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宮史》寫成後隻在宮內刊行,自1936年公開出版以來,在緬甸曾重印多次。緬現政府執政以來僅1992年10月至1993年2月間就重版過4次,發行6500套之多。足見該史籍在緬甸的地位。緬甸人對《琉璃宮史》推崇備至,凡談及緬甸歷史或佛教的發展者必引證該書。外國學者在研究撰寫世界史、地區史、緬甸史或佛教史時,也常參考或引用其中片段。它已成為一部研究緬甸歷史、緬甸文化淵源與發展、南傳佛教傳播發展史的必讀參考書。國內外不乏讚譽之詞。著名緬甸史學家、英人g.e.哈威就說過:《琉璃宮史》是印支半島各國最好的史書。早在1922年英國學者g.e.盧斯和緬甸學者吳佩貌丁合作將該書中從太公王朝建國到蒲甘王朝滅亡這一段譯成英文,1923年在牛津大學以thess pce chronicle of the king of burma為名正式出版,這是《琉璃宮史》的第一部片段外文譯本。p.h.薩耶、f.托馬斯將其中關於蒲甘王朝史一部分譯成法文正式出版,名之為pagan chronique du pis de cristal。60年代日本鹿兒島大學荻原弘明教授也曾將該書部分章節譯成日文連載於該校學報之上。最近又有消息說,德國和俄國學者也正在進行這部歷史名著的翻譯工作。
(三)
當我們準備將《琉璃宮史》三卷全文譯出的消息被緬甸歷史學者們得知之時,他們極為驚喜並非常關注,有的幫助我們解釋一些難點,有的向我們贈送了最新重印的版本。這都使我們得到很大的鼓舞和激勵。
可能因為《琉璃宮史》原著者是13位僧俗學者,寫作風格各不相同,篇幅太長又未能充分統稿修改,加之多年來版本輾轉傳抄重印,原書三卷從文風到編排體例,很不統一,甚至節號編排都很混亂,個別地方文字明顯有誤。這些我們都在保持原著風格的基本前提下,盡力追根溯源,進行必要的考證、校訂、更正並加以說明。該書因係國王欽定的“正史”,又由禦用高僧和大臣們編纂。有些地方難免有為封建統治者歌功頌德之嫌。比如:文中有些數字如用於征戰之兵力等等往往過分誇大毫不可信,我們仍按原文譯出,不再一一註明。再如:個別章節通篇都是帝王為臣子賜封名號,甚至今日封甲為乙,次日又改封乙為甲,沒有什麽實際意義。為了保持譯文的完整性,我們還是全部保留了。但是總體來說《琉璃宮史》的確引用保存了大量珍貴文獻和歷史資料,不失為東西方研究佛教史和世界史尤其是研究緬甸史的學者們的重要參考書籍。是一部很有學術價值難得的歷史名著。
現就譯文的一些問題,簡單說明如下:
(1)版本 我們翻譯依據的版本是:第一卷為1957年初緬甸密鐵拉鎮密巴貢典籍印刷廠版;第二卷為1941年緬甸密鐵拉鎮瑪埃丁典籍印刷廠版;第三卷為1956年原書稿珍藏者吳拉貌在曼德勒印刷的版本。
(2)節號 《琉璃宮史》第一卷原列有節號,本書按原號譯出;第二卷原書又從1開始編出各節節號,且有一些節漏編;第三卷原書目錄中隻有各節標題但均未列節號。為方便讀者起見,我們將第二卷、第三卷各節接第一卷續編節號。
(3)譯名 蒲甘王朝以前採用佛經等古代典籍巴利文的音譯辦法,蒲甘王朝以後除一些常用名仍沿用約定俗成者外,均採用今日通用譯音辦法。有舊譯名者於譯名初見處用腳註註明。
(4)星相占卜術語 如直譯其意令人費解者,在不影響所述內容時略去不譯。有的則盡量簡化音譯譯出。
(5)腳註 為幫助讀者閱讀譯文,譯者加了某些腳註。其中包括:某些歷史事件與我國史籍或其他國家記載的比較與考證;我國一般讀者不了解的緬甸習俗或較為罕見的專用詞語;緬甸史中重要人物、國王或王後名號的原意或舊譯名;與緬甸其他史書的比較,對原文的勘正或其他必要的說明。書中所引(第一、二編中尤多)佛教經典和某些歷史人物地名不少是用緬甸文字母拚寫巴利文發音而成的。擇其中重要者,在腳註中註明巴利文原音,以便讀者查考。
(6)附錄 為了方便讀者能更好地熟悉並利用本書史料,譯者據本書材料編成了三個附錄,即緬甸王係表、緬甸大事年表和譯名對照索引。為便於查考利用,緬甸王係表、緬甸大事年表皆用公元紀年編出。另,為便於不諳緬語者利用此表緬甸語皆用拉丁字注音標出。
(四)
參加編譯本書幾位同誌的分工是:
蔡祝生 翻譯上卷上半部並注釋。
韓學文 翻譯上卷下半部。
汪大年 翻譯中卷上半部。
計蓮芳 翻譯中卷下半部。
姚秉彥 翻譯下卷上半部,全書部分譯稿的整理、謄抄,重譯個別章節。
趙 敬 翻譯下卷下半部。
李 謀 全書統稿、校定、注釋、三個附錄的編寫。
另,在本書編譯工作臨近尾聲時,正在北京大學緬甸語專業攻讀碩士學位的兩位研究生李晨陽、蔡向陽參加了部分譯稿的整理、謄抄,重譯了個別章節,編寫譯名對照索引的卡片準備工作。
在這裏,還要指出的是:我們的老師陳炎教授對組織翻譯本書起了重大作用,並始終給予指導。我們的老師任竹根教授生前曾審校部分初譯草稿,提出過不少修改意見,還曾與汪、趙、姚等人一起討論過專有名詞譯法問題,但可惜還沒有來得及看到全書初譯稿就去世了。
(三)
當我們準備將《琉璃宮史》三卷全文譯出的消息被緬甸歷史學者們得知之時,他們極為驚喜並非常關注,有的幫助我們解釋一些難點,有的向我們贈送了最新重印的版本。這都使我們得到很大的鼓舞和激勵。
可能因為《琉璃宮史》原著者是13位僧俗學者,寫作風格各不相同,篇幅太長又未能充分統稿修改,加之多年來版本輾轉傳抄重印,原書三卷從文風到編排體例,很不統一,甚至節號編排都很混亂,個別地方文字明顯有誤。這些我們都在保持原著風格的基本前提下,盡力追根溯源,進行必要的考證、校訂、更正並加以說明。該書因係國王欽定的“正史”,又由禦用高僧和大臣們編纂。有些地方難免有為封建統治者歌功頌德之嫌。比如:文中有些數字如用於征戰之兵力等等往往過分誇大毫不可信,我們仍按原文譯出,不再一一註明。再如:個別章節通篇都是帝王為臣子賜封名號,甚至今日封甲為乙,次日又改封乙為甲,沒有什麽實際意義。為了保持譯文的完整性,我們還是全部保留了。但是總體來說《琉璃宮史》的確引用保存了大量珍貴文獻和歷史資料,不失為東西方研究佛教史和世界史尤其是研究緬甸史的學者們的重要參考書籍。是一部很有學術價值難得的歷史名著。
現就譯文的一些問題,簡單說明如下:
(1)版本 我們翻譯依據的版本是:第一卷為1957年初緬甸密鐵拉鎮密巴貢典籍印刷廠版;第二卷為1941年緬甸密鐵拉鎮瑪埃丁典籍印刷廠版;第三卷為1956年原書稿珍藏者吳拉貌在曼德勒印刷的版本。
(2)節號 《琉璃宮史》第一卷原列有節號,本書按原號譯出;第二卷原書又從1開始編出各節節號,且有一些節漏編;第三卷原書目錄中隻有各節標題但均未列節號。為方便讀者起見,我們將第二卷、第三卷各節接第一卷續編節號。
(3)譯名 蒲甘王朝以前採用佛經等古代典籍巴利文的音譯辦法,蒲甘王朝以後除一些常用名仍沿用約定俗成者外,均採用今日通用譯音辦法。有舊譯名者於譯名初見處用腳註註明。
(4)星相占卜術語 如直譯其意令人費解者,在不影響所述內容時略去不譯。有的則盡量簡化音譯譯出。
(5)腳註 為幫助讀者閱讀譯文,譯者加了某些腳註。其中包括:某些歷史事件與我國史籍或其他國家記載的比較與考證;我國一般讀者不了解的緬甸習俗或較為罕見的專用詞語;緬甸史中重要人物、國王或王後名號的原意或舊譯名;與緬甸其他史書的比較,對原文的勘正或其他必要的說明。書中所引(第一、二編中尤多)佛教經典和某些歷史人物地名不少是用緬甸文字母拚寫巴利文發音而成的。擇其中重要者,在腳註中註明巴利文原音,以便讀者查考。
(6)附錄 為了方便讀者能更好地熟悉並利用本書史料,譯者據本書材料編成了三個附錄,即緬甸王係表、緬甸大事年表和譯名對照索引。為便於查考利用,緬甸王係表、緬甸大事年表皆用公元紀年編出。另,為便於不諳緬語者利用此表緬甸語皆用拉丁字注音標出。
(四)
參加編譯本書幾位同誌的分工是:
蔡祝生 翻譯上卷上半部並注釋。
韓學文 翻譯上卷下半部。
汪大年 翻譯中卷上半部。
計蓮芳 翻譯中卷下半部。
姚秉彥 翻譯下卷上半部,全書部分譯稿的整理、謄抄,重譯個別章節。
趙 敬 翻譯下卷下半部。
李 謀 全書統稿、校定、注釋、三個附錄的編寫。
另,在本書編譯工作臨近尾聲時,正在北京大學緬甸語專業攻讀碩士學位的兩位研究生李晨陽、蔡向陽參加了部分譯稿的整理、謄抄,重譯了個別章節,編寫譯名對照索引的卡片準備工作。
在這裏,還要指出的是:我們的老師陳炎教授對組織翻譯本書起了重大作用,並始終給予指導。我們的老師任竹根教授生前曾審校部分初譯草稿,提出過不少修改意見,還曾與汪、趙、姚等人一起討論過專有名詞譯法問題,但可惜還沒有來得及看到全書初譯稿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