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紀年的最後一個月,太上皇在瓦剌大營裏住下,他的弟弟景泰皇帝則省郊祀牲。當然,他還要禦奉天門,接受百官朝賀,商量家眷的事情:朕嗣承大統,義當尊親。其尊聖母皇太後為上聖皇太後,朕生母為皇太後,奉遷皇後居仁壽宮,皇太子母周氏為貴妃,太上皇妃嬪,亦當妥善安排;而後冊立朕妻汪氏為皇後。
禮部尚書胡濙領旨,隻是覺得應該先冊立皇後,再立太子母周氏為貴妃。
景帝擺手,朕也曾這樣想,隻是汪妃勸朕,要講求兄友弟恭,如今太上皇北狩,他的家眷,理應妥善安置,免得他在北地懸心;至於她,晚點慢點也沒什麽。
胡濙忙稱頌汪妃賢德,景帝嘆氣,皇太子的後事,你們要妥善準備,這個月就辦了吧。
胡濙稱是。
回宮寫信答覆襄陵王:得奏以虜寇侵犯京師,欲奮身勤王,足見忠誠切至。然此寇已為大軍戮敗,潛遁出關,叔祖幸自固守藩疆,不必遠來。
終於忙完了,他抬頭看著天色,真心覺得前路漫漫,任重道遠。
先冊立周貴妃等太上皇嬪妃,確實是汪舜華的建議。
本來以景帝的意思,冊立周氏為貴妃就可以了;但是汪舜華不贊成,當初太上皇待聖上甚厚,如今他稽留北國,他的家眷,聖上也該妥善安置才好。如今朝野上下,可都看著。
景帝很是奇怪,你當日不是要朕宣告太上皇已經殉國,為何如今又要善待他的家眷?
汪舜華嘆氣,妾知道,聖上還在怪妾當日冷血無情,不思圖報,反懷異心,妾不後悔。妾當日所以諫言,並非隻是因為喪子之痛,而是為了大明江山社稷,為了聖上,甚至為了太上皇自己的名聲。
景帝哦了一聲,你倒是說說。
他的目光殷切,早沒有當時的憤怒,看來他早就有了想法,隻是需要自己替他說出來。
汪舜華抿了抿嘴,可能妾見識短淺,隻記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不能體會太上皇的聖意。當年讀宋史,每至靖康之恥,讀到徽欽二宗及後妃公主群臣的遭遇,未嚐不嘆息落淚;太上皇北狩,若是遭遇這樣的淩辱,妾寧願他一死,以全名節;更何況,也先狡猾貪暴,遠甚於金兀朮,他以送駕為由,逼迫邊將開關,一旦邊將遵旨,開門揖盜,當時北京空虛,又值新敗,士氣低落,如何能夠抵禦瓦剌殘暴之師?屆時,也先長驅直入,京城危如累卵,大明也勢必難保完全。一旦敵軍破城而入,妾大不了抹了脖子,聖上該當如何?大明江山社稷、天下億兆生靈,又待如何?
景帝如獲知己,他眼中含淚,梓童,你說得真好。
不過是說了你想說的而已,當然這也是事實,汪舜華毫無愧色;她的眼神逐漸黯淡下來,好在祖宗庇佑,將士用命,如今局勢轉危為安,隻是太上皇被裹挾到了北地,也先一定不會放棄,他還會利用太上皇,來幹擾我朝;而朝中大臣、天下百姓都看著聖上,希望你能兄友弟恭,勵精圖治,早日接回太上皇,一雪前恥,就算暫時不能,善待他的妻兒老小,也可暫時安撫他們;再說,太上皇在位之時,待聖上甚厚,孫太後和錢皇後同樣優待有嘉,於情於理,餘公於私,也應該關照。
景帝看了汪舜華很久,才點頭,那好,你去安排。
汪舜華對太上皇的私生活並不了解,何況身為弟媳婦,也不要表現出對大伯子太了解;一個個去問或者去翻起居注也不合宜,畢竟你不是當家的,人家有老婆,於是她很自然的找到了錢皇後。
錢皇後雖然聽了她的話,每天去給孫太後請安;但也僅隻如此,回宮之後,還是每天跪地焚香祈禱太上皇早日歸來,尤其知道太上皇被挾持到北地以後,更是每日痛哭流涕,看的汪舜華半是心疼,半是難堪。
如今問她,她也沒心情理會,隻是說弟婦看著辦就是了,我隻願太上皇早點回來。
汪舜華嘴角抽搐,看著周氏等人臉色各異,也不好再為難錢皇後;出來麵呈孫太後,說要不就先冊立幾位已經有皇嗣的妃嬪,其他的等太上皇回來,再做安排。
孫太後本來因為她幾次插嘴,尤其是幹涉朝臣任用,心裏很不痛快,前些日子還說了她幾句,想到景帝看重她,隻得怏怏住口了,這會兒倒覺得汪妃還真有點母儀風範,想到兒媳婦,也就稍微順眼了些。
當時點頭,難為了你。
想了想,如今郕王已經是皇帝,你又馬上正位中宮,見濟是嫡長子,又是被奸人所害,斷沒有委屈的道理,就按皇太子的規格下葬吧。
汪舜華退下去,跟景帝商量,冊封周氏為貴妃,萬氏、王氏為妃,魏氏追封為妃;此外,景帝自己的妃嬪也是要安置的,尤其杭氏如今已經懷孕,建議冊封為貴妃,孫氏為妃;同時,太上皇的幾個兒女也一併冊封。
汪舜華的聲音有點低沉,情緒也有點低落,景帝看出來了。他當然沒有從一而終的想法,三妻四妾也隻是尋常,以後三宮六院也是免不了的,隻是到底想起來,這兩個女人是在汪舜華被幽禁期間納的,而且杭氏懷孕,舜華的嫡子卻沒了,怎麽想都覺得有點過意不去。
於是說,杭氏就不必封貴妃了,和孫氏一樣,封妃就行了。
汪舜華還想說點什麽,景帝已經把她攬進懷裏,梓童,再給我生個兒子,我真的需要一個兒子。
汪舜華的眼淚流下來。
第二天,以即將尊皇太後為上聖皇太後、母賢妃吳氏為皇太後,遣太保寧陽侯陳懋祭七廟、太皇太後、宣宗章皇帝。
國家漸漸走上正軌,此前因此戰爭停工的南京天地壇殿宇及山川壇具服殿等處共三百六十九間也要繼續修建。
禮部很快呈上了名號:擬皇太子諡號為端慧,嬪妃名號淑、賢、惠等。
景帝想了很久,終於落下筆來:追贈嫡長子見濟為皇太子,追諡懷獻;封太上皇嬪禦萬氏為恭妃、王氏為惠妃,追封魏氏為純妃;封嬪禦杭氏為德妃,孫氏為充妃。
十二月初四,景帝親奉寶冊,尊皇太後為上聖皇太後。
按照當時的規定,天子登極,奉母後或母妃為皇太後,則上尊號。
這是一個相當隆重的禮儀,大程序就有四道:一是告祭,由官員告祭天、地、宗社,皇帝親自告祭先帝靈位;二是冊寶,由皇帝親奉金冊、金印;三是謁謝,皇帝奉皇太後到奉先殿拜謝祖先;四是受賀,接受帝後嬪妃、親王公主、女官命婦的慶賀,莊嚴隆重。
隻是如今京城沒有親王,汪舜華還沒有冊立為皇後,仍然以王妃身份行禮,太上皇的幾位嬪妃也還沒有正式冊封,隻有幾位長公主跟著錢皇後行禮,多少有些冷清。
十二月初五,命王驥為平蠻將軍,充總兵官,討貴州叛苗。都督同知董興為左副總兵,討廣東賊,戶部侍郎孟鑒參贊軍務。
這一天,太上皇在瓦剌老營。喜寧與也先議欲南侵,袁彬言天寒不可去。也先大怒,欲殺袁彬。太上皇使人諭也先,既而也先自率眾掠寧夏期月始回,獻野味於上皇。
——也先竟然當著太上皇的麵商議南侵,貴為天子的太上皇不發一言,反倒是袁彬勸阻,差點被殺。
而按照蒙古相關方麵的記載,也先發現太上皇已經沒有利用價值後,把他剃掉頭髮當作奴隸。給他起了個名字叫作察罕秀薩,又叫穆乎兒,意思是禿頭小廝;還給他配了一房妻室摩倫,後來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和其後裔一直留在蒙古。
也就是這一天,景帝正式下詔,冊封皇太子母周氏為貴妃,封太上皇嬪禦萬氏為恭妃、王氏為惠妃;冊封太上皇次子見清為德王,三子見湜為湘王;長女為重慶公主,次女為嘉善公主。
相比而言,冊封皇妃的禮儀要簡單很多,尤其眼前辦的是集體婚禮,王惠妃還是大肚子,臨盆在即,因此禮儀很是簡單。當然還是要齋戒、祭告天地、宗廟。景帝皮弁服禦華蓋殿,命官持節行禮。周貴妃有冊有寶,萬恭妃、王惠妃隻授冊。幾個皇子皇女都還小,不能行禮,隻是先下旨,待其出閣,這才正式冊封。
隻是錢皇後的心思明顯不在這裏,她看著周貴妃率領萬恭妃、王惠妃下跪俯伏,望著北方,不覺垂下淚來;孫太後有點不滿意,說了句:惠妃有身孕,就不要多禮了,宮女這才扶著她們起來。
汪舜華還沒有正式冊封為皇後,仍以王妃身份行禮;隻是錢皇後明顯腿腳不便,需要有人扶著。
第二天,十二月初六,正式尊生母吳賢妃為皇太後;和尊奉孫太後的禮節是一樣的。王惠妃身子不便,汪舜華稟過吳太後,免了她的禮,教她早點回宮了;不過人還是不少的。
望著下麵稀裏嘩啦跪著的一地,吳太後終於露出笑容,卻又免不了下淚。
十二月初八,臘八節,以即將冊封妃汪氏為皇後,命少保靖安伯於謙祭太廟、安寧伯羅亨信祭社稷。
十二月初十日,正式遣太保寧陽侯陳懋、少保靖安伯於謙為正使,禮部尚書胡濙、刑部尚書俞士悅為副使,持節冊封妃汪氏為皇後。
冊立皇後的禮儀極其繁瑣。
禮部呈上了洋洋數千言的流程,前後好幾天。
汪舜華看得實在頭大,但是沒辦法,國家大典,越是繁瑣,越是隆重,才越顯得重要。
總的來說,冊立皇後和帝後大婚稍有不同,主要在宮裏舉行,包括遣使、冊封、百官上表稱賀、謁廟幾個大步驟,每個步驟都有各種詳細的要求,一點都不能錯。
冊封當天,等到汪舜華按照規範做好,狠狠地呼了口氣,覺得幸好是冬天,否則真的很容易中暑。
皇冠太沉,鳳冠也不輕。
她還沒有喘口氣,就聽說皇帝駕到,匆忙出迎。
幾天不見,又是盛裝,更覺得珠光寶氣,光彩照人。
錢皇後已經移居仁壽宮。
汪舜華還想推辭,景帝這回沒有答應,你是皇後,該有皇後的體統。更何況,皇嫂住在朕的後宮,不合適。
汪舜華沒再吱聲,錢皇後搬出坤寧宮,景帝才能正式入駐幹清宮。
汪舜華看著那塊新鑄的方五寸九分,厚一寸七分,金寶龜紐的皇後之寶,有些事,景帝比她還要介意。
景帝夫婦宿在坤寧宮的第一晚,隨侍的太監宮女們都垂下了眼瞼,努力壓製自己的心跳。
第二天,百官上表箋稱賀。皇帝禦殿受賀,宣布大赦天下;三天後,皇後帶著內外命婦到太廟行謁廟禮,正式向列祖列宗報到。
當天,皇帝在謹身殿大宴群臣,皇後則在坤寧宮宴請內外命婦。
兩人都覺得很累,然而累並快樂著。
然而,快樂之後,有些事情還是要麵對的,比如懷獻太子的葬禮。
十二月十八日,以追封嫡長子見濟為皇太子,諡懷獻,派魏國公徐顯宗、靖遠伯王驥祭太廟、社稷。
十二月二十一日,懷獻太子發引,安葬金山。
盡管時間匆忙,畢竟懷獻太子故世已經很久,景帝正位也有段時間,禮部和工部的領導都很有數,早就準備妥當,聖旨一下來,迅速動手,總算在過年前準備好。
盡管獾奴已經去世多時,但直到現在,景帝夫婦才能靜下心來追緬孩子。汪舜華看著兒子的棺槨漸漸遠去,忍不住痛哭失聲。
景帝輟朝三日,服翼善冠、素服,七日而除。又三日,帝禦西角門視朝,不鳴鍾鼓,祭用素食。文武群臣素服、麻布、絰帶、麻鞋、布裹紗帽,詣思善門哭臨,一日而除。第四日,素服朝西角門奉慰。在外王府並文武官,素服舉哀,二日而除。
景帝很忙,不僅要應對各種瑣事,還要拍板各種大事,命石亨、楊洪、羅亨信、柳溥分練京營兵;祭陣亡官軍於西直門外。
此外,還要封賞外戚,升會昌伯孫忠子、指揮繼宗等俸祿各一級,百戶吳安為錦衣衛指揮使,舍人吳誠為錦衣衛正千戶,指揮汪泉為都指揮同知,府軍前衛帶俸兵馬指揮汪瑛為錦衣衛指揮使,繼宗等上章辭,不允。
汪舜華沒有對汪家的封賞表示反對,雖然她對汪家沒有什麽感情,但他們畢竟也有自己的考慮,不算十惡不赦;再說這個時代畢竟有這個時代的規矩,她如果拒絕了,孫家和吳家會怎麽想?更何況,汪家是武宦世家,和錦衣衛、禁軍和京營將領相互聯姻,盤根錯節。
槍桿子裏出政權。應對宮廷政變,最硬的槍桿子,無疑就是禁軍。景帝上位,需要有靠得住的衛戍部隊,汪舜華沒有理由把人往外推的道理。
不過,她還是沒有忘記一件事:封賞錢皇後和周貴妃的家族。
錢貴前些年已經去世,錢欽和錢鍾也在土木堡之變中殉國,好在錢鍾的遺孀已經懷孕,不久就要臨盆。不管是安慰錢皇後,還是安撫忠臣,都應該有所表示。
景帝有點不痛快,他知道汪舜華差點嫁給錢鍾的事情;但事情過了這麽多年,錢鍾又已經死了,還是為國犧牲,實在沒辦法計較,於是同意追贈錢貴、錢欽為會昌伯,錢鍾為會安伯。
倒是錢皇後表示反對,覺得不合適。
汪舜華勸住了,本來按照規定,你是皇後,就應該推恩家族,當時你賢惠,拒絕了太上皇的好意;可是如今,聖上封賞,不完全是因為你。錢欽兄弟都殞命疆場,為國盡忠,如果他們不能得到封贈,別人會怎麽想?是說聖上不能容人,還是說朝廷賞罰不明?更何況,錢鍾的遺孀馬上就要臨盆,怎麽說,也該給孩子一個好的未來。
錢皇後看著汪舜華,終於點頭。
周貴妃的家屬就簡單很多,雖然是貴妃,但待遇肯定不能和皇後比,景帝也很不想抬舉太子的母家,給自己製造障礙,隻是循例封了她的父親周能為正五品千戶而已。周能還是白丁,這跨度也不算小。
但周貴妃還是禁不住落淚——跟了太上皇這麽多年,孩子都生了兩個,卻沒有想到,待遇居然是小叔子給的。
她不知道是該感激景帝和汪舜華,還是該埋怨太上皇和錢皇後。
杭德妃和孫充妃在新年前一天正式接受了冊封,和周貴妃等人的集體婚禮一樣,兩人的冊封禮儀也十分簡單,孫充妃還有點小小的遺憾,杭德妃倒是沒說什麽,她的肚子已經很大了,行動不方便,又是天寒地凍,地麵濕滑,不敢冒險。
新年前,著汪家父子進宮拜謁。看著跪在珠簾外的祖父和父親,汪舜華心裏湧起了一種別樣的感受,那一刻,她突然想到了賈元春。在這變幻莫測的年代,不知道她的命運,會不會比賈元春更好一點。
她一邊吩咐賞賜,一邊安撫祖父和父親保重身體——這是必須的,再怎麽樣,麵子上的活總要光鮮;然後語重心長的給他們上了一堂廉政課。
這些天,她算是真正見識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是現在並不是張狂的時候;否則,等太上皇回來,她的任何一點過失都可能被無限放大,成為臣下攻擊的焦點。
汪舜華沒有說這些,不過還是拿著東漢鄧皇後和長孫皇後的家族做例子,希望他們能謹慎小心,循規蹈矩,自然細水長流,家運綿長;否則,真要捅出事來,她也沒辦法法外施恩。
汪舜華沒有想到,事情會來的這麽快,這麽大。
正統十四年的最後一個月,宮裏宮外,大喜大悲,大家各自低著頭辦事,盡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這天崩地裂、峰迴路轉的一年,大家過的都不輕鬆。
禮部尚書胡濙領旨,隻是覺得應該先冊立皇後,再立太子母周氏為貴妃。
景帝擺手,朕也曾這樣想,隻是汪妃勸朕,要講求兄友弟恭,如今太上皇北狩,他的家眷,理應妥善安置,免得他在北地懸心;至於她,晚點慢點也沒什麽。
胡濙忙稱頌汪妃賢德,景帝嘆氣,皇太子的後事,你們要妥善準備,這個月就辦了吧。
胡濙稱是。
回宮寫信答覆襄陵王:得奏以虜寇侵犯京師,欲奮身勤王,足見忠誠切至。然此寇已為大軍戮敗,潛遁出關,叔祖幸自固守藩疆,不必遠來。
終於忙完了,他抬頭看著天色,真心覺得前路漫漫,任重道遠。
先冊立周貴妃等太上皇嬪妃,確實是汪舜華的建議。
本來以景帝的意思,冊立周氏為貴妃就可以了;但是汪舜華不贊成,當初太上皇待聖上甚厚,如今他稽留北國,他的家眷,聖上也該妥善安置才好。如今朝野上下,可都看著。
景帝很是奇怪,你當日不是要朕宣告太上皇已經殉國,為何如今又要善待他的家眷?
汪舜華嘆氣,妾知道,聖上還在怪妾當日冷血無情,不思圖報,反懷異心,妾不後悔。妾當日所以諫言,並非隻是因為喪子之痛,而是為了大明江山社稷,為了聖上,甚至為了太上皇自己的名聲。
景帝哦了一聲,你倒是說說。
他的目光殷切,早沒有當時的憤怒,看來他早就有了想法,隻是需要自己替他說出來。
汪舜華抿了抿嘴,可能妾見識短淺,隻記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不能體會太上皇的聖意。當年讀宋史,每至靖康之恥,讀到徽欽二宗及後妃公主群臣的遭遇,未嚐不嘆息落淚;太上皇北狩,若是遭遇這樣的淩辱,妾寧願他一死,以全名節;更何況,也先狡猾貪暴,遠甚於金兀朮,他以送駕為由,逼迫邊將開關,一旦邊將遵旨,開門揖盜,當時北京空虛,又值新敗,士氣低落,如何能夠抵禦瓦剌殘暴之師?屆時,也先長驅直入,京城危如累卵,大明也勢必難保完全。一旦敵軍破城而入,妾大不了抹了脖子,聖上該當如何?大明江山社稷、天下億兆生靈,又待如何?
景帝如獲知己,他眼中含淚,梓童,你說得真好。
不過是說了你想說的而已,當然這也是事實,汪舜華毫無愧色;她的眼神逐漸黯淡下來,好在祖宗庇佑,將士用命,如今局勢轉危為安,隻是太上皇被裹挾到了北地,也先一定不會放棄,他還會利用太上皇,來幹擾我朝;而朝中大臣、天下百姓都看著聖上,希望你能兄友弟恭,勵精圖治,早日接回太上皇,一雪前恥,就算暫時不能,善待他的妻兒老小,也可暫時安撫他們;再說,太上皇在位之時,待聖上甚厚,孫太後和錢皇後同樣優待有嘉,於情於理,餘公於私,也應該關照。
景帝看了汪舜華很久,才點頭,那好,你去安排。
汪舜華對太上皇的私生活並不了解,何況身為弟媳婦,也不要表現出對大伯子太了解;一個個去問或者去翻起居注也不合宜,畢竟你不是當家的,人家有老婆,於是她很自然的找到了錢皇後。
錢皇後雖然聽了她的話,每天去給孫太後請安;但也僅隻如此,回宮之後,還是每天跪地焚香祈禱太上皇早日歸來,尤其知道太上皇被挾持到北地以後,更是每日痛哭流涕,看的汪舜華半是心疼,半是難堪。
如今問她,她也沒心情理會,隻是說弟婦看著辦就是了,我隻願太上皇早點回來。
汪舜華嘴角抽搐,看著周氏等人臉色各異,也不好再為難錢皇後;出來麵呈孫太後,說要不就先冊立幾位已經有皇嗣的妃嬪,其他的等太上皇回來,再做安排。
孫太後本來因為她幾次插嘴,尤其是幹涉朝臣任用,心裏很不痛快,前些日子還說了她幾句,想到景帝看重她,隻得怏怏住口了,這會兒倒覺得汪妃還真有點母儀風範,想到兒媳婦,也就稍微順眼了些。
當時點頭,難為了你。
想了想,如今郕王已經是皇帝,你又馬上正位中宮,見濟是嫡長子,又是被奸人所害,斷沒有委屈的道理,就按皇太子的規格下葬吧。
汪舜華退下去,跟景帝商量,冊封周氏為貴妃,萬氏、王氏為妃,魏氏追封為妃;此外,景帝自己的妃嬪也是要安置的,尤其杭氏如今已經懷孕,建議冊封為貴妃,孫氏為妃;同時,太上皇的幾個兒女也一併冊封。
汪舜華的聲音有點低沉,情緒也有點低落,景帝看出來了。他當然沒有從一而終的想法,三妻四妾也隻是尋常,以後三宮六院也是免不了的,隻是到底想起來,這兩個女人是在汪舜華被幽禁期間納的,而且杭氏懷孕,舜華的嫡子卻沒了,怎麽想都覺得有點過意不去。
於是說,杭氏就不必封貴妃了,和孫氏一樣,封妃就行了。
汪舜華還想說點什麽,景帝已經把她攬進懷裏,梓童,再給我生個兒子,我真的需要一個兒子。
汪舜華的眼淚流下來。
第二天,以即將尊皇太後為上聖皇太後、母賢妃吳氏為皇太後,遣太保寧陽侯陳懋祭七廟、太皇太後、宣宗章皇帝。
國家漸漸走上正軌,此前因此戰爭停工的南京天地壇殿宇及山川壇具服殿等處共三百六十九間也要繼續修建。
禮部很快呈上了名號:擬皇太子諡號為端慧,嬪妃名號淑、賢、惠等。
景帝想了很久,終於落下筆來:追贈嫡長子見濟為皇太子,追諡懷獻;封太上皇嬪禦萬氏為恭妃、王氏為惠妃,追封魏氏為純妃;封嬪禦杭氏為德妃,孫氏為充妃。
十二月初四,景帝親奉寶冊,尊皇太後為上聖皇太後。
按照當時的規定,天子登極,奉母後或母妃為皇太後,則上尊號。
這是一個相當隆重的禮儀,大程序就有四道:一是告祭,由官員告祭天、地、宗社,皇帝親自告祭先帝靈位;二是冊寶,由皇帝親奉金冊、金印;三是謁謝,皇帝奉皇太後到奉先殿拜謝祖先;四是受賀,接受帝後嬪妃、親王公主、女官命婦的慶賀,莊嚴隆重。
隻是如今京城沒有親王,汪舜華還沒有冊立為皇後,仍然以王妃身份行禮,太上皇的幾位嬪妃也還沒有正式冊封,隻有幾位長公主跟著錢皇後行禮,多少有些冷清。
十二月初五,命王驥為平蠻將軍,充總兵官,討貴州叛苗。都督同知董興為左副總兵,討廣東賊,戶部侍郎孟鑒參贊軍務。
這一天,太上皇在瓦剌老營。喜寧與也先議欲南侵,袁彬言天寒不可去。也先大怒,欲殺袁彬。太上皇使人諭也先,既而也先自率眾掠寧夏期月始回,獻野味於上皇。
——也先竟然當著太上皇的麵商議南侵,貴為天子的太上皇不發一言,反倒是袁彬勸阻,差點被殺。
而按照蒙古相關方麵的記載,也先發現太上皇已經沒有利用價值後,把他剃掉頭髮當作奴隸。給他起了個名字叫作察罕秀薩,又叫穆乎兒,意思是禿頭小廝;還給他配了一房妻室摩倫,後來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和其後裔一直留在蒙古。
也就是這一天,景帝正式下詔,冊封皇太子母周氏為貴妃,封太上皇嬪禦萬氏為恭妃、王氏為惠妃;冊封太上皇次子見清為德王,三子見湜為湘王;長女為重慶公主,次女為嘉善公主。
相比而言,冊封皇妃的禮儀要簡單很多,尤其眼前辦的是集體婚禮,王惠妃還是大肚子,臨盆在即,因此禮儀很是簡單。當然還是要齋戒、祭告天地、宗廟。景帝皮弁服禦華蓋殿,命官持節行禮。周貴妃有冊有寶,萬恭妃、王惠妃隻授冊。幾個皇子皇女都還小,不能行禮,隻是先下旨,待其出閣,這才正式冊封。
隻是錢皇後的心思明顯不在這裏,她看著周貴妃率領萬恭妃、王惠妃下跪俯伏,望著北方,不覺垂下淚來;孫太後有點不滿意,說了句:惠妃有身孕,就不要多禮了,宮女這才扶著她們起來。
汪舜華還沒有正式冊封為皇後,仍以王妃身份行禮;隻是錢皇後明顯腿腳不便,需要有人扶著。
第二天,十二月初六,正式尊生母吳賢妃為皇太後;和尊奉孫太後的禮節是一樣的。王惠妃身子不便,汪舜華稟過吳太後,免了她的禮,教她早點回宮了;不過人還是不少的。
望著下麵稀裏嘩啦跪著的一地,吳太後終於露出笑容,卻又免不了下淚。
十二月初八,臘八節,以即將冊封妃汪氏為皇後,命少保靖安伯於謙祭太廟、安寧伯羅亨信祭社稷。
十二月初十日,正式遣太保寧陽侯陳懋、少保靖安伯於謙為正使,禮部尚書胡濙、刑部尚書俞士悅為副使,持節冊封妃汪氏為皇後。
冊立皇後的禮儀極其繁瑣。
禮部呈上了洋洋數千言的流程,前後好幾天。
汪舜華看得實在頭大,但是沒辦法,國家大典,越是繁瑣,越是隆重,才越顯得重要。
總的來說,冊立皇後和帝後大婚稍有不同,主要在宮裏舉行,包括遣使、冊封、百官上表稱賀、謁廟幾個大步驟,每個步驟都有各種詳細的要求,一點都不能錯。
冊封當天,等到汪舜華按照規範做好,狠狠地呼了口氣,覺得幸好是冬天,否則真的很容易中暑。
皇冠太沉,鳳冠也不輕。
她還沒有喘口氣,就聽說皇帝駕到,匆忙出迎。
幾天不見,又是盛裝,更覺得珠光寶氣,光彩照人。
錢皇後已經移居仁壽宮。
汪舜華還想推辭,景帝這回沒有答應,你是皇後,該有皇後的體統。更何況,皇嫂住在朕的後宮,不合適。
汪舜華沒再吱聲,錢皇後搬出坤寧宮,景帝才能正式入駐幹清宮。
汪舜華看著那塊新鑄的方五寸九分,厚一寸七分,金寶龜紐的皇後之寶,有些事,景帝比她還要介意。
景帝夫婦宿在坤寧宮的第一晚,隨侍的太監宮女們都垂下了眼瞼,努力壓製自己的心跳。
第二天,百官上表箋稱賀。皇帝禦殿受賀,宣布大赦天下;三天後,皇後帶著內外命婦到太廟行謁廟禮,正式向列祖列宗報到。
當天,皇帝在謹身殿大宴群臣,皇後則在坤寧宮宴請內外命婦。
兩人都覺得很累,然而累並快樂著。
然而,快樂之後,有些事情還是要麵對的,比如懷獻太子的葬禮。
十二月十八日,以追封嫡長子見濟為皇太子,諡懷獻,派魏國公徐顯宗、靖遠伯王驥祭太廟、社稷。
十二月二十一日,懷獻太子發引,安葬金山。
盡管時間匆忙,畢竟懷獻太子故世已經很久,景帝正位也有段時間,禮部和工部的領導都很有數,早就準備妥當,聖旨一下來,迅速動手,總算在過年前準備好。
盡管獾奴已經去世多時,但直到現在,景帝夫婦才能靜下心來追緬孩子。汪舜華看著兒子的棺槨漸漸遠去,忍不住痛哭失聲。
景帝輟朝三日,服翼善冠、素服,七日而除。又三日,帝禦西角門視朝,不鳴鍾鼓,祭用素食。文武群臣素服、麻布、絰帶、麻鞋、布裹紗帽,詣思善門哭臨,一日而除。第四日,素服朝西角門奉慰。在外王府並文武官,素服舉哀,二日而除。
景帝很忙,不僅要應對各種瑣事,還要拍板各種大事,命石亨、楊洪、羅亨信、柳溥分練京營兵;祭陣亡官軍於西直門外。
此外,還要封賞外戚,升會昌伯孫忠子、指揮繼宗等俸祿各一級,百戶吳安為錦衣衛指揮使,舍人吳誠為錦衣衛正千戶,指揮汪泉為都指揮同知,府軍前衛帶俸兵馬指揮汪瑛為錦衣衛指揮使,繼宗等上章辭,不允。
汪舜華沒有對汪家的封賞表示反對,雖然她對汪家沒有什麽感情,但他們畢竟也有自己的考慮,不算十惡不赦;再說這個時代畢竟有這個時代的規矩,她如果拒絕了,孫家和吳家會怎麽想?更何況,汪家是武宦世家,和錦衣衛、禁軍和京營將領相互聯姻,盤根錯節。
槍桿子裏出政權。應對宮廷政變,最硬的槍桿子,無疑就是禁軍。景帝上位,需要有靠得住的衛戍部隊,汪舜華沒有理由把人往外推的道理。
不過,她還是沒有忘記一件事:封賞錢皇後和周貴妃的家族。
錢貴前些年已經去世,錢欽和錢鍾也在土木堡之變中殉國,好在錢鍾的遺孀已經懷孕,不久就要臨盆。不管是安慰錢皇後,還是安撫忠臣,都應該有所表示。
景帝有點不痛快,他知道汪舜華差點嫁給錢鍾的事情;但事情過了這麽多年,錢鍾又已經死了,還是為國犧牲,實在沒辦法計較,於是同意追贈錢貴、錢欽為會昌伯,錢鍾為會安伯。
倒是錢皇後表示反對,覺得不合適。
汪舜華勸住了,本來按照規定,你是皇後,就應該推恩家族,當時你賢惠,拒絕了太上皇的好意;可是如今,聖上封賞,不完全是因為你。錢欽兄弟都殞命疆場,為國盡忠,如果他們不能得到封贈,別人會怎麽想?是說聖上不能容人,還是說朝廷賞罰不明?更何況,錢鍾的遺孀馬上就要臨盆,怎麽說,也該給孩子一個好的未來。
錢皇後看著汪舜華,終於點頭。
周貴妃的家屬就簡單很多,雖然是貴妃,但待遇肯定不能和皇後比,景帝也很不想抬舉太子的母家,給自己製造障礙,隻是循例封了她的父親周能為正五品千戶而已。周能還是白丁,這跨度也不算小。
但周貴妃還是禁不住落淚——跟了太上皇這麽多年,孩子都生了兩個,卻沒有想到,待遇居然是小叔子給的。
她不知道是該感激景帝和汪舜華,還是該埋怨太上皇和錢皇後。
杭德妃和孫充妃在新年前一天正式接受了冊封,和周貴妃等人的集體婚禮一樣,兩人的冊封禮儀也十分簡單,孫充妃還有點小小的遺憾,杭德妃倒是沒說什麽,她的肚子已經很大了,行動不方便,又是天寒地凍,地麵濕滑,不敢冒險。
新年前,著汪家父子進宮拜謁。看著跪在珠簾外的祖父和父親,汪舜華心裏湧起了一種別樣的感受,那一刻,她突然想到了賈元春。在這變幻莫測的年代,不知道她的命運,會不會比賈元春更好一點。
她一邊吩咐賞賜,一邊安撫祖父和父親保重身體——這是必須的,再怎麽樣,麵子上的活總要光鮮;然後語重心長的給他們上了一堂廉政課。
這些天,她算是真正見識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是現在並不是張狂的時候;否則,等太上皇回來,她的任何一點過失都可能被無限放大,成為臣下攻擊的焦點。
汪舜華沒有說這些,不過還是拿著東漢鄧皇後和長孫皇後的家族做例子,希望他們能謹慎小心,循規蹈矩,自然細水長流,家運綿長;否則,真要捅出事來,她也沒辦法法外施恩。
汪舜華沒有想到,事情會來的這麽快,這麽大。
正統十四年的最後一個月,宮裏宮外,大喜大悲,大家各自低著頭辦事,盡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這天崩地裂、峰迴路轉的一年,大家過的都不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