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聶華苓回憶錄:三生影像 作者:聶華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她至今沒給我回答。
她走起路來,可說健步如飛,說起話來,聲音響亮。一件一件金屬雕塑,都是她雙手琢磨出來的。一件一件驚人的作品,不聲不響地展示出來。現在,她已六十七了,仍然說她要短命,仍然不斷創造奇妙的藝術。
我家三代,不論任何星座,她都待如家人。稱呼我們“我的家人”。我們每個人的喜憂,也是她的喜憂。外孫女anthea的男朋友,一個又一個,她都要看看。外孫christoph叫她幹媽,一年年長大,一年年給他的禮物,從嬰兒的小撥浪鼓,逐漸變化到知識性的禮物。他進大學那年,她送給他柯林頓總統自傳。後來,禮物沒法升格了,幹脆塞給他一個紅包。
她和我一家人悲喜與共。1987年聖誕節前,藍藍和李歐梵結婚。他們在法院公證後,我們在家招待兩家至親好友。我特別請了一個廚子,在我家後園雪地搭起大鍋大火炒菜,壁爐裏的火光歡喜地跳躍,香檳酒一瓶一瓶啪啪噴出。身為外交官的德國女婿us炫耀他的中文,講到paul時,問歐梵怎麽說“father-inw”,大教授李歐梵醉醺醺地告訴他:丈母爺!一向沉靜的華桐笑得前仰後合,將酒一仰而盡。鄭愁予醉得要親吻每個人。滿屋喜氣洋洋。三歲的christoph在大人中鑽來鑽去,大聲說:我要結婚!滿場大笑。paul說:你去敲鍾,對客人宣布吃飯吧!那沉重的銅鍾掛在壁爐台上,小傢夥不知道如何敲打。paul牽著他的小手拿起銅錘。小人敲鍾說:吃飯吧!朱晶嬉不住地說:美極了!美極了!她淌了一臉眼淚。
paul在機場突然倒下。她哭著為他辦喪事。追悼會那天,她要我在頭髮上戴一朵白花。我說:他不在了,看不到了,不必戴花了。她將花插在我衣襟上,突然哭出聲來。我已麻木無淚。墓地、墓碑,都是她和我母女三人一同奔走選定的。
paul每年的生日,和他生前一樣,她必做一個他喜歡吃的義大利蛋糕,手捧一束鮮花,和我一同到墓園去。我帶著他喜歡的秋海棠,和一大杯威士忌。我們一同清洗墓碑,將花擺在墓前,我將威士忌一滴一滴灑在墓上,一麵對paul說話,就和他生前一樣,告訴他家中每個人的情況。朱晶嬉接著對他說話,告訴他我很健康,生活很好,要他放心。最近出版的書,她堅持燒一本給他。《三生三世》那本厚書,我和她一頁一頁地燒,燒了好一陣子。
paul和派克(gregory peck)在60年代同時應詹森總統之邀參加美國第一屆國家藝術委員會。兩人都是美國上一代的古典人物,相處六年,共同討論如何促進美國文學和藝術,成了好友。派克應邀來愛荷華演講。paul已故去。他一下飛機就問我是否仍在愛荷華。我們匆匆見了一麵,派克說paul是他所認識的最詼諧的人。他夫婦倆臨走前在小城閑逛,突然有人迎麵向他大叫:paul
engle是我美國爸爸!原來是朱晶嬉。他們就在街上談起paul。派克說他很懷念paul。
她喜歡音樂,奏鳴曲、室內樂、歌劇、協奏曲,她全喜歡。她說音樂引誘她創作,引誘她開拓創新。她的作品是純美和內涵的結合。她早期的絲綢蠟染色彩富麗,艷光逼人。後期的作品是各種不同金屬雕塑,多半是銀白雕塑。寥寥的線條所表現的優美形式,隱含心靈的神悟,音樂的諧美,流水的蕩漾,女性的孤傲透著性感。你癡癡看著,慶幸你有那份純美的享受。
朱晶嬉從不談她的藝術成就。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史密森(smithsonian)博物館、法國羅浮宮博物館,以及丹麥、英國、德國的博物館,都收藏她的作品。她主持愛荷華大學藝術學院的金屬藝術創作坊,三十多年來,用她創造的特有的金屬藝術製作方式,教導出的許多出眾的學生,在當代美國藝術界已露頭角,得到重要的藝術獎。
朱晶嬉那個人,就是個情字。她對藝術,親人,至友,都是死而後已地奉獻她的情。
《三生影像》 又飲長江水(1)
又飲長江水,1978
愛荷華頭天晚上大風大雨。
鹿園一棵百年橡樹,發狂地呼嘯,愛荷華河水興奮地波動。紅樓也震動了。那正是我離鄉三十年後,次晨就要回鄉的心情,更何況paul和兩個女兒同行。
我們坐火車從香港去羅湖,坐在第一節車廂裏。我最先看到羅湖橋──橋的那一頭就是鄉土了。
我們順著“往中國”的箭頭向前走。走到橋上,我站住了,回頭看看──我走了好長一段路啊。
中國的旗幟在前麵飄揚。
過了橋,排隊等待檢查護照。沒有一個人說話。太陽照在頭上。
你是跳舞的嗎?第一句鄉音是檢查護照的人微笑著對藍藍說的。
對,我是跳舞的。
他又問我:這個美國人是你隨行家屬嗎?
是的。我回答,轉身翻譯給paul聽。
他哈哈大笑。
走吧!我笑著對paul說:我的隨行家屬!
我們就那樣子跟著那個跳舞的走上了我的鄉土。
旅客在深圳吃午飯,到現在也不知道是誰招待的。paul在香港本感不適,勉強上路。午飯時喝了瓶青島啤酒,感覺好一些了,喝了第二瓶,更好一些了,喝了第三瓶,完全好了。他後來一直認為青島啤酒是世界上頂好的啤酒,幾年以後在愛荷華小店發現青島啤酒,他鄉遇故知,高興得大叫。從此我們家永遠有青島啤酒。
她走起路來,可說健步如飛,說起話來,聲音響亮。一件一件金屬雕塑,都是她雙手琢磨出來的。一件一件驚人的作品,不聲不響地展示出來。現在,她已六十七了,仍然說她要短命,仍然不斷創造奇妙的藝術。
我家三代,不論任何星座,她都待如家人。稱呼我們“我的家人”。我們每個人的喜憂,也是她的喜憂。外孫女anthea的男朋友,一個又一個,她都要看看。外孫christoph叫她幹媽,一年年長大,一年年給他的禮物,從嬰兒的小撥浪鼓,逐漸變化到知識性的禮物。他進大學那年,她送給他柯林頓總統自傳。後來,禮物沒法升格了,幹脆塞給他一個紅包。
她和我一家人悲喜與共。1987年聖誕節前,藍藍和李歐梵結婚。他們在法院公證後,我們在家招待兩家至親好友。我特別請了一個廚子,在我家後園雪地搭起大鍋大火炒菜,壁爐裏的火光歡喜地跳躍,香檳酒一瓶一瓶啪啪噴出。身為外交官的德國女婿us炫耀他的中文,講到paul時,問歐梵怎麽說“father-inw”,大教授李歐梵醉醺醺地告訴他:丈母爺!一向沉靜的華桐笑得前仰後合,將酒一仰而盡。鄭愁予醉得要親吻每個人。滿屋喜氣洋洋。三歲的christoph在大人中鑽來鑽去,大聲說:我要結婚!滿場大笑。paul說:你去敲鍾,對客人宣布吃飯吧!那沉重的銅鍾掛在壁爐台上,小傢夥不知道如何敲打。paul牽著他的小手拿起銅錘。小人敲鍾說:吃飯吧!朱晶嬉不住地說:美極了!美極了!她淌了一臉眼淚。
paul在機場突然倒下。她哭著為他辦喪事。追悼會那天,她要我在頭髮上戴一朵白花。我說:他不在了,看不到了,不必戴花了。她將花插在我衣襟上,突然哭出聲來。我已麻木無淚。墓地、墓碑,都是她和我母女三人一同奔走選定的。
paul每年的生日,和他生前一樣,她必做一個他喜歡吃的義大利蛋糕,手捧一束鮮花,和我一同到墓園去。我帶著他喜歡的秋海棠,和一大杯威士忌。我們一同清洗墓碑,將花擺在墓前,我將威士忌一滴一滴灑在墓上,一麵對paul說話,就和他生前一樣,告訴他家中每個人的情況。朱晶嬉接著對他說話,告訴他我很健康,生活很好,要他放心。最近出版的書,她堅持燒一本給他。《三生三世》那本厚書,我和她一頁一頁地燒,燒了好一陣子。
paul和派克(gregory peck)在60年代同時應詹森總統之邀參加美國第一屆國家藝術委員會。兩人都是美國上一代的古典人物,相處六年,共同討論如何促進美國文學和藝術,成了好友。派克應邀來愛荷華演講。paul已故去。他一下飛機就問我是否仍在愛荷華。我們匆匆見了一麵,派克說paul是他所認識的最詼諧的人。他夫婦倆臨走前在小城閑逛,突然有人迎麵向他大叫:paul
engle是我美國爸爸!原來是朱晶嬉。他們就在街上談起paul。派克說他很懷念paul。
她喜歡音樂,奏鳴曲、室內樂、歌劇、協奏曲,她全喜歡。她說音樂引誘她創作,引誘她開拓創新。她的作品是純美和內涵的結合。她早期的絲綢蠟染色彩富麗,艷光逼人。後期的作品是各種不同金屬雕塑,多半是銀白雕塑。寥寥的線條所表現的優美形式,隱含心靈的神悟,音樂的諧美,流水的蕩漾,女性的孤傲透著性感。你癡癡看著,慶幸你有那份純美的享受。
朱晶嬉從不談她的藝術成就。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史密森(smithsonian)博物館、法國羅浮宮博物館,以及丹麥、英國、德國的博物館,都收藏她的作品。她主持愛荷華大學藝術學院的金屬藝術創作坊,三十多年來,用她創造的特有的金屬藝術製作方式,教導出的許多出眾的學生,在當代美國藝術界已露頭角,得到重要的藝術獎。
朱晶嬉那個人,就是個情字。她對藝術,親人,至友,都是死而後已地奉獻她的情。
《三生影像》 又飲長江水(1)
又飲長江水,1978
愛荷華頭天晚上大風大雨。
鹿園一棵百年橡樹,發狂地呼嘯,愛荷華河水興奮地波動。紅樓也震動了。那正是我離鄉三十年後,次晨就要回鄉的心情,更何況paul和兩個女兒同行。
我們坐火車從香港去羅湖,坐在第一節車廂裏。我最先看到羅湖橋──橋的那一頭就是鄉土了。
我們順著“往中國”的箭頭向前走。走到橋上,我站住了,回頭看看──我走了好長一段路啊。
中國的旗幟在前麵飄揚。
過了橋,排隊等待檢查護照。沒有一個人說話。太陽照在頭上。
你是跳舞的嗎?第一句鄉音是檢查護照的人微笑著對藍藍說的。
對,我是跳舞的。
他又問我:這個美國人是你隨行家屬嗎?
是的。我回答,轉身翻譯給paul聽。
他哈哈大笑。
走吧!我笑著對paul說:我的隨行家屬!
我們就那樣子跟著那個跳舞的走上了我的鄉土。
旅客在深圳吃午飯,到現在也不知道是誰招待的。paul在香港本感不適,勉強上路。午飯時喝了瓶青島啤酒,感覺好一些了,喝了第二瓶,更好一些了,喝了第三瓶,完全好了。他後來一直認為青島啤酒是世界上頂好的啤酒,幾年以後在愛荷華小店發現青島啤酒,他鄉遇故知,高興得大叫。從此我們家永遠有青島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