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親蠶是件苦差事,異常繁瑣,異常勞累,所以開國以來統共也沒舉行過幾次;甚至更早以前,唐高宗即位之初,想效仿父親太宗皇帝親耕藉田,同時也要求皇後效仿母親長孫皇後親蠶。永徽三年三月,他特別下詔要舉行親蠶典禮,可是王皇後居然不去,高宗隻好派官員替皇後去。這無疑加速了夫妻決裂的進程。


    汪舜華自然不會犯這種錯,甚至對於參加這樣的典禮,求之不得。反正都是照葫蘆畫瓢的事,能苦能累到哪裏?景帝還擔心曠日持久累著她,汪舜華卻拉著他興高采烈地說起整個過程,末了不忘倒在丈夫懷裏說今天算是體會到母儀天下的榮光,要謝謝你的恩典。


    這回是真心地,這樣重大的典禮,如果隻靠自己努力,兩輩子都奮鬥不上,說到底,還是因為身邊的這個男人。


    夫妻一體,夫榮妻貴,如此而已。


    景帝對老婆的識趣和仰慕自然是照單全收,也就不管言官們興師動眾的議論,答應以後每年都讓她去。


    四月底,南宮連同東宮修繕好了,太上皇帶著他的家眷搬出去。本來應該去東宮的,畢竟大興土木重建的,隻是太上皇有嚴重的心理陰影,臨時改了主意,景帝隻能依他,好在崇質殿早就修繕出來,搬過去就行。


    四月的最後一天,太上皇在南宮賜宴,景帝和汪皇後都參加了。


    汪皇後還送來自己親手栽培的牡丹和月季,牡丹品種還沒有定型,月季的品種很多,美不勝收,簡直晃花了眼睛。百官早就知道,坤寧宮的月季好看,沒想到這樣好看。聽說皇帝愛屋及烏,已經在西苑辟了一片地方,找專業的花匠,按照皇後的指導進行培育。


    隻是太上皇提不起興致,這花帶著刺,讓他想到桀驁不馴的汪舜華。


    大家都看出來了,這一年來,太上皇衰老了不少,甚至看向汪舜華的眼裏,都多了無奈,少了敵視。


    酒宴上,太上皇稱讚了景帝的賢德,景帝則謙虛的表示,太上皇昔日有恩,願以天下之力,奉養太上皇。


    太上皇苦笑了一聲,沒有搭話。


    他還是不甘心的,但不甘心又能如何呢?


    現在唯一可安慰的,他的兒子還是太子。


    太上皇能想到的,景帝自然也會想到。回到宮裏,他免不了又說起太子的事情。他是真的希望,能立自己的兒子做太子;他跟汪舜華商量,要不你先養著見泓,等以後有了兒子再換?


    他真的不想等了。


    汪舜華馬上就拒絕了這個提議,當然,她沒有說見泓能不能養大的話題,而是——我們都還年輕,我還能生!


    景帝一聽,馬上變了臉色,沉沉點頭,德音,我是真的希望能立咱們的兒子做太子。


    汪舜華很不明白他為什麽要這樣著急,我們都才二十歲出頭,日子還長,急什麽?——再說,經歷了去年的事,太上皇心氣已經平和了很多,你現在主動提出換太子,群臣會怎麽想?


    景帝閉了眼睛,太子眼瞅著就大了,再不出閣,群臣該議論了。


    ???


    所以歷史上景帝急著廢太子,還有這樣一層原因嗎?太子出閣,就意味著要給他配班子帶隊伍有自己的班底,以後要動手就更不容易了。


    汪舜華啞著嗓子,那也不急在這一時,您要相信,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景帝點頭,摸了摸汪舜華的肚子,德音,再加把勁兒,早點給我生個兒子。


    汪舜華深深嘆氣。


    沒有廢太子,也就用不著重新啟用錦衣衛來偵查,群臣並不知道一場暴風驟雨就這樣消弭於無形。


    當然另外一件事還是不可避免的引起了波瀾:扈從太上皇從北邊回來的袁彬和哈銘按照皇帝的要求,合力編纂了《北征事跡》二十卷,記述了他們跟隨太上皇一年來的點點滴滴。景帝看過了,很是滿意,非常滿意,讓經廠刊刻,並賜給翰林院,作為以後纂修國史的參考。


    當然,有這樣的功勞,袁彬和哈銘就可以得到賞賜,於是各升了一級,袁彬進都指揮使,哈銘進同知。


    隻是這樣一來,南宮的氣氛就很尷尬了。


    節後,築沙灣堤成,又招納河南流民復業,計口給食五年。隨後給顏、孟二氏子孫各官一人。


    六月十三日,是汪舜華二十五歲千秋節,這在後代才剛跨入大齡剩女的行列,但在這裏,她已經感受到了排山倒海的壓力。


    前兩年實在太忙,因此今年景帝決定隆重為皇後慶賀。


    禮部很快把太祖年間製定的中宮千秋節命婦朝賀儀翻了出來。官方批準的明朝皇後每年有三個接受內外命婦朝賀的節日,也就是正旦、冬至和千秋節。三大節的禮節大體相似,當然賀箋有細微差別。


    正旦、冬至時,命婦至坤寧宮門外,在司賓的帶領下就位。皇後在坤寧宮,在樂曲中,穿著翟衣升座,樂聲止,妃嬪、公主從東門進來拜賀。品官的妻子按品秩在東西兩麵站立,隨樂聲參拜。皇妃率眾進賀箋,樂奏,樂止,宣讀箋目、箋文。


    正旦時,班首稱某夫人妾某氏等,茲遇正旦,履端之節,特向皇後拜賀。


    冬至時,稱茲遇冬至,履長之節,特向皇後殿下稱賀。


    這回千秋節,賀詞換成了茲遇千秋令節,敬詣皇後殿下稱賀。


    眾人隨樂四拜,跪聽宣旨,又拜四拜,禮畢,奏樂,皇後回宮,各位命婦按次序退出回家。


    汪舜華卻還要去幹清宮,和景帝一同接受榮王公主們的朝賀;行八拜之禮,致賀詞。


    這其實是景帝特意加的。按照洪武年間的規定,隻有正旦和冬至時有這個流程;景帝還要求太子諸王一起過來,但是太上皇顯然不想讓兒子們向這個壞女人行禮,藉口天熱,孩子們體弱,改時間道賀;汪舜華也不想大喜的日子看到仇人的兒子,也就沒有勉強。


    汪舜華看著下麵命婦跪了一地,某個一直在她心頭徘徊的念頭日漸滋生,她不知道這是對還是不對。


    六月十四日,戶部奏:各處巡撫侍郎、都禦史等官每年八月回京議事。而目前各處賊寇未寧,逃移者尚多。請移文湖廣、兩廣、河南、遼東等一律留該地巡撫,應議之事皆疏陳朝廷,景帝準奏。


    由於巡撫以職兼兵事,多不便於武官,石亨等奏請罷度。於是,景帝詔山東巡撫洪英、浙江巡撫孫原貞、福建巡撫薛希璉等各巡撫官分行天下,考察官理。改巡撫為分行天下,考學官吏,標明巡撫之罷。十二月二十三日,洪英改撫浙江,孫原貞改撫福建、薛希璉改撫山東。標誌巡撫官的復設。


    景泰四年九月,陝西布政使許資奏陳:侍郎鎮守,與巡按禦史不相統屬。行事矛盾,人難遵守,況文移往來,亦多窒礙。乞將九疇改授憲職,以便於行事。同月三十日,景泰定自後大臣鎮守巡撫,皆授都禦史銜。耿九疇亦升右都禦史。


    汪舜華千秋節後半個月,六月十九,是錢皇後的千秋節,景帝自然沒打算給嫂子過這個生日,不過汪舜華勸說,也就同意了,於是當天汪舜華帶著命婦前去南宮給錢皇後朝賀。


    太上皇移居南宮之後,按照慣例,群臣還是初一十五去給他行禮,當然景帝經常藉口雨雪大太陽之類的免了群臣的朝賀,楊善等人提出過抗議,但是景帝藉口太上皇養病,大家也沒法說什麽;至於後妃,更是難以接觸。


    這回跟著汪舜華去南宮,發現修繕一新的南宮各方麵條件都很好,鋪宮甚至超過了坤寧宮,大家也就不說什麽話了。


    七月,剛剛入閣不久的王一寧去世;隨後發生了一件震動朝野的事:禦用少監阮浪於南宮服侍太上皇,太上皇賜阮浪鍍金繡袋及鍍金刀各一,阮浪贈給了太監王瑤。錦衣衛指揮盧忠見王瑤之刀、袋非同尋常,便將王瑤灌醉竊取。又令校尉李善告變,聲言:阮浪傳上皇命,以刀、袋交結王瑤,謀復位。


    景帝聞報大怒,將阮浪、王瑤下詔獄,令盧忠出證。盧忠大懼,佯狂以期免罪。內閣大學士商輅與中官王誠對景帝說:盧忠有瘋病,其言不足信。不宜聽信妄言而傷大倫。


    景帝回宮和汪舜華商量,汪舜華愣了一下,想起來歷史上確實有這麽個金刀案,主要是書裏提到過,還破壞綠化啥的,不過現在太上皇是秋後的螞蚱,沒必要大動幹戈,反而引人矚目,於是她勸景帝息事寧人就行,別讓外人議論;當然,還是要適當敲打太上皇的。


    景帝很以為是,於是帶著文武群臣,拿著這刀跑到太上皇麵前,說太上皇想要殺我,就此請殺,我絕不埋怨。


    陳循、高穀等人連忙拉著景帝;景帝一邊流淚一邊說,自己當初是趕鴨子上架,這幾年來戰戰兢兢,絕無私心,如果太上皇認為我做的不好,要想殺我復位,那我也沒什麽可說的。


    太上皇自然是莫名其妙,商輅等人就站出來,大致的說了一下,太上皇畢竟當了這麽些年的皇帝,有什麽不明白的,馬上說沒有這回事,隻是見阮浪服侍很周到,特意賞給他的。


    王文馬上出來彈劾,阮浪把太上皇賞的東西隨意轉贈給別人,犯了大不敬之罪,該殺;盧忠等誣告太上皇,同樣重罪。


    景帝下旨,將這幾個人拿下問罪。


    隻是不用景帝開口,太上皇和南宮上下都看出來了,金英和興安就勸太上皇,聖上對您結交群臣不放心,還是免了百官的朝賀吧,免得再生事端。


    人在屋簷下,不能不低頭。太上皇很明白這個道理,孫繼宗被流放,孫家氣勢大不如前;滿殿忠臣有了新主,人家不會認你這個過氣的太上皇。因此對景帝說,現在你已經是皇帝了,我無欲無求,這裏環境也不錯,隻想在此閑讀詩書,了此殘生。以後,那些大臣就不要讓他們來了。


    景帝肯定是不相信的,大家都不會相信,畢竟這不是長久之計,但眼前隻能如此,於是景帝稱頌了兄長的賢德,表示要以天下奉一人,群臣磕頭,各自散了。


    就這樣切斷了太上皇與群臣的聯繫,景帝很是高興,接著就去安排賑濟徐兗、兩畿水災,招撫南畿、河南、山東流民、考察官吏等事。


    九月初,南京軍匠餘丁華敏、山西都司令史賈斌先後上書甚至編撰書籍言宦官之害,景帝沒有採納。他痛恨宦官專權亂國是真的,然而做了將近三年的皇帝,他在政治上已經日漸成熟,自然知道他需要宦官這個集體,尤其實在麵對他哥的時候,宦官甚至比文官更可靠。


    隻是相繼傳來消息,都不是好消息:南京地震,兩淮大水,黃河決堤,沒辦法,讓都禦史王文巡視安輯;隨後賑濟兩畿、山東、山西、福建、廣西、江西、遼東被災州縣;開處州銀場。接著又傳來福建農民造反的消息。


    大有大的難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