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先生那時還沒從師範大學退休。他不喜酬酢,很少外出,也很少有客人,對外界的事也不問不聞,似乎很怕惹火燒身。他是懷鄉的。1974年,我和paul到亞洲好幾個國家。他在信中說,我應該也到大陸去。當然去不了。60年代在台灣時,我和海音、孟瑤似乎為他們夫婦倆的生活添了點兒樂趣。隻有女兒文薔一家人從美國回去看兩老的時候,他們就不理我們了。我覺得梁先生很寂寞。他有心和現實保持距離,保持沉默的自由。他知道我的沉默是因為恐懼。我在他家可以暢懷大笑,也隻有在梁先生家,我才會那樣子笑。


    1964年,我從台灣來美國之前,去看梁先生。


    你沒有路費吧?梁先生在談話中突然問我這麽一句話。


    您怎麽知道?


    我知道。你需要多少?


    外一章:秋郎梁實秋(2)


    我到美國的路費,就是梁先生借給我的。到美國後申請到一筆研究金,才還給了在西雅圖的文薔。


    我和梁先生通信多年,信雖不多,但一紙短箋,寥寥數語,卻給我無限鼓勵和溫暖。我也對至情至性的梁先生多了點認識。


    1972年,我和paul去西雅圖,正值梁先生和梁師母在文薔那兒。楊牧(那時候他還叫葉珊。在我心目中,他永遠是醉倒我愛荷華家中地板上,手指自己鼻尖說:“我,葉珊,二十五歲,處男。”)已從麻州大學轉到華盛頓大學去教書。他邀我們和梁先生夫婦相聚。我們一起開車去文薔家接兩老去一中國餐館。八年不見,相見特歡。梁先生和paul一見如故。我隱約感覺到梁先生兩老都有些異國飄零的心情。他們非常鍾愛女兒,也非常享受兒孫的繞膝之樂,但他們似乎不知如何安頓自己。他們說,女兒女婿太忙,忙得他們心疼,要幫忙吧,又插不進手,而且,女兒女婿也不要兩老動手。父母的慈愛,兒女的孝心,在美國全無法表達,宛如交響樂中的鋼琴、小提琴,各自美則美矣,卻無法合奏起來。


    從那次見麵以後,就沒再見到梁先生、梁師母了。我們仍然書簡往來,就是我到國外去,也告訴梁先生一聲。1974年春,我和paul在亞洲七八個國家旅行了兩個多月,也到了台灣,梁先生梁師母卻仍在西雅圖。6月回到愛荷華,就看到梁先生的英文信。那是他寫給我的唯一一封英文信,為的是要paul也立刻看到,不必經我翻譯。他迫不及待地要我們知道他喪妻的悲痛。梁師母在去超級市場途中遭鐵梯擊倒去世了,那天是4月30日。梁先生的信是5月4日寫的,正是為梁師母悼祭的日子。讀著梁先生的信,我可以看到在心中哭泣、掙紮活下去的梁先生。我非常擔心他如何打發以後的日子,因為我知道他如何依賴梁師母。《槐園夢憶》就是他對妻子深情的回憶。


    華苓:


    我用英文寫此信,以便mr.engle也可讀到。現在你們一定已從亞洲遠遊歸來,可惜大陸未入行程。


    也許不應在你們一到家就告以噩訊,內人於4月30日慘遭意外去世。我們步行去附近超級市場買菜,市場屋簷旁豎立一架可伸縮的鐵梯。附近並沒修理工人。也許是一陣風吧,梯子突然倒下,正打中內人的頭,打得她倒在水泥地上,頭破血流。臀部嚴重受傷,無法動彈。我找來救護車送她去醫院。動手術後,情況尚好,但怎麽也不能恢復知覺,當晚11時去世。今日安葬,“永久居留”此間墓園了。我們在墓園亦購地四處,一處留給我日後之用,另兩處留給小女夫婦,內人將不致有飄零異域之感,我等所能為者僅止於此。


    現正找一勝任律師處理此案,我們當然有理勝訴,但會爭論許久才會上法庭。妻子為無價之寶,金錢豈可抵償不可彌救的傷亡之痛!


    我突然想起哈代的一首詩:雙向交叉,描寫豪華遊艇“泰坦神輪”與冰山相撞沉沒的慘劇。哈代稱之為命運。也許他說的對,因為我實想不出任何其他原因。


    我將盡快恢復寫作。打擊雖重,現我尚好。


    即頌


    近安


    梁實秋


    六三,五,四


    外一章:秋郎梁實秋(3)


    (註:“六三”即1974年,餘信類推)


    幾個月之後,1975年初,我又收到梁先生從西雅圖來的信,告訴我他回台灣認識了韓菁清,並已結不解之緣。“我的友好幾乎都持反對或懷疑我的態度……”我將信譯給paul聽。我倆立刻各自給梁先生寫了信,告訴他我們十分高興他又找到幸福,不必為外間閑言閑語所擾。我們也告訴他,年齡的差別不是幸福的障礙,甚至文化的區別也不是,重要的是彼此尊重、體諒、寬容和忠誠。我和paul就是非常和諧的婚姻。


    梁先生立刻又來了信,又是迫不及待,表示“感激涕零”。他忽然成了個戀愛中的慘綠少年,需要支持,需要保證,需要信心。梁先生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位給人支持、給人保證、給人信心、大仁大智的人,沒料到他在愛情麵前也會如此脆弱。就因為這點兒“脆弱”,梁先生才更可愛、可親!


    華苓:


    好久未通信,甚念。我在台灣住了兩個多月,近始返回西雅圖。在台北和林海音等友玩過好幾次,每次都提到你。我在台北也有奇遇,結識了一位韓菁清小姐,一見如故,遂結不解之緣,她年三十有八,過去歷史亦不平凡,我的友好幾乎都持反對或懷疑的態度,我則認為這是奇蹟,情之所鍾,無所顧忌。擬於端午前後再度返台,作長久之計。把此事來告,不知能否邀你與paul之同情也。匆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聶華苓回憶錄:三生影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聶華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聶華苓並收藏聶華苓回憶錄:三生影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