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讀這部歷史的人們,一定要對歷史的特性“在心理上有所準備”。人們常說:“沒有誇張不成歷史”,這樣就會對法師們俗家學者們撰寫出來的《琉璃宮史》心情平穩地無所抱怨了。
這部《琉璃宮史》雖然以前就印刷出版過,但斷句、排版等都不很規範。
這次重版時由經驗豐富的吳丁新先生親自校訂,比以前規範多了。
在這重版的時刻,文學界人士學者們應對滿懷善意的書稿主人吳拉貌與杜宓宓表示特殊的謝意。
可以想像書稿主人沒有去印那種很容易印成的書籍,而是下本錢印這部巨著,一定會感到負擔沉重的。但是書稿主人的善意正如俗語所說“耕得寬不如耕得深好”那樣,學者們都應予以支持。
印行一部大部頭好書,對於書稿主人來說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出一部好書就得找個好出版社。而出版社又往往以稿件“龐雜”,或以作者“挑剔”,或以校對說“問題太多”為由拒絕接受稿件。
而現在付印《琉璃宮史》時,原稿是多麽亂,改動的地方是多麽多,隻有見過《琉璃宮史》舊稿的人才清楚。
這部《琉璃宮史》第一卷讓吳丁新先生整理勘校得這麽規範清楚,由曼德勒妙佐出版社於緬歷1325年(公元1963年)印刷出版過。
仰光卑基曼岱出版社按照吳丁新先生的勘校稿,改正了某些印刷錯誤,緬歷1329年(公元1967年)又將上述版本再次重版。
三吞
1967年8月24日
* * *
[1] 本篇係1967年《琉璃宮史》重版時,所載學者吳三吞寫的序言。
[2] 兩片貝葉上的巴利文請教了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梵文巴利文教授段晴後譯成。文為“法身偈”,即“緣起偈”。
[3] 指佛教僧侶。
[4] 佛教名詞。四神足又稱之為四如意足,即所謂欲神足、念神足、精進神足、慧神足,神通賴以產生的四種憑藉或基礎。
[5] 佛教名詞。四念住又稱之為四念處,意為以智觀境。大小乘有不同釋意。大乘四念住是觀身如虛空、觀受內外空、觀心但名字、觀法善惡俱不可得。小乘四念住是觀身不淨、觀受有苦、觀心生滅、觀法無我。
[6] 佛教名詞。世尊 佛的尊號,以佛具有萬德世所尊重之故稱之。
[7] 佛教名詞。應供 諸佛的十個名號之一,意即斷一切之惡 應受人天之供養者。
[8] 佛教名詞。善逝 諸佛的十個名號之一,意即好去者。
[9] 貝葉上的巴利文請教了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梵文巴利文教授段晴後譯成。
[10] 佛教名詞。無明 亦名“癡”、“惑”、“愚癡”、“愚惑”,為三毒之一。
[11] 佛教名詞。行 指一切精神現象和物質現象發生變化的活動。
[12] 佛教名詞。識 指了解鑑別認識。有六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13] 佛教名詞。名色 指精神與物質。
[14] 佛教名詞。六入 即六處。謂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又色聲香味觸法之六境。
[15] 佛教名詞。四正勤 意為四種正確的修行努力。
[16] 佛教名詞。八正道 即所謂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八種通往涅槃解脫的正確方法與道路。
[17] 佛教名詞。四諦 意為四項真理,即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18] 佛教用語。離垢 意即脫離煩惱。
[19] 意為:笑王。
[20] 意即:神龍掙脫跑掉。
[21] 意即:慢慢跑掉。
[22] 該故事是本生經第313號故事,故事詳細內容可參見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2月版郭良鋆黃寶生譯《佛本生故事選》。
[23] 緬文“歷史”一詞的音譯是“羅闍溫”,源自巴利文的“羅闍(即:君王)溫達(即:宗係)”。
[24] 緬文“歷史”另一種寫法音為thamain,據認為源自巴利文sammuti。
[25] 緬文“記載”音譯是“茂貢”,所以該詩體譯作“茂貢詩”或“紀事詩”。
[26] 埃欽是一種詩體,意即搖籃歌。
[27] 達欽也是一種詩體,意即雅歌。
[28] 梯萊辛、克亞蘭喜陀是江喜陀王的兩個稱號。
[29] 瑞固施主是阿朗悉都王的一個稱號。
[30] 參見《琉璃宮史》正文第三卷(278)節。但《琉璃宮史》中寫為色隆基、色隆艾和色包坎。
[31] 此處與《琉璃宮史》正文也有不同。可參見第三卷(278)節。《琉璃宮史》中寫為:“即謬達侯之子蒙瑙盾衛統帶覺都”。
[32] 此段記述見《琉璃宮史》第三卷(317)節。
[33] 原文用了這個英文詞,意即:命題或論點。
[34] 原文用了這個英文詞,意即:反命題或反論點。
[35] 原文用了這個英文詞,意即:共同的命題或共同的論點。
上卷 南無薄迦梵 阿羅訶 三藐三佛陀 注
(1)禮敬三寶卷首二十三頌
一、 神聖釋迦王身帶輪寶武器,
乘寶騎白象手執佛法克敵,
勝三界邪惡眾生頂禮膜拜,
願釋迦佛陀賜給非凡勝利。
這部《琉璃宮史》雖然以前就印刷出版過,但斷句、排版等都不很規範。
這次重版時由經驗豐富的吳丁新先生親自校訂,比以前規範多了。
在這重版的時刻,文學界人士學者們應對滿懷善意的書稿主人吳拉貌與杜宓宓表示特殊的謝意。
可以想像書稿主人沒有去印那種很容易印成的書籍,而是下本錢印這部巨著,一定會感到負擔沉重的。但是書稿主人的善意正如俗語所說“耕得寬不如耕得深好”那樣,學者們都應予以支持。
印行一部大部頭好書,對於書稿主人來說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出一部好書就得找個好出版社。而出版社又往往以稿件“龐雜”,或以作者“挑剔”,或以校對說“問題太多”為由拒絕接受稿件。
而現在付印《琉璃宮史》時,原稿是多麽亂,改動的地方是多麽多,隻有見過《琉璃宮史》舊稿的人才清楚。
這部《琉璃宮史》第一卷讓吳丁新先生整理勘校得這麽規範清楚,由曼德勒妙佐出版社於緬歷1325年(公元1963年)印刷出版過。
仰光卑基曼岱出版社按照吳丁新先生的勘校稿,改正了某些印刷錯誤,緬歷1329年(公元1967年)又將上述版本再次重版。
三吞
1967年8月24日
* * *
[1] 本篇係1967年《琉璃宮史》重版時,所載學者吳三吞寫的序言。
[2] 兩片貝葉上的巴利文請教了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梵文巴利文教授段晴後譯成。文為“法身偈”,即“緣起偈”。
[3] 指佛教僧侶。
[4] 佛教名詞。四神足又稱之為四如意足,即所謂欲神足、念神足、精進神足、慧神足,神通賴以產生的四種憑藉或基礎。
[5] 佛教名詞。四念住又稱之為四念處,意為以智觀境。大小乘有不同釋意。大乘四念住是觀身如虛空、觀受內外空、觀心但名字、觀法善惡俱不可得。小乘四念住是觀身不淨、觀受有苦、觀心生滅、觀法無我。
[6] 佛教名詞。世尊 佛的尊號,以佛具有萬德世所尊重之故稱之。
[7] 佛教名詞。應供 諸佛的十個名號之一,意即斷一切之惡 應受人天之供養者。
[8] 佛教名詞。善逝 諸佛的十個名號之一,意即好去者。
[9] 貝葉上的巴利文請教了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梵文巴利文教授段晴後譯成。
[10] 佛教名詞。無明 亦名“癡”、“惑”、“愚癡”、“愚惑”,為三毒之一。
[11] 佛教名詞。行 指一切精神現象和物質現象發生變化的活動。
[12] 佛教名詞。識 指了解鑑別認識。有六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13] 佛教名詞。名色 指精神與物質。
[14] 佛教名詞。六入 即六處。謂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又色聲香味觸法之六境。
[15] 佛教名詞。四正勤 意為四種正確的修行努力。
[16] 佛教名詞。八正道 即所謂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八種通往涅槃解脫的正確方法與道路。
[17] 佛教名詞。四諦 意為四項真理,即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18] 佛教用語。離垢 意即脫離煩惱。
[19] 意為:笑王。
[20] 意即:神龍掙脫跑掉。
[21] 意即:慢慢跑掉。
[22] 該故事是本生經第313號故事,故事詳細內容可參見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2月版郭良鋆黃寶生譯《佛本生故事選》。
[23] 緬文“歷史”一詞的音譯是“羅闍溫”,源自巴利文的“羅闍(即:君王)溫達(即:宗係)”。
[24] 緬文“歷史”另一種寫法音為thamain,據認為源自巴利文sammuti。
[25] 緬文“記載”音譯是“茂貢”,所以該詩體譯作“茂貢詩”或“紀事詩”。
[26] 埃欽是一種詩體,意即搖籃歌。
[27] 達欽也是一種詩體,意即雅歌。
[28] 梯萊辛、克亞蘭喜陀是江喜陀王的兩個稱號。
[29] 瑞固施主是阿朗悉都王的一個稱號。
[30] 參見《琉璃宮史》正文第三卷(278)節。但《琉璃宮史》中寫為色隆基、色隆艾和色包坎。
[31] 此處與《琉璃宮史》正文也有不同。可參見第三卷(278)節。《琉璃宮史》中寫為:“即謬達侯之子蒙瑙盾衛統帶覺都”。
[32] 此段記述見《琉璃宮史》第三卷(317)節。
[33] 原文用了這個英文詞,意即:命題或論點。
[34] 原文用了這個英文詞,意即:反命題或反論點。
[35] 原文用了這個英文詞,意即:共同的命題或共同的論點。
上卷 南無薄迦梵 阿羅訶 三藐三佛陀 注
(1)禮敬三寶卷首二十三頌
一、 神聖釋迦王身帶輪寶武器,
乘寶騎白象手執佛法克敵,
勝三界邪惡眾生頂禮膜拜,
願釋迦佛陀賜給非凡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