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糧價穩步下跌,還是秦國出現指導糧價這一政策,這些都是讓敏感的秦國民眾意識到局勢正在轉好的征兆。事實也正是如此。糧價之所以下跌的原因除了秋糧收獲、秦國和周邊六國的商路重開可以采購糧食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秦國的不少冷田找到了治理的方法。而這一切多虧了一種剛剛從蜀郡傳入的作物,名喚蜀黍。這種植物的特點是耐幹旱,但最關鍵的是它耐鹽堿。沒錯,秦國此前遇到的最大問題正是鹽堿地。關中平原因為地理環境的緣故,冬春幹旱少雨,風力卻大,以至於蒸發量巨大。最關鍵的是此地缺少天然灌溉水源。縱然農戶百般伺候,缺水這種事情能救一時救不了一世,每年都會上報有土壤鹵化變成冷田的情況。上層也著急,但這事還真沒有辦法。正因為土地漸漸鹵化,這些明明地理環境極為優越的地方卻根本沒有辦法進行種植,而如今對於冷田的處理方法便是將其空置,任由其自然恢複。所以,這些土地便是白白放著空置的。但自五年前,秦王在涇河洛水之間開挖渠道開始,情況便漸漸改變了。渠道未通,渠泥先到。這些從地下翻出來的土壤比起表層土要肥沃很多,而這些土壤在秦王的指示下運輸到了鹵化嚴重的地帶,然後將土層表麵析出的白鹵刮走,再將這些渠泥如同厚棉被一般蓋在了灰白色的土地上。這種種植方法是呂安想出來的,當時呂家的幾處劣等田都因為改種水稻收成年年遞增,因此這一情況被報到了秦王案前。急於解決這一情況的嬴稷都不宣人了,直接自己跑到了呂不韋的辦公室找人。但是很遺憾的是這種方法在關中平原無法應用。至少現在還不行,關中平原土壤鹽堿化的原因就是缺水,如果能有水種水稻這地方就不會鹽堿化了。或許等渠道修好之後這裏能有條件,但現在還不行。可是嬴稷是真的著急了,自秦王五十一年開始就不是個太平景象,當時這些諸侯知道秦國受困於兩大工程,就是個紙老虎,於是便開始了瘋狂試探,就連早就被秦國打趴下的犬戎都小心翼翼地伸出了手爪子。秦王雖然雷厲風行,當即派遣那時刨泥刨得很不開心的秦大軍去剁手,秦軍也的確撒開腳丫子飛奔,給周圍鄰居每人都送上了一記飛踹,得勝回潮,但嬴稷總有一種不佳的預感。就當做是秦王的第六感吧,主要是諸侯國的反應過於奇怪,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他的預感是正確的。當時被揍得暈頭轉向的韓國一邊將歉禮送上,一邊竟然恭恭敬敬表示「我們太不友好了,畢竟是老鄰居,怎麽可以趁火打劫呢,以後再也不敢了,你們趕緊回去繼續挖地吧」雲雲。領兵的秦將摎特別莫名其妙,但是禮物都送到了麵前,不要白不要,還是收下來了當地的地圖。這次秦進韓退,秦國拿到了韓國的陽城、負黍二地。此二處位於韓國腹地,極為富庶,韓王竟然輕易地將其送到自己手裏,這讓嬴稷心裏都有些虛。難道鄰居是來送溫暖的?嗬嗬,他會相信才有鬼。不過,送上門來的溫暖不要白不要,嬴稷考慮再三,還是準備吞下這個餌料看看情況,他一邊派人前去接手二城,一邊讓人暗中盯緊那邊的動向。半月後,秦國便得到了消息,東方諸侯國蠢蠢欲動,想要悄然聯合攻擊秦國。但他們想要攻秦就必須借道韓國和西周國,現在正在商討階段,不知怎的,消息便泄露了。這裏的西周國指的是也是諸侯國。自周王室東遷以後,周天子的權勢日漸衰微。但就算窮得叮當響,當時的周考王將自己的封地分了一部分給他的弟弟,於是周國分裂出了西周國。其後,因曆史因素,周國又分東周國和西周國,且分別而治,現在的周王遷都西周國。但西周國另外也有國主,是西周公名喚姬咎,此人是周天子身邊的得力幹將。東周西周二國長期以來的生活方式就是在列強之間到處遊走,而現在西周國和秦國仍為盟友關係,卻在看到諸侯國伸出的友誼之手之後毫不猶豫地握住了——他們背叛了盟友秦國。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在秦國取了韓國的陽城、負黍之後,其領域便和西周距離進一步拉近了,這兩處正是在周國的南方,而秦國已經掌握了在周王城北方的野王城,試問秦國會不想要吞掉周國進一步擴大領地嗎?而如果秦國借此作為跳板強攻周國,後者根本沒有反應的時間,別的諸侯國也沒有任何可以援助的機會。雖然和秦國結盟,但顯然周天子對秦也是存在警惕的,因此在發現秦國非常有可能一舉吞並周國後立刻毫不猶豫地反水了。此舉讓嬴稷非常惱火。周國的王都在洛陽,而洛陽和鹹陽之間幾乎就是一條直線,還是一條大道可供車馬奔馳,若有來襲,不過三四日便可直攻鹹陽。一般來說,除了像秦國這樣會蠻不講理“借道”的,別的諸侯國還要和周、韓兩國暗通款曲一段時間才能通過伊闕這一天然關隘,這就能給秦國調兵防守留下足夠的時間。嬴稷覺得自己還沒有老到提不起刀的程度,一得知消息他便派將領摎攻打西周國。秦國兵士勇猛,將領更是俘虜了西周王以及周天子歸鹹陽,此二人宣布投降,並且奉上城邑以及西周國全部的臣民,歸順秦國。秦王大喜,賜立功的秦將摎國姓。當年,西周王薨,次年,周天子崩。周天子死後,嬴稷出乎意料地沒有再扶持傀儡登上天子之位,他親手斬斷了戰國時代的最後一根係在諸國之間的絲線。秦王五十一年,周朝,滅。但滅周滅得雖然痛快,後續卻帶來了一堆的麻煩,首要一點就是秦國現在四麵皆敵,幾乎每個國家都能掛上為周國複國的名頭來戳幾下秦國的神經。更何況周王室還有一支血脈在,那就是東周國。雖然秦國暗地裏派出大量的說客試圖重新連橫,但在此時也必須做備戰準備。既然要備戰,那麽糧食儲備就少不了。在這樣的需求之下,呂安隻能提出了這個法子試試看。以渠泥為基底覆蓋在貧瘠的土地上,這法子說白了這就是欺騙農作物。肥沃的表層土幫助植物初步紮根存活,然後當其足夠強健並且漸漸伸長根須之後,發現這塊土地並不怎麽好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也隻能咬著牙拚命攝取土壤中的養分。在後世,這種種植方法也被用在治療土地荒漠化上頭。一開始是劃了三十畝試驗田,同時栽培了若幹種糧食,但最後效果最好的卻是蜀郡太守李冰送上的蜀黍種子。這種南方來的作物以其抗鹽堿的特性在這片不毛之地艱難地紮了根,並且在當年秋天就有了收成,此後第二年、第三年其表現都足夠出色。在農田改建後又過了四年,秦國將外擴轉為內部發展也進入了第五年。最讓人欣喜的進展就是兩項水利工程的第一階段都已經順利完成。李冰用了五年時間在玉壘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人工開鑿了一個口子,現在還在繼續修整以達到控水的最佳效果。但這一孔口的出現已經能夠使得岷江水流入東區,緩解當地幹旱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西區的水量。經過今年夏季雨季的驗證,這次工程的效果完全是正麵的。下一步,李冰便是要想辦法控製岷江衝下來的沙石。和南方灌縣的水利工程中完全是沒有任何存在價值還要想辦法被拋棄的沙石不同,北方水渠中的泥沙就是好東西了。準確的說是裏麵的泥是好東西。和現代的黃河不同,先秦的雨帶還在黃河流域,黃土高原雖然因為土質問題容易被衝刷帶走,但還沒有進入荒漠化階段,因此黃河水中的泥沙實則是九成泥一成沙。而這些黃泥長期在水中浸泡,多已經成為了營養成分極高的淤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故宮裝貓的日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洛娜215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洛娜215並收藏我在故宮裝貓的日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