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集賢院和科學院的事情在朝野上下引發了很大的震動。大家都覺得這手筆有點大,汪太後怕是來者不善。


    不過接下來,汪舜華隻是讓督察院整理髮布了新的官員行為準則。這份負麵清單明確規定了哪些事情絕對不能做,包括嚴禁超標準接待,嚴禁超規格使用儀仗,嚴禁收受包括冰敬、炭敬在內的官民百姓饋贈,嚴禁三節兩壽和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嚴禁組織和參與黃賭毒活動,嚴禁侵吞蠶食官民土地,嚴禁偷逃賦稅。


    當然,還有針對宗室和勛貴、武將的版本,大體差不多。宗室管理本身很嚴格,隻是以前沒有逗硬執行,隻要不是造反之類的,朝廷也懶得管。現在重申,除了嚴禁交結地方官、嚴禁出城之類的,也嚴禁接納亡命之徒或者說無業遊民,嚴禁擅請田地或者侵食官民土地;還重申不許女眷殉葬,否則以殺人論處。


    汪舜華語氣嚴肅的在朝會上宣布:「官場風氣關乎人心向背,關乎盛衰興替,關乎事業成敗。要堅持鐵腕反腐凝聚官心民心,正風肅紀淨化政治生態。一旦違反禁令,不管涉及到誰,一律嚴懲不殆!」


    她交代左都禦史蕭維禎、右都禦史李實和錦衣衛指揮使朱驥:「從現在開始,你們就要緊盯這些問題不放,鐵麵執紀、嚴肅問責,匡正官場風氣,還政治生態一個山清水秀。」


    群臣磕頭,也就把心放下來了,汪太後話說的很嚴肅,上不封頂,下不兜底什麽的,其實也就是說說而已。每個皇帝上任之初,不都是這樣強調吏治嗎?結果怎麽樣?除了太祖皇帝,誰認過真?


    明朝官員並沒有想到,明朝版的八項禁令隻是開始。


    汪舜華很明白,自己根基未穩,不要著急,想想懷獻太子的後果;但就是這兩年,她不能浪費,要建立自己的班底,要樹立自己的威望。


    她知道,在很多人心目中,自己應該就是聖母病晚期患者,如果是男人,大家會恭維他仁厚為懷、愛民如子,甚至不吝一個「仁宗」的諡號;但她是個女人,人家隻會覺得她孤兒寡母好欺負。


    身為女人,要想牢牢掌握最高權力並且引領國家前進的方向,賢惠是遠遠不夠的,要有比男人更男人的胸襟、氣度和手段。


    像前幾位皇帝一樣利用錦衣衛、東廠無孔不入的去偵查陰私,隻會招致百姓反感;還不如一開始就把規矩亮出來,整飭吏治,這是在名正言順、光明正大不過的理由,何況規定很明確,不怕誰說三道四。


    而對於滿朝文武來說,值得高興的並不是新設立了集賢院——傻子都能看得出來,那是最高級的養老院,一般人混不上;而是汪太後下旨,恢復了廊餐,也就是大家的工作餐。


    宋朝以前,古人一日兩餐,因此早飯相當重要;明朝基本流行一日三餐,但官員們要上早朝,自然是趕不上吃早飯的。


    官員的工作餐可以追溯到楚成王時期,唐代的規格極高,僅限於供應宰相一級的高幹。午餐甚至豐盛到朝臣們不忍心動筷子的地步。


    唐代以後,堂饌的範圍已不限於宰相,又稱之為廊餐。明代開國之初,也有工作餐製度。隻是由於規模太大,財力難以支持,不得不廢止;隻是改為每月初一、十五賜食,直至正統七年徹底取消。


    民以食為天,汪舜華很不想在這個方麵為難人;尤其很多人年齡不小了,飽一頓餓一頓,早一頓晚一頓的鬧出胃病也不是個事。此前內閣大臣每天都是她吃飯的時候一道賞賜,但其他的官員除非正好奏事,一般是沒有這個殊榮的。


    因此,她和內閣大臣商量,準備恢復國初的廊餐。


    於謙反對,原因很簡單:「吃飯的人太多,規模太高,耗費太大。」


    確實,各部門的朝參官加起來加起來多達數千人,這要是供飯,得是很大的一筆。


    不過這對汪舜華來說,並不是什麽大問題:國家財政再困難,絕不至於供不起一萬人的一日三餐,隻是以前的飯供得太好而已;既然是以吃飽為前提,那麽自然也就不會損耗太多。


    首先,是責任部門,光祿寺,沒說的。是人都知道,光祿寺是個肥缺,朝廷每年派給光祿寺牲口十萬隻,其中豬18100口,羊10380頭,雞近2萬隻。這麽多東西,宮裏當然吃不光,剩下的自然進了光祿寺官員的口袋——因此,首先對光祿寺進行反腐,讓吏部選幾個廉政模範進去;同時,讓督察院和戶部隨時盯著查帳。以後朝廷每年再給光祿寺撥米麵各十萬石,牲口十萬隻,其中生豬六萬,雞兩萬,羊一萬,其次就是鴨、兔,鵝在節慶之日可以吃到;但是魚沒有,主要是吃飯的很多都是老大爺,有時候還要一邊吃飯一邊說話,萬一被魚刺卡了提前去見先帝匯報工作,實在是得不償失。但太液池有的是魚,太後會經常邀請元勛重臣遊覽西苑,並賜垂釣,釣著了就拿回家和家人一起慢慢吃。


    ——汪舜華聽說過徐達吃蒸鵝的故事,後來才知道而在明朝是一道豪華菜、身份菜,不到級別的是不讓吃的;而且徐達去世的時候,懿文太子還在,太祖還沒有大殺功臣,估計和那副畫像一樣,又是一個洗腦包——那長相,簡直鬼斧神工,太有想像力了,可怎麽朱家的子孫一個個都長得挺正常?基因突變也不帶這樣的,否則小鬼子家怎麽也不改善一下?


    ——何況按照太祖皇帝那摳門勁兒,真要想委婉的賜死徐達,估計不會捨得一隻大白鵝,直接學曹操送個空盒子拉倒。


    然後是範圍,管早中兩頓,中央各部門的朝參官都有資格吃飯,採用自助餐的形式,吃多少取多少,嚴禁浪費,否則讓言官參了,輕的罰工資,重的回家種地去。


    最後是品種。要想像唐朝那樣的高檔奢侈酒宴是不可能的,就是一般的家常菜,早飯包子饅頭油條豆漿花卷稀飯芝麻餅椒鹽餅肉夾饃之類的輪著來,午飯太祖時期的標準,四菜一湯,豬肉每天都有,其他的葷菜就輪著來;另外,就是有應季的水果——基本上就是後代基層機關食堂的水平,保證綠色天然無汙染。不過這年頭沒有保溫箱,在走廊上架爐子走水的概率比較高,所以到點尤其冬天麻煩跑快點。


    隻是有點遺憾下水隻能浪費了——豬肉本身要比牛羊肉低一等,加上下水味重,士大夫自然看不上,隻是貧寒百姓拿去打牙祭的;當然早在宋代,高級廚師就能料理清楚,但是畢竟耗時耗力,因此隻能放棄。汪舜華吃著爆炒豬肝,無限懷念辣椒孜然之類的調味品,還有土豆紅薯玉米,算了,不說了,都是淚。


    雖然不豐盛,甚至很寒酸,但是大家都很高興。財政困難,這已經算體恤大家了;何況就參加過汪太後賜飯的大臣那裏的消息,汪太後吃的雖然是小廚房,也就這個水平,她老人家整天忙於政務,真沒時間在吃飯上下功夫。他們不知道汪舜華上輩子是吃慣了盒飯的人,能夠有幾盤子的菜擺著從頭吃到尾就不錯了,至於吃相,沒有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