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釋奠先師孔子,這回景帝沒有親自去,隻是命國子監祭酒劉鉉行禮;沒兩天,孫太後誕辰,免命婦朝賀,不過汪舜華覺得敏感時刻,還是要把麵子做足,因此,當天酒宴上的氣氛很是熱鬧。


    隻是孫太後和太上皇都覺得杯中的酒,很苦。


    汪舜華看著太上皇,心裏也有點不痛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本來以為利用何首烏本身的毒性,神不知鬼不覺;哪知道太上皇老奸巨猾,藉口自己沒事,自己動手炮製,嚴格按照九蒸九曬來,每個環節精益求精。真別說,這幾個月精神好了不少;上次錢皇後還跟她道謝,說太上皇現在不僅頭髮變黑了,身體強健多了。


    汪舜華心裏有點苦,但旋即釋然了:現在大局已定,沒必要操之過急;畢竟兔死狐悲,太上皇死了,她對景帝的重要性也就下降了。


    何況她不能不考慮到一個問題。她不相信因果報應,但是皇室講求敬天法祖,也就是祖宗做過,什麽事情就都好商量了。有了李世民收弟媳婦的例子,他的兒子李治也就心甘情願地接納了小媽,到唐玄宗那裏更是堂而皇之的搶了兒媳婦。


    她如果幽閉了太上皇,以後搞不好有人有樣學樣;如果再有何首烏返老還童的傳說,搞不好以後皇帝宗室就要開始嗑藥。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步步來吧。


    而對於汪舜華來說,要緊的就是養在自己身邊的幾個忠臣遺孤已經出了孝,該考慮進學了。當然,在紫禁城裏是不能像在自己家裏一樣披麻戴孝的,這幾個孩子都是出了熱孝,換了素服進宮的;汪舜華把他們安頓在清寧宮——她本來覺得東西五所不錯,景帝擺手,供奉玄武大帝的場所,不能動。


    隨後,因為今春以來,京師雨雪連綿不已,下旨減免賦稅,然後派副都禦史劉廣衡錄南京囚;瓦剌同牟撒來王子遣使播端等來朝貢駝馬,賜宴及彩幣等物有差,當然私底下還是要交代邊將好好磨刀殺人。


    二月中旬,也先正式遣使來說明北方的情況:其故父奪治阿魯台部落,以可汗虛位,乃扶脫脫不花王立之,也先姊為其正室,有子不立為太子,而欲以別妻之子立之。也先言之不從,乃起兵來攻。也先中道而返,於是也先追與之戰,敗之,脫脫不花王領其下十人遁。也先盡收其妻妾太子人民,遣人報喜,並獻馬二匹。


    終於得到了確切的消息,明朝上下都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景帝也是,下旨賜宴,並賜鈔幣等物有差。


    湖廣的苗亂還沒有平定,要繼續進剿;周敘領導的《宋史》才剛開篇,他就因病去世,但活還是要接著幹,而且隻能加強不能放鬆,於是景帝讓陳循等人接著找人編撰。


    三月中旬,汪舜華身率嬪妃命婦,舉行親蠶禮。


    景泰元年,按照聖旨,禮部會同翰林院翻書,終於確定了先蠶禮的流程。隻是去年沒有先蠶壇,汪皇後又懷孕,這禮就辦不成了。直到去年底先蠶壇落成,尚宮局人都配齊了,終於決定今年正式舉行儀式。


    此前禮部根據洪武年間的先例製定了標準,但是景帝覺得不夠隆重,於是再改,參照歷朝親蠶禮,最後定下來的,可以說集歷代禮節之大成,當然換句話說就是特別麻煩,非常十分麻煩。


    除了前期皇後要進行持續五天的齋戒,正式流程分為先蠶、躬桑、獻繭繅絲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又包括各種禮節,曠日持久,勞師動眾,但景帝很滿意,於是下旨由戶部給銀三萬,再從內帑撥銀五萬,在安定門外興建先蠶壇。


    先蠶壇垣周120丈,占地麵積近30畝。正門三楹,左右門各一。入門為親蠶壇,壇東為觀桑台。台前為桑園,台後為親蠶門,入門為親蠶殿,殿內懸禦書額葛覃遺意,聯為視履六宮基化本,授衣萬國佐皇猷。殿後為浴蠶池,池北為後殿,殿內有額化先無斁,聯三宮春曉覘鳩雨,十畝新陰映鞠衣。宮左為蠶婦浴蠶河,南北木橋二,南橋之東為先蠶神殿,北橋之東為蠶所。先蠶神殿,西向,左右牲亭一、井亭一,北為神庫,南為神廚。壇左為蠶署3間,蠶所亦西向,為屋23間。院內殿宇、遊廊、宮門、井亭、親蠶門、牆垣均為綠琉璃瓦屋麵,意通蠶桑。集歷代先蠶壇之大成,規模宏偉,功能完備,建築精美。


    當然,這樣宏偉的建築、重大的典禮,不可能完全是因為帝後感情,也不僅僅是宣誓皇帝重視農桑,還有更現實的政治考量:太上皇已經回來了。雖然景帝君臣本來的意思是把他請到東宮供起來,但是這位仁兄似乎很不客氣。每次重大典禮景帝跟他報備,順便邀請他參加,他就真的答應參加了,因此每次都是兄弟倆同步出席,甚至太上皇偶爾還搶步伐,景帝心裏別提多窩火。


    但是沒辦法,麵子工程,麵子還得顧。


    先蠶禮不一樣,汪皇後身體倍棒,吃嘛嘛香,主持這種典禮真不費事;錢皇後行嗎?——而且這樣高級別的典禮,你太上皇好意思讓貴妃之類的參加嗎?能,但你得老實在皇後後麵跟著,皇後在上頭看著,她得在下麵呆著,不服憋著!


    在這個時候,一枝獨秀勝過花開並蒂。


    皇後的臉麵也就是皇帝的臉麵,皇後的尊榮也就是皇帝的尊榮。


    汪舜華聽尚宮介紹了整個流程,覺得頭大無比;想到當年上網的時候看八卦,唐高宗一心想將母親長孫皇後的親蠶禮發揚光大,偏偏原配王皇後很不感冒,拒絕親蠶;後來武則天卻很有眼色的積極組織。當時感嘆,這位王皇後真的是可憐之人亦有可恨之處,如果知道最後是那樣的結果,就算打斷腿爬也要爬過去親蠶吧。


    因此,頭大之後就開始老老實實的跟著學習;雖然說會很辛苦,但這種重大的儀式,也是無上的榮耀好嗎?


    何況不用說,她也知道景帝的意思,這樣重大的典禮,一定要辦好,辦出彩。


    提前五天,汪舜華就開始宮中齋戒,前三日喚作散齋,在內室進行,景帝就不能留宿了;後兩日喚作致齋,是在正殿,吃的喝的都要注意。


    按照禮製,皇後祭先蠶壇後,如蠶已生,次日即行躬桑,如蠶未生,可視蠶生數日後再行躬桑。此次蠶已出生,因此頭天親蠶,次日躬桑,包括車駕出宮、饋享、親桑、車駕還宮、勞酒等各個環節。


    親蠶禮當天淩晨,太官署宰夫就要開始屠牛宰羊;幾乎同時,參與祭祀的內外命婦提前半個時辰到宮門列隊,宦官、宮女提前三刻各就各位,鹵薄儀仗提前兩刻排列完畢,其間擊三次鼓作為號令,稱三嚴,然後六尚女官齊至坤寧宮奉迎。內仆令備好車馬,尚儀女官口宣外辦二字,命護駕之人做好戒備。


    汪舜華穿著翟衣,乘坐鳳輿,從玄武門出宮祭祀,侍衛警蹕前呼後應,景帝另外派兵一萬人分布於祭壇和沿途進行護衛。


    直到此時,汪舜華才真正感受到母儀天下的尊崇和榮耀,讓她確信自己當初決定的正確。


    然而表麵鮮花著錦,並不能掩蓋其中荊棘載途,所以前路,還必須多加小心。


    一大幫人浩浩蕩蕩出北安門,到祭壇左門,下馬的下馬,落車的落車,窸窸窣窣的,命婦向前、士兵退後,片刻工夫便寂然無聲。六尚女官在車駕前排成一列,尚儀向前稟奏:請皇後殿下降車!


    汪舜華在眾人整齊劃一的下跪中下車,一揚手,尚儀說了聲免。


    在場的命婦才謝恩起身,都低著頭,不敢仰麵視主。汪舜華則在宦官、宮女引領下入大次休息——女官、命婦則抓緊時間各就各位,太常樂工也要安置好樂器。


    汪舜華到具服殿,這裏陳設簡單,不過是坐床、屏風、幾案、香爐之類的,另外還準備了炭火。其時已經三月,風和日暖,不用了。喝了宮女捧來的清水,隨著尚宮號令:有司謹具,請行事。祭祀正式開始。


    咚咚咚的鼓柷聲響,奏樂。一時鍾磬共鳴、竽笙齊奏,齊奏《永和》之樂,這是親蠶禮專用,不在皇帝郊廟、朝會所奏十二和雅樂之列。典樂官舉麾,歌工、歌童輕聲哼唱。


    歌聲中,協助皇後祭祀的女官依次捧來奠物,都是跪著接取。


    《永和》唱三遍,啪啪啪的戛敔聲起,樂止。


    汪舜華款步而出,雅樂再起,名曰《正和》。先蠶壇並不高,隻七八級台階。所謂神位其實隻是一塊寫著嫘祖尊號的木牌,漆著金粉、外罩紗幔。到神位之前,皇後率眾貴婦再次行禮,皇後肅拜,從祀妃嬪命婦三跪三拜。尚儀跪著從身邊一個雕飾精緻的長方形匣子中取出一條純白絲綢,雙手捧起——此匣名篚,此綢稱幣,是這場儀式中最重要的貢品。


    汪舜華雙手接過,奉至神前。隨著這個動作,樂音再變,換成恢弘深沉的《肅和》,所有歌工、歌童都引吭高歌。


    獻幣已畢,皇後暫退,女史奉豆而入。樂工又改作《雍和》樂,此乃祭祀專用之曲。


    汪舜華在尚宮引領下來到祭壇東南角,那裏放著兩隻光閃閃的銅罍,是專門供貴人祭祀時洗手用的。為神明獻上食物前必須洗手以示虔誠。尚儀抱起罍傾倒,司言女官跪下,為皇後擦幹雙手,又從另一篚中取出酒爵、銅盤。


    汪舜華二次登壇,樂工再奏《壽和》,此為酌酒專用。尚儀抱樽斟上一爵;汪舜華雙手捧著,獻至神位前大禮參拜。


    樂聲止歇,尚儀跪到神位右側,高聲朗讀祝辭:維年月日,皇後汪氏,敢昭告於先蠶氏:惟神肇興蠶織,功濟黔黎,爰擇嘉時,式遵令典,謹以製幣犧齋,粢盛庶品,明薦於神。尚饗……


    第一爵敬過,皇後再接過第二爵,這次自己喝一口——雖說這是祭神,但東西是皇家帶來的,皇後算是主人,她若不喝,前來做客的神明估計也不好意思喝。


    尚儀隨後捧來三牲胙肉——有規矩,牛、羊、豕三牲都要取前肢小腿,放在竹子編的小笸籮裏,此器喚作籩。皇後雙手接過,至神位前,高舉讓神明過目,然後再交給左右女官,由她們擺上供案。菜餚有許多,雖不是都由皇後進獻,也著實費一番工夫。


    全部捧上已畢,皇後遵禮再拜,又接第三爵酒,這次一飲而盡。


    當天晚上,汪舜華在親蠶殿歇息,聽著外頭的蟲鳴,看著一輪明月,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


    這樣美好的世界,不應該硝煙彌散,鐵蹄充斥。


    第二天,行躬桑禮,由專人向皇後進筐和鉤,內官揚彩旗、鳴金鼓,歌採桑辭。相儀女官一人奉鉤,跪於右旁,一人奉筐,跪於左旁。採桑歌作,皇後右手持鉤,左手持筐,至東畦第一棵桑樹採桑一條,復行至西畦第一棵桑前採桑二條,蠶母二人助采。采畢,歌止。


    皇後以鉤筐授女官,然後上觀桑台禦座觀從桑者採桑。妃嬪等依次採桑,妃嬪、公主各採桑五條,命婦採桑九條,各有蠶婦二人助采。采畢由蠶母、蠶婦將皇後等人所採桑葉送至蠶室切之,撒餵於蠶。


    皇後回到具服殿,接受從桑眾人及蠶母、蠶婦行六拜三跪三叩禮,乘輿還宮。


    次日勞酒,說白了就是酬謝參與祭祀的內外命婦,但這頓飯也不是隨便吃吃喝喝,依舊要按照禮製嚴格進行。


    尚寢女官在坤寧宮正殿安排坐席,皇後在上,大長公主以下座在東南,太夫人以下位於西南;薰香、設帷,置備酒具、餐具,太常寺樂工至殿下伺候;所有外命婦都身穿禮服天明入宮,等候召見。


    汪舜華穿上翟衣,戴上鳳冠,一切準備完畢,尚儀請奏:外辦。


    汪舜華這才起身,在宮婢的扶持下昂首挺胸登臨正殿,樂工奏《正和》樂。司賓女官引眾命婦入坤寧門,直至宮前;眾嬪妃則從自己的宮院早早趕到,也都在殿外等候。


    司賓引人登上殿階,先向皇後大禮叩拜。


    司言在汪舜華右手邊代宣口諭:令旨,夫人等升席坐。


    典贊立於南,卻道:再拜。


    於是嬪妃、命婦再度叩首,以示感謝。


    司賓這才引領她們進殿就席,繡鞋都脫於階下,來到席位邊卻不坐,肅立而已。


    司賓雙手捧過一樽酒,請大家向皇後敬酒。


    然後才是吃飯。所有菜餚上殿後由宦官捧到禦案前,尚食手持銀筷先嚐一口,確定潔淨無毒,然後奉至皇後麵前,皇後吃過才捧到眾命婦麵前。由西向東,捧到哪一席,哪席的人便要站起,恭恭敬敬夾菜,繼而傳向下一席。


    皇後能吃多少?不過稍微夾幾樣,後麵的菜餚索性不動,直接端到下麵——凡是皇後沒動過的菜,大家夾的時候就不必起身了。


    勞酒完了,親蠶這才算正式結束。


    但整個儀式還沒有結束。繭成之日,皇後親詣先蠶壇,舉行獻繭繅絲禮。蠶宮令太監獻酒果,祭告先蠶之神,陳設繅絲器具於織室正殿。皇後著常服,不設儀架,妃嬪隨從,乘輿出宮至先蠶壇,皇後於織室正殿升禦座。蠶母將繭之圓潔者獻給皇後,皇後擇佳者收筐,俟還宮後獻給皇帝。擇繭後至繅絲處,由蠶母輔助皇後繅絲,濯繭出絲者三,妃位繅絲以五為節,禮畢。蠶婦將絲繼續繅完,染成朱綠元黃,以供郊廟繡製祭服之用。


    至此,大禮宣告結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