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情和汪舜華沒有多大關係。此時除了帶孩子,汪舜華正津津有味的看一本新定稿的地理書《瀛涯勝覽》,作者馬歡。


    汪舜華此前沒聽說過這個人,隻是聽中官說起,馬歡向皇帝敬獻這麽本書,他沒有放在心上。聽說他曾經跟隨鄭和三下西洋,這本書經過前後三十五年的修改,覺得有點意思,就讓人拿來看。


    確實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記載了作者隨鄭和下西洋時親身經歷的二十國的航路、海潮、地理、國王、政治、風土、人文、語言、文字、氣候、物產、工藝、交易、貨幣和野生動植物等狀況,尤其對一國家的民俗描寫細緻入微。


    作者馬歡,字宗道、汝欽,號會稽山樵,浙江會稽回人,通阿拉伯語。


    看後麵的題識,他在永樂十一年第一次跟隨鄭和下西洋,就開始動意寫作,並廣集材料,三年後初稿初成;以後屢次修改,直到景泰二年完本。前後長達近20年。


    汪舜華的眼睛立刻亮了:真是本好書啊,雖然和後代的地理書不能比,但確實有助於明朝了解南方各國,了解這個世界。


    劉金等看皇後高興,馬上說起,其實反映鄭和下西洋的書還有兩本,都是和馬歡一樣,跟著鄭和下西洋的隨從。


    一個叫鞏珍,號養素生,應天府人,士兵出身,後被提拔為總製之幕。他在宣德六年跟隨鄭和第七次下西洋,當時不過二十來歲。先後訪問了占城、爪哇、舊港、滿剌加、蘇門答臘、錫蘭、古裏及忽魯謨斯等二十餘個國家。三年後才平安返回南京,寫成《西洋番國誌》。


    另外一個費信,字公曉,號玉峰鬆岩生,崑山人。在鄭和第三次下西洋時被選送入船隊,先後四次下西洋,寫成了《星槎勝覽》。此書記述了西洋28國和地區對其位置、沿革、重要都會、港口、山川地理形勢、社會製度和政教刑法、人民生活狀況、社會風俗和宗教信仰以及生產狀況、商業貿易和氣候、物產等。


    汪舜華大喜,有這三部書相互映照,了解南方就容易多了。


    遺憾的是,因為現在普通人對南洋不感興趣,這三本書都沒有刊刻本,而是通過手抄的方式傳播。


    ——簡直是暴殄天物!如果沒有刊刻本,全憑手抄,不知道什麽時候天災人禍就沒有了!


    因此,汪舜華找到機會就和景帝說了,這幾部書挺有意思,要不請經廠刻印,頒示天下;另外對作者進行表彰。


    景帝現在焦頭爛額,對南方沒什麽想法;而且有個比較敏感的問題,就是下西洋太勞民傷財,不管官方還是民間都很忌諱舊事重提。


    汪舜華也就沒說什麽了。


    景帝看汪舜華不高興,心裏倒是有點過意不去,畢竟汪舜華很少提要求,於是同意把三個作者都招到四夷館辦差,也算人盡其才。


    汪舜華很高興的謝恩。


    接著傳來南京地震的消息,好在震級不大,景帝也懶得搭理;不過為了進一步拉近和群臣的關係,同意恢復午朝;隨後工部尚書兼江南巡撫周忱致仕,他已經年過七十,年老體弱,景帝命李敏替代。


    周忱字恂如,號雙岩,江西吉水人。永樂二年進士,選為庶吉士,進學文淵閣,擢為刑部主事,進員外郎。永樂末任越府右長史。宣德五年以工部右侍郎巡撫江南,總督稅糧。創平米法。宣德七年,奏立濟農倉。又整頓漕運,進工部左侍郎。正統初年,奉命前往淮揚巡視,兼理鬆江鹽課,仿濟農倉法,置贍鹽倉。朝廷委任益專。兩遭親喪,皆起復視事。周忱見利害必言,言無不聽。諸所建明,忱皆著為令。宣德九年,進戶部尚書,又改工部,仍兼江南巡撫。


    景帝對他很是信賴,命李敏不要輕易變更周忱之法。


    隨後一件事更讓景帝傷心:九月十三日,楊洪去世。他是景帝最信賴的將領之一,久鎮宣府,號令嚴肅,士馬精強,諸部畏憚,人稱楊王;又不擅專殺。頗好文學,請立宣府儒學。於是下旨追封穎國公,諡武襄;命他的兒子楊俊承襲侯爵。


    楊洪的同事羅亨信年老,歷史上景泰元年七月他就致仕還鄉,這回封了爵位,自然是不能回鄉了,景帝免了他的常朝,參加初一十五的大朝就可以。


    幾乎與此同時,會昌伯孫忠死了,享年八十五。


    孫繼宗幹了混帳事,連累全家;但孫太後還在,孫家沒有傷筋動骨。孫忠又已經過了八十,沒有受到連累,他死後,喪事還得辦。孫太後大哭了一場,又提出孫繼宗是長子,應該由他回來料理後事,被景帝冷漠的拒絕了。


    幾天後,禮部儀製司郎中章綸上太平十六策萬餘言:躬攬幹綱、緝熙聖學、麵議大政、為政得人、廣開言路、敬畏天戒、嚴明考核、征討不庭、禁止罪犯、官吏養廉、作成人材、端本風化、饋運救荒。其中一條,就是禁止奪情起復。


    明代文臣奪情起復,自楊榮、楊溥、蹇義、夏元吉開其端,歷經永樂、洪熙、宣德三朝,已成故事。正統以後,遂有京官營求奪情,而在外方麵以下等官,往往有一部民耆老詣闕請留,動輒起復還任。


    章綸認為:三年之喪,古今通製。向者朝廷因各邊未寧,暫行奪情之典,所留者,都是股肱輔弼之大臣或邊防之要臣。近來,各處官司相習成風,或司府副職,或州縣幕司,甚至辦事官吏一聞親喪,立即保舉奪情。前項官吏素非執政之臣,輕引奪情之例保留,請敕令內外官員,使之敦廉恥之節,以消奔競之風。


    景帝於是詔禁諸司起復。


    當然,對章綸的這封奏疏,他實在很滿意,反覆的看,還下令有司部門,全部奏準執行。


    章綸字大經,溫州樂清人,年五十。正統四年進士,授南京禮部主事。也先議和後,請求全力修整武備,以待將來之變;回京任禮部儀製郎中,上太平十六策萬餘言。宦官興安修建大隆福寺,請景帝臨幸該寺,章綸上疏勸諫,景帝便取消計劃。歷史上,景泰五年五月,鍾同上奏請求復立儲君;章綸也上疏陳述十四項建議。懇求限製宦官幹政,朝見兩宮皇太後,修問安視膳食之儀;朝見上皇,以示兄弟之情;恢復汪皇後中宮的地位,以正天下之母儀;恢復沂王儲君的地位,以定天下之大本。


    景帝大怒。當時宮門已經關閉,將聖旨從門縫中傳出,將章綸和鍾同逮入詔獄。逼迫他們交待主使人以及交通南宮的情況。二人瀕臨死亡,終無一語。正好颳起大風,白晝變暗,案情稍得緩解。景帝令禁錮他們。次年,杖打廖莊於宮門之下,併到獄中杖打章綸、鍾同各一百下。鍾同被打死,章綸仍長期關押。英宗復位後,升為禮部右侍郎。他性格剛直,不能隨俗,不為當權者所喜歡。任侍郎二十年,不得升遷,以年老請求離去。


    不過現在景帝一心想做盛世明君,對於積極上言的都格外優容,加上現在確實朝中缺人,因此提拔他為禮部員外郎。


    隻是接下來的一件事,景帝就笑不起來了。岷莊王朱楩兒子徽煠、徽焟造反。去年,岷莊王朱楩逝世,次子徽煣嗣位。廣通王徽煠有勇力,其家人段友洪以善奇技得寵。後來都事於利賓言徽煣有異相,當為天下之主,於是徽煠謀亂。作偽敕,分遣段友洪與蒙能、陳添行前往苗族地區,用銀印、金幣誘諸苗,使之發兵攻武岡。苗族首領楊文伯等不敢聽其遣。事發,段友洪為徽煣所逮。都禦史李實報告朝廷,景帝遣駙馬都尉焦敬、中官李琮徵召徽煠入京師。湖廣總督王來、總兵官梁珤又盡發陽宗王徽焟謀反之罪,同時召徽焟入京。十月,正式下旨除二人爵,幽禁於高牆之中,十二月,以謀逆之罪廢為庶人。其時蒙能方率苗兵至武岡,聞事敗,遂舉旗入廣西領導苗民起義。


    真是不讓人省心!


    景帝在心裏叫罵。


    一邊讓禮部左侍郎王一寧、祭酒蕭兼翰林學士,直文淵閣,參預機務。


    一邊看著於謙的奏疏,看到文中嶽飛有言:陣而後戰,兵家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又言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臣等既受重任,敢不潔己愛軍,以作士氣,損軀效死,以報國恩!


    景帝大喜,在嶽飛那裏畫了個圈,嶽飛的遭遇不好,但於謙一定和他不一樣;於是下令:卿等有警運謀戰守,無事撫餋士卒,庶軍國有賴,不負委託之重。


    景泰二年就這樣過去了。經過大半年的休養,太上皇的身體已經好的差不多,當然還是留下了相當嚴重的後遺症,經常幻聽、視力也嚴重下降,好歹全須全尾的,沒有明顯的殘疾。


    景帝很是高興,很想賞賜汪舜華,不過她還是拒絕了,想了想,仰頭笑道:既然天恩浩蕩,就請聖上賜福給坤寧宮,讓大家都能沾沾聖上的福氣。


    景帝聽不明白,汪舜華隻好解釋:請聖上賜個福字。


    景帝笑道:這有什麽難。


    當時吩咐筆墨,濃墨重彩的寫了個福字,正準備寫年月日禦筆之類的,汪舜華按住筆:請聖上把紙倒過來寫。


    景帝一怔:為什麽要倒過來?


    汪舜華笑道:因為福到了。


    景帝念了一遍,頓時了悟,果然吩咐倒過來寫,汪舜華謝了恩,讓人裝裱了,在年前懸掛到坤寧宮明間正中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朝當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雁於飛87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雁於飛87並收藏回到明朝當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