謙說不感動是假的,在場的老臣們同樣百感交集,年輕的官員更是熱血沸騰、躍躍欲試。


    與此同時,其他的工作也不能落下。


    首先就是官員調整,大半年沒動,各部門缺官相當嚴重,汪舜華連日和於謙、內閣以及吏部商量相關的事宜。


    集賢院和科學院、武學都已經開始動工,集賢院和武學預計今年十月就可以完工;科學院規模很大,最快也要明年中秋以後才能完成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同時科學院要祭祀歷代科學家,這個名單要討論,已經命翰林院去翻書了;內閣次輔陳循、閣臣王文提出辭職,汪舜華準了。其實五位閣臣一起提出辭職的,除了對汪太後獨攬朝綱的不滿,也是當時的慣例,遇到天災人禍什麽的就要提出辭職,以證清白。


    此前,閣臣失和,陳循身為次輔,對汪太後和於謙有所不滿;汪舜華對他們兩人此前因為兒子落榜就手撕考官的事情記憶猶新,對這兩人有了點看法,也就順水推船了。


    於謙身兼首輔、兵部和禁軍三項職務,景帝夫婦對他放心,他自己卻十分不安,多次請辭,兵部尚書也不止一位,隻是實際工作還是他在主持,現在就要另外找人。


    胡濙、王直等再次請求退休,汪舜華這回沒有拒絕,確實年齡太大。禮部尚書胡濙已經八十四;吏部尚書王直比他小四歲,今年也整八十了,當然是虛歲。


    事實上,早在景泰四年,朝廷就招王翱入京任吏部尚書,以協助王直。所以,這些年來,朝廷其實有兩個吏部尚書;當然,這也不是什麽稀罕事,有的部門沒有主官,有的部門領導嚴重超編;尤其六部尚書侍郎,閣老要掛職,到年齡了該升職,此外到外省巡撫的還要掛職,一個部門多的時候七八個尚書都不是稀罕事,所以經常要強調掌部事,那才是實際主持工作的。


    王翱字九皋,鹽山人,永樂十三年進士。歷仕七朝,輔佐六帝,剛明廉直,是久負盛名的清官。


    這樣的人,做吏部尚書是最合適不過的,但是他的年齡也不小了,隻比王直小五歲。


    當然,汪舜華在心裏承認,她沒那麽好心,胡濙等一直對她高度戒備,不僅反對她垂簾親政,平時政務處置常有不和,偏偏他們雖不是世宗託孤重臣,卻是幾朝元老,輕不得重不得,如今把他們送到集賢院養老,朝廷和他們都很體麵。


    然後是之前提到的匾額。汪舜華本來是想把前三殿的名字改了,用嘉靖取的名字: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用以強調皇權至上;但這些名字都是太祖皇帝取的,用了幾十年,尤其奉天兩個字在這時候有特殊的含義,隻能先用著。


    前三殿的匾額已經定了下來,都是汪舜華提出的,集的景帝的字,是她分了好幾次請景帝題寫的,有的甚至不是在一張紙上。


    其實曾經想過請景帝直接題寫,但當時景帝身體不好,她也就沒有打擾。


    這是謊話,把這幾句話亮出來,景帝會怎麽想?


    她閉了眼睛,覺得脖子上有點冷。


    他們首先是君臣,然後才是夫妻。


    對聯則出自群臣的建議。這樣不僅有利於團結群臣,也彰顯了汪舜華的政治存在,畢竟是她首先提出來的。


    奉天殿匾額:建極綏猷;


    對聯出自於謙:


    帝命式於九圍,茲惟艱哉,奈何弗敬;


    天心佑夫一德,永言保之,遹求厥寧。


    天帝命治理九州,雖艱難不敢怠慢;上天保佑,同心同德求安寧。


    華蓋殿匾額:允執厥中;


    一副出自吏部尚書王直:


    仁壽握幹符,萬國車書會極;


    中和綿鼎籙,九天日月齊光。


    仁政就是掌握的幹符,也是統一天下的根本準則;中和就是所秉承的鼎籙,它如同日月普照人間。


    謹身殿匾額:皇建有極。


    一副對聯出自彭時:


    凝鼎銘而當陽,聖籙同符日月;


    握幹樞以禦極,泰階共仰星雲。


    我治理天下是上天的旨意,如同日月運行一樣明確無誤;我執掌皇權以來,國泰民安受到人們的景仰。


    文華殿後的主敬殿,將來皇帝開經筵的地方,對聯出自王翱:


    表正萬邦,慎厥身修思永;


    弘敷五典,無輕民事惟難


    為君之道,要具備威儀正氣,才能做萬國的表率;要謹言慎行,勤勉政事,才能長治久安;治理天下,要仿效先代聖賢的做法,也不要忽視國計民生,要體會到其中的艱難。


    當然不僅僅這些,除了前三殿,武英殿、文華殿、文淵閣等各處都準備了;都彰顯了汪舜華臨馭萬邦、中正仁和的決心;同時寄託了對於皇帝以及後代君主的無限希望。


    汪舜華自己湊了一副不是對聯的對聯掛在本仁殿的牆上,畢竟文華殿主殿很是空曠,可以用來召集百官開大朝會,她自己批閱奏疏或者召見臣工是在本仁殿,集義殿本來想用來午休,想想還是罷了。


    這副半對聯在後代是說熟了的:


    功崇惟誌,業廣惟勤;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她的字勉強能看,不敢拿出去丟人,隻是用這種方式傳遞一種政治信號而已。


    對於火熱出爐的殿閣對聯,汪舜華很滿意,非常滿意,果然都是帝國的精英,出手不凡;隻是覺得有點眼熟——怎麽跟旅遊的時候看到的差不多?


    這不重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