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沈從文在《夫婦》那篇小說裏所寫的,就是被文明、習俗、法律所摧毀的自然。故事是從一個不敢吃帶血炒小雞的城裏人璜的觀點來講的。他到鄉下去為了要治療神經衰弱症。聽見有人叫“捉了一對東西!”他以為是“捉到了兩隻活野豬”。村民圍著看熱鬧。


    原來所縛定的是一對年輕男女。男女全是鄉下人,皆很年輕。女的在眾人無憐憫的目光下不作一聲,靜靜地流淚。不知是誰還把女人頭上插了極可笑的一把野花,這花幾乎是用藤縛到頭上的神氣,女人頭略動時那花冠即在空中搖擺,如在另一時看來當有非常優美的好印象。


    這段文字是《夫婦》這篇小說最重要的一段文字。那一把野花是小說的基調,在小說裏一再出現。野花,活野豬都是自然界的“東西”,那一對年輕男女也被叫做“東西”。他們兩人和野花野豬一樣是“自然”的生命。他們兩人體現的自然,就被作者不著痕跡地暗示出來了。


    那一對年輕人大白天在山坳撒野,被一群漢子捉來示眾。為什麽必須捉來,被捉的人和捉的人皆似乎不甚明白。


    璜又看看女人。女人年紀很輕,不到二十歲。穿一身極幹淨的月藍麻布衣裳,漿洗得極硬。臉上微紅,身體碩長,風姿不惡,身體風度都不像普通鄉下女。這時雖然在流淚,似乎全是為了惶恐,不是為了羞恥。


    女人那一身打扮,叫人想到月亮的藍,叫人聞到漿洗得極硬的衣裳透著的太陽氣味,叫人摸到麻布衣裳的粗糙。那些感覺全叫人聯想到自然。自然是不知羞恥的。


    《三生影像》 鄉下人沈從文(3)


    一個大酒糟鼻子的漢子,滿臉腫起肉塊,像才喝了酒,從人叢中擠出來,用大而有毛的手摸了女人的臉一下,主張把男女衣服剝下,用荊條鞭打,打夠了再送到鄉長處。有人扯了這漢子的褲頭,說有城裏人在此,他才停住了。


    屬於自然的欲望是美麗的,就像女人頭上插的那一把野花,和那喝了燒酒的漢子經過刺激的肉慾是一對照。


    一個軍人模樣的人出現了。大家喊他作練長,是本地有實力的人物。他吆喝人站開,向城裏人炫耀威風,用稅關中盤問行人的口吻,盤問那一對年輕男女。


    那女人不答,抬頭望望審問她的人的臉,又望望璜,害羞似的把頭下垂,看自己的腳,腳上的鞋繡得有雙鳳,是隻有鄉中富人才會穿的好鞋。這時有人誇獎女人的腳,一個無賴男子的口吻。那練長用同樣微帶輕薄的口吻問:你從哪裏來的,不說我要派人送你到縣裏去!


    大家提出各種處罰的辦法。餵尿給男子吃,餵牛糞給女子吃──那一類近乎孩子氣的話。那一對男女都不做聲。


    作者寫到這兒,小說的主題完全發揮了:人性中的自然和文明、法律、習俗的對比。


    那時作練長的裁判官最後才知道:那一對年輕鄉下人原來是一對夫婦!新婚不久,一同回娘家,走在路上,天氣太好,兩人就坐在新稻草堆旁邊看山上的花。風吹,鳥叫。他們就想到一些年輕人做的事,就被人捉到了。


    1980年4月,我和paul在北京見到沈從文先生後,又去了十幾個地方。兩個月以後回到北京。在我們離京返美之前,一定要去看看沈先生夫婦。沈先生作品裏寫到“黑裏俏”,也許當年的張兆和是個黑裏俏的美人。眼前的張兆和仍然俏麗,俏中透著滄桑。


    那時從美國到北京,必須經過香港。在香港就有朋友告訴我,沈先生的處境好一些了,以前隻有一間小屋子,現在搬到社會科學院新宿舍了。4月見麵時,沈先生臉色紅潤。這次見麵,他兩腿已患風濕,行動不便。僅僅兩個月,沈先生就衰老一些了。沈先生改善的家有兩間房。室內陳設簡單,一張鑲嵌波斯人玩球的古雅木櫃,也就特別顯眼。那才是寫出《靜》那樣精緻小說的沈從文所欣賞的藝術品,我盯著那櫃子如此想。


    我以前收集的東西很多,在“文化大革命”中全丟了,沈先生說。他仿佛已體會到我的悵惘。


    我轉頭看靠牆的書架,上麵擺著一些書。


    我的書,在文化大革命中,論斤論兩賣掉了。


    我告訴沈先生,60年代美國傳文出版社(twayne


    publi射rs)計劃出版一套世界文學家評傳的叢書,約我寫沈從文評傳,我到處找他的書。跑遍了美國幾所大學的圖書館,在香港布滿灰塵的舊書店挖掘,才收集了他部分作品。


    沒有什麽值得寫的,沈先生說。


    您是我最佩服的現代中國小說家。


    沈先生謙虛地笑笑。


    您不寫了,是中國文學一大損失。


    我的小說過時了。


    好的藝術品永遠不會過時。


    現在研究古代絲綢,不是寫作的心情了,也寫不出來了。


    沈先生夫婦帶我們走進內室。到處堆著資料。他倆捧出一疊厚厚的本子,上麵全是古代服飾,絲綢錦繡紋樣。一片片精美厚樸的錦繡,明暗交織著細緻的色彩,就和沈先生一篇篇小說一樣。那是他在漫長艱苦的日子裏,用另一種方式而凝鍊的藝術匠心,是否用筆寫出,也就無所謂了。


    我和paul驚嘆得說不出話了。


    沈先生微笑著,笑得那麽自然,那麽恬適,無掛,無慮,無求。那微笑透著摸不透的禪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聶華苓回憶錄:三生影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聶華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聶華苓並收藏聶華苓回憶錄:三生影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