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但凡稍有閑暇,他便會對著這捲地圖,一次次研究收復幽燕的戰術、打法。而隨著一次次戰役的歷練,他不斷地吸取著教訓與經驗,以此來修正完善北伐的戰術。現在,他確信自己已經找到最好的方式去贏得這場勝利。用十二個字歸納他的戰術,那便是“水陸並進,攻其不備,速戰速決。”
水陸並進,這是他通過南征獲取的寶貴經驗。他必須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水網資源,盡可能用水路運輸兵員及糧草輜重,以解決大軍的補給,緩解將士遠征之疲勞。所以,在這之前,他緊急徵調大量人力,疏通各條水道,使以汴水為核心的運輸水網一路向北,延伸到遼軍控製的瀛州(今河北河間市)、莫州(今河北任丘市)附近。
攻其不備,這是他基於對敵情的了解作出的大膽選擇。各方情報顯示,遼軍主力尚在幽州以北,幽州以南各州城、關隘的防備甚為空虛。如果能嚴守機密,在遼軍尚未防備的情況下發動突然襲擊,首先奪取瓦橋關(今河北省保定市雄縣)、益津關(今河北省霸州市)、淤口關(今河北省霸州市)以南的所謂關南地區,然後直逼幽州(今北京市),便有可能在遼軍主力到來之前便攻下幽州,從而為決戰贏得先機。
而能否速戰速決,則是此戰成敗的關鍵。如果能在攻其不備的前提下盡快收復關南,擊破幽州,再伺機打援,這一戰便勝算大增。柴榮知道,如果在敵軍主力到來之前不能拿下幽州,戰局便會變得異常艱難,一舉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戰略意圖將難以實現。因為,以此時後周的國力,顯然經不起一場長期的消耗戰。
一切都已經考慮得非常成熟了,一切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似乎都在掌握中。但為什麽身經百戰的他,此時卻感到了從未有過的緊張與惶恐?不錯,他已貴為天子,不僅獨霸中原,國力蒸蒸日上,更重創北漢、後蜀,降服南唐,威名著於四海。在許多人看來,他已是五代以來最成功的皇帝。但他卻不以為然。在他自己看來,如果他是真龍天子,那也隻是尚在蟄伏的潛龍。若能收復燕雲十六州,將遼人驅逐到長城以北,徹底解除北方威脅,再挾此餘威,蕩平諸藩,統一天下,讓百姓享受太平盛世,那才算龍飛九天,不枉此生。而此次收復燕雲十六州之戰,才是夢想的開始,才是潛龍騰淵之時!
想到這裏,柴榮激動地推開窗,天際已經發白,一輪紅日正穿破雲霧,冉冉而起,正似有萬千長虹,從胸中激射而出。
48 天鵝之舞
顯德六年(公元959年)三月,柴榮盡起大軍,揮師北伐。出征之前,他發布了一道頗有深意的詔書。詔書中說,“既為萬乘之君,宜去兆民之患”,黃河一帶水患嚴重,“秋夏則波濤罔測,三冬則邊鄙驚搔”,為了安國利人,將北上滄州為民除害。乍一看,這是皇帝要去河北治理水患,沒有人會把這道詔書與北方的強敵聯繫起來。
隻有隨同出征的將領們知道,皇帝心裏最大的“兆民之患”便是淪為敵手的燕雲十六州。這一次,他們的敵人根本不是什麽水患,而是中原談之色變的契丹大軍。行事一向果敢的柴榮發布如此語焉不詳的詔書,這還是第一次。之前不管伐北漢、征淮南,柴榮的親征詔書無一不歷數對方罪狀,大義凜然,氣勢逼人。顯然,這次關係重大的北伐,柴榮視為機密之事,他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被委以先鋒重任的侍衛親軍都虞候韓通帶著精兵首先出發,馬不停蹄,密奔滄州。隨後,柴榮帶著他的“治水”大軍浩浩蕩蕩地上路了,不緊不慢地向北走了半個月,於四月十六日進入滄州城。一到滄州,整支軍隊突然提速。柴榮隻稍作休息,當日便率領步騎數萬迅速出城,抄捷徑一路向北,直撲邊境。天下隻知道柴榮要到滄州治水,完全不知後周大軍已經發動。柴榮率軍北進之時,河北各州縣的百姓竟渾然不知。
柴榮的第一個目標是寧州(今河北省青縣)。寧州距離滄州不過數十裏,正處於運河之上,占領了這裏,周軍便可水陸並進,直達益津關。
十七日,柴榮親率大軍到達寧州城下。黑壓壓的後周大軍突然包圍寧州城,令毫無防備的遼兵幾乎驚掉了下巴。守將王洪驚慌失措地跑上城樓,一眼就看到了萬人軍中那頂耀眼的杏黃頂蓋,看到了威震天下的後周皇帝端坐於戰馬上的挺拔身影。鬥誌頓時蕩然無存,王洪立即投降。
順利拿下寧州極大地鼓舞了周軍士氣。柴榮任命韓通為陸路都部署,趙匡胤為水路都部署,分率大軍沿著運河水陸並進。水疾浪湧,江風呼嘯。柴榮挺立於龍船之上,看著江岸上千軍萬馬正向北疾進,運河中戰艦頭尾相接長達數十裏,這樣的進軍場麵,可謂聲威浩大,氣勢磅礴。此情此景令柴榮感慨萬千。五代以降,契丹屢次南侵,中原敗多勝少。數十年間,唯有“戰神”李存勖能兩勝正處於擴張期的契丹人。但自石敬塘割地以來,麵對契丹鐵騎的長刀,中原雖屢次奮起反擊卻終究再難踏進幽燕之地,北方的威脅如空中的陰霾,愈加濃重。這一次,他能創造歷史嗎?
三日之後,後周船隊到達獨流口(今天津市靜海縣北),隨即又沿水道向西。二十六日,柴榮兵至益津關。守關遼軍均是老弱,見後周水陸大軍連天接地而來,哪裏還敢出戰,連忙開城投降。
水陸並進,這是他通過南征獲取的寶貴經驗。他必須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水網資源,盡可能用水路運輸兵員及糧草輜重,以解決大軍的補給,緩解將士遠征之疲勞。所以,在這之前,他緊急徵調大量人力,疏通各條水道,使以汴水為核心的運輸水網一路向北,延伸到遼軍控製的瀛州(今河北河間市)、莫州(今河北任丘市)附近。
攻其不備,這是他基於對敵情的了解作出的大膽選擇。各方情報顯示,遼軍主力尚在幽州以北,幽州以南各州城、關隘的防備甚為空虛。如果能嚴守機密,在遼軍尚未防備的情況下發動突然襲擊,首先奪取瓦橋關(今河北省保定市雄縣)、益津關(今河北省霸州市)、淤口關(今河北省霸州市)以南的所謂關南地區,然後直逼幽州(今北京市),便有可能在遼軍主力到來之前便攻下幽州,從而為決戰贏得先機。
而能否速戰速決,則是此戰成敗的關鍵。如果能在攻其不備的前提下盡快收復關南,擊破幽州,再伺機打援,這一戰便勝算大增。柴榮知道,如果在敵軍主力到來之前不能拿下幽州,戰局便會變得異常艱難,一舉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戰略意圖將難以實現。因為,以此時後周的國力,顯然經不起一場長期的消耗戰。
一切都已經考慮得非常成熟了,一切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似乎都在掌握中。但為什麽身經百戰的他,此時卻感到了從未有過的緊張與惶恐?不錯,他已貴為天子,不僅獨霸中原,國力蒸蒸日上,更重創北漢、後蜀,降服南唐,威名著於四海。在許多人看來,他已是五代以來最成功的皇帝。但他卻不以為然。在他自己看來,如果他是真龍天子,那也隻是尚在蟄伏的潛龍。若能收復燕雲十六州,將遼人驅逐到長城以北,徹底解除北方威脅,再挾此餘威,蕩平諸藩,統一天下,讓百姓享受太平盛世,那才算龍飛九天,不枉此生。而此次收復燕雲十六州之戰,才是夢想的開始,才是潛龍騰淵之時!
想到這裏,柴榮激動地推開窗,天際已經發白,一輪紅日正穿破雲霧,冉冉而起,正似有萬千長虹,從胸中激射而出。
48 天鵝之舞
顯德六年(公元959年)三月,柴榮盡起大軍,揮師北伐。出征之前,他發布了一道頗有深意的詔書。詔書中說,“既為萬乘之君,宜去兆民之患”,黃河一帶水患嚴重,“秋夏則波濤罔測,三冬則邊鄙驚搔”,為了安國利人,將北上滄州為民除害。乍一看,這是皇帝要去河北治理水患,沒有人會把這道詔書與北方的強敵聯繫起來。
隻有隨同出征的將領們知道,皇帝心裏最大的“兆民之患”便是淪為敵手的燕雲十六州。這一次,他們的敵人根本不是什麽水患,而是中原談之色變的契丹大軍。行事一向果敢的柴榮發布如此語焉不詳的詔書,這還是第一次。之前不管伐北漢、征淮南,柴榮的親征詔書無一不歷數對方罪狀,大義凜然,氣勢逼人。顯然,這次關係重大的北伐,柴榮視為機密之事,他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被委以先鋒重任的侍衛親軍都虞候韓通帶著精兵首先出發,馬不停蹄,密奔滄州。隨後,柴榮帶著他的“治水”大軍浩浩蕩蕩地上路了,不緊不慢地向北走了半個月,於四月十六日進入滄州城。一到滄州,整支軍隊突然提速。柴榮隻稍作休息,當日便率領步騎數萬迅速出城,抄捷徑一路向北,直撲邊境。天下隻知道柴榮要到滄州治水,完全不知後周大軍已經發動。柴榮率軍北進之時,河北各州縣的百姓竟渾然不知。
柴榮的第一個目標是寧州(今河北省青縣)。寧州距離滄州不過數十裏,正處於運河之上,占領了這裏,周軍便可水陸並進,直達益津關。
十七日,柴榮親率大軍到達寧州城下。黑壓壓的後周大軍突然包圍寧州城,令毫無防備的遼兵幾乎驚掉了下巴。守將王洪驚慌失措地跑上城樓,一眼就看到了萬人軍中那頂耀眼的杏黃頂蓋,看到了威震天下的後周皇帝端坐於戰馬上的挺拔身影。鬥誌頓時蕩然無存,王洪立即投降。
順利拿下寧州極大地鼓舞了周軍士氣。柴榮任命韓通為陸路都部署,趙匡胤為水路都部署,分率大軍沿著運河水陸並進。水疾浪湧,江風呼嘯。柴榮挺立於龍船之上,看著江岸上千軍萬馬正向北疾進,運河中戰艦頭尾相接長達數十裏,這樣的進軍場麵,可謂聲威浩大,氣勢磅礴。此情此景令柴榮感慨萬千。五代以降,契丹屢次南侵,中原敗多勝少。數十年間,唯有“戰神”李存勖能兩勝正處於擴張期的契丹人。但自石敬塘割地以來,麵對契丹鐵騎的長刀,中原雖屢次奮起反擊卻終究再難踏進幽燕之地,北方的威脅如空中的陰霾,愈加濃重。這一次,他能創造歷史嗎?
三日之後,後周船隊到達獨流口(今天津市靜海縣北),隨即又沿水道向西。二十六日,柴榮兵至益津關。守關遼軍均是老弱,見後周水陸大軍連天接地而來,哪裏還敢出戰,連忙開城投降。