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放開輿論監督
經過思想的大解放之後,建立一個廉潔、高效、公平正義的好政府,就成了李經述關注的焦點。魯迅還為此上書李經述總統,要求政府放開輿論監督,稱這有助於遏製官員*,建立一個好政府。
魯迅在李經述接見他時,說:“古今中外,官員的貪腐問題所在皆有。說要根本解決,倒也沒有這個可能。但將之遏製在很小的範圍內,其實也不難。汲取古今中外的經驗,無非就是兩種方法:一是大幅度削減官員的權力,不給官員貪汙的機會;二是加強監督,多幾雙眼睛看著,放開報禁,開放輿論監督,就等於讓六萬萬老百姓的眼睛盯著所有政府官員,這對廉政局的監管是一種有力補充。”
李經述點點頭,說:“中國的古代也有禦史製度,近代出現了報紙,報紙可以把禦史不管的事情公開。報紙的輿論監督確實是監督官員的一*寶。我會讓國會通過相關法律,準備開放報禁,讓民間人士自由辦報。”
李經述要國會製定法律、放開輿論監督的意見後,袁世凱急匆匆趕來總統府,臉色很不好看,問李經述道:“我聽說大總統要開放報禁?”
這時,李經述正在總統府的後湖釣魚,算是小憩。袁世凱趕來時,正好一條半尺長的鯉魚上鉤,在耀眼的陽光中活蹦亂跳,他將魚取下放進魚桶裏,哈哈大笑,說:“項城,我正要去找你呢。人人有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是於民有利的好事,你為何如此憂心?”
袁世凱說:“卑職以為,這樣可能會使我們將來失去政權!”
這時,帶有一絲涼意的風,吹皺了四周的水麵,李經述淡淡地回答袁世凱道:“世上的政權都是人民選的,沒有誰能永遠在台上。而且人民不是一架架機器,不能按照一個模型鑄造出來,又開動它毫釐不爽地去做替它規定好了的工作;人民像一棵樹,需要生長並且從各方麵發展起來,需要按照那使它成為活東西的內在力量趨向自由生長和發展。而言論自由,是他們最重要的自由,政府不能剝奪啊。”
李經述的聲音不大,語氣輕微,但這一句話,分明如同萬鈞雷霆,振聾發聵。袁世凱第一次有點摸不透李經述的心思,他問道:“二十年前,大總統不是反對開放報禁嗎?這樣會不會搞亂人民的思想?”
李經述說:“此一時,彼一時也。當年我們的國家內憂外患,主權沒有完全獨立,民眾多為吃飽飯而努力,當然不能開放報禁。不過,被剝奪了言論自主的人民,沒有尊嚴,不能叫活著,隻能說沒死而已。現在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言論自由作為公民的基本權利,應該還給民眾了。這對監督我們政府的公職人員,防止貪汙*,是大有好處的。”
袁世凱說:“萬一有人又趁機搗亂怎麽辦?”
李經述說:“不足慮。開放報禁之前,國會會通過新聞法,禁止煽動暴力、對有損於國家利益、顛覆政府的言論予以禁止,還有侮辱誹謗他人等言論,也會被禁止。我們的政府也都是由人去執政的,不會‘一貫正確’,被強行壓製下去的聲音可能是正確的。要對不同的聲音多一些寬容。”
袁世凱說:“我還是有點擔心局麵會失控,社會的思想會混亂。”
李經述說:“我們要吸取前車之鑑。中華民族自古是一個富有智慧的民族,文化又早熟,在漢代就備有一套特別好的習俗:儒家思想!但是獨尊儒術後,中國卻已變成靜止的了,幾千年來原封未動,甚至倒退。五代就不是唐朝,元朝又比宋朝退步,明朝被野蠻的滿清取代,這是對儒家最大的諷刺!我們隻接受一種聲音,就不可能再進步。反觀歐洲是不一樣的,中世紀的時候是黑暗的,基督教的統治也是壟斷,但在後期文藝復興之後不同的思想出現了,這才導致了他們社會進步很快。這一點,用在今天也非常重要。如果總是要追求一種思想,追求所有人有統一思想的話,中國不可能進步。所以我們現在要保障言論自由。多一些不同意見,不代表思想混亂,我還是希望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袁世凱說:“就怕國民理性不夠,思想不統一,社會就會一片混亂。”
李經述說:“過去之所以說不亂,是被壓抑住了。那麽現在可以放開。放出來以後公開地討論,把所有的問題拿到桌麵上討論。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穩定的,走向成熟的一條路,那麽將來總有一天會成熟的,這是民主政治必須要經過的一個步驟。我反而覺得開放輿論監督之後,反而會使得我們政府受到更多人的尊敬,我不要一個滿嘴謊言的政府啊!而且我們提倡建設法製社會,輿論監督是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中華帝國憲法第35條規定:‘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第41條規定:‘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輿論監督具有公開性、廣泛性和及時性的特點,影響廣,時效快,容易引起重視,還是放開吧。”
袁世凱說:“我現在擔心的,是全國的記者隊伍素質不一,很多都隻是讀了幾天書的秀才,思想迂腐不堪,根本不能引領社會的進步!記者本來就是一個浮光掠影的職業,如果不受約束,那社會就亂套了。”
經過思想的大解放之後,建立一個廉潔、高效、公平正義的好政府,就成了李經述關注的焦點。魯迅還為此上書李經述總統,要求政府放開輿論監督,稱這有助於遏製官員*,建立一個好政府。
魯迅在李經述接見他時,說:“古今中外,官員的貪腐問題所在皆有。說要根本解決,倒也沒有這個可能。但將之遏製在很小的範圍內,其實也不難。汲取古今中外的經驗,無非就是兩種方法:一是大幅度削減官員的權力,不給官員貪汙的機會;二是加強監督,多幾雙眼睛看著,放開報禁,開放輿論監督,就等於讓六萬萬老百姓的眼睛盯著所有政府官員,這對廉政局的監管是一種有力補充。”
李經述點點頭,說:“中國的古代也有禦史製度,近代出現了報紙,報紙可以把禦史不管的事情公開。報紙的輿論監督確實是監督官員的一*寶。我會讓國會通過相關法律,準備開放報禁,讓民間人士自由辦報。”
李經述要國會製定法律、放開輿論監督的意見後,袁世凱急匆匆趕來總統府,臉色很不好看,問李經述道:“我聽說大總統要開放報禁?”
這時,李經述正在總統府的後湖釣魚,算是小憩。袁世凱趕來時,正好一條半尺長的鯉魚上鉤,在耀眼的陽光中活蹦亂跳,他將魚取下放進魚桶裏,哈哈大笑,說:“項城,我正要去找你呢。人人有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是於民有利的好事,你為何如此憂心?”
袁世凱說:“卑職以為,這樣可能會使我們將來失去政權!”
這時,帶有一絲涼意的風,吹皺了四周的水麵,李經述淡淡地回答袁世凱道:“世上的政權都是人民選的,沒有誰能永遠在台上。而且人民不是一架架機器,不能按照一個模型鑄造出來,又開動它毫釐不爽地去做替它規定好了的工作;人民像一棵樹,需要生長並且從各方麵發展起來,需要按照那使它成為活東西的內在力量趨向自由生長和發展。而言論自由,是他們最重要的自由,政府不能剝奪啊。”
李經述的聲音不大,語氣輕微,但這一句話,分明如同萬鈞雷霆,振聾發聵。袁世凱第一次有點摸不透李經述的心思,他問道:“二十年前,大總統不是反對開放報禁嗎?這樣會不會搞亂人民的思想?”
李經述說:“此一時,彼一時也。當年我們的國家內憂外患,主權沒有完全獨立,民眾多為吃飽飯而努力,當然不能開放報禁。不過,被剝奪了言論自主的人民,沒有尊嚴,不能叫活著,隻能說沒死而已。現在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言論自由作為公民的基本權利,應該還給民眾了。這對監督我們政府的公職人員,防止貪汙*,是大有好處的。”
袁世凱說:“萬一有人又趁機搗亂怎麽辦?”
李經述說:“不足慮。開放報禁之前,國會會通過新聞法,禁止煽動暴力、對有損於國家利益、顛覆政府的言論予以禁止,還有侮辱誹謗他人等言論,也會被禁止。我們的政府也都是由人去執政的,不會‘一貫正確’,被強行壓製下去的聲音可能是正確的。要對不同的聲音多一些寬容。”
袁世凱說:“我還是有點擔心局麵會失控,社會的思想會混亂。”
李經述說:“我們要吸取前車之鑑。中華民族自古是一個富有智慧的民族,文化又早熟,在漢代就備有一套特別好的習俗:儒家思想!但是獨尊儒術後,中國卻已變成靜止的了,幾千年來原封未動,甚至倒退。五代就不是唐朝,元朝又比宋朝退步,明朝被野蠻的滿清取代,這是對儒家最大的諷刺!我們隻接受一種聲音,就不可能再進步。反觀歐洲是不一樣的,中世紀的時候是黑暗的,基督教的統治也是壟斷,但在後期文藝復興之後不同的思想出現了,這才導致了他們社會進步很快。這一點,用在今天也非常重要。如果總是要追求一種思想,追求所有人有統一思想的話,中國不可能進步。所以我們現在要保障言論自由。多一些不同意見,不代表思想混亂,我還是希望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袁世凱說:“就怕國民理性不夠,思想不統一,社會就會一片混亂。”
李經述說:“過去之所以說不亂,是被壓抑住了。那麽現在可以放開。放出來以後公開地討論,把所有的問題拿到桌麵上討論。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穩定的,走向成熟的一條路,那麽將來總有一天會成熟的,這是民主政治必須要經過的一個步驟。我反而覺得開放輿論監督之後,反而會使得我們政府受到更多人的尊敬,我不要一個滿嘴謊言的政府啊!而且我們提倡建設法製社會,輿論監督是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中華帝國憲法第35條規定:‘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第41條規定:‘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輿論監督具有公開性、廣泛性和及時性的特點,影響廣,時效快,容易引起重視,還是放開吧。”
袁世凱說:“我現在擔心的,是全國的記者隊伍素質不一,很多都隻是讀了幾天書的秀才,思想迂腐不堪,根本不能引領社會的進步!記者本來就是一個浮光掠影的職業,如果不受約束,那社會就亂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